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坐落在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稱的河南省洛陽市,毗鄰美麗而富有傳奇故事的周山森林公園。展開床位1000餘張,設35個科室,是豫西地區專科中心最多,發展建設最快,醫療設備最精,綜合實力很強,集臨床、教學、科研、保健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座落在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稱的河南省洛陽市,毗鄰美麗而富有傳奇故事的周山森林公園,是河南省內技術水平最高、綜合實力最強、醫療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軍隊三級甲等醫院。 醫院多次獲得全國全軍在優質服務、為軍服務、科技工作、全面建設、先進醫院等方面諸多殊榮。連續多年獲得河南省和洛陽市“物價計量信得過單位”、“洛陽市十佳醫院”,並多次在洛陽市醫療行風檢查評比中獲第一名。近年來,又被國家衛生部評為“全國百佳醫院”,被中華醫院管理學會評為“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

醫院人才薈萃,技術水平領先。現有衛生技術人員近千名,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48名,碩士博士生153名,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9人,享受國家特殊津貼4人;2人被評為“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被評為全國醫療科技之星,2人榮獲全軍技術重大貢獻獎,濟南軍區先進技術拔尖人才7人。醫院是第二、第四軍醫大學、新鄉醫學院、河南科技大學的教學醫院,並與其建立了11個碩博聯合培養點。近5年,獲國家軍隊高層次科研成果獎3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成果獎3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獎11項。醫院堅持自主創新,形成一批優勢技術項目和核心技術。大腸癌的早期診斷治療、便秘的診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腫瘤的綜合治療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能獨立開展各種複雜先心病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冠狀支架植入術,變態發應技術以及腹腔鏡、關節鏡、胸腔鏡、宮腔鏡等微創技術;顯微外科技術、複雜創傷急救技術、放射及病理診斷技術在河南省有明顯優勢。

醫院學科齊全,專科優勢明顯,編制30個臨床醫技科室。全軍肛腸外科研究所、全軍軍事訓練醫學研究所、全軍腫瘤診療中心、全軍伽瑪刀技術培訓中心、全軍醫院信息管理研究基地為全軍重點建設學科,臨床病理中心、呼吸內科中心為濟南軍區重點學科。醫療設備齊全,功能配套先進。現國際尖端1.5T核磁共振、64排螺鏇CT、伽瑪刀、X刀、準分子雷射治療儀、超聲胃鏡等大中型先進設備1000多台,價值兩億元,完善的硬體設施和醫療設備能為廣大患者提供全面的診斷治療手段。醫院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依周山傍洛水,新建的內外科大樓、醫技門診大樓近50萬平方米,有中央空調、中心供氧、中心吸引、有無線傳呼和國內先進的手術淨化系統,擴大了醫院規模,提升了醫院品位。樹立社會誠信,優質優價服務。醫院以仁愛、人性為主題,積極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建立良性運行機制,實行藥品用量和大型醫療設備檢查陽性率監控和公示制,確保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合理收費,開闢健康綠色通道和病區服務中心,實施惠民、愛民、便民工程,倡導文明廉潔行醫新風尚,深受同行和廣大患者的讚譽。

院長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

高春芳,主任醫師,技術二級,文職一級,將軍。現任第150中心醫院院長兼全軍肛腸外科研究所所長,國內著名肛腸外科專家。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軍醫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兼任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全軍肛腸學會主任委員、全軍普通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濟南軍區醫學專業高職評審,是國家和軍隊10餘種醫學雜誌編委。

高春芳潛心於肛腸外科疾病診治和腫瘤基礎醫學研究,創建了全軍肛腸外科研究所。其首創的直腸癌根治術中重建“直腸角”式人工肛門新方法,被國內外醫學界譽為“高氏術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已為國內外5000餘例病人成功手術;在國內率先利用蛋白晶片技術,對大腸癌、胃癌、乳腺癌及肝癌等惡性腫瘤進行研究,通過一滴血檢測有無腫瘤,該項研究比美國早一年半時間;最早進行蠍毒素治療大腸癌研究,首創了骨髓免疫組化早期發現微小轉移癌的新方法,在腸粘連防治、便秘防治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他圍繞戰場搞科研,研製的三氧電子消毒儀、谷氨醯胺二胎全腸外營養對腸損傷影響的實驗研究均獲軍隊高層次獎。

高春芳先後承擔國家“八五”、全軍“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攻關課題30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全軍科技大會二等獎1項、三等獎10項、四等獎8項;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主編和參與編寫專著10部,發表論文176篇。先後榮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並被評為首屆“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優秀管理者”、第四屆全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中國醫師獎、全軍愛軍精武標兵、濟南軍區“‘九五’醫學科技工作先進個人”、“優秀黨員”、“知識分子先進個人”、軍區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並連續兩次獲得軍隊專業技術優秀人才一類崗位津貼。

