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葉戲曲家散論》

《清中葉戲曲家散論》

《清中葉戲曲家散論》作者林葉青,江蘇古籍出版社於2002年1月1日出版,屬戲曲類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清中葉戲曲家散論》清中葉戲曲家散論
該書對清代中葉有代表性的戲曲家進行了探討;論述了這批劇作家的獨特個性及主體精神;並結合作家的身世際遇和文化心態探究其藝術特點等內容。

媒體推薦


林葉青博士是專門研究中國戲曲史的青年學者,這本專著便是她十年耕耘所得的豐碩成果。她在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期間,我曾擔任她的導師,深知她志向遠大,學風踏實。她訂立了一個十年規劃,選定清代中葉的戲曲家群體作為她長期研究的專題。早在1992年步入碩士生階段,她就開始研究唐英的《古柏堂傳奇》;博士生階段,她以蔣士銓的《藏園九種曲》和《紅雪樓十二種填詞》的研習作為主攻目標;1998年取得博士學位以後,她到清華大學工作,在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之餘,又花四年時間繼續研究夏綸的《惺齋新曲六種》、張堅的《玉燕堂四種曲》、楊潮觀的《吟風閣雜劇》和沈起鳳的《紅心詞客四種》。如今論著全體寫成,終於能付印出版,我看了十分高興。對於她這種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努力用功,勤奮嚴謹的治學精神,我極為感佩,讚嘆不已。算起來,她這個專題研究一以貫之的成就,前後經歷了十個寒暑,真是“十年辛苦不尋常”呵!
我們知道,清代中葉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時期。這時候,正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說的那樣:“外面的架子雖沒很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與其稱乾隆盛世,不如說它是封建社會行將走到盡頭的迴光返照。當時的戲曲作家,除了唐英之外,多為身世坎坷、落魄不得志的文人。他們身負正統的人生觀和傳統的價值觀,但作為漂泊潦倒的一個曲家群體,又都有著悲涼的身世和感世傷時的深沉憂思。研究他們的人生閱歷、身世際遇、文化心態和戲曲作品,可以透視出封建末世的衰變對當時文壇、劇壇意識形態及思想脈絡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歷史認識價值。再就中國戲曲發展史的角度來看,清代中葉正碰上花雅爭勝的轉型期。崑曲創作自從康熙年間出現“南洪北孔”的《長生殿》和《桃花扇》兩座豐碑以後,乾、嘉時期的花部地方戲勃興起來,雅部崑曲的作家後繼有人嗎?劇本的後續情況怎么樣?是否能和花部亂彈相抗衡?這些問題在過去的戲曲史研究中一直是個薄弱環節,學界的認識比較模糊。林葉青博士通過對這一時期戲曲家全面的考察,正好明晰無誤地解答了這些問題,使清代中葉崑曲發展史的研究充實豐滿了起來。
我覺得,這部專書的創造性成就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對清代中葉有代表性的戲曲家進行了系統的探討。書中揭示了“南洪北孔”之後,崑曲並未衰落,在乾隆年間的崑曲劇壇上,還出現了唐英、蔣士銓、夏綸、張堅、楊潮觀、沈起鳳等六位優秀曲家,在花雅之爭中,他們為崑曲的發展敢於創新,各具特色,各有貢獻。例如書中考論了唐英從地方戲中吸取營養為崑曲帶來生氣的情況,指出唐英主張雅部應向花部學習,曾經把花部劇目《打麵缸》、《十字坡》、《梅龍鎮》、《英雄報》等改成崑曲新戲,闖出了一條雅部與花部相互交流的新路子。其他如蔣士銓的《四弦秋·送客》,楊潮觀的《吟風閣·罷宴》,張堅的《梅花簪》(《賽荊釵》),沈起鳳的《文星榜》、《伏虎韜》,至今仍傳唱在崑曲舞台上。
二是通過對這一重要階段曲家梳理,深入地論述了這批劇作家的獨特個性及主體精神。例如“東張西蔣”雖為主流社會所冷落,但仍然恪守儒家的正統規範,極力追求戲曲藝術的思想教化功能。
……

戲劇研究書目

戲劇舊時專指戲曲,後用為戲劇、話劇、歌劇、舞劇、詩劇等的總稱。本任務來盤點國內著名戲劇研究書目。
《西廂彙編》
《古都西安長安戲曲》
《吡陵曲壇掇錄》
《太原戲曲史》
《蘇州梨園》
《寧波崑劇老藝人回憶錄》
《戲曲與浙江》
《中國戲曲史論集》
《中國古代戲曲史論》
《中國古代曲學史》
《關漢卿戲劇集》
《中國戲曲發展史》
《中國戲曲史論》
《中國戲劇史論考》
《中國戲曲發展史綱要》
《古本董解元西廂記》
《琵琶記討論專刊》
《中國戲曲史略》
《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史漫話》
《中國百戲史話》
《中國悲劇史綱》
《天寶遺事諸宮調》
《南北皮黃戲史述》
《宋元南戲輯佚》
《說唱藝術奇葩—敦煌變文選評》
《元明清禁毀小說戲曲史料》
《明雜劇史》
《元雜劇與元代社會》
《元代戲劇學研究》
《元代雜劇藝術》
《元雜劇論》
《元雜劇史》
《梁辰魚集》
《宋元南戲考論續編》
《南戲新證》
《戲文概論》
《宋金雜劇概論》
《清都散客二種》
《冒鶴亭先生年譜》
《清代戲曲家叢考》
《明清戲曲家考略》
《元曲家考略》
《清中葉戲曲家散論》
《蘇州劇派研究》
《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
《洪升年譜》
《李漁美學思想研究》
《李漁新論》
《李漁〈閒情偶寄〉曲論研究》
《李漁研究》
《李漁評傳》
《張岱研究》
《金瓶梅和湯顯祖》
《論湯顯祖及其他》
《湯顯祖研究資料彙編》
《古劇考》
《京劇流派劇目薈萃》
《青陽腔劇目彙編》
《中國古典戲曲劇目匯考》
《聊齋志異戲曲集》
《聊齋俚曲選》
《中國十大古典悲喜劇集》
《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
《中國古代歷史劇研究》
《紅樓夢戲曲集》
《醉鄉記金鎖記》
《斷髮記金丸記》
《黨人碑琥珀匙》
《鸞篦記醉菩提》
《阮大鋮戲曲四種》
《張鳳翼戲曲集》
《湯顯祖戲曲集》
《幽閨記·琵琶記》
《宋元四大戲文讀本》
《車王府曲本菁華宋卷》
《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
《首屆元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
《元曲聚珍》
《琵琶記版本流傳研究》
《鄭廷玉集》
《李行道孔文卿羅貫中集》
《元本琵琶記校注》
《吳昌齡劉唐卿於伯淵集》
《明清戲曲史》
《明清傳奇研究》
《湖南戲曲史稿》
《石君寶戲曲集》
《元曲選外編》
《宋金雜劇考》
《中國戲劇學史稿》
《劉知遠諸宮調》
《中國戲劇史》
《崑劇演出史稿》
《宋元戲曲史》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
《中國戲曲通史》
《董解元西廂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