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

《父子》

影片《父子》是導演譚家明時隔17年後的作品。《父子》這部戲,父子由關愛到對立,生活在父親影子下的兒子和掙扎在兒子目光下的父親一起,用整個身心在“父子宿命”上刻下了濃厚的一筆。影片用一個個事件串起平凡生活的寫實方式,中國式的隱隱道來,用含淚的笑和帶笑的悲哀,對“父子宿命”進行了直白的深度描寫,將現代父子之間的依戀與迷失,表達得含蓄而又酣暢淋漓。在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電影《父子》榮獲“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新演員”及“最佳編劇”獎。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圖)《父子》《父子》劇照

一段父與子尋找幸福的過程,一段迷惘但卻堅定的過程,在他們的宿命里,當愛轉向恨的時候,背叛卻會隨時跟隨……小孩有個漂亮的媽媽和一個不爭氣的父親,風和日麗的一天,母親離家出走的計畫, 被及時向父親通風報信的小孩破壞了。

為了挽救感情,父親一廂情願地安排全家去坐郵輪度假,失落的母親逮到了二次出走的好機會。母親的出走讓父親更加暴躁不安,窮困潦倒之餘,父親又遭到了高利貸追債,父子倆只得逃至一所廉價的旅店。

夜深人靜,連番失意的父親想拋下小孩,他還沒離開就已經被前來追債的高利貸痛打至腿斷。重傷的父親逼迫小孩去向母親、去向鄰居借錢。小孩不肯去,卻選擇了偷走人家的東西,從此,小孩在恐懼與失望中艱難度日。

小孩偷竊失手,這一次幸運之神不再光顧。怯懦的父親無力挽救,反而拋下被痛打的兒子悄然離去。再次相見,父子已反目。十年過去了,父與子尋找幸福的旅程仍會繼續。

影片看點

(圖)《父子》劇照《父子》劇照

譚家明最善於處理親情、愛情方面的人性衝擊。攝影師為獲得2006年度金雞獎最佳攝影獎的李屏賓

演員方面,男主角郭富城以超實力、金馬獎影帝的氣勢,在“父子”中挑戰情慾糾葛、人性轉換的內心戲;女主角為久未露面的楊采妮,在經歷玉女、歌手、息影的生活歷練後,楊采妮的展現令人充滿期待;在片子扮演郭富城“兒子”的小演員吳景滔,在劇中要面對父母的離異與大人世界的感情糾葛,對演技有很大的考驗。另外,楊乃文許茹芸第一次跨界演出,與曾志偉和林熙蕾一同演繹這部精彩的家庭倫理戲。

關於導演

(圖)譚家明譚家明

譚家明(Patrick Tam,1948年—),香港著名導演,曾任美術指導、編劇剪接,現職大學副教授。譚被視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領軍人物,其電影高度風格化,以影像凌厲見稱。

譚家明同時也是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的恩師。當年正是憑藉他出色的剪輯技巧,讓原本只是一堆素材的《旺角卡門》以及《阿飛正傳》確立了王家衛在影壇的地位和風格。不過譚家明自己卻在17年前跑到馬來西亞,安心在學校教書,17年來沒有一部電影作品問世。

2006年蟄伏17年後再執導《父子》一片。

幕後製作

(圖)《父子》《父子》劇照

10年前就已完成劇本

譚家明的《父子》改編自10年前的一起真實事件,10年前,譚家明在馬來西亞和學生在一起聊劇本的創作。結果有個學生提到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父親教唆兒子進屋偷竊的新聞。於是,攝製組在這個新聞的基礎上開始挖掘一些事件背後的東西,並把它擴展成一個劇本。所以早在10年前,《父子》劇本就已經完成了。”

至於為什麼選擇《父子》作為重執導筒的復出之作,譚家明坦然回答:“我想要講一個家庭的故事,這樣的話題無論什麼年代,在哪裡都是共通的。在影片中,譚家明不想去評價誰對誰錯,想做的就是把這段人性的故事表現出來,所有的評價都留給觀眾自己去思考。”