科室設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

濟南軍區呼吸內科中心
心血管內科
腎臟內科
腫瘤醫院
神經內科
老年病科
色素染色內鏡檢查技術
消化內科
感染科
血液科

特色專科

脊柱外科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專科特色
從七十年代初開展脊柱傷病的外科治療,每年手術治療脊柱傷病患者300多例,治癒率達95%以上,在套用保守、微創及手術等手段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脊柱外傷椎體壓縮骨折、腰椎峽部不連、椎體滑脫、椎體轉移腫瘤、脊柱側彎、骨質疏鬆症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處於國內先進行列。

技術特色:
1、一期後路復位側塊及椎弓根螺釘棒固定+前路減壓植骨融合鋼板內固定治療頸椎骨折並頸椎脫位。
2、前路椎體次全切除,自體髂骨移植鋼板內固定治療頸椎椎體壓縮骨折;前路椎間盤切除移體骨塊移植,鋼板內固定治療頸椎椎間盤突出。
3、後路釘棒系統固定+自體髂骨移植手術治療矯正特發脊柱側彎;椎體截骨+釘棒系統固定矯正脊柱後凸(駝背)畸形。
4、後路減壓枕頸釘棒系統固定+自體髂骨植骨融合術治療陳舊寰樞椎脫位。
5、椎體腫瘤、結核的手術治療。
6、後路釘棒系統固定+自體髂骨移植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椎體滑脫及椎管狹窄。
7、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燒傷與整形專科特色
燒傷病區現有固定病床25張,每年收治各種不同原因的燒傷病人200餘人,其中重度燒傷病人約占40%,重度燒傷病人救治成功率達94%以上,對熱力燒傷、化學燒傷、電燒傷、瓦斯爆炸傷、熱擠壓傷及吸入性損傷(即呼吸道燒傷),尤其是對小兒燒傷、成批燒傷的救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先天性畸形矯正、器官再造、瘢痕治療、美容治療等方面,處於國內先進行列。

技術特色:
1、大面積燒傷的整體救治、抗休克的復甦搶救、各器官功能衰竭(MOF)等併發症的預防及救治。
2.特殊原因燒傷、特殊部位燒傷、特殊感染的診斷及治療。
3.各種皮片、組織移植技術包括真皮移植、脂肪移植、肌肉移植。
4.大面積燒傷早期切(削)痂、自體微粒皮移植、同種和異種皮及人工複合皮覆蓋手術。
5.套用顯微外科技術、整形技術對燒傷創面、皮膚潰瘍、缺損、褥瘡的治療。
6.燒傷後期護理,套用物理、藥物等手段預防和治療增生性燒傷瘢痕。
7.先天性畸形頭面頸部如頭皮缺損、顱骨缺損或畸形、顏面裂、唇裂、齶裂、斜頸、蹼頸、上瞼下垂、耳鼻畸形等,以及乳房缺損、小乳房、尿道裂、外生殖器缺損或畸形。
8.由外傷、感染等引起的組織潰瘍、缺損、褥瘡、腫瘤等。
9.器官再造耳、鼻、陰莖、乳房、陰道等器官再造。
10.瘢痕治療套用皮瓣轉移、皮膚擴張結合藥物、雷射和放射治療等手段對瘢痕進行綜合治療。
11.醫學美容包括重瞼、隆鼻、隆額、隆顳、隆頦、縮鼻、鼻縮小、顴部縮小,面魘成形及除皺術等;隆乳、巨乳縮小、乳房下垂整形、副乳切除;脂肪抽吸和腹壁整形;以及男性陰莖延長、再造、假體植入;女性陰道再造、處女膜修補及陰道緊縮等。
整形外科專科特色
1.先天性畸形凡淺表部位的先天性畸形,影響功能或形態者。
(1)頭面頸部畸形如頭皮缺損、顱骨缺損或畸形、顏面裂、唇裂、齶裂、顱頜面畸形(顴骨高弓、下頜過寬)、顏面半側萎縮、鰓裂囊腫和瘺管、:先天性斜頸、蹼頸、先天性上瞼下垂、耳及鼻部畸形等。
(2)軀幹部、會陰部畸形如乳房缺損、小乳房、尿道裂、外生殖器缺損或畸形(真假兩性畸形)、異性癖(變性)等。
2.後天性缺損和畸形由外傷(包括手術)、感染等引起的組織潰瘍、缺損或功能障礙者。
3.器官再造
(1)耳再造(2)鼻再造(3)陰莖再造(4)乳房再造(5)陰道再造
4.瘢痕治療利用手術植皮、皮瓣轉移、皮膚擴張結合藥物、雷射和放射治療等手段,使瘢痕治療獲得較好的效果。
5.全身體表色素斑、痣、血管瘤、脂肪瘤、皮脂腺囊腫等。
6.肢體增高對下肢較短、身高不足或兩側下肢不等長影響外觀及功能者。
7.美容包括醫學美容和生活美容。
(1)顏面部包括重瞼、隆鼻、隆額、隆顳、隆頦、縮鼻、鼻縮小、顴部縮小,面魘成形及除皺術等。
(2)胸腹部包括隆乳、巨乳縮小、乳房下垂整形、副乳切除手術,腹部脂肪抽吸和腹壁整形手術等。
(3)會陰部包括男性陰莖延長、再造、假體植入;女性陰道再造、處女膜修補及陰道緊縮等。
(4)四肢主要為瘢痕治療、淋巴水腫(橡皮腿)治療、脂肪抽吸等。
8.其他其他一些需要套用整形外科技術治療的疾病如晚期面癱、褥瘡、體表腫瘤等。

