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數據通信》

《IP數據通信》

《IP數據通信》是孫青華主編的通信類圖書,2010年8月1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主要介紹IP數據通信網路的主要協定、網路架構、主要業務、網路管理和網路安全等基礎知識。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IP數據通信》《IP數據通信》
中文名:《IP數據通信》
作者:孫青華主編
類別:通信
價格:29.8元
語種:中文
ISBN:9787040298963
出版社:高等教育
頁數:225頁
開本:16開頁
出版時間:2010年8月1日

序言

隨著IP網路向套用寬頻化、業務綜合化、管理可控化和運營精細化方向的發展,IP網路已經成為顛覆傳統電信業務、承載新型網路業務的電信基礎傳輸網路,從傳統的Internet數據業務(上網、E-mail等)和簡單的多業務演變成高品質增值業務承載網,並具有對每一種業務識別分類、區分服務的控制能力。隨著IP網路通信業務的開展,對網路和運營的要求也不斷提升,IP網路必須能夠滿足可運營可管理、提供多業務承載能力、具有業務質量保證和業務安全的要求。

針對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數據通信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編寫了《IP數據通信》教材,旨在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數據通信及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全面的IP網路認知平台,為畢業後的崗位任職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書在編寫時突出了系統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系統性是指本書全面地論述了寬頻網路的網路架構、協定、技術和設備,內容翔實,體系完善,便於學習;先進性是指在內容處理上除較完備地介紹了傳統IP技術外,還突出了軟交換、QoS等IP網路的新技術;實用性是指針對現有IP網路的主流設備及設備維護的相關內容組織編寫,可以為讀者的崗位任職提供實際指導。

本書分為基礎篇、設備篇和維護篇。1~6章為基礎篇,主要介紹IP寬頻網路的主要協定、網路架構、主要業務、網路管理和網路安全的相關問題;7~10章為設備篇,分別介紹IP寬頻網路中的4種主要設備:乙太網交換機、路由器、DSIJAM和寬頻接入伺服器;1l、12章為維護篇,介紹了網路常用維護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維護管理應遵循的程式。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數據通信相關專業的專業課教材,也可作為電信運營商或設備供應商IP網路維護人員的上崗培訓教材。同時對於有志於從事電信IP網路維護的工程技術人員,本書也是一本很好的參考讀物。

本書第l章至第6章由孫青華、張曙光、徐筱麟、陳麗花、張宏蘇、堵雯曦編寫,第7章至第10章由施揚、滕賀穎、張廣純、向九松、丁瑋、黎德琛編寫,第11章、第12章由向九松、柏林、林玲、張叢生、黃甫喜、劉曉梅編寫。孫青華、滕賀穎對全書進行了統稿。

由於IP網路的發展速度驚人,其套用範圍也非常廣泛,加之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一些錯誤或不當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內容簡介

《IP數據通信》以IP數據通信網為主線,分基礎篇、設備篇和維護篇。基礎篇主要介紹IP數據通信網路的主要協定、網路架構、主要業務、網路管理和網路安全等基礎知識;設備篇圍繞乙太網交換機、路由器、DSLAM和寬頻接入伺服器等數據通信的主要設備進行介紹;維護篇對數據通信網路常用維護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維護管理程式等維護常識進行了講述。

《IP數據通信》既可作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數據通信相關專業課教材,也可作為電信運營商或設備供應商IP網路維護人員的上崗培訓教材和數據通信職業技能鑑定的培訓教材,是數據通信系統及網路通信工程技術人員應配備的參考書。

部分內容

1.轉發性能
(1)全雙工線速轉發能力
路由器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功能是報文轉發。在同樣連線埠速率下轉發小包是對路由器包轉發能力最大的考驗。全雙工線速轉發能力是指以最小包長(乙太網接口64位元組,POS接口40位元組)和最小包間隔(符合協定規定)在路由器連線埠上雙向傳輸,同時不引起丟包的能力。該指標是路由器性能的重要指標。
(2)設備吞吐量
吞吐量指的是不發生幀丟失時每秒通過設備的最多報文數。吞吐量主要包括整機吞吐量與連線埠吞吐量,前者是設備性能的重要指標。路由器的工作在於根據IP包頭或者MPLs標記選路,因此性能指標是指每秒轉發包的數量。後者指路由器在某連線埠上的包轉發能力。路由器吞吐量是設備整機的包轉發能力。設備吞吐量通常小於路由器所有連線埠吞吐量之和。吞吐量與路由器的連線埠數量、連線埠速率、報文長度、報文類型、路由計算模式(分布或集中)以及測試方法有關,一般泛指處理器處理報文的能力。
(3)連線埠吞吐量
連線埠吞吐量是指連線埠包轉發能力,通常使用包每秒來衡量,它是路由器在某連線埠上的包轉發能力。通常採用兩個相同速率的接口測試,但是測試結果可能與接口的位置及關係相關,例如:同一線卡上連線埠間測試的吞吐量可能與不同線卡上連線埠間吞吐量的值不同。

