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字碑歌》

《無字碑歌》

《無字碑歌》是由由陳燕民導演,斯琴高娃、張鐵林、方旭主演的一部40集電視劇。

基本信息

《無字碑歌》《無字碑歌》

影片概述

中文名稱:《無字碑歌》
資源類型:RMVB
版本:VCD-RMVB/國語中字/更新完畢/上部24集
發行時間:2006年09月
導演:陳燕
演員:斯琴高娃
 張鐵林
 方旭
 劉威
 劉金山
 溫崢嶸
 廖曉琴
地區:大陸
語言:國語

故事梗概

《無字碑歌》《無字碑歌》

故事從唐朝貞觀年間開始講述。

在唐太宗身邊被立為才人的武媚娘在默默無聞地度過了十餘年的宮廷生活之後,終於遇到了一個另唐太宗刮目相看的機會。隨著太宗的重視,她與太子李治也漸漸熟悉,兩人對對方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並且很有好感。

唐太宗駕崩,武媚娘按照宮規,在長安城外的感業寺出家做了尼姑。不甘於如此度過此生的她,在高宗李治到感業寺上香的時候,為自己創造了一個重新入宮的機會。隨著兒子的出世,她由宮女到昭儀,又由昭儀成為皇后,以她特殊的智慧和勇氣,一步步掃清了障礙,肅清了宿敵,穩穩地坐鎮在後宮的鳳鸞之上。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後,武皇后開始幫助丈夫臨朝理政。她果斷地掃除異己,使政歸中宮。在這期間,她向皇帝提出了十二項政治主張,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建言十二事”,高宗李治對她的主張讚不絕口,詔準施行。夫婦二人形同合璧治理國家,時稱“雙聖”。

在高宗體弱患病,不能臨朝的情況下,武皇后江山重任一肩挑,顯示出了驚人的統治才能。大唐帝國以無比強盛的姿態崛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高宗駕崩以後,君昏朝暗,已是太后的她毅然罷黜了既無能又自私的中宗李顯,以一言九鼎的氣魄,剿平了起自宗室的叛亂,用矯枉過正的方法迅速將反對勢力匡正,國家的局勢一天天好轉,人們越來越擁戴這位有膽有識的女人。

為了守住江山,武太后應天命,順民意,即位做了皇帝。於是中國歷史上有了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皇帝。

做了皇帝以後,武皇更加大刀闊斧,推行一系列政治主張,並取得了顯著的政績。她一改科舉舊制,開創了殿試,不拘一格起用人才;她開設了武舉科,為軍隊培養有素之人;她知人善任,逢才必用,朝堂之上人才濟濟;她在全國範圍內大力倡農促耕,減稅輕賦,先使民富而後致國強;她面對外侮毫不退卻,一舉掃靜邊陲;她尊佛敬道,平息了佛道紛爭;使她聞過責己,力主平反冤獄,把包括狄仁傑在內的一大批治國賢才從酷吏手中拯救出來……

最後,當她的生命快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她沒有讓武氏後人繼承大統,而是把天下還給了李唐。她給後人留下了一座無字的豐碑……

主要角色

斯琴高娃――飾 女皇武則天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先後執政長達五十年。一生經歷頗具傳奇性――太宗的才人,出家的尼姑,高宗的昭儀、皇后,臨朝稱制的太后,君臨天下的皇帝。在她治下,中國的經濟文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疆土遼闊,政權穩定,國力超前。她以她非凡的統治才華,在唐太宗的貞觀盛世和唐玄宗的開元盛世之間,搭起了一座堅實的橋樑。之後,她把她嘔心瀝血治理得井井有條的國家交還給了後代李唐統治者,從而實現了她的全部抱負和理想。

張鐵林――飾 唐高宗李治

中國唐代第三代皇帝,武則天的丈夫。繼唐太宗之後登上天子寶座,沿襲了他父親的治國之策,創造了空前繁榮的“永徽之治”。在他身體欠佳,執政已力不從心之時,以超人的膽略,將朝政交給了才華橫溢的皇后武則天,一手托起了名垂千古的一代女皇

方旭――飾 狄仁傑

唐朝名臣,武則天時期的著名宰相。才華過人,剛直不阿,集英、良、賢、勇、忠、信、智等優秀品質於一身,被武則天樹為朝臣們的楷模。他向武則天提出了諸多建議,奠定了武則天統治的基本國策,並且,在武則天晚期還政於唐的決策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無字碑歌》《無字碑歌》

