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朝都會南京城》

《十朝都會南京城》

《十朝都會南京城》用壽山芙蓉石做載體,以微畫雕方式來從不同角度高處俯瞰,來刻畫鍾靈毓秀、虎踞龍蟠的金陵古都。展現南京山川秀美,名勝古蹟眾多之景觀。把十朝都會南京城直觀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基本信息

作品概述

藝術作品《十朝都會南京城》藝術作品《十朝都會南京城》

《十朝都會南京城》是作者用微畫雕方式來闡述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藝術作品。從高處俯瞰南京襟江帶河,依山傍水,鐘山龍蟠,石頭虎踞之形勝,還用細微的刻刀刻寫其山川秀美,名勝古蹟眾多之景觀。南京從三國開始連續有六朝建都,後又有南唐、明、太平天國,和國民黨政府建都於此,因此,歷史上稱為“十朝都會"。作品另一面利用石材淺白部分刻劃出南京美麗的月夜,使人情不自禁想到那首《春江花月夜》來。在中華門城堡南,還雕刻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那就是雨花台。作品把十朝都會南京城直觀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作品基本信息

【名稱】十朝都會南京城 
【材質】壽山芙蓉石 
【規格】26.0㎝×14.0㎝×7.0㎝ 
【技法】微畫雕 
【作者】初山
【年代】1990年
【編碼】S224
【收藏】該雕品現收藏在初山文化藝術工作室

作品賞析

鳥瞰南京城

 作品用散點透視法來雕刻。站在鐘山之巔俯視南京城,由近及遠,但見長江柳岸歸舟,雲水茫茫,遠山一抹;六朝勝跡依稀可辨;十里秦淮河商賈雲集,金粉樓台,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槳聲燈影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隨著鏡頭繼續邁進,鐵筆徐徐也向前推進,在畫面正中央創作者用浮雕刻法為我們突現出最為雄偉、險要的聚寶門(今中華門)。多少年來,南京古城牆任風雨剝蝕,仍然安然無恙地保留下來。今明城牆,北連長江,東靠鐘山,南臨秦河,西接河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城牆!
再向著推進,玄武湖這個美麗的湖泊忽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巍峨的明城牆,秀美的南京九華山,古色古香的雞鳴寺環抱其右,是古都南京名勝古蹟的薈萃之地。

鳥瞰南京城(局部)鳥瞰南京城(局部)

遠眺玄武湖

 作品從高處遠眺玄武湖,把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有一首《眺玄武湖歌》是康熙甲辰進士,副都御史勞之辨之作,收錄在清沈德潛《清詩別裁集》中。歌中借題發出,發出對金陵今古盛衰之感

微刻《眺玄武湖歌》微刻《眺玄武湖歌》


作品把這詩歌微刻在這裡,是很有意義的。詩歌微刻由懷禪先生創作,全文如下:
雞鳴十廟衰草多,志公遺塔高嵯峨。遠望大江千里之雪浪,近俯晴湖萬頃之煙波。湖形北向稱玄武,錦纜樓船斗歌舞。結綺臨春跡已空,惟有澄泓一片無今古。聞說龍蟠王氣真,徐黨偉伐圖麒麟。共球愛日歸天府,戶冊登餘藏水賓。周遭沆漭中台榭,瀺灂游魚通港汊。仁民愛物本相兼,罟於淵者罰無赦。(自註:明初置黃冊於其中,禁人玩。)兔葵燕麥搖春風,細柳新蒲發故叢。鴛瓦已銷金碧外,漁歌時起獲蘆中。自古盛衰如轉燭,六朝興廢同棋局。君不見鐘山陵樹來樵牧,射生收得銀牌鹿。

 玄武湖興衰間接地也反映了南京城之歷史。

遠眺玄武湖(局部放大)遠眺玄武湖(局部放大)