本書目錄

第一篇基礎篇
第1章網際網路基礎
1.1網際網路(Internet)概述
1.1.1什麼是Internet
1.1.2有關的標準化組織
1.2網路互聯參考模型
1.2.1OSI參考模型
1.2.2TCP/IP參考模型
1.2.3OSI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
1.3Internet的地址系統
1.3.1IP位址結構與表示
1.3.2子網和超網
1.3.3IP位址的無分類編址
1.3.4網路地址轉換(NAT)
1.3.5域名系統和域名解析
1.4TCP/IP協定的組成
1.4.1地址解析協定ARP/RARP
1.4.2網際協定IP
1.4.3網際控制協定ICMP
1.4.4傳輸控制協定TCP
1.4.5用戶數據報協定UDP
1.4.6其他協定
第2章IP網的網路架構
2.1城域網
2.1.1城域網的發展及演變
2.1.2寬頻IP城域網拓撲模型
2.2IP接入網
2.2.1IP接入網定義
2.2.2IP接入網的地位
2.2.3IP網路接入方式
2.3IP城域網的關鍵技術
2.3.1用戶認證與接入
2.3.2用戶管理
2.3.3接入頻寬控制
2.3.4用戶信息安全
2.3.5網路管理
第3章IP網提供的業務
3.1傳統IP業務
3.1.1電子郵件

