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

《長安街》

《長安街》,為2009年建國60周年精心策劃製作的大型文獻紀錄電影。影片試圖將鏡頭與思考對準這樣一條街,回望它的昨天,並透過它印證新中國60年的足跡。

基本信息

簡介

《長安街》海報《長安街》海報

文獻紀錄電影《長安街》,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出品.該片總製片人、中央新影時政部主任陸黎表示:作為中宣部、廣電總局、電影局推出的“新中國六十年50部獻禮影片”之一,《長安街》這部片子的分量必定是厚重的,它應該承擔起反映共和國不平凡歷程的重任。

影片將依託這條街自身的改造、演變和延展,站在時空的節點上去回溯它的昨天,藉助中央新影典藏的相關珍貴影像和聲音資料,探尋發生在這條街上的重大事件。將聚焦那些矗立在長安街上的具有時代痕跡與坐標意義的建築、院落、遺蹟等等,聆聽往事、觸摸滄桑、感受興衰、展現輝煌。
該片將恪守其作為文獻紀錄片必須具有的準確性與權威性,力求憑藉畫面與聲音不同時空的有效組合與轉換,增強影片的歷史感和閱讀性。

海報設計

為2009年建國60周年精心策劃製作的大型文獻紀錄電影《長安街》,影片的宣傳海報經過幾次修改昨日打出二稿小樣,在初稿的基礎上添加了晨曦朝霞,經過PHOTO羽化的刪減處理與華表的呼應以達具有歷史意義與憧憬未來的意境。畫面加上了廣告宣傳語“長安街精神家園 永恆記憶,長安街 復興之路 中華奇蹟。”片名為集字,選定老一代革命家毛澤東主席的字跡。

創作初衷

紀錄電影《長安街》長街留痕紀錄電影《長安街》長街留痕

2009年,對於中國的紀錄片創作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年份。回望100年前的1909年,是中國封建王朝剛剛改了最後一個年號的宣統元年。風雨飄搖中偌大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是北京紫禁城金鑾殿里一個三歲的孩子——溥儀
這一年,在日本留學習武的22歲的蔣介石,寫了一首《抒懷》:“騰騰殺氣滿全球/力不如人萬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責/東來志豈在封侯。”此時,蔣介石已追隨孫中山參加了同盟會
也是這一年,16歲的毛澤東在結束了韶山沖6年的私塾教育,準備赴縣立高小求學前,留在父親每天必看的賬本上一首《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西鄉隆盛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三傑之一。
40年後的1949年,“騰騰殺氣”的蔣介石未能實現“光我神州完我責”的豪言,只能隔著台灣海峽感嘆“力不如人萬事休”了。而“立志出鄉關”的毛澤東,果真“人生無處不青山”。踏遍青山後,他和他的戰友們走上長安街,登臨天安門城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又是60年過去,中國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變革。如何充分利用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幾代新聞紀錄片工作者積累下來的共和國成長、壯大的獨一無二的形象資料,以紀錄片的形式,選擇一個特殊的視角來結構和拍攝一部紀錄片,既是我們共同的願望,亦是一道難題。高峰廠長提出,可以用“長安街”作為主線,來貫穿中國百年滄桑的一個個節點。這一創意讓我們從紛繁的歷史事件中跳了出來。
2008年9月,在總導演高峰、製片人陸黎的共同策劃下,紀錄電影《長安街》正式立項,執行總導演與攝製組的全體成員一起,按照總導演的創作思路來打造《長安街》。

創作對象

紀錄電影《長安街》長街留痕紀錄電影《長安街》長街留痕

作為一條街道,有著600年歷史的長安街雛形於明永樂皇帝建設北京城之時。承天門(清順治年間改為天安門)前這條東西走向的橫街,與縱貫南北的御道中軸線,垂直相交成“十”字型的經緯坐標中心點,構成了北京城坐北朝南,街巷縱橫的總體布局。承天門兩側,按“左祖右社”分別興建了太廟社稷壇(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兩個門前的橫街上各建有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出左門至東單牌樓為東長安街,自右門至西單牌樓為西長安街。東、西單牌樓間這段最早的長安街,長度為3.8公里,寬度約15米。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東、西單牌樓仍是長安街兩端的終點,想從東單往東或由西單向西,都必須繞道大大小小的狹窄胡同。經過整個五十年代的不斷改造,直到1959年建國十周年之前,那些與長安街在一個平行線上的房屋和胡同才陸續被辟成馬路,形成東起建國門,西至復興門,寬度為80—120米,長度為6.7公里的長安街。

