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牧歌》

《陝北牧歌》

《陝北牧歌》是凌子風導演的黑白電影。

基本信息

製作團隊

《陝北牧歌》《陝北牧歌》

陝北牧歌 (1951)製作團隊 職員表

王啟民.... 攝影

杭世鸞.... 美術(製作設計)

秦威.... 置景

劉熾 .... 作曲

王紹曾 .... 錄音師(收音)

王誠 .... 剪輯

楊醉鄉.... 顧問

陳懷皚 .... 副導演

金威 .... 攝影助理(機工)

邵珍 .... 燈光(照明)

王忠善.... 錄音助理

張振宗.... 置景

張義 .... 其他

張成效.... 劇務

紀少嵐.... 劇務

秦芝蓮.... 剪輯

董鴻翼.... 洗印

那鐵梁 .... 洗印

王瑞傑.... 劇務

蕭樹琴 .... 場記

陳若飛 .... 場記

李涌 .... 場務

李恩德.... 化妝

張桐.... 化妝

龐貴 .... 特技設計

劉鴻文.... 置景

張先得.... 道具

陳浚 .... 道具

張彩平 .... 服裝指導

黃堪 .... 服裝指導

王銳福.... 特技設計

黃玉和 .... 道具

雷振 .... 道具

北影管弦樂隊.... 伴奏

陳維文 .... 指揮

演員表

陝北牧歌 (1951)演員表

劉斌 .... 成寶娃

張繼權.... 白秀蘭

張雲 .... 白海旺

裴然 .... 老李

郭揚庭 .... 馬三寶

王學文 .... 富貴

陳步發.... 李二爺

任振元 .... 雙喜

王迪.... 馬大媽

楊惠貞 .... 小鳳

喬如峰 .... 玉珍

馬桂英.... 二姐

魏瑞祥.... 支隊長

張成效 .... 參謀

黃玉和 .... 黨員甲

楊應山.... 黨員乙

馬生奇 .... 黨員丙

李涌 .... 黨員丁

李恩德 .... 黨員戊

顧深斌.... 游擊隊員甲

張振平 .... 游擊隊員乙

黃錫林 .... 伙夫

范子英.... 團丁甲

張福全 .... 團丁乙

郝振傑.... 團丁丙

白秉安 .... 團丁丁

郭善仁.... 團丁戊

屈武田 .... 團丁己

白龍 .... 張瑞堂

薛增祿.... 禿子

成藝 .... 邱團長

張彩萍.... 姨太太

朱劍光.... 匪兵

高仲章 .... 崔隊長

李健.... 青年婦女(民眾)

故事梗概

陝北牧歌 (1951)故事梗概

1935年,陝北高原臥牛鎮的人民受著地主和國民黨的雙重欺壓,憤怒的農民起來反抗,暗中組織了自己的隊伍赤衛隊,等待配合紅軍攻打寨子。紅軍派來工作人員,被白軍邱團長和地主張瑞堂追捕。放羊娃成寶娃和白秀蘭保護了紅軍戰士老李。白軍搶去了成寶娃的羊,張瑞堂要槍斃成寶娃。白秀蘭的父親白海旺要去賠償張瑞堂的羊,他拿出了女兒最喜歡的手鐲。黨支部馬三寶組織鄉親們捐款,賠給張瑞堂,換出了成寶娃。成寶娃被救後參加了革命隊伍。張瑞堂又出了新花招,他要把成寶娃的乾妹妹白秀蘭送給邱團長,以討得他的歡心。老李帶領隊伍救了秀蘭。

劉志丹領導下的陝北紅軍與游擊隊一起向臥牛鎮發起了進攻,馬三寶帶領赤衛隊配合紅軍和游擊隊打敗了駐守該鎮的白軍,張瑞堂被擊斃。臥牛鎮的農民翻了身,耕上了自己的田地。成寶娃與白秀蘭結婚後雙雙投奔了紅軍。

導演簡介

凌子風 。姓名:凌子風主要作品: 《光榮人家》《紅旗譜》 《母親》 (1956)《春風吹到諾敏河》 《陝北牧歌》 《金銀灘》 《深山裡的菊花》 《狂》 《草原雄鷹》《春雷》 《春桃》 獲得獎項: 《中華女兒》 (獲1950年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為爭取和平自由而鬥爭獎”。1957年獲文化部1949?/FONT>1955年優秀影片二等獎) 《李四光》(獲1979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駱駝祥子》(1982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六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邊城》 (獲1985年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評審會榮譽獎) 1995年在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中獲中國電影世紀獎:導演獎

中國電影導演。原名凌風,曾用名凌項強。原籍四川合江,生於北京。1933年考入北平美專西畫系,1934年畢業於雕塑系。1935年考入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舞台美術系,同時常在表演系旁聽,在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熱血忠魂》、《八百壯士》等片中被邀演過角色。1938年到延安,導演了多部話劇,他編導的獨幕話劇《哈娜寇》獲晉察冀邊區魯迅文學獎。1943年在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任教,1945年任華北聯合大學藝術學院戲劇系教員。1948年任東北電影製片廠導演。第一部影片《中華女兒》,獲1950年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為爭取和平自由而鬥爭獎。之後又導演了《紅旗譜》、《駱駝祥子》等。

演員簡介

《陝北牧歌》《陝北牧歌》

王迪,生於1928年12月,原名王志實。原籍遼寧遼陽,生於遼寧洮南,中國電影編劇,評論家,教育家。1947年任東北文藝工作團創作員,1951年任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編輯,導演。曾與高維進合作導演大型紀錄片《新人村》,並獨立編導大型彩色紀錄片《深山探寶》 。1956年赴蘇聯,就讀於蘇聯國立電影學院編劇系。1961年畢業後回國,任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師、副教授、教研室和任、系主任。曾與段承濱合作編寫電影文學劇本《雨中人》(拍攝後更名 《金色的秋天》 ),發表過大量關於電影編劇的文章,《冬日的沉思——電影藝術的失望與希望》,強調培養電影編劇人才的重要性,及《對電影文學的再認識》、《夏衍與文人電影》等。及專著《電影劇作探索》、《電影創作藝術》等。1996年,發表文章《幽默:不可作小道觀》、《現代電影的非情節化》等。1997年又發表了《“氣韻生動”與電影劇作》、《電影劇作中庸辯證法(一)》、《電影劇作中庸辯證法(二)》等,他還參與編寫了電影學院劇作教材等,這些對於我國電影編劇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幾十年來,他培養了大批的電影編劇人材,為我國電影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幾年,他一直從事電影劇作的理論研究工作。

中國紅色經典電影之一

歲月流金,斗轉星移,一部部或黑白、或彩色的紅色經典電影,曾經並依然深深感染著無數電影觀眾,它們描繪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歷程,再現了為黨的事業英勇奮鬥的共產黨人形象。當記憶的紐帶連結起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已紮根腦海里的經典電影便又一一浮現,那些生動的、激發人們情感共鳴的經典台詞便又脫口而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