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遠鏡17年探索之旅》

《哈勃望遠鏡17年探索之旅》

《哈勃望遠鏡17年探索之旅》是歐洲太空總署為紀念哈勃望遠鏡升空十五周年而出版。該書由世界權威科研機構聯合打造,最詳盡的哈勃檔案,目前已被翻譯成15種語言,全球暢銷50萬冊,其中文譯本由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於2010年5月1日首次出版發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哈勃望遠鏡17年探索之旅哈勃望遠鏡17年探索之旅
美國太空總署及歐洲太空總署合作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在1990年升空。哈勃作為一座位於太空的天文台,不論在科學層面,還是在公眾層面,都是歷來最成功的科學計畫之一。哈勃開拓了獨有的科學觀測能力,還從來沒有其他的儀器能與之媲美。它一直為我們傳送輪廓鮮明的照片,接收最細微的、不受大氣干擾的、涵蓋近紅外線至紫外線的光譜,並開啟了嶄新的科學領域,帶來了無數突破性發現。由近至我們太陽系的行星到遠至早期宇宙中的星系,哈勃能夠察看它們所發生的天體物理過程。妙不可言的照片更令天文學家對它們背後的運作原理有了一番全新的體會。天文學的得天獨厚之處,在於不僅能夠產生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的觀測成果,也能夠提供引人入勝的、華麗奪目的美術觀賞畫像,此書把兩者的緊密關係表露無遺。哈勃能夠由太空人進行定期維修,是眾多太空觀測站中唯一具備這項優點的設計,這不僅讓望遠鏡的科學能力一直站在最前沿。也令它的表現遠高於設計者的預期。中文版《哈勃望遠鏡17年探索之旅》加進了哈勃最近兩年的發現,擴充了英文原版《哈勃15年》的內容,比原版的篇幅增加三分之一左右。嗇色園主辦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是香港第·所由政府資助的郊野研習中心,由嗇色園在1993年落實與興建並獨立斥資增設天文館部分。館中設有天文台圓頂,配以全電腦化系統控制的0.5米口徑光學望遠鏡,成為當時全東南亞最大口徑的光學望遠鏡天文台。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自1995年啟用,一直以來致力於在香港及鄰近地區推動環境教育和天文教育的工作。除了0.5米口徑望遠鏡外,還有大量小型望遠鏡等天文設備,平日提供天文課程、天文觀測活動、教師培訓等,以推廣、普及和提升地區的天文知識水平為宗旨。天文館在2006年引進了數碼立體星象館系統,使用全天候運作的虛擬數位技術,為天文教學及星空體驗提供了最佳工具,成為地區上的先驅。

目錄

前言

中文版序言
編譯者的話——從15年到17年
引言
第一章哈勃的故事
第二章近瞻哈勃
第三章行星故事
第四章恆星的一生
第五章宇宙大碰撞
第六章太空怪獸
第七章引力幻象
第八章宇宙的誕生與死亡
第九章遙望時間的盡頭
第十章哈勃畫廊

作者簡介

拉爾斯·林伯格·克里斯滕森(丹麥)是一位從事科學傳播工作的專家,他領導位於德國慕尼黑的歐洲太空總署哈勃資訊中心,擔負著由美國太空總署和歐洲太空總署所建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在歐洲地區的教育和公眾推廣工作。拉爾斯在丹麥的哥本哈根大學獲取物理及天文學的碩士學位。擔任現職前,他在哥本哈根的第谷天文館花了十年時間擔當科學傳播和技術工作。拉爾斯著有100篇以上的學術文章,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大眾的科學傳播及其理論,他的興趣還包括圖像傳播、文字傳播、技術傳播及科學傳播。他是《科學傳播手冊》(TheHands-OnGuidetoScienceCommunication)一書和另一本關於大自然光線現象著作的作者。他的製作被套用到不同層面,包括天象電影、雷射表演、幻燈片、網際網路、印刷媒體、電視及電台節目等。他以開拓及實行創新策略的方法,製作有效的科學傳播及教學工具,這工作尤其倚重與精於圖像處理的技術人員合作,他的部分成果見。拉爾斯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公眾天文傳播”工作小組的創立成員和秘書;世界著名的“歐洲太空總署/歐洲南方天文台/美國太空總署PhotoshopFITS格式解讀器”(ESA,/ESO/NASAPhotoshopFITSLiberator)計畫的監督;“天文物理虛擬天文台”(AstrophysicalVirtualObservatory)的推廣及教育統籌,及紀錄片“哈勃十五年的探索之旅”的監製及導演。拉爾斯在2005年獲頒第谷獎章(TychoBraheMedal),以表揚他在科學傳播上的成就。拉爾斯現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新聞主任。
鮑博·福斯博里(BobFosbury)(英國)任職於歐洲太空總署,為歐洲太空總署及美國太空總署的哈勃合作計畫中的一員。這項計畫的歐洲核心,定址於德國慕尼黑附近的歐洲南方天文台。鮑博自1985年起參與這項工作,也就是自發射前5年至今,一直長時間參與這龐大的計畫。在這段時間的後期,他為下一代的太空望遠鏡——“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儀器提供概念研究,在美國太空總署的特設科學工作小組及歐洲太空總署的研究科學隊伍中服務。鮑博發表了200餘篇的科學論文,內容涵蓋由恆星大氣、類星體及活躍星系的本質以至宇宙邊際的星系形成問題。1969年開始在英國赫斯特蒙索(Herstmonceux)的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RoyalGreenwichObservatory,RGO)工作,1973年於鄰近的蘇塞克斯大學獲得哲學博士。隨即成為澳洲新南威爾斯英澳天文台(AngloAustralianObservatory)新建的4米望遠鏡的首批研究院士之一,然後轉到當時定址於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歐洲南方天文台。他隨後花了7年時間在RGO工作,為在加納利群島拉帕爾馬(LaPalma)新建的天文台設定儀器,並構設先進的Starlink天文電腦網路。歐洲南方天文台天文研究所是歐洲(和智利)擁有最多專業天文學家的組織,緊密聯繫歐洲南方天文台及歐洲太空總署的科學任務,鮑博是該所的首任主席。他對眾多的自然現象有著畢生興趣,尤其是在大氣光學及大自然顏色的來源方面。[1]