劉威――飾 唐太宗李世民

中國唐代第二個皇帝,流芳千古的一代英君明主。他一手結束了隋末的戰亂局面,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集權國家。他在他的統治時期內,創造了一系列帝王統治理論,給後代統治者制定了規範。

劉金山――飾 大太監魏順安

唐宮執事太監大總管,身歷從太宗到高宗直到武則天三朝,

親眼目睹了三朝統治的滄海桑田。其人老謀深算,明察秋毫,在好幾次關鍵時刻都站在武則天一邊,可以說是武則天一生中最忠實的支持者。

溫崢嶸――飾 太平公主 小武則

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么女。為人聰明睿智,卻又驕橫跋扈。因被武則天寵愛而多次觸犯禁忌,但每次都被武則天原諒。其人行止酷似她母親武則天,位列全唐朝二百多位公主之首。

廖曉琴――飾 上官婉兒

武則天政敵宰相上官儀的孫女。少有才名,深得武皇信任和寵愛。武皇力排眾議,將她留在身邊,對她做到了用才不計仇怨;而她對武皇則做到了抑家仇而胸有天下。在武則天中晚年的政治生涯中,上官婉兒逐漸成為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

李丁――友情出演 唐代名紳張公藝

唐代著名士紳,百歲老人,一家長壽,九世同堂。唐高宗曾問其長壽秘訣,張公藝為高宗振筆潑墨,寫下“百忍圖”,因此名噪一時。

英達――友情出演 荊王李元景

唐高祖第七子,常自稱夢中手中握有日月,對唐高宗執政不滿,欲取而代之,串通一些宗室王公準備起兵造反,後事敗被賜自盡。
本劇的主人公,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中國封建社會傑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毛澤東稱武則天是“治國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宋慶齡高度評價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本劇的主人公,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中國封建社會傑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毛澤東稱武則天是“治國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宋慶齡高度評價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做為一個女人,一個妻子,一位母親和一代帝王,武則天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她的性格極其鮮明――仇則如火,恩則如日,喜則如童,愛則如綿,言則如握。

武則天經歷了大唐王朝由始至盛的全過程,在她的治下完成了貞觀之治到開元之治兩大盛世的過渡。在這個過程中間,武則天展示了她做為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特殊的統治才能,並取得了前無古人的政績。

古往今來,對武則天的評價或明察決斷,或凶淫陰狠,多有相悖。很多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作品都刻畫過武則天的形象,但確實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憾。《無字碑歌》這部劇將沿著武則天一生的軌跡,本著“重史實、求客觀、挖新意、找好看”的創作原則,在她的心路歷程中對人物進行深入挖掘,力求奉獻給觀眾一個真實、客觀、生動、豐滿的人物形象。

分集劇情

《無字碑歌》《無字碑歌》
<第25集>

一個月後的一天,武太后正在宮中午眠.忽聽宮外有鼓樂之聲隱隱傳來,武后頗為詫異:今日宮內本無大典,何來喧嚷之聲?她正要叫來侍從詢問,上官婉兒已入門稟報:皇宮外聚集了一支萬餘人的遊行隊伍,他們敲鼓擊磐,繞著皇宮遊行請願,懇求太后改朝換代。武太后在昏沉的睡意中由婉兒攙扶著,再次登上皇門樓,接見遊行民眾。

在遊行隊伍中,有商人、僧侶、官吏和普通百姓,他們打著彩旗,載歌載舞,站在遠處觀望的人更是難以計數,很多人似乎正從街市兩側的遮棚下跑出來,加入遊行隊伍。武太后見狀不禁悠然動容,淚如雨下。

可是,武太后的這一美妙心境並未維持很久,當她發現自己的侄子武承嗣站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面時,心中突然掠過一絲不快。幾個月前,僧侶們向她進獻《大雲經》時,朝中就有人懷疑是他所指使。現在,武承嗣在遊行民眾中招搖過市,看上去非常扎眼。武太后兀自嘆道:這個武承嗣看來日後難成大器……

當天晚上,武承嗣帶領二十多位各界請願代表來到貞元殿,將數本綠色的奏摺遞交武后,奏摺上有六萬餘人的簽名,這些簽名者除了文武百官之外,還有帝室宗親,四方百姓和邊夷酋長。稍後,皇子旦的表章也送到武后手中,他懇請母親即刻登基,並賜自己武姓。