口腔頜面專科特色
口腔頜面外科:目前年接診手術量達350餘人次,開展項目包括頜面部各類良、惡性腫瘤的根治及聯合切除、術後序列治療(其中尤以腮腺區腫瘤為多),唇齶裂的修復整形,獨立開展的大型手術有:舌頜頸聯合根治術、腮頜頸聯合根治及上下頜骨部分切除、次全切及全切術,各類頜骨骨折的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鈦板下頜骨重建術等。 口腔修復科:獨立研製了新型自動烤瓷爐,成為洛陽首家能夠自主製作烤瓷牙的單位。現已全面開展各類義齒修復項目,包括活動義齒(塑膠基板、金屬鑄造基板),隱形義齒,固定義齒(鎳鉻金屬冠、鎳鉻基底烤瓷牙、鈦合金基底烤瓷牙、黃金合金基底烤瓷牙,套筒冠,樁核冠等),頜骨缺損的贗復體修復。 口腔內科:開展了各類牙體、牙髓病的治療,並有洛陽市唯一的兒牙研究生、副主任醫師坐診,對各類兒童牙病治療有獨特方法,並開展了大量兒童齲病預防工作,有效的防止了兒童齲病的發生髮展。正畸科:有目前河南省唯一的正畸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坐診,利用活動及固定矯治器成功矯治各類複雜牙頜畸形。

神經外科專科特色
中樞神經系統各部位的病變
(一)顱腦外傷:各種輕重顱腦損傷及其後遺症等。包括頭皮傷、顱骨骨折、腦震盪、腦挫裂傷、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腦內血腫、腦幹損傷、顱腦火器傷、外傷性腦脊液漏、外傷性癲癇、顱骨缺損、視神經管骨折、植物生存狀態(植物人)等。
(二)各種顱內腫瘤:大腦半球腫瘤、小腦半球腫瘤、各腦室腫瘤、橋小腦角區腫瘤、枕大孔區腫瘤、顱底腫瘤、鞍區腫瘤等。例如:各種膠質細胞瘤、腦膜瘤、垂體瘤、顱咽管瘤、上皮樣囊腫(表皮樣囊腫)、皮樣囊腫、脊索瘤、神經鞘瘤、生殖細胞瘤、淋巴瘤、血管網織細胞瘤、顱內各種轉移瘤、黑色素瘤、脂肪瘤等。
(三)脊柱脊髓病變:椎管內腫瘤(脊膜瘤、神經鞘瘤、脊髓內腫瘤等)、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後縱韌帶骨化、椎管內膿腫、椎管內轉移瘤、先天性椎管內腫瘤、脊髓栓系綜合症、脊椎部分外傷、脊髓空洞症、脊髓脊膜膨出、脊髓血管性病變(動靜脈畸形、海綿狀血管瘤等)。
(四)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嚴重腦血管梗塞、頸動脈狹窄、頸動脈海綿竇漏等。
(五)功能性疾病:難治性癲癇、痙攣性斜頸、多種疼痛等。
(六)先天性疾病:腦膜膨出、脊膜膨出、腦積水、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狹顱症、寰樞椎脫位等。
(七)顱內感染性疾病: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腦蛛網膜炎、腦囊蟲病等。
(八)頭皮和顱骨疾病:頭皮腫瘤、顱骨腫瘤等。
(九)另外,在治療顱神經疾病(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和舌咽神經痛)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治癒率達98%以上,遠期復發率低於3%。
20餘年來,我們進行了系列臨床研究,有近百篇論文在各類雜誌上發表,其中“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顱神經疾病”、“腦溢血的手術改進”、“伽瑪刀治療的系列研究”、“伽瑪刀的擴增套用研究”、“顱內腫瘤的伽瑪刀治療及手術相關問題”以及“神經外科護理方面的系列研究”等課題,分別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四等獎4項。

特色門診

中醫特色門診中醫特色門診

門診部疑難病會診中心
中心由我院內外科10餘資深老專家組成。三年來為近200名疑難病症患者進行了會診,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會診程式簡便,主要是內外科疑難雜症。同時,我院與北京、上海等地大醫院聯網,為您提供醫療遠程會診、病理會診。為您和家人排憂解難,節省費用。一般在三到五天就能出會診結果。

中醫特色門診
由著名老中醫和中醫專家坐診,擁有俄羅斯進口單人高壓氧艙、博龍治療儀、中藥汽療儀、韓氏止疼儀等現代化設備,主要特色:風濕病、老年病、頸椎病、頸肩腰腿疼、性功能障礙、針灸減肥等。

