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偉業》

《三峽偉業》

中國三峽總公司新聞中心和湖北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大型電影紀錄片《三峽偉業》,通過一段段厚重深邃的歷史閃回,重現大江截流的恢宏、百萬移民的悲壯、高峽平湖的偉業,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恢宏的三峽工程。 該片是湖北省唯一一部入圍的獻禮影片。

基本信息

簡介

《三峽偉業》拍攝組三峽偉業》拍攝組

全國首部以三峽為題材的電影紀錄片《千秋三峽》2004年在湖北電影製片廠誕生,並於當年力克群雄,斬獲中國電影最高獎“華表獎”。時隔5年,湖影廠再次出手,拍攝“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的《三峽偉業》。
《三峽偉業》(暫名)是由湖北電影製片廠中國三峽總公司聯合攝製,反映三峽工程建設偉大成就,該影片被中宣部和國家廣電總局列為重點獻禮影片。也是全國唯一一部紀錄三峽的獻禮片。

影片背景

世紀偉業——三峽工程世紀偉業——三峽工程

中華民族的千秋偉業長江三峽工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超級工程。正在建設中的三峽已經在防洪、發電、航運等方面顯現出巨大的效益。
長江洪災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自漢代到清末,長江平均10年發生一次大洪水。20世紀30年代兩次大洪水就奪去了30萬中國人的生命。1954年又有3萬多人死於長江洪災。長江大堤多處潰口,京廣鐵路因此停運100天。將來自上游的洪水攔截在三峽,使荊江大堤避遭潰決的滅頂之災,並用三峽之水發出巨大電能,成了中華民族的世紀夢想。新中國成立不久,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就開始勾畫三峽工程藍圖,組織三峽工程論證工作。改革開放,國力增強,修建三峽工程的條件和時機成熟,鄧小平指出:“看準了就要下決心,不要動搖。”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將三峽推向正式實施,三峽工程建設一路揚帆。

三峽工程從1993年開始施工,總工期17年,計畫2009年建成完工。在經過10年建設後,2003年三峽工程實現了水庫初期蓄水,首批機組發電和永久船閘通航三大建設目標,三峽工程進入收穫時節,開始造福人類。

三峽建設攻克了數不清的“世界之最”,創造出數不清的“世界第一”。布置在大壩上的世界上最大的發電機組,代表著當代世界水電製造業的最高水平。已經投產或正在安裝的左岸電站14台機組的國產化率已達55%,而右岸電站12台機組將主要由中國的工程師和工人來設計和製造。
建設三峽,大江安瀾。三峽工程消除了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它帶活了萬里長江,它發出的電能照亮了半箇中國,它為中國經濟騰飛提供了強大動力。三峽工程將作為造福今人,澤被子孫的千秋功業而載入史冊。

導演介紹

張祥林張祥林

導演張祥林也成為繼巴特爾後,在全國範圍內享有碩果成就、“牆裡牆外花皆香”的武漢籍導演。一直以來,他都秉承著追求完美的藝術理念,並成功擎起了一面頗具自我風格的新銳派導演的大旗。
張祥林導演曾執導過根據央視熱播的緝毒題材紀錄片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中華之劍》,在該劇拍攝過程中,他“人情合一”,成功地拿捏了演員的情緒與角色的對位,成熟地把握著激烈的矛盾衝突,使得該劇被國家禁毒委員會作為國內首部“國際禁毒日”的獻禮劇,致使當時在各地播映時,收視率一路飄紅。張導對作品選題的遴選獨具慧眼,並擅長用唯美派、細膩化的拍攝手法來表露人物情感,闡釋每個角色間的內心活動,《陪讀》就是他藝術理念的又一最佳體現。近年來,張祥林的作品屢被業內人士肯定和讚賞,投資商也瞄中“張祥林”的品牌效應,致使張導“美麗任務”紛至沓來。