到了午夜時分,武太后方對殿外跪請不辭的文武百官們說:既然眾願難違,登基一事我可以考慮。

武太后一言既出,群臣莫不涕淚橫流,叩首稱謝,一時間萬歲之聲不絕於耳。

群臣退去之後,武后將承嗣單獨留了下來。武承嗣原本指望姑媽給他連日的奔波辛勞予以獎賞,沒想到武皇只是對他冷冷說道:“你身為皇室內戚,堂堂禮部尚書,居然在請願者中拋頭露面,簡直是不倫不類。”

<第26集>

《無字碑歌》《無字碑歌》
九月九日拂曉,武皇在裝飾一新的明堂里舉行了即位大典,改唐為周,改年號為“天授元年”,大赦天下,全國歡宴七日。九月十三日,武皇下詔褫奪唐室王公的爵位,封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並建武氏七廟,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追封五代,但仍以李旦為皇嗣。她十五年的女皇生涯由此開始了。

武皇稱帝後,立即著手鞏固她與唐高宗打下的疆域。武皇的邊疆政策是降則撫之,叛則討之,恩威分明。儘管在群臣一致反對,武皇仍毅然加派安西四鎮成兵3萬。這一措施使安西四鎮從此安定。很快,邊陲數鎮相繼平定。

上官婉兒漸漸發現,登基之後的武皇似乎完全變了一個人。也許是《大雲經》中淨光天女下凡的傳說無形中對她產生了影響,原先風骨崢嶸的面容變得明朗而安詳,說話時語調遲緩而沉靜,仿佛一條湍急的河道突然減慢了流速。這年七月,武皇頒布了一道諭旨:在宮中禁止殺豬宰羊。武皇的女兒太平公主曾悄悄地和婉兒談及此事,說如今好像有人在宮中踩死一隻螞蟻都會讓武皇怏怏不快。

隨著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日漸親密,她與女皇朝夕相處的日子也在慢慢減少。武皇整日與男寵薛懷義密處明堂,有幾次甚至在沉睡中忘掉了早朝的時間。

一天晚上,武皇做了一個奇怪而冗長的夢。她夢見自己在參加一年一度的親耕儀式時,看見兩名僧人在一片桑園中御風而行,其中一人看上去很像自己的父親,他站在瑞雲之上對武皇說道:“月過中天而偏,水堆河岸而溢,盛隆之極,亦是衰敗之始,吉兇相陳,陰陽相易,古今一然,吾皇宜好自為之……”隨後,兩名僧人飄然遠遁,如黃鶴一去杳杳無蹤。

<第27集>

武皇知道,她在任用酷吏清除異已勢力的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了隱患。告密和殺戮之風正在朝廷內外愈演愈烈。來俊臣的一個密使到達黔南之後,在一天之內就殺掉了六七百人。誣陷和濫殺遍行全國,不僅導致了民眾的惶恐不安,也使朝廷變成了一個無賴雲集的場所,這與開國之初的盛隆之景顯得極不相稱。

和往常一樣,武皇一旦決定將某個計畫付諸實施,她的行為之快,往往令人猝不及防。

《無字碑歌》《無字碑歌》

千金公主再一次來到了武皇的寢宮。武皇考慮到也許是自己近來廢黜李唐王室,整肅李黨殘餘之事使她受到了驚嚇,便對她溫言勸慰了一通,並賜其武姓,將她收為義女。武皇並不知道,千金公主此番求見,完全是為了另外一件事。

在她與已故太史令李淳風密談時,李淳風曾偶爾提到狄仁傑這個名字,並預言此人將在日後平滅武氏,匡復唐室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當時,千金公主只是姑妄聽之,未以為意。昨天上午,當她從一位遠親的口中再次聽說狄仁傑這個名字時,她幾乎被嚇了一跳:狄仁傑不僅存在,而且,在越王貞死後,他已遞補豫州刺史。

狄仁傑在酷吏猖獗之時被誣獲罪入獄,按罪不久人世。來俊臣讓狄仁傑寫下認罪書,承認自己曾經謀反。按當時的詔令,凡認罪之人皆不予施刑,並且不治死罪。狄仁傑思忖再三,落筆成書。認罪書到了武皇手裡,武皇對狄仁傑曾想謀反一事惱怒異常。

<第28集>

狄仁傑已認罪,獄中對他看管日漸鬆懈。狄仁傑交給索元禮一件棉袍,說天氣已暖,望能將此袍交與家人,拆去棉絮。索元禮不以為然,令人將棉袍送至狄公家中。狄公之子感到其中一定有事,將棉袍拆開,果見內里寫一呈武后的密書。