中醫汽療機理和適應症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除有抵禦外邪侵襲的保護作用外,還有分泌、吸收、滲透、排泄、感覺等多種功能。中藥汽療利用皮膚這一生理特性,使藥物通過皮膚表層吸收,角質層滲透和真皮層轉運進入血液循環而發揮藥效。皮膚的吸收滲透與濕度有關,藥汽的濕度正好增強吸收滲透的效果。藥汽的溫熱刺激使皮膚溫度升高,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周圍組織營養得以改善,藥汽的溫熱刺激還使毛孔開放,全身出汗,讓體內"邪毒"隨汗排出體外,既扶元固本又消除疲勞,給人以舒暢之感;同時又能刺激皮膚的神經末梢感受器,通過神經系統形成新的反射,從而破壞了原有的病理反射聯繫,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藥汽在由下至上的途徑上,還同時滲透穴位、疏通經絡(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故能益氣養血,調節機體陰陽平衡。採用合適的汽療設備,可使治療過程成為"桑拿"一般的享受過程,有助於消除患者的緊張感、不適感,提高對藥物治療的接受度,從"心理"和"意識"的層面上調動患者自身"正氣"的抗病祛病能力。

中醫汽療特點
由皮膚給藥,故可避免藥物對口腔黏膜、消化道及胃腸的刺激,減輕肝臟、腎臟負擔,從而提高藥物的利用度。天然藥物綠色環保,安全可靠,符合世界藥物研製由化學合成藥向天然植物藥物轉變的趨勢。辨證施治,療效獨到,有內服藥物所不能發揮的醫療作用,對服藥痛苦的人尤其適宜。易學易用,一般醫務工作者,經過短時間學習,掌握常用藥物和汽療方劑的治療作用與套用範圍後,就可臨床操作。

中藥汽療適應症
1、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痛、脊柱炎、骨關節疼痛、骨刺引起的疼痛、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骨傷後期功能恢復。
2、銀屑病、皮炎、濕疹、痤瘡、硬皮病、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皮膚瘙癢症。
3、感冒、胃寒痛、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慢性腸炎、腎病尿毒症、便秘等。
4、美膚美體減肥瘦身、改善亞健康狀態。

中醫汽療禁忌症
以下疾病禁用或慎用:急慢性傳染病、重症心臟病、重症高血壓、重度貧血、動脈硬化症、婦女妊趁以及月經期,對藥物皮膚過敏

高壓氧治療的適應症
內科疾病
急性腦缺氧、腦水腫、各種原因如電擊、溺水、自縊、手術、中毒等引起窒息或心跳驟停,於心肺復甦後可進行高壓氧治療;各種休克的輔助治療;腦血管病: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出血等;眩暈:包括椎基底動脈缺血、頸椎病、美尼爾氏病等;冠心病:冠心病心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恢復期;支氣管哮喘;胃、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多發性硬化症;重症肌無力;肌營養性不良;血管性頭痛;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包括脊髓壓迫症、周圍神經損傷、面神經癱瘓、多發性神經炎;病毒性腦炎:包括乙型腦炎、散發性腦炎;腦膜炎:包括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重症肝炎。

外科疾病
厭氧菌感染:包括氣性壞疽、破傷風;腦挫裂傷及其後遺症;斷肢(指)再植及植皮術後輔助治療;慢性骨髓炎;骨骼無菌性壞死;骨延遲癒合和骨不癒合;周圍血管疾病:包括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氏病、急慢性動脈栓塞、靜脈栓塞和靜脈炎;燒傷;頑固性潰瘍:包括下肢慢性潰瘍、放射性潰瘍、糖尿病潰瘍、褥瘡;腸氣囊腫病。

職業病
急性有害氣體中毒: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氰化物、氨氣、光氣中毒;減壓病。

五官科
眼底病:包括急性葡萄膜炎、視網膜動、靜脈栓塞、中心性視網膜炎、突發性耳聾;牙周病。

皮膚病
玫瑰糠疹、結節性紅斑、尋常性痤瘡;圓型脫髮症;綜合治瀰漫性硬皮病
高壓氧治療中心
高壓氧治療禁忌症
1、有下列情況,未經處理者,屬絕對禁忌症:內出血;氣胸;惡性腫瘤;青光眼。
2、相對禁忌症:嚴重肺氣腫,疑有肺大泡者;嚴重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導致耳咽管阻塞;急慢性副鼻竇炎、急性中耳炎;活動性肺結核;血壓>160/110mmHg;出凝血機制異常;精神失常;月經期;高度近視。相對禁忌症者,進行高壓氧治療時必須認真權衡利弊。

高壓氧治療注意事項以及要求
高壓氧艙是個特殊環境,艙內的氧濃度可達85%-90%,並且壓力大。氧氣是助燃氣體很容易引起火災,以杜絕火災保證絕對安全。固要求進艙不準吸菸、喝酒、不準帶火柴、打火機、電動玩具等,必須穿全棉服裝。

對患者進入高壓氧艙的要求
做高壓氧治療應洗澡、進入前取下身上所有鈽物、禁止抽菸、喝酒者進入,穿全棉服裝。囑患者排便、測血壓、濕潤頭髮,戴全棉帽子及著全棉服裝、載排靜電器、囑病人放鬆(如患者出現耳骨膜疼痛囑做吞咽動作)