幕後製作

三峽 三峽

如果你家在湖北為何對三峽視而不見?
張祥林是影視劇導演出身,接到《三峽偉業》的編導任務時,他心裡也犯嘀咕:“我是三峽盲啊,完全不懂這裡頭的門道。”可就是因為不懂,他才更有激情和衝動,要拍出跟別人不一樣的紀錄片來。
“我們表現的是三峽建成後發揮的作用。說起來是發電、航運、移民、防洪這些大話題,可拍出來一看,全是你的生活。”張祥林舉例說,“比如發電,我們不提數字,太枯燥,我們就拍江灘的市民家庭,他們怎么用電,為什麼有時家裡會停電?這和三峽有關係嗎?”
而將“太陽、火把、男人的脊樑、奔跑”這些關鍵字串在一起,就是張祥林所表現的“電與光明”,“鏡頭裡用了大量表象化符號,絕對是一部極具藝術性的紀錄片。”
說創作,張祥林侃侃而談,完全不擔心觀眾對紀錄片這種題材的接受度,因為他知道,不關心三峽的觀眾,肯定不會關心這部片子。但如果你家在湖北,就不可能對三峽視而不見。
如果你熟悉三峽歡迎來認識它的另一面——
紀錄片就是一個國家的相冊,這回,張祥林下決心給這個相冊“鑲個金邊”,讓它更亮眼,“我們的第一個鏡頭就是電腦特效加實景,視角從太空向下沖,穿雲破霧,直達三峽壩頂,有鳥從那裡飛過,翅膀下,就是金光閃閃的三峽。”
張祥林還將自己拍電視劇的經驗用到了拍紀錄片上,“先近景,定格某個人的表情,然後忽然拉一個遠景,人身後的場景已經全變了。再比如,一個人說完一句話,空間立刻變成過去式。這些閃回、聯想、對比的編輯手法,一般都是電視劇才用的,這回我都放在了防洪的單元里。畫面、風格都很好看,節奏很快,不會漫不經心地跟觀眾打發時間。”張祥林有自信,他拍的三峽和前人都不一樣,“風格、表現手法都更適應現代觀眾。”

三峽 三峽

如果你不夠堅強那看片時請備好紙巾……
說到三峽,不得不提賈樟柯的《三峽好人》。張祥林對這部獲獎無數的電影也有研究,不過他強調,《三峽偉業》不同於《三峽好人》,不會有貫穿始終的線索人物,“最初我們也考慮過這種手法,後來還是覺得格局過小,畢竟我們還承擔著獻禮片的重任,要反映出歷史的厚度。”
張祥林分析說,賈樟柯拍片時,情感上是藏著的、收著的、很冷靜,“但我們要外放,要用濃墨重彩的、極具渲染力的畫面。” 比如拍大江截流,張祥林讓一群光著脊背的山裡漢子,揮汗如雨地敲鑼打鼓,用一種原生態的慶祝方式進行謳歌、渲染,“賈樟柯可能就會排斥這樣的拍攝手法,我拍影視劇時也不會這么拍,但放在這種獻禮紀錄片上,就很恰如其分。”
《三峽偉業》中,有普通百姓、專家、外國遊客等20多個出場人物。“全世界都關注大壩,大壩的安全問題、地震問題、泥沙問題、移民問題,這都是大家私下會討論的東西,這次我們都讓這些出場人物為觀眾作了解答。”尤其在“移民”段落中,由百姓出鏡講述自己的故事。

幕後花絮

一支隊威風鑼鼓隊日常表演時的情景一支隊威風鑼鼓隊日常表演時的情景

武警湖北總隊一支隊接到湖北電影製片廠發來的邀請函,將有50名官兵協助拍攝大型電影記錄片《三峽偉業》。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由湖北電影製片廠和中國三峽總公司聯合攝製,反映三峽工程建設偉大成就的影片《三峽偉業》(暫名)被中宣部和國家廣電總局列為重點獻禮影片。該片已進入拍攝階段,本片威風鑼鼓的喜慶場面,需要50面鼓50名鼓手同時演奏,這一喜慶場景的表演任務,將由武警湖北總隊一支隊官兵來完成。
一支隊威風鑼鼓隊成立於1992年,至今已有17年。17 年來,支隊先後投入20餘萬元用於購買更新設備和請地方專業老師傳授技藝。為了敲好鑼打好鼓,官兵們一練就是半天,腰酸背疼腿發軟不叫累,許多戰友的汗毛磨掉了,皮膚磨破了不喊苦。17年來,威風鑼鼓隊先後完成省、市大型慶典和重大節日的喜慶活動1000餘次。近年來,先後參加了“六城會”、“八藝節”和奧運火炬在武漢市類傳遞的慶典演出,過硬的技術贏得了廣大市民的普遍讚譽,展現了荊楚衛士的良好形象。

看點

該片編導張祥林表示,《三峽偉業》絕對不是一部乏味的工程片,“它有著讓你意想不到的情感衝擊力,有些地方甚至會讓你猝不及防掉下眼淚。”

影評

《三峽偉業》截取共和國發展歷程中的不同時段,展現出中國人民為創建美好生活、致力國家建設而創造的偉大業績,細緻入微地刻畫了中國人民美好的情感世界,歌頌了新中國60年來所取得的發展成就。

紀錄片《三峽偉業》全方位、大場景、多角度地展現了氣勢宏大的三峽工程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福祉。

相關視頻

電影《三峽偉業》(三峽建設紀實)預告片

國慶60周年獻禮影片展映

2009年8月19日晚,由電影局、中宣部文藝局聯合主辦,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承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向祖國匯報重點國產影片推介慶典”在京西賓館隆重舉行,30部獻禮影片閃亮登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