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蘇軾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

蠶欲老,麥半黃,山前山後水浪浪②!

農夫輟耒女廢筐③,白衣仙人在高堂④!

作品注釋

①靈感觀音院:在杭州上天竺,五代時錢鏐所建。宋仁宗時,因禱雨有應,賜名“靈感觀音院”,祀觀音菩薩。

②山前山後水浪浪:一本作“前山後山雨浪浪”。浪浪,形容雨聲之響。

③農夫輟耒女廢筐:是說雨妨礙了農事。

④白衣仙人:即觀音。這裡暗指官吏。

作品簡析

此詩作於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寧五年),正是王安石大行新法的時候。蘇軾對新法取保守態度,對新法的弊端強烈不滿,對官吏漠視百姓深為痛恨,對人民的生活疾苦十分關注,因而常在詩中諷世論政,希望“有補於國”。宋朝在文字上的控制,比唐朝要嚴。因此,像杜甫白居易等敢於針對時事而發的詩歌,在宋人中很難找到。蘇軾因詩(“烏台詩案”)幾乎送了性命,因此創作時便有所顧忌,此詩的諷刺意味因此含而不露。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公元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次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次年卒於常州。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辛棄疾並稱“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今存《東坡全集》15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