3.1.2檔案傳輸
3.1.3遠程登錄
3.1.4全球資訊網
3.2IP電話業務
3.2.1IP電話工作原理
3.2.2IP電話關鍵技術
3.3VPN業務
3.3.1IPVPN的概念
3.3.2IPVPN的特點
3.3.3IPVPN的分類
3.3.4和IPVPN有關的業務與技術
3.4IPTV業務
3.4.1IPTV的基本概念
3.4.2IPTV系統結構及關鍵技術
3.4.3IPTV提供的業務
3.5視頻會議業務
3.5.1視頻會議的標準
3.5.2視頻會議的關鍵技術
第4章IP網技術
4.1路由與交換
4.1.1網路分段和交換
4.1.2第3層交換技術
4.1.3VLAN及其套用
4.1.4路由的工作原理
4.1.5路由的分類與常用術語
4.1.6常用的路由協定
4.2QoS技術
4.2.1QoS的概念
4.2.2QoS的3種服務模型
4.2.3QoS的實現
4.3組播
4.3.1IP組播技術的概念
4.3.2組播技術原理
4.3.3IP組播路由及其協定
4.3.4IP組播路由中的隧道傳輸機制
4.3.5網路多媒體的套用要求
4.3.6利用IP組播傳輸視頻數據
4.4MPLS技術及套用
4.4.1MPLS技術概述
4.4.23層MPLSVPN
4.4.32層MPLSVPN
4.5IPv6協定
4.5.1IPv6的主要特點
4.5.2IPv4向IPv6的演進
4.6軟交換技術
4.6.1軟交換的概念及主要功能
4.6.2軟交換的參考模型
4.6.3軟交換的接口與協定
第5章IP網的網路管理
5.1概述
5.1.1IP網管的功能體系
5.1.2IP網路管理協定
5.2簡單網路管理協定SNMP
5.2.1SNMP協定的組成
5.2.2SNMP網路管理的組織結構
5.2.3陷阱引導的輪詢操作
5.2.4SNMP的版本
5.3認證授權和計費
5.3.1PPPoE協定
5.3.2DHCP+Web認證
5.3.3RADIUS協定
5.3.4Diameter協定
5.3.5IP接入的計費模式
第6章IP網路安全
6.1網路安全的層次劃分
6.1.1網路的安全性
6.1.2系統的安全性
6.1.3用戶的安全性
6.1.4應用程式的安全性
6.1.5數據的安全性
6.2防火牆技術
6.2.1多級過濾技術
6.2.2網路安全產品的系統化
6.2.3管理的通用化
6.3加密技術
6.3.1數據加密原理
6.3.2對稱密鑰加密系統
6.3.3公開密鑰加密系統
6.4IPSec
6.4.1協定組成與功能
6.4.2認證與加密算法
6.5認證與數字簽名
6.5.1基於口令的認證方法
6.5.2雙因素認證
6.5.3提問握手認證協定CHAP
6.5.4Kerberos
6.5.5ITUX.509證書及認證框架
6.6攻擊及檢測技術
6.6.1攻擊分類
6.6.2DDoS攻擊
6.6.3主要攻擊檢測方法
6.7病毒與黑客問題
6.7.1病毒
6.7.2黑客
6.8管理問題
第二篇設備篇
第7章乙太網交換機
7.1乙太網交換機概述
7.1.1分類及交換方式
7.1.22層LAN交換機
7.1.33層LAN交換機
7.1.4多層LAN交換機
7.2主流交換機介紹
7.2.1Catalyst6500系列交換機
7.2.2CiscoCatalyst3750系列交換機
7.2.3華為QuidwayS8500系列交換機
7.3乙太網交換機技術指標及選型
7.3.1乙太網交換機的主要技術指標
7.3.2乙太網交換機的選型
第8章路由器
8.1路由器概述
8.1.1路由器體系結構
8.1.2路由器的分類
8.1.3路由器與交換機的主要區別
8.2主流路由器介紹
8.2.1CiscoCRS-1
8.2.2Ciseo2600系列
8.2.3華為NE5000E路由器
8.2.4貝爾阿爾卡特7750
8.3路由器功能與性能指標
8.3.1路由器的配置與功能指標
8.3.2路由器性能指標
第9章DSLAM設備
9.1DSLAM設備的分類
9.1.1傳統的DSLAM技術及套用
9.1.2目前主流的DSLAM技術及套用
9.1.3IP-DSLAM典型組網結構與套用
9.2主流:DSLAM設備
9.2.1華為SmaltAXMA5600
9.2.2貝爾阿爾卡特7302
9.2.3中興FSAP9800
第10章寬頻接入伺服器
10.1寬頻接入伺服器概述
10.1.1寬頻接入伺服器定義
10.1.2基本功能及指標
10.1.3寬頻接入伺服器的擴展功能
10.2主流設備介紹
10.2.1ERX-1400系列設備
10.2.2me60設備
10.2.3RedbackSE800設備
第三篇維護篇
第11章常用維護工具使用
11.1網路維護常用命令
11.1.1ping
11.1.2tracert
11.1.3ipconfig
11.1.4route
11.1.5arp
11.1.6netstat
11.2協定分析工具的使用
11.2.1Wireshark
11.2.2Sniffer
11.3維護工具的套用實例
11.3.1定位網路故障的案例分析
11.3.2通過抓包定位上網速度慢的案例分析
第12章網路日常維護與管理
12.1對維護人員的技能要求
12.1.1掌握IP基礎知識
12.1.2具備較強的風險操作意識
12.1.3熟悉系統和組網
12.1.4掌握常用儀器、儀表及相關工具軟體的使用方法
12.1.5設備現場維護
12.1.6常用遠程維護命令
12.1.7日常作業維護計畫
12.2一般網路故障處理
12.2.1常見網路故障
12.2.2一般故障處理流程
12.3重大故障應急搶修原則與流程
12.3.1搶修原則
12.3.2應急流程
參考文獻
序言

