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大鋮戲曲四種》

《阮大鋮戲曲四種》

《阮大鋮戲曲四種》,是當代版阮大鋮戲曲集,1993年11月由黃山書社出版,收錄阮大鋮存世的全部戲曲作品,計四種:《春燈謎》、《牟尼合》、《雙金榜》、《燕子箋》及作者相關史料。

基本信息

書目簡介

封面封面

《阮大鋮戲曲四種》,系當代版阮大鋮戲曲集,1993年11月由黃山書社出版,徐凌雲、胡金望點校,印數2000冊。收有作者尚存世的全部戲曲作品,計四種:《春燈謎》、《牟尼合》、《雙金榜》、《燕子箋》及作者相關史料。

內容概述

黃山書社收輯的《阮大鋮戲曲四種》,收錄了阮大鋮傳世僅存的四部劇作:《燕子箋》、《春燈謎》以及《牟尼合》、《雙金榜》,也就是久負盛名的“石巢四種”。

《春燈謎》全以誤會法寫成,敘宇文彥觀燈時與女扮男裝的韋影娘彼此唱和,後韋影娘誤入宇文家舟,被宇文之母認為義女;宇文彥醉入韋家官船,被影娘之父怒送獄中。宇文彥之兄狀元及第,因唱名之誤改為李姓,以巡方御史審理此案;宇文彥恐辱家門,亦改名姓,被捧打之後釋放。後宇文彥亦考中狀元,兄弟倆都娶了韋家姐妹,宇文彥與影娘成婚。《燕子箋》寫唐代士人霍都梁與名妓華行雲、尚書千金酈飛雲的曲折婚戀故事。《雙金榜》演洛陽秀才皇甫敦遭到兩次誣陷,導致妻離子散。後來二子登科,全家團圓,皇甫敦亦授官職。《牟尼合》寫梁武帝之孫蕭思遠與妻荀氏、子佛珠的離合故事。

藝術特色

矛盾處理
在處理激烈的矛盾衝突時,阮大鋮最大限度的迴避直接的交鋒。劇本中作者塑造了冤案的製造者和蒙冤者,在受害者蒙冤面對冤案的製造者時,不是進行義正詞嚴的辯護,不是進行頑強不屈的抗爭,而是忍氣吞聲,默認自己的不幸或者乾脆逃亡。如《牟尼合》中的蕭思遠被封其蔀誣陷為謀反大罪時,只有四處逃亡。《春燈謎》中的宇文彥被誤判為獺皮軍賊時,也只是進行輕描淡寫的解釋說明,解釋說明無濟於事,只得悲嘆為“時受命監官羅與孛”。《雙金榜》中皇甫敦被誤為盜,藍廷璋礙於弘農郡太守汲嗣源大人之面和皇甫敦為名儒而免杖責,只是發配僻遠之所,而皇甫敦似乎也無法解釋自己何以為盜了。只得哀嘆道【前腔】(生)這個罪名憑你冤坐,也是我年月災限,撞在這裡,辯也枉然。在阮大鋮的戲劇中,這種六相圓融的出世作風幾乎隨處可見,或許這是阮大鋮自己的人生觀的寫照。從阮大鋮的生平經歷看,他以“有官萬事足”自勉,對於功名利祿有著超乎尋常的狂熱。在派系鬥爭激烈的官場上,他既乏操守,又無立場,唯名利是趨,進而宣稱“是非人我俱堪笑,忒地尋煩惱”,“坎止蜃樓,冤親圓相,終生之照心而無明起也。盲攻聵詆,大約蚩蚩焉”將是非對錯等觀念一筆抹煞。阮氏家族是以修正派心學作為家學的,而修正派心學認為人心易為功名財富等外物所蒙蔽和牽制,而這些外物是“去之也不能,雖聖人也不必使之去”,必須“法以制之,德以化之”,方能使之聽命於人。這種家學可能在阮大鋮成長的早期起過重要作用,阮大鋮後來急於事功或許可以從這裡找到部分的依據。但是不僅如此,他叔祖自華和生父以巽嗜佛又帶給阮大鋮另一方面的啟示,使其思想染上了濃重的釋教色彩。阮大鋮的所謂“坎止蜃樓,冤親圓相,終生之照心而無明起也。”正是由此立場出發,意思無非是說,一切皆為幻象,爭鬥雙方原為一家,彼此交攻實是迷失本性的表現。劇中一旦寫到雙方相持不下,發生矛盾衝突時,就以鬥爭毫無意義,不過時盲攻聵詆為藉口,採取折中調和的辦法,平分秋色,討好了事。以“是非人我俱堪笑”籍佛老思想達成於現實世界的妥協。所以,劇中儘管有劇烈的矛盾衝突,但我們看不到白熱化的鬥爭。對於這種現象,我們認為是不宜加以非難的,因為這符合中國傳統的讀者閱讀期待。中國是禮儀之邦,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要求中正仁和,拒絕血與火。阮大鋮的這一路,可以說是典型的中國化,民族化的路子。

