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

《青年報》

《青年報》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張公開出版的青年報紙,創刊於1949年6月10日,由鄧小平同志親自批准出《青年報》版。毛澤東同志1950年為《青年報》題詞,1964年題寫報名。1984年和1989年,鄧小平、江澤民同志分別為《青年報》題寫報名和題詞。《青年報》1995年起進入日報系列。


簡介

上海《青年報》曾經是中國最好的媒體品牌之一。報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經一度輝煌,發行量最高曾到99萬份。但在九十年代以後市場化大潮中陷入了困境,由於體制約束、資金匱乏和人才流失等原因,《青年報》《青年報》在報業市場上被“邊緣化”了,品牌影響力日漸消退。
2003年9月18日,《青年報》進行了一次全面 改版,作為一份曾經輝煌過的報紙,《青年報》的 改革也許有著
《青年報》 《青年報》
現實的無奈,但更多的應該是對未來的雄心,“做上海最好的報紙”就是這種壯志的表達。《青年報》自從2003年9月成功擴改版以來,一直以一種差異化品牌 定位創新演繹著上海報業的一個發展傳奇,用短短三年的時間確立了獨特的品牌 形象,躋身上海報業三強。不僅實現了從 采編到廣告、發行的全面突破提升,成功轉型為日發行量突破45萬份、廣告收入超過3.5億元的綜合性都市早報,它們從而還奠定了上海日報“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在“年輕”與“成熟”之間,《青年報》遊刃有餘,創新了一條品牌 差異化發展的道路。

2007年4月25日,具有悠久歷史和強大品牌影響力的《青年報》將迎來又一次改版。此次改版,《青年報》突破傳統新聞紙的功能,轉型成為“新聞+資訊+整合行銷平台”的新媒體,與廣大讀者和客戶共享“有用的新聞,有價的資訊,有效的平台”,體現“資訊生活,悅讀上海”的新內涵

第一次改版理念

上海的報業,市場很大,然而被普遍認為報紙質量不高,競爭不足。這與上海作為中國最具潛力、最具活力的國際性大都市,以及全國最大的經濟體的位置明顯不相稱。上海報業的現狀為報業市場上留下了一個空白,《青年報》正在努力填補上海報業的這個市場空白。
此次改版,《青年報》的目標是要為上海市民提供一份新聞早餐。從客群定位來看,《青年報》是一份為18-45歲的"泛青年"提供新聞資訊的報紙,從而擺脫老《青年報》“窄青年”的學生報的面孔。新《青年報》轉型為綜合性早報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報紙風格的轉變。年輕、活潑成為現在《青年報》的基調。從內容定位來看,新《青年報》是一份純粹的新聞紙,“新聞,新聞,還是新聞”。《青年報》不做副刊,也不做廣告商喜歡的那種專刊新聞紙的本質在於新鮮的資訊,從《青年報》的版面安排來看,新聞占據了主要的版面空間,甚至一些分類廣告,也當作新聞來做,從而儘可能多地給讀者提供信息。

廣告策略

打破“總代理”採取“泛代理”。《青年報》以往由上海中潤廣告公司獨家代理,而目前中潤廣告除總代理《青
《青年報》《青年報》
年報》廣告外還全權代理《新聞晨報》《申江服務導報》等媒體的廣告,一家廣告公司壟斷經營上海諸多主流強勢媒體的狀況在全國範圍內實屬罕見。《新民晚報》與《文匯報》的廣告代理也受制於廣告公司,且互相競爭殘酷。而報業發達的北京、廣州兩地廣告經營更能反映成熟的市場操作手段,“北派”廣告經營側重“泛代理”制,“南派”側重廣告的自主經營。《青年報》二者相結合實行泛代理制和自營廣告策略,事實證明是成功的。
《青年報》不把報紙的經濟命脈放在一兩家廣告公司身上,借鑑成熟市場的廣告代理制,讓更多的廣告公司參與報紙的經營,共同作大作強,而非扶持個別公司獲得超額利潤,使各廣告公司機會均等,形成輕度競爭。同時,派出了擅長廣告經營的人才自營廣告。這對於報紙的經營來說,降低了風險,又保證了報紙廣告的自主權和盈利能力。
《青年報》成立了廣告經濟信息中心,目前共有70多人,是上海各報社中最大的廣告經營部門,並在廣州和北京設立了分支機構。廣告經濟信息中心把銷售、服務、推廣以及專刊結合在一起。行業專刊部負責IT、房地產等行業的專版製作,啟動各個行業的廣告市場,加強內容與廣告經營的互動協作。《青年報》把行業專版的規模控制在2-4個版之間,並注重挖掘地產等新聞,以此形成專版的行業影響力,進而帶動行業廣告。根據慧聰國際的“上海地區六大媒體廣告收入”統計數據,《青年報》2004年前8個月的廣告收入總額已經突破1億元,達到1.3億元。

