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龍盤話古城》

《虎踞龍盤話古城》

《虎踞龍盤話古城》是初山微畫雕系列藝術作品“夢裡六朝形勝”之一。作品以圖像化方式來描述六朝形勝地-石頭城近千年的繁華輝煌歷史。畫面中讓我們似乎感覺到,時而站在石頭城上,放眼望去,蒼天的盡頭與吳、楚兩國連線在一起,一片空曠;時而又從遠處窺視這昔日的皇宮,“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傑”。作品含義深刻,耐人尋味。

基本信息

作品創作背景

作者在南京生活了六年,每逄節假日都喜歡去遊玩南京名勝古蹟,其中對築於楚威王七年(前333年)的石頭城特別興趣,吳國孫權也在石頭山金陵邑原址築城,並取名石頭。南京又稱“石頭城”出處正來自此時。當時長江就從清涼山下流過,因而石頭城的軍事地位十分突出,孫吳也一直將此處作為最主要的水軍基地。此後數百年間,這裡成為戰守的軍事重鎮,南北戰爭,往往以奪取石頭城決定勝負。古代長江繞清涼山麓東去,巨浪時時拍擊山壁,將山崖沖刷成峭壁。唐代以後江水日漸西移,此城便開始廢棄。故中唐詩人劉禹錫作《石頭城》,其筆下的石頭城已是一座荒蕪寂寞的“空城”了。

石頭城遺址照片石頭城遺址照片

時過多年,作者又一次來到南京,當然首選要去玩的地方還是清涼山西麓石頭城了。這次帶了數位相機,發現這裡有許多古寺廟、書院,漫步在石頭城下,不僅赭紅色卵石牆基清晰可見,而且還能看到歷代在岩牆上增砌的城磚。現在石頭城遺址已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人們踏青覓翠、發思古之幽情的好去處。
回去後,就開始查閱各種有關史料,距離現在二千年前的石頭城當時會是怎樣的景象呢?不久,便萌發了要雕刻一件關於“石頭城”的藝術作品,於是趁著假期動起了刀來,並取名《虎踞龍盤話古誠》。該作品於1993年創作完成。

作品基本信息

【名稱】虎踞龍盤話古城 

《虎踞龍盤話古城》《虎踞龍盤話古城》

【材質】壽山坑頭凍 
【規格】7.0㎝×6.0㎝×2.0㎝
【技法】微畫雕 
【作者】初山
【年代】1993年
【編碼】M404
【收藏】該雕品現收藏在初山文化藝術工作室
《虎踞龍盤話古城》另面《虎踞龍盤話古城》另面

作品賞析

鐘山龍蟠,石頭虎踞

 

 畫面中石頭城以清涼山西坡天然峭壁為城基,環山築造。北緣長江,南抵秦淮河口,石城依山傍水,夾淮帶江,險固現時勢威。城內設定有石頭庫、石頭倉

鐘山龍蟠,石頭虎踞鐘山龍蟠,石頭虎踞

,用以儲軍糧和兵械。在城牆的高處築有報警的烽火台,可以隨時發出預報敵軍侵犯的信號。
據說,諸葛亮途經秣陵縣時,特地騎馬到石頭山觀察山川形勢。他看到以鐘山為首的群山,像蒼龍一般蜿蜒蟠伏於東南,而以石頭山為終點的西部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濱,於是發出了“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讚嘆,並向孫權建議遷都秣陵。孫權在赤壁之戰後,便遷移到秣陵(今南京),並改稱秣陵為建業。第二年就在清涼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頭城。當時長江就從清涼山下流過,因而石頭城的軍事地位十分突出,孫吳也一直將此處作為最主要的水軍基地。作品畫面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石頭城下,長江江邊,一艘巡邏船正時刻注視著江面動靜,謹防突擊來亂。作品還巧妙地利用石頭的巧色,將巍峨的紫金山倒映在水底,仿佛那艘巡邏船是駛駁在鐘山之上一般。給人親臨其景的感覺。

古老的圓月懸掛在石頭城上

 

 作品在石頭城上空有一輪皎潔的明月,這是巧妙地利用石頭白色部分刻意安排的。月光照耀著著這座古城,我們仿佛還聽到長江巨浪時時拍擊著古城城壁

(圖1)群山依舊,環繞著廢棄的故都(圖1)群山依舊,環繞著廢棄的故都

的聲響,時刻將城崖沖刷成峭壁。
在觀賞作品圓月懸掛在石頭城上同時,城裡的軍民都在想些什麼呢?他們後來的命運又怎樣呢?真所謂“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這又不禁讓我們萌發出思古之幽情來。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這是中唐詩人劉禹錫寫的《石頭城》一詩。
畫面上但見:
群山依舊,環繞著廢棄的故都,
潮水如昔,拍打著寂寞的空城。
淮水東邊,古老而清冷的圓月, 
夜半時分,窺視這昔日的皇宮。

畫面上雕刻出石頭城在南京清涼山西麓的位置,漫步在石頭城下,可見到許多古寺廟、書院,不僅赭紅色卵石牆基清晰可見,而且還能看到歷代在岩牆上增砌的城磚。現在石頭城遺址已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人們踏青覓翠、發思古之幽情的好去處。
初山微畫雕《虎踞龍盤話古城》,再看看作者新近拍攝的六朝形勝地-石頭城照片,或許對作品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圖2)潮水如昔,拍打著寂寞的空城(圖2)潮水如昔,拍打著寂寞的空城
(圖3)淮水東邊,古老而清冷的圓月(圖3)淮水東邊,古老而清冷的圓月
(圖4)夜半時分,窺視這昔日的皇宮(圖4)夜半時分,窺視這昔日的皇宮

潮打空城寂寞回

 唐代以後長江水日漸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始,石頭城便開始廢棄,加之城牆長年風化,礫石剝落,坑坑窪窪,斑斑點點,中間還雜有紫黑相間的岩塊,怪石嶙峋,遠看隱約可見耳目口鼻,酷似一副猙獰的鬼臉,被稱為“鬼臉城”。作品另面作者大刀闊斧勾勒出一段古城牆被江水沖刷、風雨風化的畫面,即[元]薩都剌在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一詞中說的:“指點六朝形勝地,唯有青山如壁。”
作品騰出大片白色空間,題寫了薩都剌“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一詞:
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元]薩都剌
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指點六朝形勝地,唯有青山如壁。
寂寞避暑離宮,東風輦路,芳草年年發。
落日無人松徑里,鬼火高低明滅。
歌舞尊前,繁華鏡里,暗換青青發。
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薩都剌《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詞由著名微刻家懷禪先生微刻的。

薩都剌百字令全文由著名微刻家懷禪微刻薩都剌百字令全文由著名微刻家懷禪微刻

創作者簡介

初山,出生於福州馬尾朏頭村。八十年代開始便致力於微觀雕刻藝術的研究,走出一條用現代畫技巧來表現文化、歷史、社會、人生和科普知識的微畫雕技法。題材廣泛,寓意深刻,每個作品都流露出鮮明的個性。其作品文化底蘊深厚,深受藝術愛好者推崇和喜愛。近期作品有《三山繾綣幾千秋》、《中國八大古都》、《歲月雕》、《阿房宮雕》、《佛掌》、《十朝都會南京城》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