情節安排
阮大鋮是“臨川派”的後繼者之一。臨川派的突出特點是“重情輕理”,這種特點同樣體現在阮大鋮的作品中。《石巢四種》給讀者的總體感覺是雍容典雅,情韻流暢。人物命運的大起大落作者只是娓娓道來,仿佛在說著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這樣在作者,讀者與主人公之間便有了一種審美距離,讓讀者更好的去領會劇情,去想像劇中的人物形象。從某種程度來說,阮大鋮的戲劇類似於今天的意識流的手法,他以情感為線索,鋪衍故事情節,理為情用,在阮大鋮的和緩的敘述中,一切似乎都是預料之外但又是情理之中的。《雙金榜》中的皇甫敦以名儒出場,似乎應該一帆風順地去中舉金榜題名,然後直接的喜結良緣。然而不是這樣,元宵之夜被誣陷為偷天大盜,又口莫能辯,藍廷璋是一清官,按理說應該還皇甫敦一個清白,可是偏偏就無法解釋這皇甫敦的衣物何以落在庫內,而欽賜黃金又擺在他的案頭,大盜莫次飛做得天衣無縫,但作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秀才何以由此能耐,在這種情況下,藍廷璋也只得讓皇甫敦受委屈了,傳送廣南了事,皇甫敦也只得認命。到了廣南,卻又意外的遇到了當年的大盜莫次飛,並且入贅盧府,可謂前程似錦了,可天有不測風雲,暗通海盜,使得他再次受到打擊,似乎今生無望了,偏是二子具中金榜,千迴百折,“雨後峰貼峰”讓讀者思維順著阮氏筆觸歷盡萬水千山而不覺苦。同樣在《牟尼合》中,阮氏大膽創新,打破了傳統戲劇中道具單一的程式,採用了兩個道具即兩個牟尼珠,這樣就有了兩條明線,相互交錯,一而二,二而一;與《雙金榜》中的兩個玉蝴蝶一起,確立了中國戲劇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式的革新。《春燈謎》又被稱為《十錯認春燈謎記》,該劇可以說是以情馭理的最突出的體現。作者創作是以情感為線索而不顧念理之所在。全劇幾乎全是用誤會和巧合構成,同樣能極大的滿足讀者的閱讀期待。當然由於誤會和巧合用得過於頻繁,所以不免有斧鑿之痕,給讀者以不實之嫌,在閱讀過程中,讀者或微笑,或擔憂,或惋惜,或感嘆,情感的流淌宛如一條潺潺的小溪隨遇而彎,時時濺起一朵朵美麗的浪花,疏暢而不滯重。在《雙金榜》中,阮氏為了照顧天緣湊巧,竟然大膽借用夢境和神仙,如盧小姐的那枝牡丹,作者始終沒有解釋它到底從何而來,不但如此好像也永遠不會凋謝。而那蕭佛珠降生時何以真的會使牟尼珠大放異彩,恐怕作者自己也無法解釋,這是真正的“神”來之筆了。原因就在於牡丹起到了一種紐結的作用,是一個支點,廣大的讀者情感必須通過這個支點才能暢通無阻,所以也就出現了這個不合“理”的現象了,但卻符合讀者的閱讀期待,合乎讀者之情。牟尼珠是劇中貫穿情節的線索珠分人分,珠合人合,使主人公命運的象徵。鄭雷先生認為在臨川派作家中,阮大鋮是將劇作的文學性與舞台性結合得最為成功的一人,其傳奇作品執著於人世的悲歡,籍佛老思想達成於現實世界的妥協,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阮氏的思想特徵。

