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寬頻通信系統》

《超寬頻通信系統》

作為IEEE的物理層標準之一以及IEEE的候選技術之一,脈衝超寬頻技術近年來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我國的相關部委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展對該技術的研究,本書就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超寬頻高速無線接入理論與關鍵技術”的支持下編寫完成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作為IEEE的物理層標準之一以及IEEE的候選技術之一,脈衝超寬頻技術近年來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我國的相關部委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展對該技術的研究,本書就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超寬頻高速無線接入理論與關鍵技術”的支持下編寫完成的。

本書以室內、短距離、高速的通信環境為背景,以設計滿足體積小、簡單、功耗低、重量輕,儘可能簡化設備結構、不使用複雜技術等要求的超寬頻設備為目標,突出時域“脈衝”特性,從系統論的角度,討論和論述對組成系統的部件所進行的多種參數折中和最佳化。其主要內容包括超寬頻系統的傳播特性及信道模型,脈衝波形設計,調製解調及多址接入方式,脈衝信號接收技術,天線設計以及超寬頻技術的套用和發展等。書中既有對基本概念的剖析,也有對關鍵技術的詳細介紹,適合於電子通信類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1)
1.1超寬頻無線通信技術概述(2)
1.2脈衝超寬頻的特點與優勢(3)
1.3本書後續章節的安排(5)
參考文獻(7)
第2章超寬頻信號傳播特性及信道模型(8)
2.1超寬頻信號傳播特性綜述(8)
2.1.1超寬頻信號傳播的弱衰落性(8)
2.1.2超寬頻信號的強透射性(10)
2.2信道測量技術(12)
2.2.1概述(12)
2.2.2時域測量技術(12)
2.2.3頻域測量技術(13)
2.2.4時域與頻域方法比較(14)
2.2.5測量過程(15)
2.3時域和頻域典型測量案例及後期數據處理方法(15)
2.3.1時域測量案例及後期數據處理方法(15)
2.3.2頻域測量案例及後期數據處理方法(21)
2.4信道模型(26)
2.4.1自由空間傳播的Friis傳輸方程(26)
.2.4.2帶有地面反射傳播的雙徑模型(28)
2.4.3超寬頻多徑傳播模型(31)
2.4.4IEEE802.15.3a超寬頻室內信道模型(35)
2.4.5現有超寬頻信道模型研究的局限性(39)
2.5信道模型的進一步研究(41)
2.5.1超寬頻室內視距環境多徑傳播模型(42)
2.5.2超寬頻室內非視距環境多徑傳播模型(44)
2.6本章小結(49)
參考文獻(50)
第3章超寬頻系統中的脈衝波形(52)
3.1超寬頻系統對發射脈衝波形的要求(52)
3.1.1基本要求(52)
3.1.2增強要求(54)
3.2高斯類函式(56)
3.2.1高斯脈衝及其導函式(56)
3.2.2瑞利脈衝(58)
3.3正交Hermite脈衝(59)
3.3.1正交Hermite脈衝的特性(59)
3.3.2施密特正交化的正交Hermite脈衝(61)
3.4橢球波函式(62)
3.5Parks-McClellan算法(64)
3.6半正定規划算法(65)
3.6.1半正定規划算法的基本思想(65)
3.6.2對半正定規劃方法的進一步分析與改進(69)
3.7基於正交展開的波形設計(72)
3.7.1正交展開方法概述(72)
