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六姐妹》

《沂蒙六姐妹》

該片是山東省唯一一部向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影片,被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確定為“全國向新中國成立60周年影片”之首,並已榮獲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提名,即將在全國範圍電影院線推廣上映。

基本信息

劇情

1947年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區的煙莊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里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著一項艱巨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春英一家為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宿;童養媳黑燕為做軍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大壯請假回來探望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 戰事又緊,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糧,恰與往前線開的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成了終身的遺憾……

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她們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用柔弱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

人物原型

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戰爭年代在沂蒙老區湧現出的一個女英雄群體,她們居住在蒙陰縣野店鎮煙莊村,分別是: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伊淑英、姬貞蘭、公方蓮。目前還有四位健在。

還健在的四位“沂蒙六姐妹”還健在的四位“沂蒙六姐妹”

(公芳蓮、楊桂英現已病逝)

在1947年的萊蕪戰役中、淮海戰役中,特別是孟良崮戰役期間,沂蒙六姐妹不分晝夜,在村幹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線的情況下,主動挑起村里擁軍支前重擔,發動全村男女老幼,為部隊當嚮導、送彈藥、送糧草、烙煎餅、洗軍衣、做軍鞋、護理傷病員等,戰役期間,六姐妹和她們的鄉親們一天只吃一頓飯,整天忙碌著,操勞著,每天來回20多里山路。據不完全統計,在孟良崮戰役期間,她們帶領全村為部隊烙煎餅15萬斤,籌集軍馬草料3萬斤,洗軍衣80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捐贈雞蛋450多個,運柴火1700多斤,停下來還要為戰士唱歌,搞宣傳,鼓舞士氣。沂蒙六姐妹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1947年6月10日,當時的《魯中大眾》發表了題為《婦女支前擁軍樣樣好》的文章,報導了她們的模範事跡,稱讚她們崇高的革命獻身精神,稱她們為“沂蒙六姐妹”。

建國後,六姐妹把對子弟兵的深情厚意,化做新時期愛黨愛軍的實際行動,積極投入到新時期雙擁共建活動中去。每逢“八一”等節日,在縣人武部、駐蒙武警中隊,總能看到六姐妹和官兵共度節日的動人情景,姐妹們把精心縫製的鞋墊送到戰士們手中,眼中充滿了關注的目光。六姐妹先後上北京天安門國旗護衛隊、下上海南京路上好八連,走出去矢志不渝地擁軍,又譜寫了新篇章,在社會主義新時期繼續為黨、為國家作出了新貢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高度評價“沂蒙六姐妹”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中作出了突出貢獻,為她們揮然題詞“沂蒙六姐妹,擁軍情永不忘”。

國慶60周年獻禮影片展映

2009年8月19日晚,由電影局、中宣部文藝局聯合主辦,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承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向祖國匯報重點國產影片推介慶典”在京西賓館隆重舉行,30部獻禮影片閃亮登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