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芳記》

《流芳記》

《流芳記》以透視傳奇的方式,展示了在一個王綱解紐的時代一位名醫家族那灝瀚蒼茫的歷史和變遷。小說以一個遊走俯瞰世相的幽靈為敘述者,藉此觀臨一個家族,一方地域,以及昔日雲別的暗香涌動,物外乾坤,春秋來往,形神百態的人物經歷,佐證譙城紛復邈然的歷史,開掘沉厚憩陰的命運。作家李亞聚目於小人物的生命奇蹟,在動盪慌亂的朝夕更替間,不厭其煩地記錄著無奇的瑣碎、麥芒上的傳說,在星星之火中尋找遺愛,綴拾著經史子集外的雜駁情仇。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流芳記》流芳記

《流芳記》是以超越生死的幽靈的第一人稱口吻來講述歷史的,逡巡在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是一雙能夠俯瞰人生、穿透時空的眼睛,這不僅可以獲得全知全能、極度自由的敘述視角,還可以鑑往知來、洞察古今。書中對靈津渡口大捷“迷魂戰”的描寫,不僅有著非常狀態下袁辯吾、魏鐵衣身上體現出的離奇荒誕的意味,也彰顯作者筆走偏鋒的辛辣風格。屠刀與鐵蹄之下的譙城人,既有大哥蘇甲格、二哥蘇甲寶等軍民的不屈抗爭,也有父親蘇歸海、啞巴三哥等看似超然物外者,他們或神出鬼沒,或正面交鋒,以各種方式顯示中華民族固有的錚錚鐵骨和精神血性。

作品人物

《流芳記》里的父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他在小說的第二節上場,明顯,李亞在這一名醫的身上有著溫暖、痛切、理想化的寄予,那種寓言化的傾向也相當彰顯。父親身上的中學傳統和西學經歷,“救人”的責任感,在諸多事件中的應對態度,還有那份從骨子裡帶出的超然……從他出場開始,我就臆測他可能的命運,卻又怕它真的出現。小說中,父親被安排去了德國,享受著精湛的醫術所帶給他的尊榮,當他重返故鄉的念頭在臨終的歲月強烈起來時,“他的雙腿已經不能再次長途跋涉了,他想顫顫巍巍地站起來撒泡尿都得要人扶著才行。無奈之下,父親只好徹底放開手裡的那朵芍藥花,並且眼看著它在自己日益渾濁的視野里消逝而去。”李亞有意淡化對這一事件的感吁,但,它存在著,一旦你停滯一下,感吁和思想的力量就一層層地到來了。至於其他人,無論是強梁二哥、地下黨大哥、袁司令、九燈和尚、熊夢之、葛九章、陳竹竿……這些個性鮮明、行為秉異的人物都分擔著某種寓言化的厚度。李亞讓所有的思想和寓意都做了很好的埋藏,如果不做慎思,單單傳奇就足夠吸引——這是我應當學習的優長。
敘述者,“我”,小說中說他作為一個自由的幽靈,“遊歷四海,上曉天文,下通地理”,充當著人類記錄員的角色,“飄蕩在空中,俯首觀望人世間的滄桑故事,有的大氣磅礴,有的細若琴弦”——這種方式也許並不是李亞的獨創,但這卻是敘述這個故事最佳的方式,能讓他得以充分騰挪,給予他敘述上的不羈和快感。讀到興奮處,我也能感覺李亞的自得,他的神采飛揚。這個“我”,像君特·格拉斯《鐵皮鼓》中的小小奧斯卡,他們的存在給予寫作者的,是張力,是不羈,是快感,是神采飛揚。它,在我看來首先是寫作者自己的,當然這一切,都可與閱讀者一起分享。

作品評價

表現抗戰題材的作品多得數不勝數。我們閱讀這部作品時,無疑被一種充沛的文學氣韻所包裹。小說似乎在極力詮釋歷史的記憶,書寫曾有的民族生活,然而所鋪陳的是嶄新的體驗,所演繹的是現代的審美,努力追求和實現作者所清醒意識和渴望達到的文學高度。對於歷史這一表現對象,還原和回歸真實成了創作最重要的指標,作者所巧妙使用和精心創造的大量別具意趣的細節,使蓬頭垢面的歷史抹去塵埃後顯露出真實面貌。
小說所刻意形成的殘酷現實與純潔愛情的對比,殘暴野蠻與理性清醒的映襯,忍垢含恥與積極抗爭的呼應,敵我雙方人性與獸性的較量,都是那樣的波飛浪卷、意味深長。而似不經意間融入的誇張奇幻色彩,帶來的震驚則令人刻骨銘心。小說給讀者設定了若干懸疑,使真相成為撲朔迷離的歷史懸案,留待猜想。《流芳記》仿佛當哭的長歌,把歷史寫成了傳奇,把苦難寫成了史詩,使譙城人對入侵者從靈魂到肉體的頑強抵抗,成為應當為之歌之詠之的精神而流芳百世。

書摘

那天,我在我們家院子裡徘徊時,無意間看到母親高高地坐在花梨木高背大椅上,神情快樂中帶有幾分傲慢。她旁邊的檀香木高腿几上,放著那個義大利人前兩天帶來的地球儀。那個玩意兒五顏六色,看樣子遍布神靈,氣象神秘,就像一個幾萬年也猜不透的甜蜜謎語。母親一邊漫不經心地和人說著話,一邊時不時抬起她那細白柔嫩宛如少女般的左手,緩緩轉動一下那個神秘的圓球。於是,地球上所有的山川河流鏇轉起來,一切神靈也飛舞起來了。
母親出身於京城中醫世家,因此,她老人家下過一番工夫,精研了十九種養顏之術,加上她今天穿著生日華服,花團錦簇,山清水秀,讓人怎么也看不出她已經是個五十五歲的老婦人了。歲月無情,那時候,一個五十五歲的人就已經很老了。……

2010年推出的長篇小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