狄公之子長跪於大明宮前,要求面見武皇。武皇召見了他。長子將狄仁傑帶出大獄的棉袍呈了上來。那棉袍里上,寫滿了狄仁傑的密奏。武皇看後,立召狄仁傑來見他。

狄仁傑終於出了大牢,來到武皇面前。武皇怒問狄仁傑為什麼要謀反,狄仁傑直言,認罪只是權宜之計,如果沒有暫時的屈服,就沒有活著得見天顏的這一天。他告訴武皇,酷吏政策應該收場了,不然的話,大周天下就不再是盛世了。

武皇聽從了狄仁傑的勸告,開始嚴懲酷吏。這年秋天,武皇在批准了大臣李敬則“廢除酷刑,恢復常法”的奏請之後,索元禮即以酷刑逼供被控,交與大理寺審訊,不久即被殺於獄中。現已居僕射之職的周興看來亦難逃厄運,他的死頗具戲劇性。負責審訊周興的官員恰好是他的故交來俊臣。一天晚上,來俊臣派人將周興請到自己家中,飲酒閒談之餘,來俊臣面露難色,對周興說道:“兄弟有一件難辦的案子,還請僕射指點。我幾乎用遍了《羅織經》中的刑法,犯人卻死活不肯招供,不知如何是好?”周興指了指桌上的一隻酒瓮,對來俊臣說:“這有何難?你不妨將犯人放在一個大瓮里,四周堆上木柴,大火烘烤之下,不怕他不開口。”來俊臣笑道:“這個辦法倒也不錯。”

他鏇即命人抬來一隻大瓮,對周興說:“現在請兄長進去吧……” 這就是著名的“請君入甕”故事。

<第29集>

周興死後,武皇並未立即誅殺來俊臣。來俊臣對武皇素來死心塌地,在她登上皇位的過程中建功殊勛。倘若倉促將他除掉,必然會使朝中親信受到驚嚇。另外,來俊臣正處於文昌左相武承嗣的卵翼之下,受到他的護佑,即便武皇有心將他除滅,亦非易事。

繼承人的選擇是在武皇政治生涯中困擾她多年的事情。在稱帝之初,武家子孫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動,請求武皇立自己皇位繼承人。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皇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鳳閣舍人張嘉福指使王慶之率數百人上表,請立武承嗣為太子。武皇不許,王慶之以死泣請。武皇給印紙一張作出人證,讓他走開,以後王慶之多次求見專言此事。武皇震怒,命鳳閣侍郎李昭德賜杖。李昭德引王慶之出光順門,立即杖殺,餘黨散去。之後,李昭德、狄仁傑都勸武皇立親子為太子,無人再敢為武承嗣等求乞。

武皇聽取了狄仁傑的諫議,嚴禁羅織之風,責令即日清理舊獄,平反了大量冤案,從酷吏手中救下八百多位將死之人。朝廷的政治空氣一下讓人有了沁人肺腑之感,而不是先前的令人窒息了。

有人誣告李旦謀反,李旦的下人自剖其胸,以證李旦既無反實,又無反意。武皇深受感動,並深深遣責了自己的輕信。

<第30集>

武承嗣等五千餘人上表,請武皇加尊號為“金輪神聖皇帝”,武皇在萬象神宮接受了這個尊號。

武皇令婁師德做營田大使,力促搞好邊境營田。又令王孝傑出迎進犯邊境的吐蕃、突厥,大獲全勝。又命薛懷義率軍討伐默啜。一系列的軍事行動都獲得了大小不等的勝利,武皇的開邊之意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蕃胡慕義,捐錢百萬億,請建造為武皇歌功頌德的天樞。武皇命在端門外鑄天樞。
延載元年六月,右衛大將軍薛懷義第三次領兵攻打突厥默啜。經過將近半年的長途跋涉,他於這年初冬回到了神都洛陽。和前兩次出征的情景一樣,薛懷義率領部卒在定襄至海熱爾一線的沙漠地帶遊走數月,未見敵方任何蹤跡,便班師凱鏇。他除了給女皇陛下帶回了一些鳥類的羽毛和幾隻羚羊的舐角之外,幾乎一無所獲。仿佛薛懷義的此番出征不是為了遠驅狄夷,安服邊陲,而僅僅只是一次野外狩獵而已。

