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求》

《蒙求》

蒙學”又稱“蒙館”,是中國封建時代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教授的內容主要有識字、寫字、倫理道德,所使用的教材一般為《蒙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四書》以及《蒼頡篇》、《千家詩》、《幼學瓊林》、《格詩聯璧》、《龍文鞭影》、《弟子夫》、《女兒經》、《增廣賢文》等。這些蒙學讀物經過上百年乃至千餘年的時間檢驗,有些已消亡,有些則流傳至今,並深受人喜愛,用今天的眼光來重新審視這些讀物,其中不乏封建落後的一面,但大部分內容則積極向上,勸人行善積德,蘊藏著前人豐富的智慧,值得我們借鑑和吸取。

作品簡介

(圖)《蒙求》《蒙求》

《蒙求》全書都用四言韻文,每四個字是一個主謂結構的短句,上下兩句成為對偶,各講一個掌故,總計2484字。全書所講的,大部分是歷史人物故事,也包括一些傳說人物故事,其中有表現某種可取言行的,有帶有激勵勸勉意味的,有文學上膾炙人口的軼聞,如“王商止訛”、“西門投巫”、“孫敬閉戶”、“屈原澤畔”、“綠珠墜樓”,其中很多成為後來《三字經》、《龍文鞭影》、《幼學》取材的來源。如“女媧補天”、“長房縮地”、“杜康造酒”、“蔡倫造紙”等。從思想內容上看,自然難免有一些宣揚封建思想意識的東西,但跟其他許多蒙書比較,李氏《蒙求》還是屬於取材較好、境界較廣的一種。

作者介紹

李翰,唐朝詩人,趙州贊皇人,李華之子生卒年不詳。擢進士第,天寶中,寓居陽翟,累遷翰林學士,客死陽翟。據《新唐書藝文志》載,有文集三十卷傳於世。因為《蒙求》讀物始於李翰,故後世人都稱“李氏蒙求”。後來人們紛紛摹仿,產生了眾多的都以“蒙求”為名的讀物,如《廣蒙求》、《敘古蒙求》、《春秋蒙求》、《左氏蒙求》、《十七史蒙求》、《南北史蒙求》、《三國蒙求》、《唐蒙求》、《宋蒙求》等,於是“蒙求”在長期的封建教學中形成了一種體裁

蒙學概念

所謂蒙學,既是對我國傳統的幼兒啟蒙教育的一個統稱。與國小、大學並列,是我國傳統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學術界所稱的蒙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上講,泛指古代啟蒙教育,包括其教育體制、教學方法、教材等內容;狹義上講,專指啟蒙教材,即童蒙讀本。
古代,兒童“開蒙”,接受教育的年齡一般在四歲左右,現在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四歲恰好是兒童學習漢字的最佳年齡段。蒙學階段主要採用的教材就是所謂的“三百千千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弟子規》)等,同時,在孟學階段也會讓兒童接觸“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經典書目,為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蒙學教育通常採用個別教育的手段施教,注重背誦與練習。
蒙學教育的基本的目標培養兒童認字和書寫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能夠具備基本的道德倫理規範;並且掌握一些中國基本文化的常識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識。
朱子童蒙須知

夫童蒙之學,始於衣服冠履,次及言語步趨,次及灑掃涓潔,次及讀書寫文字,及有雜細事宜。皆所當知。今逐目條列,名曰童蒙須知。若其修身、治心、事親、接物、與夫窮理盡性之要,自有聖賢典訓,昭然可考。當次第曉達,茲不復詳著雲。

蒙養從入之門,則必自易知而易從者始。故朱子既嘗編次國小。尤擇其切於日用,便於耳提面命者。著為童蒙須知。使其由是而循循焉。凡一物一則,一事一宜,雖至纖至悉,皆以閒其放心,養其德性,為異日進修上達之階,即此而在矣。吾願為父兄者,毋視為易知而教之不嚴。為子弟者,更毋忽以為不足知而聽之藐藐也。

衣服冠履第

大抵為人,先要身體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襪,皆須收拾愛護,常令潔淨整齊。我先人常訓子弟雲,男子有三緊。謂頭緊、腰緊、腳緊。頭,謂頭巾。未冠者,總髻。腰,謂以條或帶,束腰。,謂鞋襪,此三者,要緊束,不可寬慢。寬慢,則身體放肆,不端嚴,為人所輕賤矣。