此後的半個世紀,長安街延長線的兩端不斷向東西延伸,先大北窯至公主墳,後通州潞河廣場至首鋼東門,打造成今天總長度達47公里的一條通衢大道,“十里長街”延展為“百里長街”。

創作要點

紀錄電影《長安街》長街留痕紀錄電影《長安街》長街留痕

結構紀錄電影《長安街》,特別注意了三個重要的年份:1919年1949年1978年,從時間跨度上正好是距今90年、60年、30年,從邏輯關係上,每個30年都是承前啟後,相互關聯。90年前長安街上五四青年的吶喊,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也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進行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60年前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的宣告,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新中國如日初升;30年前京西賓館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中國推上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快車道。以這三個歷史節點為基礎,用長安街為主幹,串起建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巨大變遷中的典型事件,是紀錄電影《長安街》的創作要點。

拍攝花絮

紀錄電影《長安街》長街留痕紀錄電影《長安街》長街留痕

紀錄電影《長安街》在2009年推出,無疑是要給新中國建國60周年大慶獻禮的。創作思維有新的價值,如何從新影習慣的大量占有資料重新編輯的紀錄片模式中找到一個獨特的表現形式,攝製組在前期案頭工作時需要解決的問題。當攝影機在一個制高點上,鏡頭從小院逐漸拉開至長安街時,心中生出無限的感慨:在喧鬧的長安街背後,在流光溢彩的都市一隅,空無一人的小院是那么淡定從容。曾幾何時,中國最有理想和抱負的一群青年先驅,就聚首在這裡,在李大釗“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的名言激勵下,他們從這裡出發,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道路。今天,長安街的繁華或許是對他們燦爛理想和生命的禮讚。

建國飯店的咖啡廳拍攝了一組輕鬆浪漫的轉換鏡頭,在春雨瀟瀟的季節,一位身著旗袍的姑娘在優雅地彈著鋼琴,舒緩的鏇律,熟悉的老歌又飄蕩在長安街上,鏡頭帶出一個新的時代來臨。建國飯店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個中外合資的五星級酒店,她的出現,為長安街嚴肅的面孔抹上了一點胭脂。30年後,雖然長安街兩側的五星級酒店早已不再新鮮,建國飯店卻依然保持著她捷足先登的風範。

為了獲得特殊的視覺效果,承擔該片攝影重任的楊林、羅凌、李雄等幾位優秀的資深攝影師絞盡腦汁。其中,移動逐格拍攝的大量使用,在影像上升華了長安街的時光流轉與世事變遷。製作部還根據攝影師的構想特別設計定製了可以圍繞人民英雄紀念碑360°的移動軌,使我們得以用鏡頭語言凸顯了這座豐碑的特殊意義。

期待

紀錄電影《長安街》長街留痕紀錄電影《長安街》長街留痕

應該說,長安街在億萬中國人心中有著特別的情感,在外國人眼裡也是一條具有中國地標意味的街道。東西走向的長安街,以它廣博的胸懷縱橫南北,串聯起一處處人們耳熟能詳的路段、景點,吸引著世人的眼球:“天安門前留個影”,至今都是這條街幾十年來不變的風景;去西單、逛王府井,幾乎不亞於吃烤鴨、游長城,是五湖四海的賓客在北京的必修課……長安街牽動著無數人的記憶,記憶中的長安街必定氣象萬千。

長安街是浩蕩潮流中的一條河,裡面有英雄豪傑,也有芸芸眾生,這是我們對文獻紀錄電影《長安街》的期待。

看點

《長安街》截取了共和國發展歷程中的不同時段,展現出中國人民為創建美好生活、致力國家建設而創造的偉大業績,細緻入微地刻畫了中國人民美好的情感世界,歌頌了新中國60年來所取得的發展成就。

紀錄片《長安街》視角獨特,它不僅記錄了長安街60年來的變遷,更抒寫了新中國60年的光榮與夢想。

榮獲獎項

2011年8月28日,《長安街》獲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紀錄片。

相關視頻

電影《長安街》(國慶60周年獻禮)預告片

國慶60周年獻禮影片展映

2009年8月19日晚,由電影局、中宣部文藝局聯合主辦,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承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向祖國匯報重點國產影片推介慶典”在京西賓館隆重舉行,30部獻禮影片閃亮登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