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簡稱“新影”)是中國唯一生產新聞紀錄電影的專業廠,其前身是成立於1938年的延安電影團,有著光榮的歷史。自1953年建廠起,它就以紀錄影片的方式記錄著共和國發展的歷史進程。

簡介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Central Studio of News Reels Production),簡稱新影。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主要生產基地,建於1953年7月7日,設在北京。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新聞紀錄電影事業的發展,1938年,在延安八路軍總政治部成立了電影團。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該團的攝影隊隨軍轉戰南北,深入敵後,拍攝了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紀錄片。

後來成立的東北電影製片廠(見長春電影製片廠)和北京電影製片廠都有專門的新聞攝影隊。這些都為成立專門的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提供了條件。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建立以後,拍攝了國內外重大政治事件、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以及山川名勝、風土民俗等題材極為廣泛的新聞紀錄片

到1985年,共攝製影片 15016.5本,譯製影片5397本,其中81部在國內獲獎,52部在國際各種電影活動中獲獎。這些影片中較有代表性的有:《百萬雄師下江南》、《領袖和我們同勞動》、《百萬農奴站起來》﹑《兩種命運的決戰》﹑《征服世界最高峰》﹑《周恩來和我們在一起》﹑《劉少奇同志永垂不朽》﹑《拼搏──中國女排奪魁記》等。從延安時期到現在,先後有 9位新聞紀錄電影攝影師為中國新聞紀錄電影事業獻出了生命﹐他們是:張紹柯﹑楊蔭萱﹑王靜安﹑關志儉﹑楊序忠﹑郝鳳格張鳳梧、溫炳林和石明紀。

新影廠設有﹕編輯部﹑生產處﹑經營處﹑技術處以及洗印﹑錄音﹑剪輯﹑美工﹑音樂﹑照明和譯製等工作間。

由於現代媒體,特別是電視的蓬勃發展,電影紀錄片的地位已逐漸被電視紀錄片所取代。1993年,新影廠劃歸中央電視台後,由以生產新聞紀錄電影為主,轉向以製作電視節目、譯製片、紀錄影片、影視劇並存的影視結合的生產模式,成為“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

影像資料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曾經被譽為歷史上的“皇家攝影隊”,在涉及共和國的重大活動、歷史事件等方面具有權威的拍攝地位,誕生了大量共和國歷史上最重要、最具有文獻價值的新聞紀錄片。現保存了約42000本膠片、42萬分鐘長度的紀錄電影資料,已經成為共和國的歷史影像檔案館

這些影片真實地記錄了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歷史事件;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宋慶齡等歷史偉人;解放區建設、土地改革、和平建設等祖國建設的歷史腳步。資料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工業、交通、農牧、文教、衛生、科技、體育、地理風光、古蹟名勝、民族民俗、戲劇、人物等各個方面。這些珍貴的影像資料成為百年中國的完整紀錄。

除去已經製作完成的紀錄電影,新影還有大量庫存的影片素材。可以說,新影的影像資料具有極大的發掘潛力。

創作能力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製作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製作

五十多年來,新影的攝製隊伍經歷過解放戰爭的考驗、朝鮮戰場的洗禮,紀錄下戰火硝煙的卓絕歷程;攀登過珠穆朗瑪高峰,成為記載中國人首登珠峰的唯一一家影像媒體;跟隨南極北極科考隊進入極地,留下珍貴的活動影像;完整記錄領導人的每一次外事活動,成為共和國不可或缺的影像歷史。可以說,在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里,有新影人用鮮血和生命書寫的光輝篇章。

新時代對影視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影的創作隊伍繼承傳統、不斷創新,一方面面向社會吸納具有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的影視人才,一方面不斷提高自身隊伍的創作能力。目前,新影有在職工近五百人,其中影視製作專業人員三百多名,有高級職稱者近百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數十人。

建廠五十多年來,新影廠共有120多部紀錄影片榮獲政府獎、華表獎;44部紀錄片獲金雞獎、百花獎;46部紀錄片在國際上獲獎;近60部影視紀錄片獲五個一工程獎、金橋獎銅牛獎等獎項。

