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喻

佛教常見辭彙,七喻乃源於《法華經》的七種生動的比喻,籍此七種比喻來解釋人與佛法之間的關係。

名詞解釋

七喻
(一)指《法華經》所列舉的火宅、窮子、藥草、化城、衣珠、髻珠、醫子等七種譬喻。

深層闡述

(二)指《維摩詰經》所舉的‘是身如丘井’一喻。《注維摩詰經》卷二引鳩摩羅什所說,雲(大正38?342b)︰
‘丘井,丘墟枯井也。昔有人有罪於王,其人怖罪逃走。王令醉象逐之,其人怖急自投枯井。半井得一腐草,以手執之,下有惡龍吐毒向之,傍有五毒蛇復欲加害,二鼠齧草,草復將斷,大象臨其上復欲取之,其人危苦,極大恐怖。上有一樹,樹上時有蜜滴落其口中,以著味故而忘怖畏。’
此文內含七種譬喻。該書曾對此七喻加以解析,謂︰丘井表生死,醉象表無常,毒龍表惡道,五毒蛇表五陰,腐草表命根,白黑二鼠表白月、黑月,蜜滴表五欲之樂,得蜜滴而忘怖畏則喻眾生得五欲之蜜滴而不畏苦。
此七喻相對於《法華經》七喻,而被稱作《淨名經》(《維摩經》)七喻。然求那跋陀羅所譯《賓頭廬突羅闍為優延王說法經》則將上述譬喻分為十二段,指曠野喻生死,彼男子喻凡夫,象喻無常,丘井喻人身,樹根喻人命,白黑二鼠喻晝夜,齧樹根喻念念滅,四毒蛇喻四大,蜜喻五欲,眾蜂喻惡覺觀,野火燒喻老,井下之毒龍喻死。義淨所譯《譬喻經》所載亦同於此。
大藏法數》卷四十二則舉《淨名經》七 [P60-a] 喻與《大集經》七喻,認為二象表生死,綠藤表命根,入井表無常,二鼠表日月,四蛇表四大,三龍表三毒,蜂蜜表五欲。
又,《祖庭事苑》卷八題為‘二鼠侵藤’,記述此譬喻。後世將此譬喻繪製成圖,然所見之圖概以虎代象,並稱其虎為無常虎。
圖片
┌丘井──喻生死
├醉象──喻無常
├毒龍──喻惡道
淨名七喻├五毒蛇──喻五陰
├腐草──喻命根
├黑白二鼠──喻日月
└蜜滴──喻五欲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