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約在1844年4~8月寫於巴黎,因而也叫《巴黎手稿》。由三個未完成的部分組成。手稿在馬克思生前沒有問世。1927年蘇聯把手稿的第3部分以《〈神聖家族〉準備材料》為標題首次發表於《馬克思恩格斯文庫》中。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正文

馬克思第一次試圖從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立場出發,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和資本主義制度作批判性考察,從而論證共產主義歷史必然性的著作手稿。約在1844年4~8月寫於巴黎,因而也叫《巴黎手稿》。由三個未完成的部分組成。手稿在馬克思生前沒有問世。1927年蘇聯把手稿的第 3部分以《〈神聖家族〉準備材料》為標題首次發表於《馬克思恩格斯文庫》中。1932年國際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部分第3卷第一次發表了手稿的全文,標題為《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它的第一個中譯本由何思敬翻譯,1956年出版。1979年由中國共產黨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重新翻譯,編入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在手稿中,馬克思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作了批判性的分析,指出它的主要歷史功績是把勞動提高為“唯一原則”,揭示了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並探討了私有財產的各種運動規律,指明了工資和利潤之間的反比關係。但是它把私有財產當作當然的前提,把私有財產的規律想像為永恆的自然規律。這就暴露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為私有制辯護的立場。
與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家不同,馬克思從無產階級立場出發,在手稿中系統地考察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大階級的經濟生存條件以及他們的相互關係。他吸取了當時德國哲學中廣泛使用的異化概念,把它同私有制統治下的社會制度聯繫起來,提出異化勞動的概念,試圖用異化來揭示私有財產的本質、起源和發展規律,論證資本主義滅亡和共產主義實現的歷史必然性。
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資產階級經濟學所表述的規律不是勞動的規律,而是異化勞動的規律。他具體考察了勞動在私有制條件下變成異化勞動的表現:①工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②工人同自己的勞動活動相異化;③人同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即人與自由自覺的活動及其創造的對象世界相異化;④人同人相異化。馬克思在考察異化勞動的基礎上揭示了產生對抗性社會關係的根源,指出通過異化勞動,工人同勞動的關係生產出資本家同這個勞動的關係,私有財產是異化勞動的產物、結果和必然後果;勞動和資本的這種對立一達到極限,就必然成為全部私有財產關係的頂點、最高階段和滅亡。
馬克思用異化來說明共產主義。他說:“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並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人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自覺的而且保存了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
在手稿中,馬克思吸取了L.費爾巴哈哲學的積極成果,從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批判了G.W.F.黑格爾唯心主義,但充分肯定了他的辯證法的巨大意義。指出《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哲學的真正誕生地,它所提供的作為推動原則和創造原則的否定性的辯證法,其偉大之處首先在於,黑格爾把人的自我產生看作一個過程,把對象化看作失去對象,看作外化和這種外化的揚棄;黑格爾抓住了勞動的本質,把對象性的人、現實的人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為他自己的勞動的結果。不過在黑格爾那裡,這一思想是以抽象的思辨的形式來表述的。因為在他看來,人只是自我意識,而勞動只是精神勞動,人的異化及其揚棄只是在抽象的自我意識中進行的。
馬克思在手稿中論述的思想,在許多方面已經超過費爾巴哈而接近於歷史唯物主義。他把自由自覺的活動即勞動看作人區別於動物的基本特性,從而貫徹了能動的原則,克服了費爾巴哈的直觀性;在人和人的關係上強調了人的社會性,初步揭示了資本和勞動的對抗性的社會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費爾巴哈的抽象性。他把宗教國家、法、道德科學藝術看作是生產的一些特殊方式,受到生產普遍規律的支配;把生產勞動了解為“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即改造無機界”的活動,從而把生產活動作為社會實踐的基本內容;他還得出了“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所誕生的過程”的結論。這些思想對於唯物史觀的創立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在手稿中,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理解還帶有抽象的、理想化的性質,因為他還沒有從生產力生產關係的矛盾出發,而是從抽象的勞動出發,以勞動的異化來說明勞動和資本的對立以及資本主義制度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把共產主義看作人對人的真正本質的占有、向真正的人的復歸等等。這表明馬克思還沒有完全擺脫費爾巴哈人本主義思維方法的影響。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