薛懷義和他的部將們來到紫禁城外,朝中的文武大臣早已在那裡迎候多時。不過,薛懷義感到意外的是,女皇陛下未像往常那樣親自出門迎接他。

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武皇命令薛懷義三次領兵攻打突厥,一直使朝內文武感到迷惑不解。人們不久便有了這樣的猜測:女皇頻頻驅使不諳兵法的薛懷義出征邊塞,也許預示著大和尚和女皇之間的關係出現了某種難以彌合的裂隙。
 <第31集>

薛懷義如今是右衛大將軍兼鄂國公,位極人臣,煊赫一時,連武承嗣和來俊臣見了他都不免隨馬執韁,心揣敬畏。隨著他對女皇的厭倦漸趨明顯,他在宮中的行為也日益荒唐,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他對於惡作劇似乎非常迷戀,常常以扇打大臣的耳光取樂。他在白馬寺中私蓄童孌,終日與之狎戲無歇。他動輒在宮中舉行佛教的無遮大會,懸燈結彩,當眾拋撒錢袋,以至於有人在哄搶中竟被踐踏而死。

薛懷義這次出征歸來,武皇未到城外迎接,使他在震驚之余大為羞怒。第二年的正月十二日,為了慶祝自己得勝還朝,薛懷義在萬象神官舉行了盛大的佛事慶典,整個儀式隆重壯麗,極盡豪奢。善男信女雲集宮外,一時人頭攢動,萬人空巷。薛懷義原以為女皇陛下會像往常一樣前來參加這次盛典,不料,直至曲終夜深,燈闌人散之時,武皇始終沒有露面。薛懷義終於失去了理智,他一時興起,便決定放火焚燒萬象神宮。

當武皇在侍女的攙扶下登上肅天門的殿樓,眺望西北方被燒紅的天空時,大火顯然已經無法撲救。這座耗時數年建造起來的天堂神官在一夜之間即被化為灰燼。

太平公主入宮求見。出乎武皇的預料,太平公主也是為了薛懷義之事而來。她的憂慮和母親一樣,既然薛懷義膽敢縱火焚燒明堂。他發誓嚴守秘密的諾言就成了一句空話。

母女倆的談話因礙於很多不便啟齒的內容而顯得小心翼翼。當然,兩個當事人由於心領神會,許多枝節問題自可略去不提。

<第32集>

薛懷義縱火燒了明堂之後,似乎也有些惴惴不安。他知道倘若女皇在這件事上深究下去,他將面臨怎樣的後果。好在事情並不像他想像得那樣糟糕——武皇不僅沒有責怪他,而且還降詔讓他負責重建萬象神宮。他的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這年春末的一天,太平公主派一名宮娥悄悄來到白馬寺,交給他一封書信。公主約他當晚到後宮的御花園,並在信箋中夾了一縷青絲。薛懷義接信不禁喜出望外。天還沒有黑下來,他便像個女人似地在寺中精心打扮起來,寺中的一幫僧眾忽見主持心花怒放,亦不明所以。

這天深夜,薛懷義未帶任何隨從只身前往皇宮北門,很快就看到了太平公主,當他走到橋頭的一處池塘邊時,數十名健壯的婦人手持刀劍、棍杖,紛紛從樹籬間閃了出來,將他圍在了當中。

薛懷義被杖斃之後,他的屍體被立即運回白馬寺,在一座佛塔前當眾燒化。
武皇七十二歲的時候,天樞建成。天下百姓仰首靜觀,百官群臣賦詩贊賀。武皇親自題寫了“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的樞名。

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又發生了。武皇治下一直是尊佛抑道,致使佛道兩家互相詆謗,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為了調解佛道兩家的紛爭,武皇下了一道《條流佛道二教制》詔書,制止了佛道兩家的爭鬥,並在山西境內建了一座道家的奉先觀,佛道兩家的爭鬥至此終於結束。

是年吐蕃又犯臨洮,武皇派王孝傑再出擊,再獲全勝。

邊境戰爭的節節勝利,使武皇的大周政權得到了鞏固,同時也得到了周邊各國對大周政權的正視。武皇決定乘勝之勢,前往嵩山封禪,了卻高宗一生中三次想去嵩山封禪而終未成行的遺願。

<第33集>

新明堂建成了,不及萬象神宮的宏偉。武皇卻顯出了十分的滿足。緊接著,武皇下詔鑄造九州鼎。這時一直與大唐政權作對的契丹又起兵端,率叛軍一舉將冀州攻陷,朝野由之震動。武皇派默啜、婁師德平叛,又建奇功。