發行策略

改版後的《青年報》針對上海市場的特點,創造性地採取了“螞蟻式”自辦發行方式。螞蟻最倡導相互溝通、最擅長團隊協作,有最敏銳的感官尋找目標,也最勤勞。“螞蟻式”發行既有“魔鬼式”發行密集覆蓋的特點,更突出了發行的主動性、有效性和針對性,不是全方位的面面俱到,而是有重點、有選擇地尋找最有價值的地方突破。一年來,報紙在發行上突破既是在發行絕對數上的增長,最大的突破還是在有效發行上,獲得了具備消費實力的都市白領群體和主流消費群體的青睞。發行方式的差異化,是《青年報》改版成功的主要原因。
改版前的《青年報》發行量不足10萬份。改版後,《青年報》採取以自辦為主,郵發和代理發行多渠道相結合的“螞蟻式”發行模式,2004年9月,日均發行量增長到40萬份。

品牌策略

品牌總策略:“蝴蝶式”傳播
“蝴蝶式”品牌傳播特指老的媒體品牌如何化蝶而變全面創新的品牌再造策略,具體而言有著多重涵義,首先是形象上《青年報》在選取了化蝶而出的美麗蝴蝶作為新的標誌載體,其次採取的品牌推廣操作具有蝴蝶靈活多樣的特點,第三品牌傳播工具的多元性與蝴蝶類別的多樣性相通,第四在品牌傳播上哪怕任何一個細微的舉措,無論是一張戶外廣告牌、電視上看到的瞬間畫面或者某次品牌推廣活動,都會改變廣告主和讀者對品牌的原有印
《青年報》《青年報》
象,獲得品牌傳播的“蝴蝶效應”(混沌學上的蝴蝶效應指任何微小的動作都會引起意想不到的巨大反應),最後蝴蝶本身蘊涵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它們體態輕盈、舞姿典雅,自古已為人們所稱頌。選取它作為了品牌文化傳承的載體,與報紙本身的歷史底蘊是相吻合的。
改版後《青年報》把“化蝶”二字作為品牌創新的精髓,“激情延續”、“一變應萬變”和“上海人的文化美餐”等則是精髓的外在口號與表現。為此,《青年報》導入了全新的CI設計,設計了嶄新LOGO,寓意為“化蝶而出,翩翩飛舞”的蝴蝶。
品牌定位:年輕的讀者是報紙的生命
年輕一代逐漸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成為消費的主力軍,也成為媒體競相爭奪的“目標”。他們的文化消費觀念是流行的、時尚的、與眾不同的。近年來諸如“超級女聲”、“加油好男兒”、“我型我秀”等針對年輕人的節目在全國範圍內得到眾多客群的回響,年輕人的流行文化的火爆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青年報》始終把“指引青年,關注民生”作為自己的編輯理念,將22~35歲的年輕讀者群定位為核心客群,保持了靈活易讀的版面風格,形成了《記者行動》、《焦點報導》、《青年視角》、《海派作家》與《球周刊》等在讀者心中響噹噹的品牌欄目。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強化精品欄目,拉近與讀者的距離。《青年報》順應時代的潮流,適時調整報紙的風格,開拓了時尚版塊、YOUIN網站等,吸引了大量的年輕讀者。
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媒介與產品研究總監姚林教授指出,年輕的讀者是報紙的生命。最新的CTR全國讀者調查數據顯示,2006年1~6月《青年報》平均每天的讀者人數超過100萬人,閱讀率達到10.94%,和2005年同期的4.99%相比,增長了一倍多。讀者的年輕化已成為《青年報》的最大特點。
品牌傳播:多元化渠道強化整合傳播
“報紙3年前的改革給上海整個報業帶來一股新風,這不僅僅體現在版面上,更體現在經營理念上。《青年報》最初推出的很多活動,包括品牌推廣等,在當時的上海報業當屬改革先鋒。”上海新生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惠慶分析說,這些數據表明《青年報》在報業中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優勢。
平面廣告強化理念。2006年,《青年報》推出了平面廣告之“葡萄篇”和“戀愛篇”。“葡萄篇”取金秋葡萄成熟之意,代表《青年報》成熟的經營與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取綠色的蓬勃生命力,代表成熟媒體的年輕印象。“戀愛篇”取“愛情讓成熟的人年輕,讓年輕的人成熟”之意,聯繫《青年報》本身的品牌追求,進行策劃創意。以青年男女雙手的姿勢表達愛情的執著與甜蜜。這一系列平面廣告著力刻畫出了《青年報》“讓年輕人成熟,讓成熟人年輕”的品牌宗旨。
電視傳播。“早上好,青年報”電視媒體在四大傳統媒體中依然占據著主要地位,其影響力也遠非其他媒體可及。為了進一步加強《青年報》的品牌形象,同時也為了更好地宣傳《青年報》改擴版3周年,《青年報》專門拍攝了形象專題片及廣告片。專題片內容共分為5個篇章:“早上好,《青年報》”、“海上報業傳奇”、“演繹報業三強”、“成熟媒體,年輕印象”及“暢享未來”;廣告片突出“早上好,《青年報》”的主題,在上海的東方衛視、生活時尚頻道和炫動卡通頻道滾動播出。這一系列的宣傳片極大地傳播了《青年報》的品牌形象,鞏固了它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次改版