凡著衣服,必先提整衿領,結兩衽,紐帶,不可令有闕落。飲食、照管,勿令污壞;行路、看顧,勿令泥漬。

凡脫衣服,必齊整摺疊箱篋中。勿散亂頓放,則不為塵埃雜穢所污。仍易於尋取,不致散失。著衣既久,則不免垢膩。須要勤勤洗浣。破綻,則補綴之。盡補綴無害,只要完潔

凡盥面,必以巾帨遮護衣領,卷束兩袖,勿令有所濕。凡就勞役,必去上籠衣服,只著短便,愛護,勿使損污。凡日中所著衣服,夜臥必更,則不藏蚤虱,不即敝壞。苟能如此,則不但威儀可法,又可不費衣服。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雖意在以儉化俗,亦其愛惜有道也,此最節身之要毋忽。

語言步趨第二

凡為人子弟,須是常低聲下氣,語言詳緩,不可高言喧鬧,浮言戲笑。父兄長上有所教督,但當低首聽受,不可妄大議論。長上檢責,或有過誤,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隱默。久,卻徐徐細意條陳雲,此事恐是如此,向者當是偶爾遺忘。或曰,當是偶爾思省未至。若爾,則無傷忤,事理自明。至於朋友分上,亦當如此。

凡聞人所為不善,下至婢僕違過,宜且包藏,不應便爾聲言。當相告語,使其知改。
凡行步趨蹌,須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躑。若父母長上有所喚召,卻當疾走而前,不可舒緩。

灑掃涓潔第三

凡為人子弟,當灑掃居處之地,拂試几案,當令潔淨。文字筆硯,凡百器用,皆當嚴肅整齊,頓放有常處。取用既畢。復置元所。父兄長上坐起處,文字扎之屬,或有散亂,當加意整齊,不可輒自取用,凡借人文字,皆置簿抄錄主名,及時取還。壁,几案,文字間,不可書字。前輩雲,壞筆,污墨,瘝(解:曠廢,音:同關)子弟職。書幾書硯,自黥(解:刺刻花紋並塗顏料,音:同晴)其面。此為最不雅潔。切宜深戒。

讀書寫文字第四

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將書冊整齊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熟讀,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凡書冊,須要愛護,不可損污縐摺。濟陽江祿,書讀未完,雖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齊,然後起。此最為可法。
凡寫文字,須高執墨錠,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高執筆。雙鉤,端楷書字,不得令手揩著豪。
凡寫字。未問寫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筆一畫,嚴正分明,不可潦草。
凡寫文字。須要仔細看本。不可差訛。

雜細事宜第五

凡子弟。須要早起晏(解:晚,音:同燕)眠。
凡喧鬧爭鬥之處,不可近。無益之事,不可為。
凡飲食有則食之,無則不可思索。但飯充飢,不可闕(解:缺少、虧損,音:同缺)。
凡向火,勿迫近火旁。不惟舉止不佳,且防焚爇(解:,音:同弱)衣服。
凡相揖必折腰。
凡對父母長上朋友,必稱名。
凡稱呼長上。不可以字,必雲某丈。如弟行者,則雲某姓某丈。
凡出外,及歸,必於長上前作揖。雖暫出,亦然。
凡飲食於長上之前,必輕嚼緩咽,不可聞飲食之聲。
凡飲食之物,勿爭較多少美惡。
凡侍長者之側,必正立拱手。有所問,則必誠實對。言不可忘。
凡開門揭簾,須徐徐輕手,不可令震驚聲響。
凡眾坐,必斂身,勿廣占坐席。
凡侍長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住,必居左。
凡飲酒,不可令至醉。
凡如廁,必去外衣。下,必盥手。
凡夜行,必以燈燭,無燭,則止。
凡待婢僕,必端嚴,勿得與之嬉笑。執器皿,必端嚴,惟恐有失。
凡危險不可近。
凡道路遇長者,必正立拱手。疾趨而揖。
凡夜臥,必用枕。勿以寢衣覆首。
凡飲食舉匙,必置箸。舉箸,必置匙。食已,則置匙箸於案。
雜細事宜,品目甚多。姑舉其略。然大概具矣。凡此五篇,若能遵守不違,自不失為謹愿之士。必又能讀聖賢之書,恢大此心,進德修業,入於大賢君子之域,無不可者。汝曹宜勉之。

