瓊崖蘇維埃政府

瓊崖蘇維埃政府

瓊崖蘇維埃政府於1928年8月成立。1941年11月成立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9月改為瓊崖民主 政府(1947年稱瓊崖臨時民主政府),1949年7月,改稱瓊崖臨時人民政府,直到1950年5月1日海南解放。

簡介

瓊崖民主政府自成立後,認真貫徹執行中共中央的方針、政策與決議、指示,並發布了一系列的通令、訓令、條例、規定等行政法規,領導全瓊人民堅持革命鬥爭、創建革命根據地、建立基層民主政權,發展經濟,活躍文化,做好擁軍支前等各項工作,使瓊崖的民主革命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直到全瓊獲得解放。

機構與領導成員

1928年8月12日,全瓊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樂會縣第四區高朗村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瓊崖蘇維埃政府。王文明任主席,王文明、陳玉侯、陳駿業、梁秉樞、黃善蕃、王克禮、陳業祝為委員。

1930年1月17日,王文明在母瑞山不幸病逝。同年8月,全瓊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母瑞山召開,選舉產生了第二屆瓊崖蘇維埃政府。陳駿業、符明經、梁秉樞、陳振亞、陳業祝、陳玉侯、王永成、何毅、徐樹芳、王大蔚、王克禮、胡展、盧鴻景、蒙漢強(女)、王業熹、王玉甫、曾昌鸞、王健良、楊關盛、黃善蕃、邢性初、莫安全、吳策勛、劉秋菊(女)為委員,其中陳駿業、梁秉樞、陳振亞、陳業祝、徐樹芳、王大蔚、王克禮、盧鴻景、胡展為常委,陳駿業任主席,何毅任秘書長。1931年初開展反富農路線,陳駿業系富農成分,被免去主席職務,由符明經代理主席。1932年8月陳駿業叛變。

全瓊第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於1931年3月18日在萬寧縣第四區加榮村舉行,出席會議的代表158名,其中工人代表13名,農民代表130名,士兵代表15名。在代表總數中有婦女代表21 名,青年代表41名。會議主要議程有: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討論目前形勢和瓊崖蘇維埃政府主要任務、策略路線、土地問題、民眾組織;通過土地暫行法(修訂)、勞動法令、肅反條例、瓊崖蘇維埃政府及各級蘇維埃組織條例。會議選舉產生了31名執行委員,9名常務委員,1名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組成第三屆瓊崖蘇維埃政府。其名單如下:

委員長:符明經。

常務委員:符明經、王業熹、王玉甫、蒙漢強(女)、陳業祝、王永成、王健良、楊關盛、曾昌鸞。

委員:符明經、王玉甫、蒙漢強(女)、王永成、陳業祝、王業熹、曾昌鸞、王健良、楊關盛、王志超、王文宇、胡展、梁秉樞、徐樹芳、吳崇光、符家寶、杜保新、李圖春、朱魯、馮朝天、陳輝琚、邢性初、肖仕強、吳坤琴(女)、邱開撥、蔡仕英、志榮、莫安全、吳策勛、劉秋菊(女)、王天駿。

秘書長:王業熹(兼)。

1941年11月10日,全瓊人民代表大會在瓊山縣樹德鄉下昌村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有東北區、西南區各縣抗日民主政府代表,各抗日民眾團體、各階層愛國華僑和獨立總隊代表。大會通過民主協商,採取“三三制”的原則,選舉產生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馮白駒為政府主席;馮白駒、黃魂、林樹蘭、朱俠、符明經、林伯熙、潘雲秋、吳乾鵬、吳耀南、史丹、劉秋菊(女)、符榮鼎、符洛等13名為委員;符慶華、李寶南為候補委員;秘書長先由林樹蘭兼任,後由史丹接任。

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是全瓊民主政權的最高行政機關。民主政府下設六個科:一科(民政)科長吳乾鵬;二科(財政) 科長詹力之;三科(教育)科長吳耀南;四科(建設)科長符洛;五科(軍事)科長符榮鼎;六科(司法)科長潘雲秋。

抗日戰爭勝利後,為了適應形勢的需要,1945年9月間,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在白沙縣牙叉圩召開各縣縣長聯席會議,通過了將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改為瓊崖民主政府的決議。

1947年6月17日,瓊崖民主政府為了適應當時工作需要,發出第2號訓令,取消白沙縣第二區署,將白沙、保亭、樂東3 縣劃出建立“白保樂邊區行政委員會”,委任王國興、王卓群、黃式如、邢惠民、符岳、王玉錦、凌光前7人為委員,由王國興任主任委員,王卓群任副主任委員。

1948年2月7日,瓊崖區黨委召開五屆二次執委會議,會議作出加強政府領導班子建設的決議,補選何浚為區黨委副書記兼瓊崖臨時民主政府副主席。2月25日,瓊崖臨時民主政府決定成立北區、東區、西區、南區4個行署。北區行署轄瓊山、文北、文南、瓊東4縣和府海特別區,專員吳乾鵬(1948年2月至6月)、林令秋(1948年6月至1949年7月)、符思之(1949年7 月至1950年5月),副專員王卓群(1949年6月至1950年5月);東區行署轄定安、瓊中、樂會、萬寧、保亭、陵水6個縣,專員陳克邱(1948年2月至1949年2月)、林詩耀(1949年2月至5 月)、陳石(1949年5月至1950年5月),副專員王赤光(1949 年5月至1950年5月);西區行署轄瓊澄、澄邁、新民、臨高、儋縣、海山、白沙7個縣,代理專員李定南(1948年2月至7 月)、專員馬白山(1948年7月至1949年5月)、羅文洪(1949 年5月至1950年2月)、吳明(1949年6月至1950年2月為副專員,1950年2月至5月為專員);南區行署轄昌江、感恩、樂東、崖縣4個縣,專員趙光炬(1948年2月至1949年6月)、符哥洛(1949年6月至1950年1月)、趙光炬(1950年1月至5月),副專員張開泰(1948年12月至1950年5月)。