九州鼎鑄成了,武皇令將最大的一座鼎放置在長安城內正中的朱雀大街上。上面是她親自撰寫的銘文――“上玄降鑒,還建隆基”。後代人認為,這是武皇著意要將江山社稷還給李唐,並傳給她的愛孫李隆基的先兆。

在一切都已按照武皇的意願照章行事時,武皇知道到了徹底收拾酷吏、爭取民心的時候了。在眾朝臣的竭力諫議下,武皇下了一道《暴來俊臣罪伏制》詔書,免去來俊臣御史中丞之職,將他貶往外省。武承嗣雖未受處罰,但來俊臣離京之後,他的宮中的勢力隨之一落千丈。當武皇終於決定將流放在外省的狄仁傑、徐有功、魏元忠等大臣一一召回京都時,他只能眼看著這些昔日的宿敵被相繼委以重任。

武皇將狄仁傑、徐有功等大臣召回洛陽之後,破例在貞元殿舉行了一次盛宴,以示撫慰之意。

徐有功任正諫大夫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彈劾來俊臣。在這之前,來俊臣就已遭到周矩、王德本等人的參奏,現在,隨著朝中屢受貶抑的老臣紛紛回京,彈劾來俊臣的奏表在武皇的書案上已堆達數尺之高。武皇知道來俊臣現已必死,但依然試圖藉故拖延。徐有功的奏本送達武皇后一連數月沒有回音。

<第34集>

神功元年四月的一天,女皇在花園散步時突然對上官婉兒說:“我現在再也不想殺人了,這種事情我早已厭倦。來俊臣自入宮以來,雖然朝廷內外對他頗多怨言,但他對我一直忠心可鑑。可如今即便我想救他也已不行了。這也算是他平常濫殺無辜的一種報應吧。”

回到房中,女皇提起朱筆,在徐有功的奏摺上批了一個“可”字,淚水撲簌而落。婉兒照例勸慰了她一番。

這年五月十六日,來俊臣口含木枚,被押赴曹市處決。洛陽城中的居民早已蟻聚在曹市兩側,將鄰近的街道圍得水泄不通,隨著來俊臣人頭落地,憤怒的市民在頃刻之間衝散了行刑的隊伍,闖入曹市爭搶屍首。一位店鋪夥計在混亂之中得到了來俊臣的一隻眼睛,按捺不住巨大的喜悅,在洛陽的街市上狂奔不止,逢人便告……

有關行刑的場面傳到宮中,已是當天的傍晚,武皇坐在寢宮的南窗前,渾身顫慄不已。過了好一會兒,她才安靜下來,對身旁的幾個宮娥長嘆了一聲,自語道:看起來百姓們是痛恨來俊臣,可實際上他們是在恨我啊……

來俊臣棄世後不久,重新被召回神都的狄仁傑官復宰相之職,同時,武承嗣在朝中的權勢也受到了限制,他從文昌左相被貶為散官特進。狄仁傑正在有條不紊地利用自己的權力,他相繼提彼了姚崇、宋憬、蘇味道等人,當他向女皇推薦另一位更為重要的人物時,遭到了武皇的拒絕。此人就是張柬之,在神龍元年發生的復辟政變中,他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35集>

萬歲通天二年,太平公主帶著自己的男寵張昌宗來見母親,要把張昌留在母親身邊伺候左右,請武皇接受張昌宗。武皇留下了張昌宗,成了自己的男寵。

張昌宗很快就得到了武皇的歡心,他又將自己的哥哥張易之帶到了武皇面前,張易之才色皆在張昌宗之上,武皇的左右再也離不開張氏兄弟了。讓人奇怪的是,張氏兄弟陪伴武皇之後,七十多歲的她竟然長出了兩葉新眉。武皇為此欣喜異常,張氏兄弟也就更加得寵。朝堂之上,張氏二人出入自由,放言無忌,朝臣們全都對二人敬畏三分。

張氏兄弟在朝中恃寵專橫,權傾一時的煊赫氣象終於引起了朝內大臣的不安。魏元忠、姚崇、宋璟等人先後向女皇上表彈劾,宋璟甚至當著武后之面,公然稱張易之為“夫人”,譏辱之意,溢於言表。這場紛爭最終由魏元忠再度遭到流放而暫告平息。