藝術結構
藝術結構上,阮氏的作品緊湊渾圓,脈絡分明,逐層推進,結局襲用傳統的大團圓的方式,迎合民族的欣賞習慣。阮大鋮的戲劇構思得體,結構完整,細針密線,照應妥帖。《雙金榜》和《牟尼合》分別以一雙玉蝴蝶和一對牟尼珠為線索,由合到分,由分到合,來綰系主人公的命運,成為主人公命運的象徵物,最終蝴蝶成雙,牟尼合璧分別收束全劇。《燕子箋》中則以春容畫合觀音像為引,以燕子銜箋作為關目,生出了新的愛情線,最後又讓燕子雙雙繞樑,既增添喜慶祥和的氣氛,又前後呼應。《春燈謎》中,以宇文彥一家的安謐生活始,宇文父上任,宇文彥走散,歷經磨難到最後父子、夫妻團圓,渾然一體,天衣無縫,無不顯示出阮大鋮精心剪裁之匠心。阮氏曲詞典雅,富有詩的意境,歷來為人稱道。他較為全面的繼承了臨川派玉茗堂的曲風,而以寓雅於俗的本色語言見長,他在《春燈謎自序》中將自己的曲作與湯顯祖進行比較說:“余詞不敢教玉茗,而差勝之二:玉茗不能度曲,予頗能之。雖按拍不甚勻合,然凡棘喉齒之音,早於填時推敲小當,故易歌演也。昭武地僻,秦青、何戡輩所不往。余鄉為吳首,相去彌近,有裕所陳君者,稱優孟耆宿……又一快也。”這段話顯得頗為自負,言下大有自詡能“以臨川之筆,協吳江之律”的意味。大鋮的曲辭無論是偏重文采還是偏重本色,都帶有到眼可辨的湯氏特點,如《春燈謎》第六《泊游》中的一曲:【一江風可憐宵,小泊在黃陵廟。淡月江聲攪,閃星燈苦竹春叢,似有江妃笑。琴心不自聊,琴心不自聊,騷魂何處招。向歸鴻支下傷秋料。周貽白先生就以為:“此類詞句,即置之湯作,亦不復可辨了。”再如為許多人稱美的《春燈謎》三十五《宴感》中的一曲:【北水仙子】(生)呀、呀、呀,元來是他,他、他、他,還是那般挺胸虎坐手兒叉。怎、怎、怎,恰好出他的門下,恨、恨、恨,恨五百年撞著冤家。大、大、大,恩怨都天來大,罷、罷、罷,將新恩把舊恨都消化。他請、請、請,請字兒說的牙根滑,總、總、總,總是他眼睛一副出兩般花。想、想、想,想因那日妝檯驀地粉兒搽。很顯然是仿自《邯鄲記》二十齣《死竄》中一段同牌的曲子:【北水仙子】呀、呀、呀,哭壞了他,扯、扯、扯,扯起他,且休把望夫山立著化。苦、苦、苦,苦的這男女煎喳,痛、痛、痛,痛的俺肝腸激刮。我、我、我,瘴江邊死沒了渣,你、你、你,你做夫人權守著生寡。罷、罷、罷,兒女場中替不的咱,好、好、好,這三言半語告了君王假,去、去、去。

舞台技巧
臨川派的抒情戲劇到了阮大鋮手中,其故事性和舞台性得到進一步加強,更便於演出和觀賞,由此路向發展下去,便出現了李漁的娛樂型戲劇。而玉茗堂以“情”為中心的創作方式在後來也找到了洪升和張堅這樣的優秀傳人(《長生殿》的《陷關》《刺逆》兩齣與《燕子箋》的《守潰》《刺奸》兩齣似存在著承襲關係,這一點也許還有關注的必要)。”《曲欄閒話》雲“圓海詞筆,靈妙無比”,韋佩居士謂其劇“介處、白處、有字處、無字處,皆有情有文,有聲有態。”近代曲學大師吳梅也認為其“圓深得玉茗之神也”(《中國戲劇概論》)通觀《四種》,除其各色人物語言均能聲口逼肖,富於性格化外,更為突出的是曲詞清麗華美,古往今來的詩詞曲,可謂信手拈來,化為己有,恰到好處。如《燕子箋》中有一【減字木蘭花】云:春光漸老,流鶯不管人煩惱。細雨窗紗,深巷清晨賣杏花。眉峰雙蹙,畫中有個人似玉。小立檐前,待燕歸來始下簾。幾乎可以與晚唐詞人相媲美。又如《雙金榜》出中汲老爺邀名儒宴集時的唱詩《天中元夕詩》:春城萬戶響歌鐘,剪彩鏤冰耀燭龍。花梅河陽新滿是,柏連漢觀舊呼嵩。吹笙欲下睺山鶴,搖佩還驚洛甫鴻。火德三官齊通泰,天長地久屬年豐。末二句將杜審言的詩直接移用,絲毫無差池,足見阮大鋮文學功底之深厚。再如第十八出的尾聲四句:煙淡疏馨散寒林,一法傳聞繼老能。滄海月明珠有淚,不勞倉偈叩禪心。將李商隱的《無題》活用至此並摻入佛老思想,於纏綿委婉中見古拙,又別有一般境界。再如《春燈謎》中第三十五出,新科宇文彥再宴上初見韋平章(昔日將宇文彥誤判為獺皮海盜者)時的【北水仙子】:呀、呀呀,原來是他。……他、他他,還是那般挺胸虎坐手兒叉。怎、怎怎恰好出他門下。俺不免上前與他理論,恨、恨恨,恨五百年撞著冤家……。大、大大,恩怨都天來大,教俺還是報怨,還是報恩,……罷、罷罷,將新恩把舊怨都消化。……這些語言都繪聲繪色,即便放到元曲或者同時代的沈湯作品中也未見得遜色。第十九出中有首【前腔】:洞庭秋水渺無邊,一點君山起暮煙。九嶷如黛隔湘川,黃陵雲樹依稀見。不覺西河剩淚懸。境界空濛,情感婉曲有度。阮大鋮善於採用烘托,用典,鍊字等手法以創造意境,來表現任務細微曲折的感情和心理。學習並發展了湯顯祖劇作關目新巧、視野開闊的特色,以豐富的想像生動而全面的反映社會生活,為由市井到官場的各種人物一一傳神寫照。