此外,新影攝製的《黃山觀奇》、 《百萬農奴站起來》、《莫讓年華付水流》、《征服世界最高峰》、《南極我們來了》、《周恩來外交風雲》、《越過太平洋一一江澤民主席 '97訪美紀行》等7部紀錄影片入選《新中國舞台影視藝術精品選》。

近年來,新影廠出品的主要紀錄電影有《周恩來外交風雲》 、《中國1949》、《國慶紀事》、《鋼琴夢》、《走近毛澤東》、《小平,您好》、《災難時刻》、《為了勝利》、《百年光影》、《又見梅蘭芳》及數字電影《你好 香港》等。

技術設備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作品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作品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擁有完善的電影電視製作設施和先進的專業技術設備。現有阿萊佛萊克斯35毫米535B電影攝影機和16毫米SR系列攝影機6台、九套高清晰電視攝像機,十三套標準清晰度電視攝像機和2套長達12米的占美遙控升降機等設備。

還有300平方米和160平方米演播室各一座,後期設備包括:八路連線埠的“蘋果”系列最新配置的高清晰非線性多媒體網路工作站、以及AVID DS高清非線性編輯工作站,主要用於高清節目的編輯、包裝和特技製作。配備了可錄製大型交響樂團的400平方米音樂棚及電影混錄棚;還有音頻工作站4套,其中5.1環繞立體聲音頻工作站2套,有硬碟錄音系統,可進行聲音輸入、編輯及錄製。

新影技術製作中心還擁有英、法、西文字幕譯製機房以及法國CTM潔片機和電影縮放全套設備,可以承接英、法、西語節目譯製,16毫米和35毫米電影膠片清潔、縮放印片,欄目背景設計、場景和道具製作等專業服務。

2005年,新影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膠轉磁高清設備,其中湯姆遜公司出產的THOMSON SPIRIT 高清膠轉磁系統和達·芬奇公司出產的DA VINCI 2K PLUS色彩校正/增強系統各一套,達文西校色系統主要用於視頻校色,可對膠片偏色、退色進行調光校色,對廣告和MTV畫面進行特技變色處理;THOMSON膠轉磁設備可以將35毫米和16毫米電影膠片分別轉錄成標清、高畫質電視視頻信號並下載到各種規格的磁帶上。美國REVIVAL圖像修復工作站由三套設備集成,具備修復影片髒點、劃痕、變色、圖像抖動、藥膜脫落、擦除畫面特技鋼絲等強大功能,可將舊膠片修復如新。

發展方向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發展方向

數字時代的到來,數位電視的興起,促使新影廠選擇進入數位電視領域作為下一步又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目前,新影廠開辦了兩個數字頻道,《證券·資訊頻道》和《老故事頻道》。

《證券資訊頻道》將依託電視媒體優勢,在證券資訊與金融服務等方面,為證券用戶提供更權威、更專業、更周到的電視資訊服務。

《老故事頻道》是國內首家專業歷史頻道。《老故事頻道》將以中央新影典藏的影像資料為核心節目資源,整合國內及國際歷史資料和製作資源,傾力打造銘刻人類記憶的影像博物館。

中央新影的發展思路是經營歷史,包括經營歷史留下來的時間和空間。經營時間是指用新影的影像資源辦頻道,做更多的電視節目;經營空間是指利用新影地理條件的優勢建設現代化數字傳媒文化中心。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在建立“學習型企業、技術型企業、資源型企業、拓展型企業”理念的指引下,產值利潤連年遞增。新影將繼續遵循整合資源、經營歷史、注重學習的思路,發揮新影的人才、資源優勢,開發新的經濟成長點、傳承歷史、開拓前行。