盤點通信書籍

通信在不同的環境下有不同的解釋,在出現電波傳遞通信後通信(Communication)被單一解釋為信息的傳遞,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進行信息的傳輸與交換,其目的是傳輸訊息。然而,通信是在人類實踐過程中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傳遞訊息的要求不斷提升使得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無線通信原理與套用》
《移動通信》
《中國移動通信行銷案例精選》
《通信原理簡明教程》
《無線通信與移動通信中信號處理研究的新進展》
《對話光通信》
《光纖通信》
《通信及有線通信基礎》
《通信技術標準彙編》
《Simulink通信仿真教程》
《現代通信系統分析與仿真:MATLAB通信工具箱》
《通信流理論基礎與多媒體通信網》
《第三代蜂信號處理研窩移動通信系統——WCDMA》
《電力通信專業》
《通信中的智慧型信號處理》
《無線通信積體電路》
《光纖通信系統》
《多媒體通信》
《電力線通信》
《現代通信網路管理技術與實踐》
《寬頻無線通信OFDM系統同步技術》
《天基移動通信網路》
《無線電抗截獲抗干擾通信》
《通信工程綜合實訓》
《無線通信射頻電路技術與設計》
《寬頻移動通信系統與關鍵技術》
《嵌入式網路通信開發套用》
《寬頻無線通信多址傳輸技術演進》
《圖像通信原理與技術》
《水聲數字通信》
《數據通信》
《光通信中的OFDM》
《植物學通信》
《網路通信安全管理員》
《衛星通信與數位訊號處理》
《通信經濟學》
《光通信導論》
《擴頻通信》
《內河VHF船岸數據通信技術要求》
《機載雷達與通信導航設備》
《通信原理》
《無線通信跨層設計:從原理到套用》
《寬頻通信》
《實戰無線通信應知應會》
《衛星通信網路由技術及其模擬》
《無線通信鏈路中的現代通信技術》
《移動通信原理》
《溝通世界的通信技術》
《第三代移動通信概論》
《數字通信》
《數字光通信》
《現代通信工程製圖與概預算》
《現代數字與模擬通信系統》
《協同無線通信導論》
《現代通信交換技術與通信網路》
《多載波通信》
《通信概論》
《蕭邦通信集》
《現代通信原理》
《中國通信學科史》
《GMDSS通信英語》
《通信原理與數據通信》
《通信檢修工》
《深空光通信》
《無線通信的MATLAB和FPGA實現》
《通信聲學》
《通信設備接口技術及其套用》
《智慧型通信》
《移動無線通信》
《地下通信》
《通信法》
《遠程通信》
《集群移動通信工程:通信工程叢書》
《光通信與無線通信系統》
《數字通信基礎》
《遠動及通信》
《無線通信中的微波諧振器與濾波器——先進通信技術譯叢》
《跳頻通信》
《電話通信》
《軍事通信網》
《MATLAB通信仿真與套用》
《CDMA通信技術》
《2009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展:第十四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
《ATM通信網》
《通信新時代》
《通信線路》
《數據通信原理》
《GMDSS通信設備與業務同步輔導》
《數字通信技術及套用》
《光纖通信中的光波技術》
《大話無線通信》
《鐵路通信信號》
《通信電路實驗與系統設計》
《通信工》
《無線通信》
《計算機通信網路與仿真》
《計算機網路及通信》
《城市軌道交通信號與通信系統》
《無線電抗干擾通信原理及套用》
《通信網》
《語音與數據通信》
《飛行器測控通信工程》
《基於TDD的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
《通信電子線路》
《移動通信無線網路設計》
《OMRONPLC網路通信與NS人機界面》
《通信系統》
《無線通信基礎》
《信息與通信系統仿真》
《現代數字通信》
《現代通信光電子學》
《數字圖像通信》
《計算機通信及網路》
《船舶電氣與通信》
《現代圖像通信》
《3D視頻通信》
《協作通信及網路》
《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維修技術》
《CDMA移動通信技術簡明教程》
《對話多媒體通信》
《對話通信原理》
《對話第三代移動通信》
《微波通信與時分多址移動通信系統》
《試驗通信總體概論》
《電子通信系統原理》
《現代交通信息網路與通信技術》
《現代軍事通信指揮基礎》
《MIMO無線通信原理及套用》
《雷達-電子戰-通信一體化概論》
《IP數據通信》
《衰落信道數字通信基礎》
《國際郵政通信》
《中國通信信息業發展:趨勢對話》
《通信線路工程》
《下一代網路通信協定分析》
《通信電磁輻射及其防護》
《RFID通信測試技術及套用》
《3G移動通信接入網運行維護》
《空間通信技術》
《無線通信儀表與測試套用》
《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管理》
《現代通信電源》
《現代通信網》
《電力系統通信技術
《漢語人機語音通信基礎》
《現代通信交換技術》
《移動通信網路規劃與工程設計》
《漫話通信信號》
《超寬頻通信系統》
《量子保密通信》
《移動通信系統演進及3G信令》
《現代電子通信》
《MIMO多天線無線通信系統》
《寬頻無線通信中的空時編碼》
《通信對抗原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