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辭寶

子罕辭寶

子罕辭寶,成語,解釋是比喻拒絕接受別人的珍貴物品,出自於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15年》。子罕樂喜,字子罕,春秋時宋國的賢臣。於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時,任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為“司城”。主管建築工程,製造車服器械,監督手工業奴隸),位列六卿。

基本信息

成語資料

子罕辭寶子罕辭寶
【成語】子罕辭寶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年代】古代
【相近詞】不貪為寶
【同韻詞】鈎心鬥角引商刻角、五陵英少、磕頭碰腦、片鱗半爪、羞手羞腳、承星履草、戛羹之嫂、失林之鳥、暗氣暗惱

成語出處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子罕置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後使復其所。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15年》。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宋國有人在開鑿石料時發現一塊寶玉,請人鑑定是寶石,就抬到都城獻給大臣子罕,子罕說如果給我,我們都失去了寶,我以不貪為寶。於是命人打磨寶玉到市場上賣掉,把錢交給宋人,派人護送他回家。

成語示例

春秋時期的子罕,是現在每位官員廉潔自律的榜樣,要想身正影不斜,必須拿出子罕辭寶的行動來。

啟示

宋國那個獻玉的人認為人世間最珍貴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獻給子罕,而子罕認為人世間最珍貴的是廉潔。這叫“人各有其寶”,或叫人各有其志。這是不同的人生觀的反映。我們要讚揚子罕潔身自好、不貪錢財的品質。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這樣“不貪”的品德,那社會就光明得多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