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皮黃戲史述》

《南北皮黃戲史述》

《南北皮黃戲史述》是作者於質彬於1994年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簡介

第一章 皮黃戲的形成
《南北皮黃戲史述》《南北皮黃戲史述》

一 西皮調、二黃腔考述
二 皮黃合奏考述
三 揚州、徽班與皮黃合奏
四 皮黃戲中湮沒不彰原因種種
五 餘論:“四大徽班”述略
第二章 進京徽班的嬗變
一 徽班進京前的京師戲曲舞台
二 徽班進京以後的藝術表現
三 徽班映麗 風調一新
四 徽班的嬗變
五 餘論:徽班進京與北方戲曲
第三章 皮黃戲新秀——京劇
一 鹹同之世名伶述略
(一)三傑述略
(二)與三傑同時的京師皮黃戲名伶
二 同光之世名伶述略
(一)後三傑述略
(二)與後三傑同時的京師皮黃戲名伶
三 全能型表演體系的形成
(一)戲曲表演藝術源流
(二)戲曲表演體系是劇種藝術的結晶
(三)體現中國戲曲表演藝術文化博大精深的全能型京劇表演體系
(四)京劇表演體系的核心部分——表演身段譜
(五)全能型京劇表演藝術體系的本質與職能
附論:京劇與崑曲
程長庚全能型表演藝術與京劇更新
第四章 四大徽班進京後南方的徽班與皮黃戲
一 安徽徽班
皖南的徽戲 安慶徽班
二 江蘇的徽戲
高淳徽班 揚州徽班 里下河徽班
三 浙江的徽戲與皮黃戲
金華徽戲 衢州等地的徽戲 浙江亂彈里的皮黃戲
四 兩湖的徽班與皮黃戲:
湖北(主要為漢劇)
湖南(主要為彈腔、“南北路”)
五 贛、閩、粵、台灣的徽班與皮黃戲:
宜黃戲、亂彈腔班
“羅羅”與皮黃腔系劇種
“外江班”與皮黃腔系劇種
台灣亂彈
六 川、廣(西)、雲、貴的徽班與皮黃戲:
胡琴腔與川劇
桂劇、邕劇、絲弦戲
襄陽腔與滇劇
地戲與徽班
附 皮黃腔系劇種表
第五章 南方京劇史述
一 南方京劇形成前上海的戲曲活動
二 揚州里下河徽班與上海京調皮黃
三 里下河徽班與南方京劇
四 同光間的南方京劇
五 南派京劇的形成
六 南派京劇的奠基人王鴻壽
七 南派京劇名伶譜
八 南派京劇坤伶述略
九 南派京劇與杭嘉湖水路班
十 揚子江兩岸的南方京劇
十一秦淮歌女與南方京劇
附論:論關羽戲“南派”開山祖王鴻壽
張桂軒舞台生活志略
南北兩派的交流與合作
略談南派京劇的形成和發展
——在南通里河班徽京老藝人座談會上的講話
後記

戲劇研究書目

戲劇舊時專指戲曲,後用為戲劇、話劇、歌劇、舞劇、詩劇等的總稱。本任務來盤點國內著名戲劇研究書目。
《西廂彙編》
《古都西安長安戲曲》
《吡陵曲壇掇錄》
《太原戲曲史》
《蘇州梨園》
《寧波崑劇老藝人回憶錄》
《戲曲與浙江》
《中國戲曲史論集》
《中國古代戲曲史論》
《中國古代曲學史》
《關漢卿戲劇集》
《中國戲曲發展史》
《中國戲曲史論》
《中國戲劇史論考》
《中國戲曲發展史綱要》
《古本董解元西廂記》
《琵琶記討論專刊》
《中國戲曲史略》
《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史漫話》
《中國百戲史話》
《中國悲劇史綱》
《天寶遺事諸宮調》
《南北皮黃戲史述》
《宋元南戲輯佚》
《說唱藝術奇葩—敦煌變文選評》
《元明清禁毀小說戲曲史料》
《明雜劇史》
《元雜劇與元代社會》
《元代戲劇學研究》
《元代雜劇藝術》
《元雜劇論》
《元雜劇史》
《梁辰魚集》
《宋元南戲考論續編》
《南戲新證》
《戲文概論》
《宋金雜劇概論》
《清都散客二種》
《冒鶴亭先生年譜》
《清代戲曲家叢考》
《明清戲曲家考略》
《元曲家考略》
《清中葉戲曲家散論》
《蘇州劇派研究》
《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
《洪升年譜》
《李漁美學思想研究》
《李漁新論》
《李漁〈閒情偶寄〉曲論研究》
《李漁研究》
《李漁評傳》
《張岱研究》
《金瓶梅和湯顯祖》
《論湯顯祖及其他》
《湯顯祖研究資料彙編》
《古劇考》
《京劇流派劇目薈萃》
《青陽腔劇目彙編》
《中國古典戲曲劇目匯考》
《聊齋志異戲曲集》
《聊齋俚曲選》
《中國十大古典悲喜劇集》
《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
《中國古代歷史劇研究》
《紅樓夢戲曲集》
《醉鄉記金鎖記》
《斷髮記金丸記》
《黨人碑琥珀匙》
《鸞篦記醉菩提》
《阮大鋮戲曲四種》
《張鳳翼戲曲集》
《湯顯祖戲曲集》
《幽閨記·琵琶記》
《宋元四大戲文讀本》
《車王府曲本菁華宋卷》
《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
《首屆元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
《元曲聚珍》
《琵琶記版本流傳研究》
《鄭廷玉集》
《李行道孔文卿羅貫中集》
《元本琵琶記校注》
《吳昌齡劉唐卿於伯淵集》
《明清戲曲史》
《明清傳奇研究》
《湖南戲曲史稿》
《石君寶戲曲集》
《元曲選外編》
《宋金雜劇考》
《中國戲劇學史稿》
《劉知遠諸宮調》
《中國戲劇史》
《崑劇演出史稿》
《宋元戲曲史》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
《中國戲曲通史》
《董解元西廂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