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臨江公園

上海臨江公園

上海臨江公園是上海寶山區中心城區的主要公園,於1956年3月開始籌建,原名“共青公園”,1965年10月更名為“臨江公園”。公園總面積115畝,保留有孔廟大成殿、古城牆、水關橋等多處歷史遺蹟,以及淞滬抗戰紀念館、陳化成紀念館、姚子青營犧牲處、望江樓等人文景觀,形成了一個融文化、娛樂、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基本信息

上海臨江公園上海臨江公園
上海臨江公園位於友誼路1號,因瀕臨長江而得名,是寶山的標誌性公園。東臨長江,西接友誼路和南門街,北為居民住宅及農田,原寶山縣護城河南北縱貫園東部,然後向西折,成為公園南部界河。1956年利用殘存的孔廟大成殿和清代形成的土山建成公園。公園內有一段僅存的寶山古城牆和一座古代水關,1992年建立了陳化成紀念館,隨後又相繼設立了“姚子青營犧牲地紀念石”。全園分十個景區,以山水造景為主,呈現出江南古典園林的藝術風格。

歷史沿革

上海臨江公園上海臨江公園
園址原系文廟舊址。1956年3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寶山縣委向寶山縣和上海市北郊區團員、青年提倡議,以義務勞動在文廟舊址一帶建造共青公園。是年4月15日動工,歷時近一年,共動員1.5萬人次,工程費1萬元。主要工程有:開挖小河150米,以其挖出的土堆成高約20米的土丘;修築道路450米;種植樹木5000株,鋪草坪800平方米;整修原大殿;雕鑿大石獅子1對、小石獅12對,石鼓凳16隻;建造亭子1隻,長廊20米。公園建成時占地2.39萬平方米。為紀念青年共建此園,1956年公園建成後定名為友誼公園,1962年10月更名臨江公園。

上海市體育運動委員會於1961年辟公園沿江及相鄰的灘地為游泳場地,在公園東鄰建男女更衣室、淋浴室、生活辦公用房。1966年4月,寶山縣人民委員會與市體委決定將公園併入濱海游泳場,用地面積擴大至4.47萬平方米。1973年因水質下降,游泳場停止開放。1978年後恢復公園原名開放。

上海臨江公園上海臨江公園
1990年,寶山區人民政府批准公園改建工程計畫,用地範圍6.87萬平方米,計畫投資277萬元。改建工程由同濟大學風景園林教研室臧慶生、林柳江規劃,中寶設計院蔣孔浩、姚賢生等設計,上海市園林工程公司蘇州市古典園林公司等單位施工。新建成西大門、老年活動室、展覽陳列室、方亭、遊憩廊、人工湖、水榭、售品部、湖中平台、湖石假山、瀑布、遊船碼頭、戲水池、兒童園、花廊等。原濱海游泳場的部分建築改建成活動室、公園管理室。重修了大成殿,以及整修橋樑、道路。原在此地的寶山水上導航台仍予保留。改建工程於1992年9月29日竣工,實際投資484萬元。公園後來又新建了江邊的望江樓。
2000年,淞滬抗戰紀念館在公園內落成,高50米的九層寶塔成了長江入海口的標誌型建築。2004年,公園向西北又擴建了50畝,重新設定了陳化成雕像。2005年初,臨江公園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

園景介紹

上海臨江公園上海臨江公園
陳化成紀念館
位於公園西北,原為文廟的大成殿,建築面積320平方米。原文廟在大成殿兩側有東、西廡及崇聖祠,南為丁東門,左右翼房為名宦祠、鄉賢祠,前有欞星門,東西建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坊兩座。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颱風海溢,多數建築傾圮,乾隆五十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修。民國14~15年間,因駐紮軍隊損壞嚴重。八一三事變之後,僅殘留大成殿。
1956年和1960年曾兩度修繕,“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很大破壞。1989年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大修後作為“陳化成紀念館”,館牌由趙朴初題名。館內展出道光二十二年堅守吳淞炮台、英勇殉職的陳化成事跡,有圖片圖表,有當年鴉片煙館、吳淞炮台的模型,還有當年吳淞炮台的鐵炮,炮身有“平夷靖寇將軍兵部尚書兩江總督牛鑒、兵部侍郎江蘇巡撫梁章年、提督江南全省軍門陳化成督造”等字樣。