3.7.2基於正交Hermite脈衝的正交展開方法(74)
3.7.3正交波形的設計(77)
3.7.4對天線的失真預補償(78)
3.7.5動態頻譜接入的波形設計(79)
3.7.6仿真實例(80)
3.8各種脈衝波形的比較(86)
3.8.1對於基本要求的滿足情況(86)
3.8.2對於增強要求的滿足情況(86)
3.8.3現有波形的比較(87)
3.9本章小結(87)
參考文獻(88)
第4章超寬頻調製及多址(90)
4.1調製技術(90)
4.1.1脈衝幅度調製(90)
4.1.2脈衝位置調製(93)
4.1.3脈衝波形調製(95)
4.1.4M-BOK調製(96)
4.1.5幾種調製方式的比較(97)
4.2多址接入技術(98)
4.2.1跳時多址接入(98)
4.2.2直接序列多址接入(101)
4.2.3脈衝波形多址接入(103)
4.2.4幾種多址技術接入的比較(103)
4.3超寬頻發射信號的功率譜特性(106)
4.3.1採用TH多址接入方式的超寬頻系統功率譜分析(106)
4.3.2跳時碼及調製方式對功率譜的影響(107)
4.3.3具有時間抖動的功率譜(110)
4.3.4多徑信道中TH信號的功率譜(113)
4.3.5多進制調製對功率譜的影響(114)
4.4本章小結(115)
參考文獻(116)
第5章脈衝信號接收技術(118)
5.1RAKE接收機(119)
5.1.1RAKE接收機的原理(120)
5.1.2多徑分集接收策略(121)
5.1.3多徑合併策略(123)
5.1.4RAKE接收機實際傳輸能力分析(124)
5.2傳輸參考接收機(127)
5.2.1簡單TR接收機(127)
5.2.2差分TR接收機(129)
5.2.3平均TR接收機(131)
5.2.4各種TR接收方式的比較(131)
5.3頻移參考接收機(133)
5.4能量檢測接收機(135)
5.4.1基於OOK調製的能量檢測接收機誤碼率性能分析(137)
5.4.2基於PPM調製的差分能量檢測接收機誤碼率性能分析(138)
5.4.3能量檢測接收機的最佳化(142)
5.5能量檢測系統的信號捕獲(150)
5.5.1信號捕獲命中集的推導(151)
5.5.2不同平均方式的分析(153)
5.5.3數值與仿真結果比較(155)
5.6本章小結(159)
參考文獻(160)
第6章超寬頻天線原理及設計(163)
6.1偶極場(163)
6.1.1電偶極場(163)
6.1.2磁偶極場(164)
6.1.3偶極子的行為(165)
6.2線天線和平面天線的時域特性及其實例(170)
6.2.1分析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假設(170)
6.2.2實例(171)
6.3超寬頻天線的基本參數及其與傳統天線的不同(175)
6.3.1天線頻寬(176)
6.3.2天線Q值(177)
6.3.3超寬頻天線和傳統天線的不同(177)
6.4典型超寬頻天線(178)
6.4.1TEM喇叭天線(178)
6.4.2雙圓錐天線(180)
6.4.3對數周期天線和螺鏇天線(180)
6.4.4分形天線(181)
6.4.5縫隙天線(183)
6.5本章小結(183)
參考文獻(185)
第7章超寬頻技術的套用及其未來發展方向(187)
7.1超寬頻技術的套用現狀(187)
7.1.1軍事套用(188)
7.1.2商業套用(189)
7.2超寬頻技術與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完美結合(191)
7.2.1無線感測器網路(191)
7.2.2超寬頻體制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的關鍵技術(192)
7.3測距與定位(193)
7.3.1脈衝超寬頻定位技術(193)
7.3.2基於TOA測距的超寬頻定位(198)
7.3.3TOA估計(200)
7.3.4NLOS問題的處理(205)
7.4套用實例(208)
參考文獻(213)

