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吳淞公園

上海吳淞公園

上海吳淞公園位於吳淞鎮東北泰和路1號,東瀕黃浦江,南至泰和路,北接海軍碼頭。於1951年籌建,在黃浦江邊建成占地3333平方米的開放性綠地。1958年將綠地和吳淞苗圃合併建成占地6133平方米的海濱公園。後又併入化成路、淞寶路的苗圃,1981年擴建定名為吳淞公園。公園內花盛樹茂、環境宜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融的好地方。

基本信息

簡介

上海吳淞公園上海吳淞公園
上海吳淞公園位於上海市吳淞鎮東北泰和路1號。公園用地為化成路以南的江濱,西至老市河,面積5800平方米。園內無園林建築,全由植物造景。公園於當年竣工開放,不售門票,定名為吳淞海濱公園。開放後,市民認為這是一個觀賞吳淞口景色的好去處,但是面積太小,設施簡陋,要求將公園擴大。1958年1月,市城市建設局批准徵用沿江土地2300平方米,拆遷兩幢樓房以擴建公園。1981年總投資額為70萬元,擴建工程由上海市園林局設計室陳麗芳負責總體規劃及綠化設計,寶鋼園林籌建組組織施工,至1984年9月基本上完成綠化工程,並建成公園大門、票房、售品部、公園管理室等建築。同年10月起公園改名吳淞公園,實行售票入園。此後,又陸續在臨江建成仿古茶樓、方亭、方廳、長廊、葡萄架等,是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歷史沿革

上海吳淞公園曾兩度興廢。民國20年(1931年)首度建園,位於原化成路以北沿江堤而築,面積2.7畝(1800平方米)。是年8月,吳淞區將修藻浜大橋的餘款900多元(銀元,下同),加上自籌500多元,再請上海市工務局撥款500元作為建設資金,在此闢建公園。當年12月開工,翌年1月對外開放。公園在南北狹長的地形上作圖案式布置,設花壇、茅亭,全園植花木1460多株,站在沿江堤寬闊的園路上,吳淞口景色全收眼底。公園開放不及一月,就被一二八戰爭炮火所毀。

上海吳淞公園上海吳淞公園
民國21年8月,市工務局計畫重建並擴大吳淞公園,其規劃方案是把化成路南、淞興路北5畝多(3300多平方米)土地與原公園聯成一片。在擴建的土地中,4.1畝(2733平方米)為公地,其餘土地上的民宅已毀於戰火。是年9月,上海市政府批准這個規劃方案。在修建過程中,熱帶風暴於民國22年9月3日、18日兩度襲擊上海市,公園一帶堤岸潰決,已植的部分樹木花草隨之損失殆盡,直至民國23年11月,公園方修復開放。園內建茅亭一隻,補植樹木235株、鋪草皮100平方米。
民國26年八一三事變中,公園再遭徹底破壞。民國36年5月,吳淞鎮居民及商店56戶聯名上書要求恢復吳淞海濱公園及所毀江堤,市工務局原則同意,但幾經交涉未果。是年7月市政府作出決議,原吳淞海濱公園土地留作籌建中的中央造船公司使用,公園由市工務局會同區公所於吳淞鎮附近另行覓地建設。由於土地及資金都未解決,直至上海解放時,重建公園仍停留在計畫中。1951年8月,吳淞區人民政府根據區第一次人民代表會議的提案,報請重建公園,是年10月得到市人民政府的批准。1952年市工務局園場管理處開始施工,公園用地為化成路以南的江濱,西至老市河,面積5800平方米。園內無園林建築,全由植物造景。公園於當年竣工開放,不售門票,定名為吳淞海濱公園。開放後,市民認為這是一個觀賞吳淞口景色的好去處,但是面積太小,設施簡陋,要求將公園擴大。1958年1月,市城市建設局批准徵用沿江土地2300平方米,拆遷兩幢樓房以擴建公園。