文章內容

王戎簡要,裴楷清通。孔明臥龍,呂望非熊。楊震關西,丁寬易東。
謝安高潔,王導公忠。匡衡鑿壁,孫敬閉戶。郅都蒼鷹,寧成乳虎。
周嵩狼抗,梁冀跋扈。郗超髯參,王珣短簿。伏波標柱,博望尋河。
李陵初詩,田橫感歌。武仲不休,士衡患多。桓譚非讖,王商止訛。
嵇呂命駕,程孔傾蓋。劇孟一敵,周處三害。胡廣補闕,袁安倚賴。
黃霸政殊,梁習治最。墨子悲絲,楊朱泣岐。朱博烏集,蕭芝雉隨。
杜後生齒,靈王出髭。賈誼忌鵩,莊周畏犧。燕昭築台,鄭莊置驛。
瓘靖二妙,岳湛連璧。郄詵一枝,戴馮重席。鄒陽長裾,王符逢掖。
鳴鶴日下,士龍雲間。晉宣狼顧,漢祖龍顏。鮑靚記井,羊祜識環。
仲容青雲,叔夜玉山。毛義捧檄,子路負米。江革忠孝,王覽友弟。
蕭何定律,叔孫制禮。葛豐刺舉,息躬歷詆。管寧割席,和嶠專車
時苗留犢,羊續懸魚。樊噲排闥,辛毗引裾。孫楚漱石,郝隆曬書
枚皋詣闕,充國自贊。王衍風鑒,許劭月旦。賀循儒宗,孫綽才冠。
太叔辨洽,摯仲辭翰。山濤識量,毛玠公方。袁盎卻座,衛瓘撫床。
於公高門,曹參趣裝。庶女振風,鄒衍降霜。范丹生塵,晏嬰脫粟。
詰汾興魏,鱉靈王蜀。不疑誣金,卞和泣玉。檀卿沐猴,謝尚鴝鵒。
泰初日月,季野陽秋。荀陳德星,李郭仙舟王忳繡被,張氏銅鉤。
丁公遽戮,雍齒先侯。陳雷膠漆,范張雞黍。周侯山嶷,會稽霞舉。
季布一諾,阮瞻三語。郭文游山,袁宏泊渚。黃琬對日,秦宓論天。
孟軻養素,揚雄草玄。向秀聞笛,伯牙絕弦。郭槐自屈,南郡猶憐。
魯恭馴雉,宋均去獸。廣客蛇影,殷師牛斗。元禮模楷,季彥領袖。
魯褒錢神,崔烈銅臭。梁竦廟食,趙溫雄飛。枚乘蒲輪,鄭均白衣。
陵母伏劍,軻親斷機。齊後破環謝女解圍。鑿齒尺牘,荀勖音律。
胡威推縑,陸績懷橘。羅含吞鳥江淹夢筆。李s5清貞,劉驎高率。
蔣詡三徑,許由一瓢。楊仆移關,杜預建橋。壽王議鼎,杜林駁堯
西施捧心,孫壽折腰。靈輒扶輪,魏顆結草。逸少傾寫,平子絕倒。
澹臺毀璧子罕辭寶。東平為善,司馬稱好。公超霧市,魯般雲梯。
田單火牛,江h5爇雞。蔡裔殞盜,張遼止啼。陳平多轍,李廣成蹊。
陳遵投轄,山簡倒載。淵客泣珠,交甫解佩。龔勝不屈,孫寶自劾。
呂安題鳳,子猷訪戴。董宣強項,翟璜直言,紀昌貫虱,養由號猿。
馮衍歸里,張昭塞門。蘇韶鬼靈,盧充幽婚。震畏四知,秉去三惑。
柳下直道,叔敖陰德。張湯巧詆,杜周深刻。三王尹京,二鮑糾慝
孫康映雪,車胤聚螢。李充四部,井春五經。谷永筆札,顧愷丹青。
戴逵破琴,謝敷應星。阮宣杖頭,畢卓瓮下。文伯羞鱉,孟宗寄鮓
史丹青蒲,張湛白馬。隱之感鄰,王修輟社。阮放八雋,江臮四凶。
華歆忤旨,陳群蹙容。王濬懸刀,丁固生松。姜維膽斗,盧植音鍾。
桓溫奇骨,鄧艾大志。楊修捷對,羅友默記。杜康造酒,蒼頡制字。
樗里智囊,邊韶經笥。滕公佳城,王果石崖。買妻恥醮,澤室犯齋
馬後大練,孟光荊釵。顏叔秉燭,宋弘不諧。鄧通銅山,郭況金穴。
秦彭樊轅,侯霸臥轍。淳于炙輠,彥國吐屑。太真玉台,武子金埒。
巫馬戴星,宓賤彈琴。郝廉留錢,雷義送金。逢萌掛冠,胡昭投簪。
王喬雙鳧,華佗五禽。程邈隸書,史籀大篆。王承魚盜,丙吉牛喘。
賈琮褰帷,郭賀露冕。馮媛當熊,班女辭輦。王充閱市,董生下帷
平叔傅粉,弘治凝脂。楊生黃雀,毛子白龜。宿瘤採桑,漆室憂葵
韋賢滿籝,夏侯拾芥。阮簡曠達,袁耽俊邁。蘇武持節,鄭眾不拜。
郭巨將坑,董永自賣。仲連蹈海,范蠡泛湖。文寶緝柳,溫舒截蒲
伯道無兒,嵇紹不孤。綠珠墜樓,文君當壚。伊尹負鼎,寧戚叩角。
趙壹坎壈,顏駟蹇剝龔遂勸農,文翁興學。晏御揚揚,五鹿嶽嶽。
蕭朱結綬,王貢彈冠。龐統展驥,仇覽棲鷹。葛亮顧廬,韓信升壇。
王褒柏慘,閔損衣單。蒙恬制筆,蔡倫造紙。孔伋縕袍,祭遵布被。