醫院專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專家

鄭國寶,解放軍一五0腫瘤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後,碩士研究生導師。2002年畢業於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2002年—2005年在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工作,師從國內著名腫瘤學專家鄭樹教授。從事腫瘤診斷治療20年,在腫瘤的早期診斷、放療、化療及生物治療方面有頗深的建樹。20年來,在國家核心醫學期刊發表學術論著20餘篇,獲國家科進步三等獎一項,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一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張鳳祥,主任醫師。現任一五0腫瘤醫院副院長。從事中西結合治療腫瘤治療臨床研究3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腫瘤綜合治療)、體部惡性腫瘤的立體定向治療(X-刀)頗有建樹。先後在美國邁阿密X—刀培訓中心、瑞典卡洛琳斯卡醫院放療科、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菀醫院、河南省腫瘤醫院進修學習。獲軍隊科技進步四等獎二項,發表學術論文10篇。兼任河南省抗癌協會放射治療專業委員和濟南軍區中醫專業組委員。

賀會江:腫瘤醫院副主任,副主任醫師,中西醫結合腫瘤學碩士。洛陽市腫瘤學會常務委員,洛陽市抗癌協會化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洛陽市醫保首批特殊疾病門診腫瘤專業認定管理專家。從事內科臨床工作近20年,致力於腫瘤病的診治和研究工作,擅長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腸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惡性淋巴瘤等療效顯著。開展了惡性腫瘤的熱化療和熱放療,惡性胸、腹腔積液的熱化療,腹腔惡性腫瘤的熱灌注化療,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等放射性損傷的中西醫防治,熱療在全國軍內外聲譽較高,在豫西居領先位置。獲得洛陽市科技進步獎。入選《河南醫學專家名錄》。

劉麗麗,腫瘤醫院副主任,畢業於蘇州大學放射醫學系,從事放射治療專業多年,在腫瘤放射治療的基礎理論、放射生物學和臨床治療方面,有著紮實的功底,在鼻咽癌、顱內腫瘤、肺癌、食道癌、胃癌、肝癌、宮頸癌等惡性腫瘤治療方面有豐富經驗,對難治性癲癇、肝血管瘤、胸腺瘤、脾功能亢進等良性疾病方面頗有研究,在腫瘤的綜合治療在臨床上積累的一定的經驗,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胡立宏,副主任技師,碩士,放射治療物理師。1993年第一軍醫大學本科畢業。2005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獲計算機專業碩士學位。曾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解放軍301醫院學習X-刀治療技術,擅長放射物理專業,在醫用直線加速器的維修、放射治療計畫的設計方面有專長。在腫瘤X-刀治療方面有一定的經驗。發表論文6篇。
黃傳繼,畢業於第三軍醫大學,原第150中心醫院腫瘤科主任,主任醫師,濟南軍區腫瘤專業組副組長,河南省腫瘤學會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化療專業委員會委員,洛陽市腫瘤學會常務理事,洛陽市抗癌協會腫瘤化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現第150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從事臨床醫療工作40年,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0多篇,獲軍隊科技進步四等獎兩項,洛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在腫瘤的基礎理論和綜合治療方面,有著紮實的辯證施治功底,對食管癌、肺癌、肝癌、淋巴瘤、乳腺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都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目前開展的高強度超聲聚焦刀治療腫瘤,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為腫瘤的微創治療開展了新的方法。

趙和平,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肝病診療研究中心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兼任全國人工肝及血液淨化、重型肝炎功關協作組全國委員、洛陽市肝病學會秘書長,洛陽市肝染病學會委員、濟南軍區感染病學會委員,濟南軍區會流行病學會委員。擅長診治各種肝病(病毒性、脂肪性、酒精性、藥物性等),尤其是各種類型重型肝炎(肝壞死、肝衰竭)、高度黃疸;B肝、C肝、肝硬化、頑固性腹水、肝性腦病、消化道出血、肝腎綜合徵、肝癌及各種原因引起的終末期肝病;各種腦炎、不明原因長期發熱、肺結核、肺部感染等;常見傳染病及感染性疾病、腸道疾病、出疹性疾病的診治。用於臨床,已在重型肝炎,晚期肝硬化、頑固性腹水等,嚴重肝病的救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已經形成了一套以內科綜合治療、全結腸透析技術,腹水超濾濃縮回輸技術、人工肝技術,細胞生物工程技術等為依託的整體治療框架的治療思路和方法。
張建設,副主任醫師。畢業於長春白求恩醫科大學。洛陽市感染專業協會委員,洛陽市肝病專業協會委員。從事感染病專業臨床研究20餘年,在肝硬化門脈高壓,肝硬化腹水,重型肝炎,肺部感染,腸道感染等上有獨到之處。同時,在肝硬化胸腹水回輸的臨床套用上有較深的研究。