1965年決定將毗鄰的化成路苗圃、淞寶路苗圃共5.02萬平方米土地併入公園,但從1966年起經市規劃建築管理局批准,市交通運輸局、市公用局、崇明縣人民政府、駐軍等先後徵用公園土地建造了吳淞輪站碼頭、候船室、吳淞水廠、吳淞汽車站、中轉站、食堂等。1975年5月,上海航道局接力泵站借用公園土地120平方米鋪設排泥管道,並設碼頭停泊吹泥船只。從1976年底開始,接力泵站根據協定為公園吹填面積約2.67萬平方米的低地。
1978年1月27日,市園林管理處同意楊浦區園林管理所擬訂的擴建吳淞海濱公園計畫任務書,並轉報市計畫委員會。因為當時市港務局亦要求用公園土地2.98萬平方米、岸線260米以闢建國際客運碼頭,所以公園擴建計畫未能實施。1981年,由當時代管吳淞地區園林綠化工作的寶山鋼鐵總廠園林籌建組重新擬訂公園擴建計畫(原遷建碼頭的土地暫不列入擴建的範圍),總投資額為70萬元,同年底市園林管理局批准了這項計畫。擴建工程由上海市園林局設計室陳麗芳負責總體規劃及綠化設計,寶鋼園林籌建組組織施工,至1984年9月基本上完成綠化工程,並建成公園大門、票房、售品部、公園管理室等建築。同年10月起公園改名吳淞公園,實行售票入園。此後,又陸續在臨江建成仿古茶樓、方亭、方廳、長廊、葡萄架等。

公園景觀

上海吳淞公園上海吳淞公園
假山
位於公園南端。這裡原有解放前留下的一個鋼筋混凝土碉堡,1960年在其上覆土而成假山。山北有葡萄架和方亭,均為混合結構,架下設長凳供遊人休息。假山上下植梔子花羅漢松、瓜子黃楊、臘梅以及成片珊瑚樹。

陳化成像
清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八日(1842年6月16日),陳化成在吳淞口西炮台統率清軍抵禦英艦入侵時英勇犧牲。為紀念這位抗英名將,上海第五鋼鐵廠團員、青年集資9萬元,由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系負責雕像設計,由蘇州雕刻廠澆鑄,於1987年6月27日在園中揭幕。銅像位於公園中部,面向黃浦江,高3.5米,基座高2米多,周圍占地40多平方米。基座正面鐫有“民族英雄陳化成”金字,背面為陳化成生平事跡簡介。像後成排間植龍柏、香樟、夾竹桃、棕櫚等常綠喬木,其下為瓜子黃楊黃馨等常綠灌木。像前有大片段預告崗石地坪,兩側對植雪松。雕像後面為原化成路的一段,長530米,北通向吳淞炮台。路面由花崗石板鋪成,路東是成片水杉林,路西種植大片棕櫚、刺杉、香樟、雪松、旱柳等。

曲廊、茶室
位於園北東部。曲廊在江堤後面沿堤而建,長95.5米,高5.6米,建築面積218平方米。廊西端有面積17平方米的方亭,南端有面積74平方米的方廳,均為混合結構。亭為攢尖頂,廳、廊為歇山頂,綠色琉璃瓦。廊兩旁有古樸典雅的仿竹欄桿,中有形狀各異的月洞門,廊邊植高大棕櫚。茶室為兩層仿古建築,混合結構,頂蓋綠色琉璃瓦,面積297平方米。茶室四周混植枸骨、羅漢松、香樟、紅葉李、茶花、臘梅、黃馨、桃花、石楠等。在茶樓品茗,可欣賞吳淞口景色。

江邊長堤
公園沿江岸線長542米,堤寬3.6米。堤上鋪石板路,中間植有高大成蔭的槐樹、女貞。船隻駛入吳淞口後,即可見到這裡的一片綠色,為港口增色不少。堤上設有木製長椅,堤邊裝置鐵質欄乾,供遊人或坐或立近眺江景。

綠化種植

上海吳淞公園上海吳淞公園
園內常綠喬木以羅漢松、香樟棕櫚、龍柏、雪松等為主,常綠灌木以海桐、桂花、瓜子黃楊、大葉黃楊、夾竹桃等為主。沿江堤植槐樹、女貞、瓜子黃楊、大葉黃楊,形成沿江綠帶。化成路及南北幹道兩側種植懸鈴木槐樹女貞香樟。全園共有樹木2787株,喬木與灌木之比為1∶1.56,常綠樹與落葉樹之比為1∶0.2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