2007年4月25日,具有悠久歷史和強大品牌影響力的《青年報》又一次全新改版。
新聞有用凸顯閱讀快感
本次改版,報紙將實現向“時事顧問、悅讀先鋒、民生管家”的轉型,從單一的新聞紙逐漸升級為新聞紙、觀念紙和服務紙三位一體的立體資訊提供者。
時事顧問
除一如既往地以公信力為標桿,提供來自本地、國內、國際三大新聞領域的訊息、透視和分析外,要超越記載和梳理昨日新聞的層次,努力側重於新聞事件的深度挖掘,追加新聞的附加值。與此相適應,夯實采編人員的專業素質,強化其新聞嗅覺,提升其對新聞的快速反應能力。還要最大化豐富新聞資源的占有量,建制龐大的來自政府、民間的忠誠的新聞源隊伍,努力給讀者奉獻想要了解、應該了解和不甚了解的信息。
悅讀先鋒
“悅讀”就是要使讀者從閱讀中獲得快感。這就意味著,從記者的筆尖流淌出的,必須是內容紮實、貼切,文風輕鬆、樸實的文字,稿件要緊扣時尚脈搏,符合青年人的閱讀興趣。悅讀的動力源泉來自於“創新”,也就是說

《青年報》《青年報》
要不斷開掘未知領域的新聞資源、不斷尋找和嘗試全新的新聞範式和操作手法。
民生管家
關注發展,關注民生,是《青年報》始終堅持的理念。此次改版將進一步強化“民生”意識,強化新聞的服務功能,在稿件選題上增強親和力,做對讀者有用的新聞。
資訊有價服務創造價值
本次改版瞄準資訊影響生活、資訊改變生活的理念,新設的資訊版塊,將使廣大讀者在體驗“悅讀上海”的同時,收穫到資訊帶來的價值
“想發財的看過來!”財經新聞版以做成“發財紙”為主旨,力求打造成讀者的“隨身理財師”,與讀者的錢袋同喜同悲,帶給讀者最簡單最直接的理財啟示。
文娛體育新聞在堅持“有趣對抗無趣”的原則下,倡導輕鬆閱讀、愉快閱讀、實用閱讀。
對專刊的改版則是此次改版的重點舉措之一。“資訊有價”是專刊改版的核心。“價”,既是指資訊給讀者帶來的價值和幫助,同時也是充分體現報紙為客戶服務的理念,給客戶帶來更多的價值。《青年報》將在本次改版中推出全新的購物直銷專刊,把最時尚、最實用的商品進行充分的展示和推介,讓讀者和市民在“悅讀”報紙的同時,分享到購物的快樂。
平台有效構建整合行銷
平台的功能轉變是本次改版的核心特點。《青年報》將從一份單純的新聞紙變成“新聞+資訊+整合行銷平台”的全新媒體,構建起以報紙為核心的跨媒體行銷平台格局,主要措施有:推出大型購物直銷網站,建立一支高效的物流配送隊伍,搭建呼叫中心進行資料庫行銷等。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