黃昌林,第150醫院副院長、全軍軍事訓練醫學研究所所長、文職將軍,主任醫師、第四軍醫大學骨科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新鄉醫學院兼職教授、碩士導師,現任第八屆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全軍戰(創)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軍軍事訓練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濟南軍區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濟南軍區戰創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洛陽市骨質疏鬆及骨礦物鹽疾病學會主任委員。2007年2月被總後衛生部特聘為首屆全軍愛國衛生工作專家。《解放軍醫學雜誌》、《人民軍醫》、《中華顯微外科雜誌》、《前衛醫藥雜誌》、《骨與關節損傷雜誌》等5家雜誌的編審、編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是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左新成,脊柱骨創燒傷整形外科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第二軍醫大學、新鄉醫學院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全軍第八屆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整形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濟南軍區第八屆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濟南軍區戰創傷專業委員副主任會委員,洛陽市燒傷整形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整形外科方面諸如瘢痕修整、器官(耳、鼻、乳房、陰道陰莖)再造及美容手術亦有獨到之處,在脊柱外科、骨關節疾病、顯微外科及整形外科等方面均有較深的造詣,擅長各種骨折固定、關節重建、脊柱矯形、椎間盤突出症、各種皮瓣的轉移等手術,科研能力強,獲全軍醫學科研“十五”計畫面上項目一項,軍區“十五”重點課題一項,獲科技進步獎三項,開展新業務新技術7項,發表論文20餘篇。

張德輝,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顯微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創傷矯形外科醫學碩士,河南省顯微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洛陽市顯微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從事顯微外科、手外科及創傷矯形外科工作15餘年,對手外科傷病、斷肢(指)再植與再造、手部功能重建、四肢血管神經損傷的修復、各種皮瓣修復組織缺損,肢體血管、神經損傷及脊柱、關節傷病的診斷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國家級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

張偉旭,濟南軍區第150中心醫院顯微外科副主任醫師,畢業於第三軍醫大學骨科專業,醫學碩士。在骨科創傷的顯微外科修復與重建方面有較深的造詣,斷指(肢)再植,多植離斷再植,小兒斷指再植,末節斷指再植及拇指鏇轉撕脫再植,手指再造,足趾改形再造手指,手足創傷修復與功能重建,手足畸形矯正,微形組織塊再植與移植,骨不連、骨缺損的顯微修復,周圍神經血管肌腱的損傷修復與重建,各類皮瓣(單個或多個組合)移植修復創面,四肢各種複雜骨折合併主要血管、神經損傷的修復等手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發表專業學術論文16篇。

全軍軍事訓練醫學研究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

“全軍軍事訓練醫學研究所”於2001年1月22日經總後勤部衛生部批准,由原“全軍訓練傷防治研究中心”(1989年5月29日批准組建)晉升成立。(批准文號:[2001]衛醫字第9號)。系總後衛生部批准的我軍唯一專門從事軍事訓練醫學的研究機構;與其它全軍臨床醫學專科中心(所)在工作職能及運行模式上有所不同,其集預防、醫療、保健、科研、教學為一體,以預防為主攻方向,以部隊訓練場為主戰場開展工作。我所是第四軍醫大學,新鄉醫學院的臨床教學基地,1995年被總後勤部批准為研究生聯合培養點,我所年接收軍地進修學員59人次,其中軍人年均25人次。研究所所長黃昌林教授為第四軍醫大學和新鄉醫學院博、碩士研究生導師;張莉為第四軍醫大學和新鄉醫學院碩士生導師;左新成為第二軍醫大學和新鄉醫學院碩士生導師。研究所已培養博、碩士研究生12名,現在讀博士生2名、碩士研究生9名。

“十五期間”我全軍軍事訓練醫學研究所創建了我國軍事訓練醫學理論體系。首先是創立了“軍事訓練醫學”新學科,1999年出版了中國第一部專著《軍事訓練醫學》,並隨之開展了研究生及全軍一類繼續教育項目教育,同年還出版發行知識小叢書,以加強部隊的普及教育,建立了學科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二是進行了軍用標準《軍事訓練傷診斷標準及防治原則》的編制及套用研究,該《標準》於2001年發布全軍執行,確立了體系的基本專業技術規定;三是首先提出軍事訓練醫學心理學的概念,強調心理學干預的作用,並重點進行了新兵軍事訓練心理適應不良症的發生機制、特徵及其防治研究,提出軀體化、焦慮、恐怖等心理因子是導致軍訓傷的重要因素;四是2002年在全軍設立了10餘個訓練傷監測(控)點,建立了全軍性的監控系統,這將有利於防治工作的監控,更利於現有預防資源的利用,並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五是加快基礎研究步伐,形成學科可持續發展趨勢,重點進行了運動系統組織功能結構塑形改建及提高抗損傷能力的研究,提出了“強化循環訓練法”、“創傷在運動中癒合,功能在訓練中重建。”等理念;六是1999年正式成立了“全軍軍事訓練醫學專業組”,推動了本體系的學術交流和理論深化。據統計:軍訓傷的年發生率由1993年前的30%~45%,降低至近2年的10%左右。