狄仁傑看來敏於進退,精乾得失。他對張昌宗、張易之等人禍亂朝廷一事只當視而不見。他這年已有六十多歲,而且久病不愈,狄仁傑自知大去之期已近,他現在更為關注的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困擾武皇多年的立儲事件,它無疑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第36集>

女皇在寵幸了張氏兄弟之後,心情雖一度好轉,但立儲問題依然在耗磨著她正在衰竭的心力。她歷經艱難兇險創立的“武氏”江山看來無以為繼,猶如一個宮甲天下的商賈積攢起萬頃良田,千座房宅,卻找不到合適的繼承人。女皇有時不安地感覺到,她的身邊已無可以信任之人,即便是張昌宗,也常常給她帶來難以言說的煩惱。朝中的大臣早已學會了玩世不恭,陽奉陰違。在這些人中,最使女皇傷心的當屬魏元忠。她曾多次救元忠於生死,對他可謂恩重如山,仁至義尺,可魏元忠不僅不圖報答,相反一味違拗聖意,處處與她為難。在武皇看來,魏元忠不惜性命屢屢諫責聖上多少顯得有點矯飾——他只不過是在替自己賺取一些“忠臣良相”的可憐的名聲罷了。

在所有這些事情的背後,武皇終於看情了這樣一個事實:她依靠權術與智謀奪取了江山,現在她自己也正在陷入到這樣一個古怪的泥潭之中。她嘔心瀝血創造了無數制度,國家正被這些制度行之有效地管理著,而她自己卻覺得她連任何一個自己身邊的人都管束不住。現在,她唯一感到安全的地方也許只是貞元殿的龍床,在那裡,她躺在龍床上沉沉睡去,就可以忘掉塵世的一切。

在朝廷的眾位大臣中,武皇好像只對狄仁傑抱有持續的好感。狄仁傑風趣幽默,舉止沉靜,處變不驚。他在與女皇談論國家大事時,也時常能使武皇發出爽朗的笑聲。一天晚上,武皇再次將狄仁傑召入宮中議事。她告訴狄仁傑:她昨晚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她夢見一隻巨大的鸚鵡在御花園中振翅高飛,它羽毛艷麗,叫聲清亮,女皇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鸚鵡,便站在迴廊下久久觀望。不料,時隔不久,這隻鸚鵡的羽翅突然為大風所折,撲然墜地……

狄仁傑聽後平靜地告訴她,鸚鵡顯然是陛下的化身,兩翅即為陛下的兩個兒子。現在廬陵王已被廢貶在外,皇嗣旦又遭禁於內,故而有折翼之象。倘若陛下能重新任用他們,鸚鵡必能復振於天空,翱翔高飛。

武皇神秘地笑了笑,朝侍立在側的一名太監做了個手勢,隨即廬陵王李顯從後產了出來。狄仁傑大驚,如夢初醒,老淚縱橫。

<第37集>

聖歷九年九月,廬陵王顯被冊立為太子。

一年之後,狄仁傑宿疾猝發,鏇即臥床不起。這年十月的一天,武皇和太平公主一同前往狄府探病。狄仁傑在彌留之際亦談笑自若,而武皇卻靜坐床側,面色憂戚。

武皇問狄仁傑在他之後,誰人堪當宰相重任。狄仁傑平靜地推薦了三名當朝重臣之後,第三次向武皇推薦了張柬之。武皇仍然拒絕了他,理由是,張柬之是一個能將大周朝完全葬送掉的人。

狄仁傑沉默不語了。武皇臨離開時告訴他,她會考慮國老的建議,但要在適當的時候。

在回宮的路上,天空突然狂風大作。太平公主一連幾次提醒武皇:張柬之萬萬不可重用。此人的智謀與權術與狄仁傑不分仲伯,但狡詐陰險猶為狄公所不及。倘若陛下重用柬之,無異於自織羅網……

在大周朝廷內部,立儲之爭一直在或明或暗地進行著。武氏一族以武承嗣為首,一直在為達到立武氏族人為皇儲的目的想方設法。而武皇在這件大事情上卻一直諱莫若深,不置一詞。

<第38集>

武皇作了一夢,夢見一隻鸚鵡折了雙翅。她問狄仁傑此夢為何意。狄仁傑告訴她,鸚鵡即武皇自己,折了雙翅是她已失去了左膀右臂。而這個左膀右臂,就是她的兩個兒子。武皇深明其中之意,她決定召回兩個兒子。但李顯人在房州,路途遙遠,武氏一門一直窺視太子之位,很難預料召回李顯一舉會發生什麼異常情況。

