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禍

基本信息

拼音:niú huò
注音:ㄋㄧㄨˊ ㄏㄨㄛˋ

典源

《漢書》卷四十七《文三王傳·梁孝王傳》
「梁孝王武以孝文二年與太原王參、梁王揖同日立。武為代王,四年徙為淮陽王,十二年徙梁,自初王通曆已十一年矣。……三十五年冬,復入朝。上疏欲留,上弗許。歸國,意忽忽不樂。北獵梁山,有獻牛,足上出背上,孝王惡之。六月中,病熱,六日薨。」三國魏·張註:「足當處下,所以輔身也;今出背上,象孝王背朝以幹上也。北者,陰也。又在梁山,明為梁也。牛者,醜之畜,沖在六月。北方數六,故六月六日薨也。」
《漢書》卷二十七下之上〈五行志下之上〉
於《易·坤》為土為牛,牛大心而不能思慮,思心氣毀,故有牛禍。一曰,牛多死及為怪,亦是也。

釋義

發生於牛身上的怪異現象。多指怪胎。古時認為象徵將有災禍,故云。

示例

隋書·五行志下》:“ 梁 武陵王 紀 祭城隍神,將烹牛,忽有赤蛇繞牛口。牛禍也。”
唐 李德裕 《清冷池懷古》詩:“牛禍釁將發, 羊孫 謀始回。”
《清史稿·災異志五》:“《洪範》曰:‘土爰稼穡。’不成則為咎徵。凡恆風霾、晦冥、花妖、蟲孽、牛禍、地震、山頹、雨毛、地生毛、年飢、黃眚、黃祥皆屬之於土。”
作者詩題詩句
李德裕清冷池懷古牛禍釁將發,羊孫謀始回。
李瀚蒙求趙倫鶹怪,梁孝牛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