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的早晨》

《都會的早晨》

中國故事片。聯華影業公司1933年攝製。編導,蔡楚生;攝影,周克;主要演員,王人美、高占非、袁叢美等。影片描寫被富家少爺黃夢華遺棄的私生子奇齡在窮苦車夫許阿大撫育下,成長為品德純正的工人,而黃夢華的另一個兒子惠齡,則在自己家裡長成道德敗壞的惡棍。惠齡為了霸占許阿大的女兒蘭兒,用盡卑劣手段,將奇齡關進監獄,把蘭兒軟禁起來。此時,已病入膏肓的黃夢華已對惠齡失望,懺悔之餘,想承認與奇齡的父子關係並把家產分一半給他,卻遭到奇齡的拒絕。奇齡帶著蘭兒回到自己成長的環境中去。在這部影片裡,蔡楚生用現實主義筆觸,描寫了下層勞苦民眾的痛苦生活,歌頌了奇齡、蘭兒堅強純正的品格,揭露了黃夢華、黃惠齡等人的醜惡靈魂,表現了當時社會中存在的尖銳對立的階級關係。影片故事生動、情節曲折、條理清楚、描寫細膩。是蔡楚生在左翼電影運動初期的力作,公映後受到好評。

基本信息

簡介

聯華影業公司1933年攝製(無聲片,12本)。

《都會的早晨》《都會的早晨》

編導:蔡楚生;攝影:周克;主演:王人美、高占非、袁叢美、王桂林、唐槐秋。

劇情

寒冷的早晨,榻車工人許阿大(王桂林飾)在一座樓房的牆角撿回一個被遺棄的男嬰,依所附字條取名奇齡。奇齡稍懂事就幫著阿大拉車,與阿大的女兒蘭兒一起長大,情同兄妹。

24年後,奇齡(高占非飾)成為建築工人,受僱於一營造公司。一日,公司老闆黃夢華(唐槐秋飾)視察工地,發現奇齡就是他當年丟棄的私生子。原來當初夢華遺棄奇齡及其生母,與富家女結婚,生一子取名惠齡。惠齡(袁叢美飾)恃富縱慾,不思上進,夢華恨其品劣,欲認奇齡,讓他繼承父業,又恐有損臉面,不敢明說,只在暗地資助財物,無奈奇齡秉性正直,一再拒收非分之財。不久夢華患病,惠齡代父視事,在工地發現前來看望哥哥的蘭兒(王人美飾),驚其美麗,勾引不成,遂生歹念,誣陷奇齡入獄,設計將蘭兒誘入黃家軟禁。數日後,奇齡無罪獲釋,歸家見老父已死,妹妹被搶,怒極,逕往黃家索妹。夢華已病入膏肓,懺悔以往過錯,乞求奇齡認其為父,並願以財產之半歸奇齡繼承。奇齡不為所動,扶著蘭兒離開罪惡之地,迎著朝陽走去。

背景及評論

據蔡楚生自己說,《都會的早晨》的創作,最早是“動機於遺產制度問題”,但自1932年他接受了左翼電影運動的綱領,“時代的嚴重性使我感到極度的恐慌和甚至於窒息!我不能再在象牙的宮殿外面彷徨;我不能再在詩一般的境界裡追尋著美妙的幻夢”。他沒有“把它拍成一個有產階級範疇內爭奪遺產的家庭悲劇,而是把它放在廣闊的社會現實之中,藉此表現了當時中國都市生活尖銳的階級對立”。

影片在當時即被認為“目前聯華的銳利優秀的作品”,“這是倫理悲劇,也是社會悲劇。用對比的手法寫貧富生活的懸殊,而主題是批判上層社會的淫糜,同時謳歌下層社會的大群趨向光明”。1933年3月在上海首映時連映18天,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2]

蔡楚生及其相關作品

蔡楚生(1906—1965)走過的是一條現實主義、電影民族化的藝術創造道路。他編導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國的社會矛盾,控訴舊中國的社會、統治階級的腐敗,傾吐人民大眾的心聲,呼喚黎明解放的到來。主要作品有《都會的早晨》《漁光曲》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