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博覽——天文科技知識》

《現代科技博覽——天文科技知識》

《現代科技博覽—天文科技知識》是一部介紹天科技知識的科普圖書,作者是陳海燕。出版時間:2010年9月1日。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常言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文學從誕生的那天起就給人類的未來指明了方向,使人類擺脫了混沌狀態。同時人類的目光所觸之處以光年計算,更加了解我們所處空間多么的無窮大!

編輯推薦

《現代科技知識博覽:天文科技知識》是一部介紹天文科技知識的科普圖書。

特色

金星凌日
由於水星、金星是位於地球繞日公轉軌道以內的“地內行星”。因此,當金星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我們可以看到在太陽表面有一個小黑點慢慢穿過,這種天象稱之為“金星凌日”。在天文學中,往往把相隔時間最短的兩次“金星凌日”現象分為一組。這種現象出現的規律通常是8年、121.5年,8年、105.5年,以此循環。據天文學家測算,近一組金星凌日的時間為2004年6月8日和2012年6月6日。這主要是由於金星圍繞太陽運轉13圈後,正好與圍繞太陽運轉8圈的地球再次互相靠近,並處於地球與太陽之間,這段時間相當於地球上的8年。
公元17世紀,著名的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曾經提出,金星凌日時,在地球上兩個不同地點同時測定金星穿越太陽表面所需的時間,由此算出太陽的視差,可以得出準確的日地距離。可惜,哈雷本人活了86歲,從未遇上過“金星凌日”。在哈雷提出他的觀測方法後,曾出現過4次金星凌日,每一次都受到科學家的極大重視。

他們不遠千里,奔赴最佳觀測地點,從而取得了一些重大發現。1761年5月26日金星凌日時,俄羅斯天文學家羅蒙諾索夫,就一舉發現了金星大氣。19世紀,天文學家通過金星凌日蒐集到大量數據,成功地測量出日地距離1.496億千米(稱為一個天文單位)。當今的天文學家們要比哈雷幸運得多,可以用很多先進的科學手段,去進一步研究地球的近鄰金星了!

人們用10倍以上倍率的望遠鏡即可清楚地看到金星的圓形輪廓,40~100倍率的望遠鏡觀測效果最佳。雖然觀測這次“金星凌日”難度不算很大,但天文專家提醒,在觀看時,千萬不能直接用肉眼、普通的望遠鏡或是照相機觀測,而要戴上合適的濾光鏡,同時觀測時間也不能過長,以免被強烈的陽光灼傷眼睛。

金星凌日觀測指導
金星凌日雖然說用肉眼也許也能看到,但效果總不會太好。如果您有望遠鏡——無論是小型觀景望遠鏡還是天文望遠鏡——都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10倍以上的倍率即可清楚地看到金星的圓形輪廓,40~100倍觀測最佳。天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由於金星濃厚的大氣折射成的光圈,景象尤為壯觀。如果當天日面上黑子較多,還可能出現金星遮掩太陽黑子的現象,使凌日的過程更加有趣。

正規的凌日觀測要進行描圖,因此,要選擇帶有投影屏的天文望遠鏡。一台帶有赤道儀並配備有電跟的望遠鏡會使你在長時間觀測中更加輕鬆。
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凌日大多從13時左右開始。因此,想觀測的朋友們應該在中午之前做好準備,以保證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下面簡述一下用赤道式望遠鏡的投影法觀測方法。

在人凌前,要把表對得儘量準確,應儘可能地調整好極軸,並把東西線畫好(或把觀測用紙調整好),把太陽上的可見黑子描繪於觀測用紙上。描圖時,要注意手不要壓螢幕,頭不要碰螢幕,儘量保持螢幕穩定,增加準確度。描完黑子後,就進入了準備的最後階段。這時,眼睛要目不轉睛地注視日面的東邊緣,當看到圓滑的邊緣像日食似的剛開始缺了一小塊時,意味著凌日開始了。應立刻記下時間,這便是人凌時的外切時間(日面東邊緣與金星西邊緣外切的時刻),並描出外切的位置。同樣,也應記下入凌時的內切時間(日面東邊緣與金星東邊緣內切的時刻),描出內切的位置。這時,整個金星已經完全處於太陽的圓面之內了。從此刻開始,要每隔半個小時把金星的位置在同一張觀測用紙上描繪一遍,在每個位置上註明時間,直至即將出凌。在此過程中,您可以儘量欣賞這百年一遇的奇觀,看看是否能看到光暈。整個凌日過程將持續6個小時,為了保證儀器的安全,不要總是讓儀器工作,同時也要防止中暑。在休息時,蓋上鏡頭蓋,關掉電跟(如果有的話),儘可能地讓儀器冷卻。由於投影觀測不用深暗的濾光片或根本不用,目鏡片的溫度常達到幾百攝氏度!因此,要謹防燙傷和鏡片炸裂,不要用手靠近目鏡。

太陽向西方地平線緩緩沉去,眼看著金星就要移出日面了,觀測又緊張了起來。在出凌時,也要像人凌一樣把兩個切點位置標出。在我國,有很大一部分地區都很難看到完整的出凌,但帶凌的日沒也是一個很好的景觀;如果您看到了整個出凌,不要忘記記錄!如果太陽的光被霧氣消減得過多,投影法觀測不能繼續進行時,可以利用目視觀測。有興趣的話,可以不用望遠鏡,試試能否看到金星。這時,太陽往往被折射得很大,角直徑接近一角分,金星的黑影也異常明顯,眼力不太好的人也能看到。

隨著天色暗下來,觀測活動也接近了尾聲。欣賞一下日落的美景,收拾收拾東西,也該回家了。怎么樣?收穫不小吧!如果你認真觀測了的話,應該能得到一張滿滿的觀測表。到家以後,整理數據,最好寫篇觀測日記,當你以後看起來時,又會是一番感受。如果您沒有抓住機會,也沒關係,在2012年還會有一次金星凌日,一定要注意呀,否則就要再等上一百多年了!

