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起來到明天》

《團結起來到明天》

《團結起來到明天》是趙明導演的黑白電影。

基本信息

製作團隊

職員表

趙明 .... 導演

黃鋼 .... 編劇

李生偉.... 攝影

方書高.... 攝影

韓辛.... 美術(製作設計)

陳波生.... 美術(製作設計)

王雲階 .... 作曲

吳江海.... 錄音師(收音)

陳祥興.... 剪輯

葛鑫.... 副導演

范萊 .... 副導演

韋布.... 製片主任

吳福祥.... 攝影助理(機工)

曹威業.... 攝影助理(機工)

康涌濤.... 燈光(照明)

周雲麟.... 錄音助理

洪嘉惠.... 錄音助理

葛師承.... 其他

陳增福 .... 道具

梁十千.... 繪景

戈永良.... 特技設計

沈根榮.... 其他

薛志昌 .... 配音

陳勝基 .... 剪輯

樂羽侯.... 服裝設計

孫吉 .... 劇務

張寒西 .... 場記

倪也非.... 化妝

陳俊德 .... 服裝指導

李永周.... 道具

金杏庵.... 場務

上影管弦樂隊 .... 伴奏

演員表

白楊 .... 彭阿妹

孫垮 .... 張世芳

周來 .... 工委

鐵牛 .... 老方

周偉 .... 楊髮姐

張雁 .... 小張

范萊 .... 黃教員

李明 .... 彭小妹

趙元.... 小林

李凌雲 .... 徐素娥

劉鳳歌.... 女工甲

劉恩玉 .... 女工乙

周曼偉.... 女工丙

陳珉 .... 女工丁

齊衡.... 警備司令

陽華 ....周高明

梁山 .... 警察局長

石平 ....馮大慶

止戈 .... 美顧問

程述堯.... 譯員

故事梗概

《團結起來到明天》《團結起來到明天》

上海解放前夕,某紗廠工人不堪忍受資本家的壓迫,在地下黨的領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罷工鬥爭。但工人們對將要遇到的艱難險阻沒有正確的認識,致使鬥爭受挫。紗廠地下黨支部書記張世芳及時引導工人們改變策略,避免了更多的流血事件。後來,張世芳打入黃色工會,以利於黨組織領導工人反抗反動統治的鬥爭。全廠工人又一次進行罷工,反對國民黨黨棍高明為拉選票而收去全廠工人的身份證。敵人對罷工進行了殘酷鎮壓,全市的工人和學生對罷工聲援,使罷工取得了勝利。解放軍開始進逼上海,國民黨負隅抵抗,搞破壞活動。張世芳和工人們保衛了工廠,從而使敵人的陰謀落了空。上海解放了,工人們終於做了工廠的主人。

導演簡介

趙明,原名趙炳章,中國電影導演,電影教育家。1915年1月生於江蘇揚州。幼時在私塾讀書時即喜愛繪畫,摹仿戲劇演出,對藝術有濃烈愛好。1933年他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學習,課餘從事戲劇活動。1934年加入左翼劇聯,後擔任上海業餘劇人協會和業餘實驗劇團的舞台美術設計。1936年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任美工助理。抗戰爆發後加入抗敵演劇隊,在上海、武漢等地演出,歷任秘書,編導,演員,美術設計等工作。導演話劇《勝利進行曲》、《愁城記》、《水鄉吟》、 《杏花春雨江南》等。1947年在國泰、崑崙等影業公司任特級副導演,導演。1949年與嚴恭合作導演《三毛流浪記》,導演對影片採取誇張風趣的諷刺喜劇形式的處理,是一次成功的嘗試,1950年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執導《團結起來到明天》《鐵道游擊隊》等片,趙明導演影片既重人物刻畫,又注意較強的戲劇性情節的藝術表現手法,影片樸實,清晰,流暢,1957的拍攝《鳳凰之歌》,影片格調清新,具浪漫主義色彩,1960年任上海電影專科學校副校長兼導演系主任。1964年在天馬電影製片廠導演《年輕的一代》 。同年任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教授。1984年與司徒兆敦合作導演《青山夕照》