科普讀物(五)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發明的歷史》
《趣味化學》
《趣味動物學》
《神聖幾何》
《行星的奇蹟》
《圖解天文學史》
《視覺天下:最神秘的探險之旅》
《視覺天下:地球未解之迷》
《視覺天下:UFO未解之謎》
《美國倒計時》
《動物世界大百科》
《可怕的神秘地帶》
《視覺天下:神秘的北緯30度》
《視覺天下:人類未解之迷》
《偉大的機械發明製造》
《驚心動魄的大災難》
《星海波影》
《科學與醫學劃時代的發明發現》
《工業史上的偉大發明》
《暴風雪下的絕地求生》
《守護地球》
《通信化時代的偉大發明》
《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新玩意兒》
《解密野生動物的感官》
《可怕的科學大全集》
《新奇排行榜——極限裝備》
《解密野生動物的語言》
《新奇排行榜——絕妙的發明》
《新奇排行榜——史前怪獸》
《新奇排行榜——最兇猛的掠食動物》
《新奇排行榜——最致命的動物》
《新奇排行榜——恐龍殺手》
《恐龍新奇檔案》
《動物世界百科全書》
《北極熊會覺得孤獨嗎?》
《地球的故事》
《越問越聰明大全集》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震撼人類心靈的大劫難》
《低碳漫話》
《燦爛的量子生物世界》
《探索與發現——改變人類生活的科學奇蹟》
《中國國家地理·與虎同行》
《PNSO叩問自然:星球統治者之馳龍聖經》
《嫦娥探月:嫦娥二號環月紀實》
《神秘的海洋——航海知識篇》
《農家生活中的圖形標誌》
《奧秘世界百科全書》
《迷信不可信》
《風水多蒙人》
《世界重大發現與發明大全集》
《和實生物:當前國際論壇中的華夏傳播理念》
《地球編年史第五部:當時間開始》
《喜怒無常的天氣女王》
《綠色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科普講座》
《實驗場裡的科學魔術》
《三亞珊瑚礁及其生物多樣性》
《樹百科》
《現代科技博覽——機械科技知識》
《我們能預測未來嗎》
《點擊你最好奇的百科問題》
《世界之最大觀》
《現代科技博覽——計算機科技知識》
《賽車為什麼跑得快?》
《冷門知識我最在行》
《想問就問吧大全集》
《現代科技博覽——地球科技知識》
《做中學——問不倒:光·能》
《做中學——問不倒:技術領域·數字世界》
《奇妙的摩擦世界》
《沙漠奇遇》
《森林驚魂》
《銅銀金》
《鈾其他放射性元素》
《硫》
《氮磷》
《鋁》
《氯、氟、溴、碘》
《碳》
《堅船利炮》
《叩開非洲的大門》
《病毒家族的歷史》
《航空與航天》
《人類飛向太空之夢》
《可怕的謎團:世界最超凡的86個怪現象》
《做中學——問不倒:宇宙的結構·物質》
《現代科技博覽——天文科技知識》
《啟發DO科學》
《昆蟲記大全集》
《即將到來的地球末日》
《大海狂濤》
《星際幻旅》
《繁星若塵:從月球到銀河深處的人類旅行》
《哈勃望遠鏡17年探索之旅》
《現代科技博覽——電子科技知識》
《解密野生動物的生存》
《天庭狐步:邁向宇宙的天梯》
《天文望遠鏡400年探索之旅》
《解密野生動物的巢穴》
《做中學——問不倒:生物·人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