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毛錢》

《兩毛錢》

《兩毛錢》——體現現實社會的生活的影片。

基本信息

編劇簡介

蔡楚生,中國電影編劇、導演。原藉廣州潮陽,生於上海。

1925年在汕頭參加店員工會,組織進業白話劇社,擔任戲劇演出的編劇、導演、演員,並試寫文章和繪畫,1929年到上海,曾在華劇、民新、漢倫等影片公司當臨時演員、劇務、美工、宣傳、場記、置景、副導演、編劇。1929年入明星影片公司,任助理導演和副導演。1931年夏入聯華影業公司,任編劇、導演。編導了《迷途的羔羊》、《漁光曲》、《新女性》、《共赴國難》。1933年參加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導演了影片《都會的早晨》。1934年,編導影片《漁光曲》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轟動影壇,創造了當時中國影片賣座的最高紀錄。本片在1935年2月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抗日戰爭前他先後導演了《新女性》、《迷途的羔羊》和《王老五》等影片。同時,還創作了《飛花村》、《兩毛錢》和《歌舞班》3個電影劇本,1937年到香港,與司徒慧敏編寫了《血濺寶山城》和《游擊進行曲》兩部粵語影片劇本。1945年在上海參加聯華影藝社和崑崙影業公司的創建,並任崑崙的編導。1947年與鄭君里合作編導《一江春水向東流》。1949年出席北平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解放後,先後任文化部電影局藝術委員會主席和電影局副局長、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職。

故事梗概

有錢人將兩毛錢用來引火吸菸,流浪漢用兩毛錢勉強充飢,而倒霉的獨輪車夫卻因這兩毛錢被認為幫運毒品,破壞社會安寧,被關進了監獄。

蔡楚生及其相關作品

蔡楚生(1906—1965)走過的是一條現實主義、電影民族化的藝術創造道路。他編導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國的社會矛盾,控訴舊中國的社會、統治階級的腐敗,傾吐人民大眾的心聲,呼喚黎明解放的到來。主要作品有《都會的早晨》《漁光曲》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