周公握髮,蔡邕倒屣。王敦傾室,紀瞻出妓。暴勝持斧,張綱埋輪。
靈運曲笠,林宗折巾。屈原澤畔,漁父江濱。魏勃掃門,潘岳望塵。
京房推律,翼奉觀性。甘寧奢侈,陸凱貴盛乾木富義,於陵辭聘。
無凱傳癖,伯英草聖。馮異大樹,千秋小車。漂母進食,孫鍾設瓜。
壺公謫天,薊訓歷家。劉玄刮席,晉惠聞蟆。伊籍一拜,酈生長揖。
馬安四至,應璩三入。郭解借交,朱家脫急。虞延剋期,盛吉垂泣。
豫讓吞炭,鉏麑觸槐。阮孚蠟屐,祖約好財。初平起石,左慈擲杯。
武陵桃源,劉阮天台。王儉墜車,褚淵落水。季倫錦障,春申珠履。
甄后出拜,劉楨平視。胡嬪爭摴,晉武傷指。石慶數馬,孔光溫樹。
翟湯隱操,許詢勝具。優旃滑稽,落下歷數。曼容自免,子平畢娶
師曠清耳,離婁明目。仲文照鏡,臨江折軸。欒巴噀酒,偃師舞木。
德潤傭書,君平賣卜。叔寶玉潤,彥輔冰清。衛後發rM,飛燕體輕。
玄石深湎,劉伶解酲。趙勝謝sB,楚莊絕纓。惡來多力,飛廉善走。
趙孟疵面,田駢天口。張憑理窟,裴頠談藪。仲宣獨步,子建八斗
廣漢鉤距,弘羊心計。衛青拜幕,去病辭第。酈寄賣友,紀信詐帝。
濟叔不痴,周兄無慧。虞卿擔簦,蘇章負笈。南風擲孕,商受斮涉
廣德從橋,君章拒獵。應奉五行,安世三篋。相如題柱,終軍棄繻
孫晨槁席,原憲桑樞。端木辭金,鍾離委珠。季札掛劍,徐稚致芻。
朱雲折檻,申屠斷鞅。衛玠羊車,王恭鶴氅。管仲隨馬,蒼舒稱象。
丁蘭刻木,伯瑜泣杖。陳逵豪爽,田方簡傲。黃向訪主,陳寔遺盜。
龐儉鑿井,陰方祀灶。韓壽竊香,王濛市帽。句踐投醪,陸抗嘗藥
孔愉放龜,張顥墮鵲。田豫儉素,李恂清約。義縱攻剽,周陽暴虐。
孟陽擲瓦,賈氏如皋。顏回簞瓢,仲蔚蓬蒿。糜竺收資,桓景登高。
雷煥送劍,呂虔佩刀。老萊斑衣,黃香扇枕。王祥守奈,蔡順分椹。
淮南食時,左思十稔。劉惔傾釀,孝伯痛飲。女媧補天,長房縮地。
季珪士首,長孺國器陸玩無人,賈詡非次。何晏神伏,郭奕心醉。
常林帶經,高鳳漂麥。孟嘉落帽,庾凱墮幘。龍逢板出,張華台坼。
董奉活燮,扁鵲起虢。寇恂借一,何武去思。韓子孤憤,梁鴻五噫。
蔡琰辨琴,王粲覆棋。西門投巫,何謙焚祠。孟嘗還珠,劉昆反火。
姜肱共被,孔融讓果。端康相代,亮陟隔坐。趙倫鶹怪,梁孝牛禍
桓典避馬,王尊叱馭。晁錯峭直,趙禹廉倨。亮遺巾幗,備失匕箸
張翰適意,陶潛歸去。魏儲南館,漢相東閣。楚元置醴,陳蕃下榻
廣利泉涌,王霸冰合。孔融坐滿,鄭崇門雜。張堪折轅周鎮漏船
郭伋竹馬,劉寬蒲鞭。許史侯盛,韋平相延。雍伯種玉,黃尋飛錢。
王允千里,黃憲萬頃。虞斐才望,戴淵鋒穎。史魚黜殯,子囊城郢。
戴封積薪,耿恭拜井。汲黯開倉,馮驩折券。齊景駟千,何曾食萬。
顧榮錫炙,田文比飯。稚珪蛙鳴。彥倫鶴怨。廉頗負荊,須賈擢髮。
孔翊絕書,申嘉私謁。淵明把菊,真長望月。子房取履,釋之結襪。
郭丹約關,祖逖誓江。賈逵問事,許慎無雙。婁敬和親,白起坑降。
蕭史鳳台。宋宗雞窗。王陽囊衣,馬援薏苡。劉整交質,五倫十起。
張敞畫眉,謝鯤折齒。盛彥感螬,姜詩躍鯉。宗資主諾,成瑨坐嘯。
伯成辭耕,嚴陵去釣。董遇三餘,譙周獨笑。將閭仰天,王凌呼廟。
二疏散金,陸賈分橐。慈明八龍,禰衡一鶚。不占隕車,子云投閣
魏舒堂堂,周舍諤諤。無鹽如漆,姑謝若冰。邾子投火,王思怒蠅。
符朗皂白,易牙淄澠。周勃織薄。灌嬰販繒。馬良白眉,阮籍青眼。
黥布開關,張良燒棧。陳遺飯感,陶侃酒限。楚昭萍實,束晰竹簡。
曼倩三冬,陳思七步。劉寵一錢,廉范五袴。汜毓字孤,郗鑒吐哺。
苟弟轉酷,嚴母掃墓。洪喬擲水,陳泰掛壁。王述忿狷。荀粲惑溺。
宋女愈謹,敬姜猶績。鮑照篇翰,陳琳書檄。浩浩萬古,不可備甄。
芟繁摭華,爾曹勉旃。