盤點通信書籍

通信在不同的環境下有不同的解釋,在出現電波傳遞通信後通信(Communication)被單一解釋為信息的傳遞,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進行信息的傳輸與交換,其目的是傳輸訊息。然而,通信是在人類實踐過程中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傳遞訊息的要求不斷提升使得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無線通信原理與套用》
《移動通信》
《中國移動通信行銷案例精選》
《通信原理簡明教程》
《無線通信與移動通信中信號處理研究的新進展》
《對話光通信》
《光纖通信》
《通信及有線通信基礎》
《通信技術標準彙編》
《Simulink通信仿真教程》
《現代通信系統分析與仿真:MATLAB通信工具箱》
《通信流理論基礎與多媒體通信網》
《第三代蜂信號處理研窩移動通信系統——WCDMA》
《電力通信專業》
《通信中的智慧型信號處理》
《無線通信積體電路》
《光纖通信系統》
《多媒體通信》
《電力線通信》
《現代通信網路管理技術與實踐》
《寬頻無線通信OFDM系統同步技術》
《天基移動通信網路》
《無線電抗截獲抗干擾通信》
《通信工程綜合實訓》
《無線通信射頻電路技術與設計》
《寬頻移動通信系統與關鍵技術》
《嵌入式網路通信開發套用》
《寬頻無線通信多址傳輸技術演進》
《圖像通信原理與技術》
《水聲數字通信》
《數據通信》
《光通信中的OFDM》
《植物學通信》
《網路通信安全管理員》
《衛星通信與數位訊號處理》
《通信經濟學》
《光通信導論》
《擴頻通信》
《內河VHF船岸數據通信技術要求》
《機載雷達與通信導航設備》
《通信原理》
《無線通信跨層設計:從原理到套用》
《寬頻通信》
《實戰無線通信應知應會》
《衛星通信網路由技術及其模擬》
《無線通信鏈路中的現代通信技術》
《移動通信原理》
《溝通世界的通信技術》
《第三代移動通信概論》
《數字通信》
《數字光通信》
《現代通信工程製圖與概預算》
《現代數字與模擬通信系統》
《協同無線通信導論》
《現代通信交換技術與通信網路》
《多載波通信》
《通信概論》
《蕭邦通信集》
《現代通信原理》
《中國通信學科史》
《GMDSS通信英語》
《通信原理與數據通信》
《通信檢修工》
《深空光通信》
《無線通信的MATLAB和FPGA實現》
《通信聲學》
《通信設備接口技術及其套用》
《智慧型通信》
《移動無線通信》
《地下通信》
《通信法》
《遠程通信》
《集群移動通信工程:通信工程叢書》
《光通信與無線通信系統》
《數字通信基礎》
《遠動及通信》
《無線通信中的微波諧振器與濾波器——先進通信技術譯叢》
《跳頻通信》
《電話通信》
《軍事通信網》
《MATLAB通信仿真與套用》
《CDMA通信技術》
《2009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展:第十四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
《ATM通信網》
《通信新時代》
《通信線路》
《數據通信原理》
《GMDSS通信設備與業務同步輔導》
《數字通信技術及套用》
《光纖通信中的光波技術》
《大話無線通信》
《鐵路通信信號》
《通信電路實驗與系統設計》
《通信工》
《無線通信》
《計算機通信網路與仿真》
《計算機網路及通信》
《城市軌道交通信號與通信系統》
《無線電抗干擾通信原理及套用》
《通信網》
《語音與數據通信》
《飛行器測控通信工程》
《基於TDD的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
《通信電子線路》
《移動通信無線網路設計》
《OMRONPLC網路通信與NS人機界面》
《通信系統》
《無線通信基礎》
《信息與通信系統仿真》
《現代數字通信》
《現代通信光電子學》
《數字圖像通信》
《計算機通信及網路》
《船舶電氣與通信》
《現代圖像通信》
《3D視頻通信》
《協作通信及網路》
《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維修技術》
《CDMA移動通信技術簡明教程》
《對話多媒體通信》
《對話通信原理》
《對話第三代移動通信》
《微波通信與時分多址移動通信系統》
《試驗通信總體概論》
《電子通信系統原理》
《現代交通信息網路與通信技術》
《現代軍事通信指揮基礎》
《MIMO無線通信原理及套用》
《雷達-電子戰-通信一體化概論》
《IP數據通信》
《衰落信道數字通信基礎》
《國際郵政通信》
《中國通信信息業發展:趨勢對話》
《通信線路工程》
《下一代網路通信協定分析》
《通信電磁輻射及其防護》
《RFID通信測試技術及套用》
《3G移動通信接入網運行維護》
《空間通信技術》
《無線通信儀表與測試套用》
《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管理》
《現代通信電源》
《現代通信網》
《電力系統通信技術
《漢語人機語音通信基礎》
《現代通信交換技術》
《移動通信網路規劃與工程設計》
《漫話通信信號》
《超寬頻通信系統》
《量子保密通信》
《移動通信系統演進及3G信令》
《現代電子通信》
《MIMO多天線無線通信系統》
《寬頻無線通信中的空時編碼》
《通信對抗原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