鉏麑

鉏麑

鉏麑:讀音作 chú ní.鉏麑,是晉國著名的大力士。鉏麑,在史籍《呂氏春秋·過理》中記作沮麛,在史籍《漢書·古今人表》中記作鉏麛,而漢朝史學家劉向在《說苑·立節》中則又作鉏之彌。晉國在晉靈公姬夷皋執政時期,晉靈公貪圖享樂,殘虐不君,受到正直的佐政大夫趙盾(公元前~前601年)多次勸諫,因此晉靈公感到非常膩味,就派遣武藝高強的鉏麑去刺殺趙盾。這種記載來自左丘明之《左傳》,太史公採用這種看法,錢鍾書解釋說:“蓋非記言也,乃代言也,如後世小說,劇本中之對話獨白也。

基本內容

鉏麑:鉏,讀音作chu ni 二聲與一聲

鉏麑,是晉國著名的大力士。鉏麑,在史籍《呂氏春秋·過理》中記作沮麛,在史籍《漢書·古今人表》中記作鉏麛,而漢朝史學家劉向在《說苑·立節》中則又作鉏之彌。

晉國在晉靈公姬夷皋執政時期,晉靈公貪圖享樂,殘虐不君,受到正直的佐政大夫趙盾(公元前~前601年)多次勸諫,因此晉靈公感到非常膩味,就派遣武藝高強的鉏麑去刺殺趙盾。一天黎明前,鉏麑潛入了趙盾家的大院,摸到了趙盾的房間,發現門已經大開了。原來趙盾勤於國事,已經盛服準備上朝,因為時間還早,就坐著閉目養神,嘴裡還喃喃念著勸 君的話。趙盾的勤勉和正直感動了鉏麑,鉏麑是個有正義感的晉國人,實在下不了手殺害趙盾,便又退了出來。之後,鉏麑為難地在門外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便一頭碰死在門口的槐樹下。這種記載來自左丘明之《左傳》,太史公採用這種看法,錢鍾書解釋說:“蓋非記言也,乃代言也,如後世小說,劇本中之對話獨白也。左氏設身處地,依傍性格身份,假之喉舌,想當然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