三地上演不同版本

由於《父子》將於12月1日在馬來西亞、中國香港以及內地同步上映,因此譚家明根據三地不同的電影文化特徵,分別剪輯了不同的2小時版本。

三個版本可以說是大同小異,只是有一些細節上的差別。與原來2小時40分鐘的完整版相比,主要是剪去了一些激情戲。不過在我看來,完整版是最讓我滿意的。另外,因為三個版本都是我親自操刀剪輯的,所以觀眾大可放心質量,不會漏掉什麼精彩的東西。”

影片寓意

(圖)《父子》《父子》劇照

人的心靈如白板,人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之所以有好有壞,或有用無用,十之八九都是由他們所受教育決定的。

教育的悲劇一再上演,沒有問題的小孩究竟存在不存在?人性的悲劇到底是誰的過失?教育孩子又該是誰的責任?忽視了教育的重要性,即便是相依為命的父子也必將反目。父親的腳印,兒子會不會沿著它繼續往下走?這是一條漫長的教育的路。 但是這種父與子的宿命卻永恆不滅。整部影片就像透過烏雲的一縷陽光,照耀在人們心靈的最深處,因為,在那裡孕育著一顆愛的種子。

片場花絮

(圖)《父子》《父子》劇照

1)影片中有很多父親打兒子的鏡頭,但實際上只有一場戲是真打,即小孩去媽媽那裡,一晚上沒回來,父親等他回來後一巴掌打過去,抓住他的肩膀。平時總是和小演員吳景滔一起吃飯、聊天,像兒子那樣照顧他,但拍這場戲之前,郭富城沒有和吳景滔說話,等到拍的時候,就真的一巴掌打了下去,“他馬上就明白我為什麼之前不理他了。”

2)在片中,郭富城與楊采妮有一場在地板上的親熱戲,有記者問郭富城小美有否向他作心理輔導,他笑道:“她相信我應付得到,沒有這樣的需要。”

影片評論

這部戲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父與子尋找幸福的過程,一個迷惘但卻堅定的過程,在他們的宿命里當愛轉向恨的時候,背叛卻不會隨時跟隨。片中無法掩飾的真情與震撼活生生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讓每一個人都能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們的父親兒子

榮譽

(圖)《父子》《父子》

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1)最佳導演“譚家明

2)最佳影片

3)最佳新演員——吳景滔

4)最佳編劇 譚家明、田開良

5)最佳男配角——吳景滔

第一屆義大利羅馬影展

1)最佳影片提名

2)最佳男主角提名

(圖)《父子》《父子》

3)最佳女主角提名

第4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1)最佳影片

2)最佳男主角(郭富城)

3)最佳男配角(吳景滔)

線上看

《父子》影片線上看

歷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香港金像獎也是香港電影人心中的“奧斯卡”,是香港最具權威性的電影活動。

片名
第一屆 《父子情》
第二屆 《投奔怒海》
第三屆 《半邊人》
第四屆 《似水流年》
第五屆 《警察故事》
第六屆 《英雄本色》
第七屆 《秋天的童話》
第八屆 《胭脂扣》
第九屆 《飛越黃昏》
第十屆 《阿飛正傳》
第十一屆 《跛豪》
第十二屆 《籠民》
第十三屆 《新不了情》
第十四屆 《重慶森林》
第十五屆 《女人,四十》
第十六屆 《甜蜜蜜》
第十七屆 《香港製造》
第十八屆 《野獸刑警》
第十九屆 《千言萬語》
第二十屆 《臥虎藏龍》
第二十一屆 《少林足球》
第二十二屆 《無間道》
第二十三屆 《機動部隊》
第二十四屆 《功夫》
第二十五屆 《龍城歲月》
第二十六屆 《父子》
第二十七屆 《投名狀》
第二十八屆 《葉問》

歷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