玄武湖歷史上曾兩度遭到浩劫,解放以後,人民政府對玄武湖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改造,遷出湖民,廣植花草,多增景點,面貌全新。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溫家寶、朱鎔基、吳邦國、黃菊、錢偉長以及西哈努克親王、金日成、前蒙古人民黨總書記、前馬紹爾國家總統、前越南國家副主席等國際友人等都先後來玄武湖參觀和視察。作品中的玄武湖“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台。”湖面上汽艇載著遊客環湖遊覽,橋、島、殿、閣,倒映水中,呈現出一幅壯麗的畫面。

十朝都會南京城之夜

十朝都會南京城之夜(組圖-局部放大)十朝都會南京城之夜(組圖-局部放大)

作品的另一面白色部分較多,頗似月光普照著金陵古城。這裡展現的是美麗的南京的月夜。長江江潮水勢浩蕩,一輪明月懸掛在紫金山頭,好像與潮水一起涌了出來。

《春江花月夜》由著名微刻家懷禪先生微刻《春江花月夜》由著名微刻家懷禪先生微刻

作品近處,十里秦淮如夢如幻,夜晚月光、燈光映照在秦淮河上,其月夜美景奇觀不禁會讓人想起唐代張若虛詩作《春江花月夜》來:“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由著名微刻家懷禪先生微刻在作品上,把《十朝都會南京城》作品的空間拓展到更深邃的遠古。
華燈已上,遠遠近近、閃閃爍爍、星星點點的燈光定格在流光溢彩的南京之夜。漫步於粗大的法國梧桐和香樟樹夾遣的街道,我們的心靈宛若經過層層過濾。滿心滿眼之間,盡余清新古雅。十朝都會南京城之夜,把人們的思路融入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古老的歲月…

十朝形勝、文化之都

十朝形勝、文化之都(組圖-局部放大)十朝形勝、文化之都(組圖-局部放大)

 作品畫面展現出:南京城有450年作為國都而存在,但在此建都的王朝時間都不長,而南京城又屢經離亂和浩劫。因此,這座城市也給人們留下不少遺憾。但從從更廣闊的歷史角度來看,可以說又是文化百舸爭流、群星閃耀之城。南京還是一座佛教之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記述描摹的,就是當時佛教之盛。它雖有慘痛的經歷,但也有中華民族最為鼎盛的輝煌。給後代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名勝古蹟。南京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城市。
作品用細膩的刻刀雕刻了一座座古代歷朝建築,許多建築輝煌燦爛,讓人身臨其景,仿佛與十朝都會一同經歷了這段歷史。

作品完成後

作品完成後,藝術家陳篇祖賦文讚美這件作品:“初山刀下的南京城,集古今具象於一體。此作採用“深遠”透視法,“自山前而窺山後”,你自山前沿著曲曲折折、高高低低的小路深入山中,峰迴水轉,每行每遠,危岡幽谷,每遠每異,樓台亭閣,每看每異。此作虛實對比強烈,比其他作品留下更多的空白,於無畫處,讓傻瓜遐想。此作還多處穿插入焦點透視形成的景觀:叢山深處,一座城池,一泓湖水,依稀可辨。同一畫面採用不同的透視法,而又不顯突兀、膠滯,這是初山的獨得心秘。讀此作你感覺到初山沉醉於對所親歷的山山水水的回憶之中,夢幻一般,淡淡的愁緒如峰脈連綿不絕。”

創作者簡介

初山,生於福州馬尾朏頭村。八十年代開始便致力於微觀雕刻藝術的研究,走出一條用現代畫技巧來表現文化、歷史、社會、人生和科普知識的初山微畫雕技法。題材廣泛,寓意深刻,每個作品都流露出鮮明的個性。其作品文化底蘊深厚,深受藝術愛好者推崇和喜愛。近期作品有《三山繾綣幾千秋》《霧裡月里看峨眉》、《白牡丹養生瓶》、《閩都八面對》和《八百里秦川匯長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