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電影]

《天安門》[電影]
《天安門》[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天安門》是中影集團投拍的建國60周年獻禮片,由葉纓 (葉大鷹)執導於2009年9月登入院線。影片反映1949年為迎接開國大典,華北軍區抗敵劇社舞美隊緊急受命,對天安門進行全面翻新整修的故事。該片由電腦技術栩栩如生的再現了偉大領袖毛主席光輝形象!還原了當時天安門建國初期的外部環境。

基本信息

簡介

《天安門》《天安門》海報

《天安門》主要講述的是:1949年9月某解放軍劇團“舞美隊”在28天內將蕭條破敗的天安門裝修一新,迎接開國大典的故事。該片是導演葉大鷹繼《紅櫻桃》、 《紅色戀人》後再次觸及“革命歷史”題材,而拍攝構想在1999年國慶50周年就有過,苦於技術不夠和天安門置景難找,延遲到今年才開拍。葉導介紹,為拍好裝修天安門的場景,劇組將橫店影視基地1比0.9建造的“天安門”種上野草、搞爛牆壁、豎好電線桿,甚至還複製了一輛前門“鐺鐺車”。

前兩年中影投資的《張思德》、《雲水謠》等主流大片在票房、口碑都取得不錯的成績,談到對《天安門》的期望,葉大鷹心直口快,“影片我早想拍了,給大家看的肯定是不為人知的好故事。”

男主角潘粵明在片中扮演解放軍“舞美隊隊長”。為和解放初期軍人形象相似,昨日潘粵明不僅將皮膚化得黝黑,更是剪了個憨厚的鍋蓋頭。談到這部電影他認為,當年裝修天安門的人和現在在鳥巢為奧運工作的人類似,“他們工作的激情和單純都是發自內心的。”最近有媒體報導潘粵明與董潔已結婚,昨日記者詢問此事潘粵明不願回應,倒是採訪結束情不自禁地說道“我想早點拍完電影,回家要陪太太,她為我付出太多。”似乎暗示著兩人的關係。此外,影片女主角選擇了張靜初,原因是她在《孔雀》中拉過手風琴,此番她將扮演國小老師,成為“舞美隊”戰士心中的一個夢。

背景知識

天安門的前身叫做承天門,是公元1417年明朝燕王朱棣當政建造的。承天門建造過程中一名工匠,脫穎而出;他木工技藝純熟。能以雙手握筆,同時畫龍。並且兩條龍畫得一模一樣,他就是被人稱為“蒯魯班”的蒯祥,後來蒯祥多次主持對承天門的修繕,並因此被提升為工部侍郎。

承天門多次遭到戰火的洗禮,多次被燒毀重建。公元1651年,清朝順帝皇帝下令按承天門的外觀與規格重建紫禁城的正門,並親自命名為“天安門”,取“承天啟運、安邦治國、國泰民安”的意思。

天安門也是明清兩代舉行皇帝登基、冊立皇后、冊立太子等國家大典的地方。皇帝在天安門上下聖旨,由宣詔官宣詔後,用黃絲線系住金黃色的大雕鳳凰,它口銜詔書沿城牆徐徐而下,禮部官員用雕成雲彩狀的木盤接住,將其放入“龍亭”內抬到禮部,頒布天下。這就是金鳳頒詔的由來。

天安門前後各有一對華表,是鎮物避邪及美觀之用的。表頂異獸叫“望天吼”,天安門北的華表上異獸頭向北,稱為“望君出”,意思是皇帝不要久居深宮,應出去體察民情。天安門南的異獸則面朝南,稱為“望君歸”,意思為皇帝要早點回宮,處理朝政。

據說,清末一位遊學西方的歸來學子。曾經長跪天安門前。他本來力圖仿西方進行改良,使腐朽落後的中國強大起來。幾經周折才被皇帝允許接見,當他手捧《上清帝書》信心十足地奔向內宮時,竟被眼前的天安門這座高大,雄偉的建築折服,不自覺地撲通跪倒在地。

斗轉星移,天安門城匾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所代替。開國大典那天,天安門城牆上的標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但到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萬歲變成了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一句話的修改既體現了民族主義精神,又包含了國際主義精神,這是在胡喬木同志的建議下修改的,從那時起,這兩幅標語和天安門一起被載入了新中國的史冊。

1969年12月,天安門曾被秘密重建,在保持原樣,尺寸不變的要求下,歷經滄桑的天安門城樓煥然一新。

1988年元旦,天安門城樓正式向全國和世界開放,遊客可以自行購票登城,一睹天安門廣場氣勢恢宏的壯觀場面,回憶偉人豐功偉績。

幕後製作

劇照劇照

著名導演葉大鷹繼《紅櫻桃》、《紅色戀人》之後,被人們視為他的“紅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的紅色題材電影《天安門》,目前正在浙江橫店影視城天安門景區緊張拍攝。

《天安門》講述的是1949年開國大典前翻修改造天安門的故事,在葉大鷹看來,在共和國開國的那段激情歲月,絕對值得後人書寫銘記。而此次扮演天安門改造工程指揮官這一重要角色的正是之前與葉大鷹導演在電視劇《西安事變》中有過愉快合作的演員劉交心。

