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Man dern jahn

手稿作者

(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lkonornisch-ahilosophisehe Manuskripte aus dern jahne 1844 )馬克思著。

手稿的創立

1844年4月至8月寓居巴黎時寫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原名(政治和國民經濟學批判),亦稱(巴黎手稿》。馬克思生前沒有出版。1927年蘇聯把手稿第三部分以((神聖家族)準備材料》為名首次發表於【馬克思恩格斯文庫)第3卷中。1932年國際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首次發表了手稿全文。原稿由三個未完成的手稿組成。該手稿是馬克思對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共產主義理論在內的各種思想材料的第一次全面而系統的批判和創造性的融合,在馬克思的思想進程中,代表著一個關鍵的發展時期,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發生學上的意義。手稿在哲學理論方面,從唯物主義原理出發,對黑格爾的絕對唯心主義、白我意識的攤純粹活動”進行批判,指出(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哲學的真正誕生地和秘密”,它的最後成果就是作為推動原則和創造性原則的否定的辯證法,把人的自我創造看作一個過程。馬克思由此思考了人同對象的能動和受動的關係,並在對象性活動的原則上把握了勞動概念二手稿對資產階級經濟學進行了批判,把它的發展理解為現實經濟關係演變的反映,指出以英國亞當•斯密( Adam 5mit1} ,1723-1?9())和李嘉圖 ( David Rirardo, 17?2-1823)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經濟學的主嬰功績,即把勞動提高為“唯一原則”,承認勞動創造財富。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提出異化勞動的理論,把它的內容規定為:勞動者與其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者與其生命活動的異化;勞動者與其類本質的異化;人與人關係的異化。指出“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對於該書價值的估量,歷來多有歧見。一說它是馬克思的中心著作;一說是馬克思理論發展的轉折;一說它是馬克思創立新學說中的重要的一步,但尚未完全擺脫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影響,因而還不是完全成熟的馬克思主義著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