歷史

秦代為統一文字,曾由李斯、趙高、胡母敬分別用小篆編寫了字書《蒼頡》七章《爰歷》六章《博學》七章,“文字多取 《史籀篇》”。漢興, 閭里書師合《蒼頡》、《爰歷》、《博學》三篇為一本,統稱《蒼頡篇》。1977年安徽阜陽出土的漢簡中,有《蒼頡篇》541 個字,這是《蒼頡篇》亡佚近千年後最大的一次發現。殘簡 《蒼頡篇》用隸書,為四言韻語, 常將同義、近義或反義詞編排一起,如“黯黝、赫赧、赤白黃”。這種“以類相從”的編法,對後代蒙學字書的編纂很有啟發。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也編過不少蒙學字書,漢書·藝文志》“國小”類著錄的即有 10家 35篇,內有司馬相如《凡將篇》,史游《急就篇》,李長《元尚篇》,揚雄《訓纂篇》。《隋書·經籍志》著錄的還有賈魴《滂喜篇》,張揖 《埤蒼》,蔡邕 《勸學》、《聖皇篇》、《黃初篇》、《女史篇》,班固《太甲篇》《在昔篇》,崔瑗《飛龍篇》,朱育《幼學》,樊恭《廣蒼》,陸機《吳章》,周興嗣《千字文》,束皙《發蒙記》,顧愷之《啟蒙記》,以及《雜字指》、《俗語難字》、《雜字要》等,其中 《滂喜》與 《蒼頡》、《訓纂》合稱“三蒼”。但這些蒙書多已亡佚,完整保存下來的只有《急就篇》和《千字文》。