武皇假言託病,派徐彥伯帶一班宮人去房州設計秘密召回李顯。十幾天之後,李顯回到洛陽,輕裝簡從,化妝成一宮人秘密返回禁宮,滿朝文武無人知道。母子相見,各敘離別思念之情。李顯這才明白母親對自己的良苦用心。
武承嗣得知李顯李旦都已回到武皇身邊,知道求太子不得,憂憤成疾而死。武皇準備立李旦為太子,而李旦卻固辭不受,堅持讓位給哥哥李顯。武皇成全了李旦的美意,同意立李顯為太子。

狄仁傑又進言,讓武皇再封張柬之和崔玄韋為輔朝重臣。武則天告訴狄仁傑,她認為張柬之等人雖是人才,但他們是大周的敵人,既然狄公力保,她知道狄公的建議後面的深層含義,她會用張柬之等人的才能的。其實這些身後事她早已想得明明白白了,就讓以後發生的事情來證實吧。

為了防止自己百年之後,太子與武家子孫不能相容,武皇令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與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於明堂,李武兩姓永世修好,決不反目,並且銘之鐵券,藏入史館。

狄仁傑為大周,更準確地說是為了大唐,鞠躬盡瘁,走完了他的一生。武皇為這位重臣的去世表示了極大的悲痛。她下令舉國致哀,輟朝七日,每天親自為狄仁傑守靈。她告訴上官婉兒,狄國老是最知道她內心深處想法的唯一的一個人。

<第39集>

武皇依照狄國老生前的意願,按大周的最高禮遇,賜太子武姓。之後,她以七十多歲的高齡再登嵩山,經過緱山的時候,她專門拜謁了周朝古蹟升仙太子廟,並潛心於寺內數天,撰文並書寫了三千多字的碑文。她在文中稱讚了升仙太子不求榮華,淡泊明志的氣節,委婉地告訴她的後人們,不要在爭榮華富貴的事情上爭來爭去,要是能看破紅塵,象升仙太子一樣,做個遁世的神仙,遠比在塵世中爭來斗去的好。

武皇越來越老了,但此時她和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在一起的時間卻越來越多了,人們經常能看到她們母子在一起談天說地,親情融融。

就在這時,一個名叫蘇安恆的大臣上表,請武皇還政於子,抑武興唐。滿朝文武都瞠目結舌。武皇卻淡然一笑,告訴蘇安恆,我比你想的長遠多了。我還要辦幾件事,這幾件事辦完了,我那兩個兒子日後才有安生日子過。

武皇令郭元振駐守涼州,控制要塞,拓寬州境1500里,突厥不敢侵擾。並且就地開置屯田,使軍糧充盈。從而安定了北部邊境。
武皇首設武舉選拔將領,使許多有才乾的人得到重用。之後,她武皇下令平反所有酷吏所定的舊案,不再辯論功過是非,只要是酷吏所定之案,一概予以翻轉。至此,所有蒙冤者都得以平反,冤案全都得到了昭雪。朝臣們都被武皇的過人膽識所折服,心裡如釋久縛。

<第40集>
長安四年(704年)八月,八十二歲的武皇臥病在床。狄仁傑的話聲猶在耳。她採納了狄仁傑的建議,任命張柬之做了宰相。很少有人知道此時武皇的良苦用心。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崔玄(日韋)等迎李顯太子,殺張昌宗、張易之等,上門逼宮。張柬之和崔玄韋來到武皇面前,直言讓她讓出帝位交出江山。武皇笑而作答,說她一直等著他們來找她的這一天。張崔二人疑惑不解。武皇告訴他們,如果不是要將天下交還給李唐,她不會用此二人作她的左膀右臂。張崔二人這才明白武皇的良苦用心。

武皇平靜地下了詔,把皇位傳給了李顯。在執政了十五年之後,她把自己一手精心治理好的國家,又還給了自己的兒子,把治理得外靖內平,倉廩充盈的國家還給了李家。

而李顯不敢接這個皇帝之位,力辭不受。武皇告訴他,這個天下是李家的,這一點她早就心知肚明,並且作好了充分的準備。她之所以採納了狄仁傑的主張,就是為了把天下交到李家手裡這一天。她讓李顯擇時即位,並提出了關於她自己身後之事的兩個要求,一是與高宗合葬,二是不要再叫她皇帝,她只是高宗的皇后……

李顯尊母親為“則天大聖皇后”,並為母親立下了那座無字豐碑,一直到今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