金星入凌和出凌時的兩種有趣的現象
金星人凌和出凌時,細心的觀察者可能會發現所謂的“黑滴”現象。實際上,當我們對著光亮,將兩個手指逐漸靠近,當很接近的時候,可以發現儘管手指還沒有接觸,就能夠看到上下手指之間有陰影把它們聯繫了起來,像是手指間有水滴一樣,這就是所謂的“黑滴”現象。

在凌始內切和凌終內切時,即太陽邊緣和內行星邊緣互相靠得很近即將接觸時,會發現有非常細的絲將兩個邊緣連線,這就是凌日時的黑滴現象。成因是我們大氣層的視寧度、光的衍射以及望遠鏡“極限解析度”的等多種作用造成的視輪邊緣的模糊。

除此之外,在入凌和出凌階段,有時候金星視面邊緣會鑲上一絲極細的“暈環”或“光環”。這個“暈環”是由於金星大氣層頂部反射、散射陽光形成的。使用目鏡投影方式可看到它,但如果將望遠鏡加濾光片,則會更清楚。“暈環”大小的變化,環亮度是否均勻,是否能在太陽圓輪的背景下看到,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

科普讀物(五)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發明的歷史》
《趣味化學》
《趣味動物學》
《神聖幾何》
《行星的奇蹟》
《圖解天文學史》
《視覺天下:最神秘的探險之旅》
《視覺天下:地球未解之迷》
《視覺天下:UFO未解之謎》
《美國倒計時》
《動物世界大百科》
《可怕的神秘地帶》
《視覺天下:神秘的北緯30度》
《視覺天下:人類未解之迷》
《偉大的機械發明製造》
《驚心動魄的大災難》
《星海波影》
《科學與醫學劃時代的發明發現》
《工業史上的偉大發明》
《暴風雪下的絕地求生》
《守護地球》
《通信化時代的偉大發明》
《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新玩意兒》
《解密野生動物的感官》
《可怕的科學大全集》
《新奇排行榜——極限裝備》
《解密野生動物的語言》
《新奇排行榜——絕妙的發明》
《新奇排行榜——史前怪獸》
《新奇排行榜——最兇猛的掠食動物》
《新奇排行榜——最致命的動物》
《新奇排行榜——恐龍殺手》
《恐龍新奇檔案》
《動物世界百科全書》
《北極熊會覺得孤獨嗎?》
《地球的故事》
《越問越聰明大全集》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震撼人類心靈的大劫難》
《低碳漫話》
《燦爛的量子生物世界》
《探索與發現——改變人類生活的科學奇蹟》
《中國國家地理·與虎同行》
《PNSO叩問自然:星球統治者之馳龍聖經》
《嫦娥探月:嫦娥二號環月紀實》
《神秘的海洋——航海知識篇》
《農家生活中的圖形標誌》
《奧秘世界百科全書》
《迷信不可信》
《風水多蒙人》
《世界重大發現與發明大全集》
《和實生物:當前國際論壇中的華夏傳播理念》
《地球編年史第五部:當時間開始》
《喜怒無常的天氣女王》
《綠色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科普講座》
《實驗場裡的科學魔術》
《三亞珊瑚礁及其生物多樣性》
《樹百科》
《現代科技博覽——機械科技知識》
《我們能預測未來嗎》
《點擊你最好奇的百科問題》
《世界之最大觀》
《現代科技博覽——計算機科技知識》
《賽車為什麼跑得快?》
《冷門知識我最在行》
《想問就問吧大全集》
《現代科技博覽——地球科技知識》
《做中學——問不倒:光·能》
《做中學——問不倒:技術領域·數字世界》
《奇妙的摩擦世界》
《沙漠奇遇》
《森林驚魂》
《銅銀金》
《鈾其他放射性元素》
《硫》
《氮磷》
《鋁》
《氯、氟、溴、碘》
《碳》
《堅船利炮》
《叩開非洲的大門》
《病毒家族的歷史》
《航空與航天》
《人類飛向太空之夢》
《可怕的謎團:世界最超凡的86個怪現象》
《做中學——問不倒:宇宙的結構·物質》
《現代科技博覽——天文科技知識》
《啟發DO科學》
《昆蟲記大全集》
《即將到來的地球末日》
《大海狂濤》
《星際幻旅》
《繁星若塵:從月球到銀河深處的人類旅行》
《哈勃望遠鏡17年探索之旅》
《現代科技博覽——電子科技知識》
《解密野生動物的生存》
《天庭狐步:邁向宇宙的天梯》
《天文望遠鏡400年探索之旅》
《解密野生動物的巢穴》
《做中學——問不倒:生物·人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