臨床開展床位122張,下設四個病區。博士5名,碩士24名,學士8名,博碩士占軍隊主系列人數的70.7%。骨科在保持國內創傷骨科優勢的基礎上,近年來在關節外科、脊柱外科、骨腫瘤保肢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以及骨質疏鬆症的診斷與治療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關節置換術,經關節鏡治療骨關節疾病,經頸前路椎間盤切除、植骨融合、鋼板內固定術,胸、腰椎後路經椎弓根骨折復位內固定術,骨腫瘤保肢術,套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具有河南省領先優勢;治療末端病,肌止點移位動力增強肩關節穩定性治療習慣性肩關節脫位,經腓骨下段截骨入路治療距骨骨折脫位等在國內作為自主創新手術,具有明顯優勢。

燒傷整形科在重度燒傷病人的救治、耳、鼻、乳房、和陰道(莖)再造等方面在本地區具有明顯優勢,同時積極開展醫學整形美容等業務。微外科在自主創新的技術基礎上仍然保持著良好的拓展趨勢,5年來共實施套用筋膜瓣移植包繞植骨塊技術治療難治性骨不連獲得了良好效果。康復理療科自2001年成立以來,不斷開展新業務,其中套用CYBEX-6000等速測試和訓練系統進行骨關節康復訓練取具有明顯優勢。 

醫學成果:得軍內外高層次醫學成果獎4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三等獎38項,在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0餘篇,出版專著4部。全軍計畫指令性課題2項、全軍重大及面上課題6項。

全軍醫院統計與信息利用研究基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

基本情況
濟南軍區第150醫院信息化建設起步於1986年,1990年組建信息科,1997年為全軍首批“軍衛一號工程”(高級網路版)試運行單位之一。1998年被濟南軍區衛生部確立為軍區信息管理研究中心,1999年被總後確立為全軍醫院統計與信息利用研究基地。基地現有專業技術幹部15人,均為本科學歷以上,其中,研究生4人,高級職稱4人,平均年齡31歲。基地成立以來,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四等獎4項,發表論文百餘篇。2000被總後衛生部評為全軍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2001年被濟南軍區評為先進單位,榮立集體三等功2次。基地緊貼醫院工作實際,勤於探索,勇於創新。提出了新時期醫院統計信息職能部門應向“三個面向、一個支點”的服務模式轉變(三個面向:面向管理者的信息服務、面向業務技術人員的信息服務和面向病人的信息服務。一個支點: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等為支點),以次拓展醫院統計信息服務頻道,建立科學高效的醫院信息服務與利用體制。近年來,基地始終立足醫院統計與信息利用進行系列研究,先後研發了面向管理者的《醫院綜合統計信息服務系統》、《醫院統計信息簡報》;面向臨床的《醫師績效統計評價系統》、《整體護理統計信息系統》以及面向業務人員的《知識信息推送服務系統》等,其研究成果在軍地多家醫院推廣使用。同時,先後對數十家軍地醫院信息化建設進行技術支持,地域遍布新疆、甘肅、西藏、四川、陝西、雲南、河南、山東等十個多省市、自治區,為構建軍隊醫院信息化建設和諧平台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黨委高度重視,健全各項組織
黨委高度重視醫院信息化工作,1998年成立了醫院信息管理委員會,院長任主任委員,業務副院長、醫務處主任、信息中心主任任副主任委員,信息科、財務科、藥劑科、器械科、統購科主任等為委員。2001年初,為了進一步落實分部黨委《關於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意見》,醫院黨委結合醫院信息化建設實際,下發了《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多次聽取了信息中心的工作匯報,對任務目標、人員分工、經費預算等情況進行詳細討論和部署,提出了“貼近臨床,延伸內涵,規範硬體”的信息化建設新目標,以合理的經費、較快的速度、高質量的水準,建設有150特色的醫院信息化醫院。為了落實分部指示和監督工作質量,醫院信息管理委員會定期對信息中心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實行了階段匯報與實地抽查相結合,工作站信息反饋與管理專家評價相結合,經費合理核算與實際運作效果相結合,確保信息化建設落到實處。

轉變服務理念,整合優勢技術
在醫院信息化建設進程中,我們根據不同階段轉變不同的服務理念,在堅持“三個面向,一個支點”的服務理念(即“面向管理者的統計信息服務、面向業務技術人員的知識信息服務和面向社會及病人的尋醫問診信息服務;一個支點:既以現代電子技術為支點)過程中,又提出了面向未來高科技局部戰爭而準備的衛勤保障信息服務,選題立項,由此加大信息化建設的內涵,拓展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層面。與此同時,為了適應國家倡導建設數位化學習型醫院的新模式,我們快速轉變信息基地各專業單元技術層面差異為優勢技術整合,形成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統計、病案、圖書、情報、遠程醫療為服務視窗,使技術優勢更加集中過硬,服務層面更加細化具體,保證了信息基地技術的穩步發展。