經典著作

《急就篇》,一名《急就章》,西漢史游編撰。今本《急就篇》共2144字,據前人考證最後 128字為東漢人所加。《急就篇》篇首云:“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別部居不雜廁,用日約少誠快意,勉力務之必有喜”。“分別部居”、“泛施日用”是這本書的最大特點,它把當時的常用字,按姓氏、衣著、農藝、飲食、 器用、音樂、生理、兵器、 飛禽、走獸、醫藥、人事等分類,編纂成三言、四言、七言韻語,既便記誦,又切合實用,是漢魏至唐蒙學通用的字書。
《千字文》為南北朝梁周興嗣編。它拓取王羲之遺書不同的字1000個,編為四言韻語,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頭,依次敘述有關天文、 博物、歷史、人倫、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知識,已是以識字教育為主,兼有封建思想教育和常識教育的綜合性課本。自隋開始流行,直至清末,是中國歷史上流傳最久的蒙學課本。顧炎武在《呂氏千字文序》中說:《千字文》“不獨以文傳,而又以其巧傳”。它在內容上,把常用單字組織成通順的、能夠表達一定意義的句子;在語言上,押韻自然、結構簡單,易於朗讀背誦,對後來蒙學課本的編寫有深刻的影響。
《開蒙要訓》流傳於唐至五代,成書年代和作者不可考。保留下來的是敦煌石室的唐寫本,全書1400多字,用四言韻語按次介紹自然名物、社會名物、寢處衣飾、身體疾病、器物工具等內容,多用俗語俗字,注重實用,對後世雜字書的編寫頗有影響。
三字經》相傳為宋王應麟所編(一說宋末區適子所撰),經明、 清陸續補充,至清初的本子為 1140字。全書從論述教育的重要性開始,開首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然後依次敘述三綱五常十義,五穀六畜七情,四書六經子書,歷史朝代史事,最後以歷史上奮發勤學、“顯親揚名”的事例作結,把識字、歷史知識和封建倫理訓誡冶為一爐。《三字經》“分別部居,不相雜廁”,全用三言,開三言韻語蒙書的先例,且句法靈活,語言通俗,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蒙學課本。元、明以後陸續出現過各種增改新編的《三字經》,但都未能較久、較廣地流傳。《百家姓》、《三字經》與《千字文》曾合稱“三、百、千”,成為相輔相成的整套啟蒙識字教材,一直流傳到清末。“三、百、千”後來又譯成少數民族文字,編成蒙漢、滿漢對照本,如《蒙漢三字經》、《滿漢三字經》《蒙漢對照百家姓》《女真字母百家姓》 和 《滿漢千字文》、《蒙漢千字文》,供滿族、蒙族兒童學習漢文之用。《千字文》還流傳到日本,成為日本初學者學習漢文的課本。
《文字蒙求》是清朝王筠從許慎《說文解字》中選輯常用的2000多個字編成。文中楷書、篆文並列,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卷,是一本以漢字造字規律帶動識字的教材。

相關評價

後人程端禮把李氏《蒙求》與《千字文》相提並論,可見其在蒙學中流行之廣,從歷代注釋《蒙求》者之多,以及大批蒙書都採用《蒙求》的編法和名稱,可見它在社會上影響之大。根據一些記載來看,這本書大概一直流行到清初以後才漸趨湮沒失傳。
自李翰首創《蒙求》一千多年來,蒙書迭出,這對於封建啟蒙教育起了一定的影響。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整齊壓韻,便於誦讀,即達到了識字的目的,同時又增長了兒童的知識,為下一步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它也從某些方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對啟蒙教育的重視程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