大草坪與土假山
草坪位於園門內大道北側,大成殿前,面積5060平方米。1991年擴建時,於大草坪東、人工湖北堆起一座連綿的土山,以遮擋園北住宅。土山南接湖邊石假山,東聯遊廊。山上鋪紅石板路,路邊設條石凳。主峰建有混合結構方亭一隻,小青瓦攢尖頂,面積13平方米。自亭南望,可一覽人工湖周圍景色。假山南坡鋪草皮、植羅漢松;北坡種有棕櫚胡頹子桂花廣玉蘭黑松石楠等。

遊廊
位於園東北,西接土山,東抵園東護城河。遊廊為雙面空廊,建築面積210平方米。兩端有方亭,均為仿古式混合結構,廊兩旁植櫻花。廊南有一條與廊平行的小溪,西通人工湖,東聯護城河,溪上架小橋。

江堤與望江樓
位於園東。江堤長約170米,混凝土結構,堅固寬闊。望江樓在江堤中部,建在一個與江堤等高的平台上,占地341平方米,建築面積547平方米。樓為三層仿古建築,高19.38米,混合結構。樓內朱紅樑柱,花格門帘。樓下四周有迴廊,廊外為平台。樓南側種植少量棕櫚和成叢孝順竹,並有大片草坪。從樓上向東遠望,水天相連,崇明島、長興島隱約可見。

上海臨江公園上海臨江公園
城牆遺址和水關古蹟
位於園中部南面近護城河處。寶山縣城牆建於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屢經戰亂和潮災,至解放時僅剩殘垣斷壁,現在留有36米長的一段殘垣,形如土堤,上植樹木。其西即為水關古蹟,跨河而築,拱形石結構,東西坐向,跨徑2.7米,由20塊長1~2米的花崗條石砌成。北側兩端各立一根槽石,插木板作閘門,調節水位。

人工湖
位於公園中心,面積約1萬多平方米,湖水經三條小河與護城河相通。南岸以湖石駁岸,北岸平坦,僅部分地段駁石。湖東北近遊廊處建船碼頭。湖南岸東部有建於水中的水榭,磚木結構,面積40平方米。南岸中部有太湖石疊砌的假山,與湖西北的太湖石假山遙遙相對。湖西南有一個2000多平方米的小島,島中有觀景台,島東端有雙合亭,磚木結構,面積23平方米。島北通過平台有汀步與湖北岸相連。湖東北端還有一小孤島,上植桔子、棕櫚。湖北為一片寬闊的草坪,草坪後為土山。

綠化種植

上海臨江公園上海臨江公園
園內喬木主要有雪松、紅楓、龍柏、廣玉蘭、香樟、枸骨、杜仲、三角楓、銀杏等。園南及園北鄰接居民區,主要種植女貞、黑松、香樟等常綠喬木,配植櫻花、桃花、梅花等。
園東臨河植水杉、夾竹桃、龍柏、香樟等樹木。園內露地大多鋪植草皮。望江樓南北兩側植香樟、棕櫚、孝順竹、懸鈴木、紅葉李等。
園內主幹道以懸鈴木、合歡、香樟作行道樹,支路種有槐樹、青桐等。在綠地和路邊採取叢植、群植或孤植,以組成景觀,亦可起遮蔭作用。湖東側散植垂柳,沿岸還植有結香、丁香、棕櫚等。湖北岸地勢低平,草皮鋪植至岸邊。全園共有樹木4254株,喬木與灌木之比1∶0.47,常綠樹與落葉樹之比1∶0.95。

公園原建有約60平方米溫室一座,1983年底在其東側重建一座70餘平方米溫室。1991年改建時全部拆除,另在園西南辟一個小苗圃。

旅遊提示

上海臨江公園上海臨江公園
服務設施:
園內備有手劃遊船25隻。園東南部護城河轉彎處的兒童園內有電瓶車、電馬、蘋果機、坦克車、碰碰車、小火車、電動轉馬等遊樂設施。大成殿作陳化成紀念館,由區文化局管理。還設有攝影部、售品部、茶室。

交通:
53路、116路、711路、769路、952B、旅遊5號線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