從中央8套熱播的電視劇《西安事變》到現在正在占據各地收視率前三甲的民國大戲《鳳穿牡丹》,劉交心這兩年拍過的戲幾乎都能取得頗高的觀眾緣。去年央視重頭劇目《西安事變》中劉交心扮演楊虎城將軍,威嚴的氣勢和精湛的演技博得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今年熱播的民國大戲《鳳穿牡丹》中,他扮演的霍家大家長,富霸一方的蘇州紡織大亨——霍萬才,剛強中充滿柔情,也顛覆了以往多數民國戲中家族大家長一成不變的威嚴形象。

此次出演電影《天安門》,是劉交心與葉大鷹導演的再度合作,葉導在電影中拍攝中的敬業和嚴謹也頗讓劉交心欽佩。電影拍攝對於光線的要求非常嚴格,葉大鷹導演曾經連等三天,只為了拍攝一個黎明晨曦的劉交心的背影。對此,每天都早起的劉交心不僅沒有怨言,而且非常欣賞,稱與這樣的導演合作是真的可以引發自己的創作激情。

中影集團將把《天安門》作為向新中國六十歲生日的一部重點獻禮片,是真正的“賀歲大片”。

幕後花絮

經過近3個月的拍攝,中影集團投拍的建國60周年獻禮片《天安門》已經漸漸露出端倪。劇組在橫店明清宮苑景區再現了開國大典的盛況,為求效果,不惜動用重金從香港租飛機進行航拍,更花大錢僱傭幾千名民眾演員參與表演。

航拍每天耗資幾十萬

為了全景表現開國大典時的民眾場面戲,劇組以一天幾十萬元的價格,專門從香港租來了國際頂尖的專業電影航拍飛機,請來了航拍專家和機械師。這個航拍隊隸屬一家歐洲著名專業電影航拍公司,曾參與過《赤壁》等不少大片的拍攝。

隨著一聲“開機”的指令,約一人大小的航拍飛機,在一個歐洲航拍專家的遙控下,緩緩升空,快速地從民眾隊伍頭上掠過。與此同時,下面的民眾演員方隊或紅旗招展波濤起伏,或面向天安門縱情歡呼雀躍,“毛主席來了毛主席來了”的歡呼聲震耳欲聾。航拍飛機掠過人群,向天安門上空飛去,拐彎後沿天安門城樓橫向飛行,拍攝目標變成了城樓上站的國家領導人和各界名流。

而在城樓上扮演開國大典觀禮貴賓的,是劇組專門從浙江東陽市干休所請來的老幹部。“請他們可比一般民眾演員貴。”葉大鷹笑呵呵地說。

將景區拆三次建三次

為了忠實地再現當年開國大典前後天安門的變化,中影集團投入巨資,讓橫店的“天安門”景區經歷了“拆三次,建三次”的折騰,弄得明清宮苑管理處大呼後悔,稱當初可沒想到劇組是要這么乾。

拍攝開國大典當天,“天安門”前廣場上原有的進口草坪被全部鏟掉,按1949年時的原樣鋪上了沙土磚石,地面上還矗立著舊時樣式的電線桿……這種較勁的代價是大筆的資金。劇組製片人王軍說,拍完開國大典這場戲,還得把天安門翻新為景區原來的模樣,其中包括要花重金按原樣在廣場上鋪回進口草坪。

數位技術營造大場面

拍攝的時候,幾千名民眾演員穿著當年的各種服飾,扛著紅旗,浩浩蕩蕩結隊開進廣場,擁到天安門下金水橋旁、搭建的觀禮台上。但即便如此龐大的群演人群,在宏闊的廣場上依然顯得稀少,無法與當年開國大典幾十萬人群沸騰的盛況相比。

好在如今已經有了數位技術,令大場面的營造不單靠動用真人。導演葉大鷹說,《天安門》將在後期大量使用數位技術處理,在現場拍攝民眾演員場面的基礎上,用數位技術製造出當年的磅礴氣勢。

葉大鷹感慨地說,這個題材他在手上攥了十年,以前國內的電影技術條件難以實現拍攝意圖,現在終於有了這個條件了。

影評

電影《天安門》劇照電影《天安門》劇照

在2009年整個國慶檔期里,《天安門》算是一部正常表現普通人情感的主鏇律電影。如果將“主鏇律電影”作為一個特定的類型片的話,那么《天安門》是近年來值得推薦的一部。與其去看扎堆賣明星的那個片兒,不如看看《天安門》。

作為主鏇律電影,《天安門》也沒能避免“打雞血”的手法,但是和《鐵人》相比,《天安門》已經做得不錯了,裡面每一個出場的角色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而且手法自然,情感表達也都在正常邏輯範圍內,不少地方還做得非常感人。

其中特效製作的1949年的北京城大全景是本片特別值得推薦的一個鏡頭,確實是讓人心緒不寧或者感慨萬千。結尾出現的用特效合成的毛主席,雖然確實還有些特效痕跡,但就本片而言,應該是足夠了。對於特效鏡頭,我的觀點一向是“夠用就好”,這東西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在有限的成本內,做到夠用就是最好。所以也不必去過於苛求了。而且在敘事層面上來說,導演對這個細節的處理不但很有節制,而且恰到好處,比找人扮演確實更有意義。在故事層面,這條故事線索是真正的做到了有血有肉,要人物有人物,要場面有場面,要節奏有節奏,只可惜受故事本身格局的限制,不能支撐起整部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