注重人才培養打造過硬隊伍
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是人才隊伍的建設,為了可持續發展,信息基地每年都要制訂學科技術目標和人才培養計畫。一是鼓勵技術骨幹成才立業,為他們考研、進修創造好的學習機會。目前1位同志在外攻讀研究生,1名同志在讀研究生,以此,信息中心經過研究生培訓達4人;二是加強與國內IT界精英強強聯合,合理設計、開發和借鑑實用性強的醫院信息系統;第三,分批外出學習,開闊視野。年初,信息中心制訂的外出學習計畫得到院黨委的高度重視和支持。經過廣泛調研,選擇了信息化建設有特色有看頭的醫院為學習對象,以達到吸取之長,促進自身發展。四是堅持每周五的業務學習制度,由科室骨幹輪流上課,包括數據倉庫技術、Pb編程技術、統計學知識以及信息資源合理利用等,並把外語、計算機、文獻檢索學習作為科室全年基礎學習計畫。

加大技術內涵啟動創新工程
目前,軍隊醫院信息化建設已經經過了全面實施的國中級階段,各家醫院“軍字一號”運行通暢。為此,我們深刻認識到,不能停留在“首批運行網路版”的功勞薄上吃老本,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技術優勢,使全軍醫院信息管理研究基地的牌子名副其實。為此,我們深入臨床調研、參與決策管理,以此了解醫院管理者需要什麼?臨床一線需要什麼?醫院信息化建設如何走向等等。通過深入了解,需求分析,明確了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方向:一是不能花冤枉錢擺花架子;二是不能脫離臨床不切實際;三是必須有整體目標技術內涵。為此,信息基地成立了技術課題小組,大膽改革創新,加大探索醫院信息化建設新路子,創建醫院信息化工作新格局。

1、率先在全軍開展PASS合理用藥系統的試點任務,使臨床醫藥人員在用藥過程中及時有效地掌握和利用醫藥知識,預防藥物不良事件的發生,實現了醫囑監測和藥物信息的查詢。2.依託醫院網路信息資源,建立統計信息服務保障體系的數據倉庫,通過對原數據抽取、轉換、裝載,運用在線上分析處理技術、數據挖掘技術來實現決策支持系統的系列套用,實現對各級各類業務人員工作、業績的量化管理,達到激勵先進、鞭策後進的目的。3、進一步完善全成本核算系統,開發了《住院病人欠費及欠費收回查詢程式》、《外投收入明細查詢視窗》、《價表與醫保項目代碼對照設定視窗》,《醫生接診入院查詢視窗》等程式;修改了《軍隊醫院會計核算系統》對軍衛一號數據採集的接口程式,完善了軍衛一號對成本和收入的採集,實現了醫院兩級計算機全成本核算。4、實現了醫院物資的全程信息化管理,物品流動網上監控。目前,我們結合醫院需要和調研,和西安交通大學合作開發新的物資管理平台,以此深化我們的物資管理水平。5、在全區實施了新版電子病歷系統,以此完成監控時限、數據欄項目、病歷樹形結構、檢驗項目、ICD9編碼和自定義庫項目的設定,以及對醫療監控數據統計,首頁及病歷評分。6、開發電子醫務系統,實現醫院機關管理、辦公自動化,加速醫院管理現代化。並實行對機關各類人員的量化評價,達到末位淘汰的目的。7、採用衛星通信技術套用於遠程教學、遠程會診和諮詢。首批成為全軍雙向遠程衛星網站之一,與國內100餘家醫院建立聯繫,會診例數目前名列全軍第二,建立了遠程教學光碟資料庫。8、建立了網上圖書館,提供了《中國醫院知識倉庫》、《外文整合全文系統》、Medline、CBMdisc等多種資料庫,實現網上視頻點播、書刊閱覽、文獻檢索等,實現廣泛的信息資源共享。

此外,近年來圍繞醫院深層次管理,相應研發了一系列軟體:1、《醫院綜合統計信息服務系統》在全軍推廣使用,為軍隊醫院信息資源利用提供了一個很好平台,為全軍統計數據上報起到了規範作用。2、《整體護理管理系統》,為護理管理者提供了監督、檢查機制的數據來源,使護理文書走向科學化和規範化。3、《科技信息推送服務系統》,以此減輕了用戶的認知壓力,縮短查找文獻的時間,淨化網上知識信息環境,使知識信息隨手可得。4、《病人選醫生系統》,對醫生以工作組為單位進行工作量考核和管理。5、《網路信息簡報》,使管理者能及時、全面、準確地了解到醫院整個醫療活動及不同時期的指標對比。6、《網上病歷質量反饋系統》,以此提高病歷的內涵質量和書寫水平。7、《臨床醫師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為醫院管理者提供科學、客觀的全面評價考核臨床醫生的數據。8.《醫院ASP信息資源平台》藉助醫院信息系統平台,使醫院辦公管理走向自動化、有序化和正規化。

河南省三級甲等醫院一覽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中國大陸對醫院實行“三級九等”的劃分等級中最高的一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民營醫院也可以參與等級評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依照《醫院分級管理辦法》中的條例進行判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