文學評價

阮劇四種確實語言華美,情節多變,上演起來比較好看。但其劇作品格不高,觀念平庸,眩奇失真,淺薄無味,匠氣頗濃而非大方之家。曾將“臨川四夢”全部譜寫成崑曲的清乾隆戲曲音樂家葉堂,認為阮大鋮“以尖刻為能,自謂學玉茗堂,其實全未窺其毫髮”(《納書楹曲譜續集》),這是比較精到的評語。

戲劇研究書目

戲劇舊時專指戲曲,後用為戲劇、話劇、歌劇、舞劇、詩劇等的總稱。本任務來盤點國內著名戲劇研究書目。
《西廂彙編》
《古都西安長安戲曲》
《吡陵曲壇掇錄》
《太原戲曲史》
《蘇州梨園》
《寧波崑劇老藝人回憶錄》
《戲曲與浙江》
《中國戲曲史論集》
《中國古代戲曲史論》
《中國古代曲學史》
《關漢卿戲劇集》
《中國戲曲發展史》
《中國戲曲史論》
《中國戲劇史論考》
《中國戲曲發展史綱要》
《古本董解元西廂記》
《琵琶記討論專刊》
《中國戲曲史略》
《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史漫話》
《中國百戲史話》
《中國悲劇史綱》
《天寶遺事諸宮調》
《南北皮黃戲史述》
《宋元南戲輯佚》
《說唱藝術奇葩—敦煌變文選評》
《元明清禁毀小說戲曲史料》
《明雜劇史》
《元雜劇與元代社會》
《元代戲劇學研究》
《元代雜劇藝術》
《元雜劇論》
《元雜劇史》
《梁辰魚集》
《宋元南戲考論續編》
《南戲新證》
《戲文概論》
《宋金雜劇概論》
《清都散客二種》
《冒鶴亭先生年譜》
《清代戲曲家叢考》
《明清戲曲家考略》
《元曲家考略》
《清中葉戲曲家散論》
《蘇州劇派研究》
《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
《洪升年譜》
《李漁美學思想研究》
《李漁新論》
《李漁〈閒情偶寄〉曲論研究》
《李漁研究》
《李漁評傳》
《張岱研究》
《金瓶梅和湯顯祖》
《論湯顯祖及其他》
《湯顯祖研究資料彙編》
《古劇考》
《京劇流派劇目薈萃》
《青陽腔劇目彙編》
《中國古典戲曲劇目匯考》
《聊齋志異戲曲集》
《聊齋俚曲選》
《中國十大古典悲喜劇集》
《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
《中國古代歷史劇研究》
《紅樓夢戲曲集》
《醉鄉記金鎖記》
《斷髮記金丸記》
《黨人碑琥珀匙》
《鸞篦記醉菩提》
《阮大鋮戲曲四種》
《張鳳翼戲曲集》
《湯顯祖戲曲集》
《幽閨記·琵琶記》
《宋元四大戲文讀本》
《車王府曲本菁華宋卷》
《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
《首屆元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
《元曲聚珍》
《琵琶記版本流傳研究》
《鄭廷玉集》
《李行道孔文卿羅貫中集》
《元本琵琶記校注》
《吳昌齡劉唐卿於伯淵集》
《明清戲曲史》
《明清傳奇研究》
《湖南戲曲史稿》
《石君寶戲曲集》
《元曲選外編》
《宋金雜劇考》
《中國戲劇學史稿》
《劉知遠諸宮調》
《中國戲劇史》
《崑劇演出史稿》
《宋元戲曲史》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
《中國戲曲通史》
《董解元西廂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