主創人員簡介

導演 王美彪導演 王美彪

製片人 導演 王美彪

上海人,1965年出生。先後就讀於復旦大學外文系法國語言文學專業和新聞系編輯專業。文學士。1987年7月起在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任編導、製片人。現為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黨委委員、影視劇部主任。2002年和2006年兩度赴美任訪問學者。

主要作品
電視文獻紀錄片:
《春秋五十度》(8集,每集25分鐘)任總編導,獲得五個一工程獎。新影優秀長紀錄片星花獎特別獎。央視一套1999年播出。

《半個世紀的迴響—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周年》(5集,每集47分鐘)任總編導,獲得中央電視台優秀長紀錄片一等獎;“五個一”工程獎。央視一套2000年播出。

《中國電影100年》(後16集,每集45分鐘)任總編導、總撰稿,電影頻道2004-2005播出,中國紀錄片協會優秀專題片提名獎。

電視劇:
二十集電視連續劇《走天山的女人》任監製 地方台播出,發行之中。
二十集電視連續劇《老柿子樹》 任監製 央視8黃播出
二十集電視連續劇《小鼓大戲》任監製 央視8套播出
三十集電影連續劇《鏡海風雲》任總製片人 拍攝中

電影:
彩色寬銀幕立體聲紀錄影片《災難時刻》(90分鐘)任編導、撰稿。2007年獲得中國紀錄片學會20年文獻紀錄片優秀獎。

彩色故事片《民警王法金》任編劇 導演 製片人 影片被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列為“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優秀國產影片展映”活動全國城市主流電影院線同步上映的四部配套影片之一。

彩色寬銀幕立體聲紀錄影片《加油·中國》任製片人 撰稿
中美聯合運作的紀錄影片《南京》任監製
彩色款一幕立體聲紀錄影片《中國三峽》任監製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影視作品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影視作品

導演 攝影師孟衛兵
主要電影作品

《鳳凰琴》任攝影師,導演何群。此片曾獲政府獎、金雞獎和國內外多個電影節的獎項。

《活著》任攝影師,導演張藝謀。此片曾獲法國嘎納電影節評審會的大獎。
孫文少年行》任攝影師,導演蕭鋒。此片曾獲政府獎、金雞獎。
金秋鹿鳴》任攝影師,導演詹相持。此片曾獲埃及電影節金獎、突尼西亞電影節金獎。

《平原槍聲》任攝影師,導演何群。此片曾獲政府獎提名。

《澳門兒女》任導演兼攝影師,此片曾獲政府獎提名。

《瘋狂的兔子》任導演兼攝影師,此片曾獲銅牛獎最佳影片和電腦特技獎。

誰來傾聽》任攝影師,導演夏剛。

《夫妻夜話》任攝影師,導演黃健新和孫文學。

冬冬的故事》任導演兼攝影師。

《民警王法金》任總導演
主要電影紀錄片作品:《怒江峽谷》任攝影師,導演呂樂。此片曾獲法國真實電影節大獎。
主要電視劇作品:

《魯冰花》任攝影師,導演尹力。此片曾獲飛天獎。
《老師新年快樂》任攝影師,導演尹力。此片曾獲飛天獎。
《緊急追捕》任攝影師,導演何群。此片曾獲飛天獎。
《女王的抉擇》任攝影師,導演詹相持。此片曾獲駿馬獎。
《京都女警官》任導演兼攝影師。
《家風》任攝影指導,導演孫文學。
星星小屋》任導演。 主要廣告和MTV作品:廣告、MTV共百餘個。

美術設計師 蘆月林: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主要電影作品:

《離開雷鋒的日子》 《張思德》 《雲水謠》 《平原槍聲》 《澳門兒女》《民警王法金》《鐵人》等。 
其中獲獎作品:

《張思德》曾獲得25屆金雞百花獎最佳美術提名。《雲水謠》曾獲得26屆金雞百花獎最佳美術提名。
主要電視劇作品:

《天下第一樓》 《母親》 《紅岩》 《駱道》 《東邊日出西邊雨》 《小女人》 《愛已成歌》 《情殤》 《一地雞毛》 《冬天不冷》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