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綜合新論:王東哲學創新論集

馬克思主義哲學綜合新論:王東哲學創新論集

《馬克思主義哲學綜合新論:王東哲學創新論集》由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1日出版。作者:王東。集中反映了改革開放新時代,北京大學王東教授倡導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論,特別是三大源頭綜合創新論的思想軌跡,可謂“北大學派”學術風範的一面鏡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哲學綜合創新論:王東哲學創新論集》集中反映了改革開放新時代,北京大學王東教授倡導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論,特別是三大源頭綜合創新論的思想軌跡,可謂“北大學派”學術風範的一面鏡子。全書四篇結構,展現了四個主要創新點:第一篇,首先開掘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創性,首倡借鑑與超越蘇聯馬克思學、西方馬克思學,創建中國馬克思學、列寧學,作為綜合創新的首要源頭活水;第二篇,力求重新開掘西方哲學的原創性,作為反映近現代時代精神的一面鏡子,也作為綜合創新的異質源頭;第三篇,力求重新發掘中華民族哲學的原創性,重新評價中華文明及其哲學智慧的世界歷史地位,使哲學創新有更深厚的民族根基,傳承、革新、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基因,這是綜合創新的又一源頭活水;第四篇,倡導立足當代與中國新鮮實踐,融匯中西馬三大哲學流的原創性,創造富於時代精神與中國神韻的新哲學、新智慧、新文化、新價值,讓中國現代化起飛張開哲學智慧的翅膀,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現代革新,奠定堅實可靠的哲學基礎。

本書目錄

第一篇 創建中國馬克思學、列寧學——哲學創新的源頭活水為什麼要創建“中國馬克思學——迎接21世紀馬克思學的第三次來潮(一)為“馬克思學”一詞正名:“馬克思學”不是西方意識形態專利(二)創建“中國馬克思學”的必要性:六條根據(三)“中國馬克思學”何以可能馬克思哲學創新起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及其實踐觀的六點新發現(一)手稿研究史略的新發現——頂點論、不成熟論、起點論是三種基本觀點(二)三種觀點後面三種解讀模式的新發現——“以西解馬”、“以蘇解馬”、“以馬解馬”(三)版本結構的新發現——應分出相對獨立的“第四手稿”或“哲學手稿(四)《1844年手稿》深層哲學主線的新發現(五)《1844年手稿》哲學底蘊新發現——新唯物主義實踐觀論綱(六)《1844年手稿》歷史地位新發現——馬克思哲學創新起點:歷史起點與邏輯起點《資本論》的哲學意義(一)《資本論》不僅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主要著作,而且是他一生哲學創新的主要著作(二)應當注意發掘《資本論》文本群的哲學意義,全面把握支撐這個思想大廈及其哲學意義的四大支柱:《資本論》4卷本——6大手稿——相關筆記——相關書信(三)今天我們必須注意發掘《資本論》手稿的獨特哲學意義,尤其是作為《資本論》第1大手稿的《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其哲學意義並不次於《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兩者結合堪稱“馬克思經濟學哲學手稿”內外篇(四)馬克思哲學創新40年的三部曲《資本論》第一手稿的五大哲學創新——《1857-1858年手稿》的重新定位(一)新唯物主義實踐觀的新探索:勞動二重性理論的系統制定(二)異化觀的新發展:異化勞動新規定的提出(三)現實的人的三大歷史形態理論的首次提出(四)社會形態發展理論的重大發展(五)自然、勞動、社會、人有機統一的總體性歷史發展觀的系統闡明——寫出“《資本論》續篇”的四組準備材料(一)國家與文明起源筆記(二)國際關係體系——世界歷史筆記(三)俄國與東方國家村社制度、土地關係、發展道路筆記(四)西方發展與社會主義道路筆記列寧《哲學筆記本》的本來面目與科學價值(一)列寧《哲學筆記本》的創作動機(二)列寧《哲學筆記本》的研究對象(三)列寧《哲學筆記本》的內在聯繫改革之路的源頭活水——新經濟政策道路的列寧最後構想列寧哲學在當代的五大生長點——中國列寧哲學奠基3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源頭活水論(一)《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源頭活水(二)《哲學筆記》中的唯物辯證法體系構想——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創新的源頭活水(三)《帝國主義論》中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新階段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觀的源頭活水(四)列寧晚年著作中的全盤改革構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系統改革論的源頭活水1(五)借鑑與超越蘇聯列寧學、西方列寧學,創造中國列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源頭活水第二篇 重新開掘西方哲學——時代精神的一面鏡子現代新型世界觀、存在論的哲學呼喚(一)胡塞爾現象學:首倡20世紀現代哲學向人的存在本體論轉向(二)海德格爾:存在論的呼喚與革新(三)薩特存在主義:呼喚存在論的三部曲(四)卡爾納普的語言構架本體論:從堅決拒斥形上學到承認本體論的必要性(五)斯特勞森:分析哲學與形上學走向兼容(六)弗雷格邏輯本體論:語言分析哲學源頭上與存在論的兼容性(七)蒯因:超越邏輯實證主義的本體論承諾(八)伽達默爾:理解本體論(九)利科:新解釋學本體論(十)葛蘭西:實踐哲學的新世界觀(十一)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近現代西方哲學對主體性的追尋(一)以笛卡兒為代表的理性思維主體性理論(二)以康德為代表的先驗範疇主體性理論(三)以黑格爾為代表的抽象精神主體性理論(四)以新康德主義為代表的純粹認識論主體性理論(五)以胡塞爾現象學為代表的還原到先驗純粹主體性理論(六)以克爾凱戈爾、海德格爾、薩特存在主義為代表的個人主體性理論(七)從叔本華到尼采的非理性主義主體性理論(八)以弗洛伊德為代表的性本能主體性理論……第三篇 重新發現中華智慧的世界意義——哲學創新的民族根基第四篇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現代新形態——三大源頭的綜合創新

作者介紹

王東,1948年生於北京,先後師從當代中國著名著學家黃楠森、張岱年。1985年成為新中闖最早的哲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重點學科、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主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大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副會長,列寧思想研究會會長。發表論文200餘篇,主要著作為“創新學五部曲”、“中國學五部曲”:《改革之路的哲學沉思》(1986);《對(資本論)歷史觀的沉恩》(1988),《辯證法科舉體系的列寧構想》(989);《改革之路的真正源頭》(1990);《中華國富論》(1996);《鄧小平理論與跨世紀中國(中華復興論)》(1998);《中國龍的新發現(中華神龍論)》(2000);《中華騰飛論》(2001);《中華文明論——多元文化綜合創新哲學》《三卷本,2002》;《馬克恩學新奠基》(2006)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