1948年8月30日,瓊崖臨時民主政府發出通知,將瓊府各科改為廳,設3廳1處。吳耀南任民政廳廳長,史丹任財政廳廳長,吳乾鵬任教育廳廳長,秘書處秘書長候定任。10月1日,瓊崖民主政府作出決定,成立邊海區專員公署,轄榆三縣和原東區領導的保亭、陵水縣,專員符哥洛,同年12月30日宣布撤銷。1949年3月10日,在白沙縣毛貴鄉成立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主任陳克文,副主任王國興(黎族)、陳斯德(苗族)。

1949年1月,由於解放戰爭在全國範圍內已取得決定性勝利,瓊崖臨時民主政府提出,全瓊解放迅將到來,政權工作迅將由管理農村進而管理城市,為適應這種新形勢,政權組織自應加強和擴大。於是,將瓊崖臨時民主政府機構擴大為8廳1處。同年1月21日,瓊崖臨時民主政府就各廳處的工作範圍、職責作出決定。

各廳處的名稱及負責人是:民政廳廳長吳耀南,副廳長趙光炬;財政廳廳長何浚(兼),副廳長林詩耀;教育廳廳長史丹;工商廳廳長楊少民,副廳長陳平;農業廳廳長肖煥輝,副廳長陳實;交通廳廳長吳乾鵬;保全廳廳長陳武英;司法廳廳長陳克邱;秘書處秘書長林樹蘭。

1949年5月26日起,各專署、各縣府機構也擴大:各專員公署,設正副專員各1名,並暫設4科,即民政科(兼理保全司法科事務)、財政科、教育科(兼理交通科事務)、工商科(兼理農業科事務)。各縣政府設科及分管事務與專署同。

1949年7月13日,為與全國人民政府名稱相統一,瓊崖臨時民主政府發出第1號“通令”,將瓊崖臨時民主政府改稱為“瓊崖臨時人民政府”,主席馮白駒,副主席何浚(正副主席的任職均到1950年5月)。同時各專署改稱為瓊崖臨時人民政府××區行政專員公署,各縣、區、鄉民主政府也改為縣、區、鄉人民政府。

盤點當代中共組織機構(二)

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典範,開闢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陝甘寧邊區保全司令部
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
中共鄂中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前方分會
中共平漢線省委
湘鄂贛人民抗日紅軍軍事委員會
中共陝甘寧邊區委員會
瓊崖紅軍游擊隊司令部
中共山東省委
中共陝甘寧省委
陝甘寧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陝甘省委
陝甘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陝北省委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
中共鄂豫陝特別委員會
鄂陝邊區蘇維埃政府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閩西南軍政委員會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閩西軍政委員會
鄂陝游擊總司令部
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分會
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
陝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粵邊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
中共鄂豫陝省委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
中共山西工作委員會
湘鄂川黔省軍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
中共蘇區中央分局
中共閩粵邊特別委員會
湘鄂川黔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鄂川邊工作委員會
川陝省游擊總指揮部
贛南軍區
閩贛省蘇維埃政府
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
川陝省軍區指揮部
閩贛軍區
閩贛省革命委員會
中共閩贛省委
陝甘邊革命委員會
中共陝甘邊特別工作委員會
川陝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川陝省委
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
閩浙贛軍區
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
中共閩浙贛省委
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
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
湘鄂贛省軍區
鄂豫邊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
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
鄂豫邊區臨時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邊區臨時省委員
閩粵贛軍區
湘贛省軍區
中共湘鄂西省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省委員會
江西軍區
鄂豫邊臨時軍事委員會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
中共湘南特別委員會
湘贛省蘇維埃政府
湘鄂贛省軍事部
中共湘贛省委
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贛臨時省委
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鄂贛省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
湘鄂西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湘鄂西臨時省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省委
中共鄂豫皖臨時省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
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
中共湘鄂贛特區委員會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
鄂豫皖特區革命軍事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皖特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東南特別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臨時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皖特區臨時特別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邊軍事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邊特別委員會
鄂豫皖邊臨時軍事委員會
贛東北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東北省委
中共鄂豫邊區特別委員會
鄂東工農革命委員會
鄂豫皖邊區紅色補充軍總指揮部
湘鄂西聯縣政府軍事委員
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
中共湘鄂西特別委員會
京漢行動委員會
贛東北行動委員會
贛東北革命委員會
中央行動委員會
中共湘北特別委員會
湖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東北特別委員會
中共工農紅軍第二軍團前敵委員會
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
東江蘇維埃政府
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
中共鄂豫皖邊特別委員會
左江革命委員會
中共左江特別委員會
鄂豫邊區革命委員會
右江蘇維埃政府
中共紅七軍前敵委員會
中共右江特別委員會
信江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邊特別委員會
中共瓊崖臨時特別委員會
湘鄂贛邊暴動委員會
中共鄂東北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特別區委員會
中共信江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鄂西前敵委員會
瓊崖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西前敵委員會
中共湘贛邊界特別委員會
中共中央華中局
華中軍區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
膠東軍區
新四軍江北指揮部
中共中央東南局
福建軍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中共中央東南分局
湘南蘇維埃政府
濱海軍區
淮南軍區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
蘇南軍區
中共中央北方局
河南軍區
陝甘寧邊區政府
中共中央中原局
西北軍區
華北人民政府
中原軍區
東北軍區
冀南軍區
華東軍區
華北軍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