趙明在導演藝術風格方面,注重電影的民族化,民眾化,重人物,又兼顧場景,善抒情,又著力於曲折跌宕的戲劇情節。

演員介紹

白楊 ,演員,原名楊成芳,湖南湘陰人,生於北京。1931年考入聯華公司,處女作《故宮新怨》 。1936年以《十字街頭》成名。抗戰期間隨上海影人在內地演出話劇,被譽為四大名旦之一。其後拍攝了《中華兒女》《八千里路雲和月》《還鄉日記》《乘龍快婿》等。1947年主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和1957年主演的《祝福》使其藝術成就達到了頂峰。白楊的表演風格質樸、優美、自然、含蓄,長於表現東方女性神韻,一生扮演過20多個銀幕形象,在話劇舞台上塑造了50多個人物,60年代被評選為22大影星之一。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白楊,原名楊成芳,中國著名電影、戲劇表演藝術家,1920年4月生於北平。幼年時代因其父母重男輕女的封建意識,將她托給奶媽在農村生活。貧境與苦難伴隨了她的童年。1931年其母病故。為了生存,她來到聯華影業公司在北平設立的第五分廠的演員養成所,成為該所最小的學員。由於她勤奮好學,進步很快,在無聲電影《故宮新怨》中扮演了一個小丫頭。不久影廠解散,白楊加入到“苞莉芭”劇團,演出過話劇“亂鍾”、“戰友”等。不久該劇團也被強行解散。1934年白楊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和中國舞台協會等劇社,開始了職業演員的生涯。在話劇“回春之曲”、“黎明之前”、世界著名話劇“梅蘿香”、“茶花女”中的表演,充分顯露出她的表演才華。1936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廠成立,經著名戲劇家洪深介紹,白楊與二廠簽訂契約,主演了她的第一部影片《十字街頭》,在影片中她成功地塑造了楊藝瑛這一青年女性的形象。1937年“七七”事變後,她與陳白塵,沈浮組成影人劇團,深入人民生活進行宣傳抗日救國話劇的演出。1938年,白楊與沈西苓、趙丹、魏鶴齡等電影工作者,來到重慶的中央電影攝影場,拍攝了《中華兒女》、《長空萬里》、《青年中國》等影片,此時,她接觸到斯坦尼表演理論,“斯坦尼”豐富、開拓了她的藝術視野,激勵了她在藝術表演上的探索和追求。與此同時,她又在重慶和成都開始了她的舞台藝術活動,主演了“屈原”、“雷雨”、“日出”、“天國春秋”、“復活”等著名話劇,扮演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使她的表演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被譽為當時中國話劇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1946年抗戰勝利,她回到上海,在崑崙影業公司拍攝了《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新閨怨》、《還鄉日記》、《乘龍快婿》等影片,之後,她又去香港參加《山河淚》等影片的拍攝工作。解放後,她從香港回到北京,先後在《團結起來到明天》、《為了和平》、《祝福》、《春滿人間》、《冬梅》等影片中,塑造了各種優美動人的婦女形象,她的表演藝術也在國內外贏得聲譽。1957年《北京日報》、《瀋陽日報》舉辦的最受歡迎的影片、演員的評選活動中,白楊主演的《祝福》、《為了和平》都名列前茅,評選的五位最受歡迎的演員中,她又獨占鰲頭。同年,她作為中國電影代表團成員,參加了捷克第十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祝福》一片獲特別獎。

白楊的一生,從坎坷中走向光輝,這與她從艱苦的逆境中生存,在成功後保持平凡的心態是分不開的。曾因《《冬梅》一片的拍攝,同周總理、陳毅同志促膝交談。她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中代表了自我,在《祝福》中走向新的高度,在《冬梅》贏得真誠,無論戲中戲外,她都如此“優美”、“自然”、“含蓄”的將東方女性特有的美感,徹底地展示在舞台與銀幕上。她還著有表演藝術專著《電影表演技藝漫筆》、《電影表演探索》及詩文集《落入滿天霞》。80年代還在電視劇《灑向人間都是愛》中塑造了宋慶齡的形象。成為中國影壇上負有盛名,卓有成就的表演藝術家。於1996年去世,享年86歲。

電影作品年表

⊙1932:故宮新怨

⊙ 1937:十字街頭神秘之花社會之花 四千金

⊙ 1939:中華兒女

⊙ 1940:長空萬里 青年中國

⊙ 1946:聖城記

⊙ 1947:八千里路雲和月 一江春水向 東流 還鄉日記 乘龍快婿

⊙ 1948:新閨怨 山河淚 火葬

⊙ 1951:團結起來到明天

⊙ 1956:為了和平 祝福

⊙ 1959:春滿人間金玉姬

⊙ 1960:只要你說一聲需要

⊙ 1961:冬梅 《茶花女》

鐵牛(1922- ),原名楊錫業,山東掖縣人,中國著名電影演員。1946年參 加新四軍,後進山東軍區文工團任團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曾任中共上海電影演員劇團支部書記、副團長。 在從影期間,多扮演士兵、工人等形象,先後在《團結起來到明天》、《南征北戰》、《霧海夜航》、《布穀鳥又叫了》、《誰是被拋棄的人》(未發行)、《紅色娘子軍》、《燎原》、《球迷》、《這不是誤會》、《取長補短》等影片中擔任主要或重要角色。

張雁 ,中國影視演員。生於陝西興平。曾參加西安民教館實驗話劇團。1938年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表演系。1941年畢業後任中央青年劇社演員。抗戰勝利後到上海參加影片《遙遠的愛》的拍攝。1949年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78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82年因飾演《月亮灣的笑聲》中的江冒富,獲第二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

中國紅色經典電影之一

歲月流金,斗轉星移,一部部或黑白、或彩色的紅色經典電影,曾經並依然深深感染著無數電影觀眾,它們描繪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歷程,再現了為黨的事業英勇奮鬥的共產黨人形象。當記憶的紐帶連結起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已紮根腦海里的經典電影便又一一浮現,那些生動的、激發人們情感共鳴的經典台詞便又脫口而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