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燒傷

燒傷後的局部改變依熱力(即溫度)和接觸組織的時間而 定。輕度燒傷,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充血,以及小量血漿滲入細胞間 隙,呈現紅腫。燒傷稍重,毛細血管壁損傷、血漿滲出增多,表現為 表皮與真皮之間形成水皰和組織水腫;同時一部分細胞變質、壞死, 當滲出停止和壞死組織脫落、吸收後,皮膚可借殘存的上皮再生,而 皮下組織和肌肉等,則靠疤痕生成修復。

熱力燒傷

--------------------------------------------------------------------------------
病因及簡介:
(一)燒傷後的局部改變依熱力(即溫度)和接觸組織的時間而
定。輕度燒傷,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充血,以及小量血漿滲入細胞間
隙,呈現紅腫。燒傷稍重,毛細血管壁損傷、血漿滲出增多,表現為
表皮與真皮之間形成水皰和組織水腫;同時一部分細胞變質、壞死,
當滲出停止和壞死組織脫落、吸收後,皮膚可借殘存的上皮再生,而
皮下組織和肌肉等,則靠疤痕生成修復。
(二)燒傷後的全身改變患者因劇痛和血漿大量滲出,而發生休
克;因血容量降低,緊缺血,以及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分泌增多而尿
量減少;因紅細胞破壞,釋出大量血紅蛋白,當腎缺血時,易致急性
腎功能衰竭;而皮膚屏障的破壞和組織壞死,又為感染提供了極好的
機會;滲出的蛋白質和壞死組織經分解生成毒性物質,加上細菌毒素
,一旦吸收入血可產生中毒症狀。以上各種作用的結果,可形成惡性
循環,使病情更趨嚴重和複雜化。
臨床表征:
根據燒傷的病理生理和臨床特點,一般將燒傷的臨床經過分為三
期。
(一)休克期大面積燒傷後48小時以內,除早期可因疼痛發生休
克外,主要是因大量血漿樣體液從血管滲出,丟失於創面及細胞間隙
(形成水腫)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體液從血管滲出,丟失於創面
及細胞間隙(形成水腫)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體液從血管滲出,
以傷後6~8小時最快,36~48小時達到高峰。此期臨床表現為:燒傷
局部或全身反應性水腫,創面上有大量的體液滲出,尿少,心率快,
血壓降低,手足發涼,口渴,煩噪不安等,可出現血紅蛋白尿。
(二)感染期燒傷後細菌容易在創面繁殖而引起嚴重感染,故稱
創面膿毒症,為燒傷未愈之前始終存在的問題。當燒傷經過48小時後
,體液滲出開始轉為吸收,傷後3~7日,水腫逐漸消退,尿量增多。
此階段細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往往也被吸收,稱為回吸收膿毒症
。臨床表現為高熱、煩躁不安、譫妄等中毒症狀,甚至發生感染性休
克。
(三)修復期傷後5~8日開始,直到痊癒。修復的過程與燒傷的
深度、傷員的全身情況以及創面感染的控制有密切關係。不同深度燒
傷癒合時間不同。淺?度燒傷如無感染,於2周左右癒合,不留疤痕;
深?度約經3~4周,先結薄痂,脫痂後由殘留上皮增生或創緣上皮爬
行而癒合,留有疤痕;?度燒傷,3~5周后焦痂脫落,基底肉芽組織
逐漸生長,癒合時遺留疤痕,易成畸形和功能障礙。燒傷時大量蛋白
質損耗、創面處理不當、反覆感染,以及全身情況較差者,都能延遲
創面的修復。
一般性治療和預防:
1)正確處理創面:是防治燒傷敗血症的主要措施,包括:a.及
早清創,操作力求輕柔;b.保護焦痂,勿使受壓、避免潮濕,遇有感
染應充分引流;c.早期前痂或切痂植皮,封閉創面,從而消除感染來
源。
2)調動機體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a.加強營養,病人長時期的
中毒、高燒,機體消耗甚大,每日應補充熱量1465kj(3500kcal)、
蛋白質100g以上,為了彌補經口攝入不足,還需結合靜脈輸入葡萄糖
、血漿、全血、水解蛋白、人體白蛋白、胺基酸以及能量合劑等;b.
被動免疫,如用免疫球蛋白和燒傷免疫血清等;c.中藥根據病人具體
情況,辨證施治,選用清熱解毒、益氣托毒、養陰性津的藥劑。
3)抗生素的套用:燒傷後常規使用青黴素、鏈黴素,第三天起應
針對感染的常見致病菌,改用療效較好的廣譜抗生素,待細菌培養出
來後,再根據藥物敏感度作適當調整。

相關條目

霍松軍

霍獻芳

霍義民

武榮碑

索尼愛立信W43S

夏普703shf

龍威虎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