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首席記者》

《首席記者》原發於《當代》,刊登後讀者反響強烈。因真實而深刻地揭示了地產界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原罪,和新聞界在市場化變革中的沉淪,以及中國百姓在國家富強道路上的犧牲,而榮獲《當代》拉力賽2008年度總冠軍。

基本信息

簡介

《首席記者》《首席記者》
本書寫了一場強制拆遷糾紛,一夥拆遷底層暴徒,一件拆遷殺人命案,一個替夫伸冤的東北烈女,一副為民請命的新聞鐵肩,一場房產大顎和傳媒精英的博弈,一個城市繁榮的原罪基石,一次社會向前的慘烈陣痛。演繹了一場釘子戶和拆遷辦的連環血戰,揭露了新聞界與地產界的雙重黑幕。

作者簡介

劉國民,男,黑龍江省作協會員,就職於《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因長年身為一線記者,所以其作品獨具直面人生的勇氣與洞察社會的敏銳。正如《當代》編輯在審稿意見中說:多少年沒見過這么紮實的現實主義作品了,其厚重其深刻即使是當今最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也難以企及。

編輯推薦

《當代》拉力賽2008年度總冠軍
深刻揭露新聞界與地產界的雙重黑幕
地產界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原罪,新聞界在市場化變革中的沉淪,中國百姓在國家富強道路上的犧牲
好一場新聞大戰,好一番良心震顫,好一部驚世長篇!

讀者評語

《首席記者》是一部看了讓人驚心動魄而又唏噓不止的驚世力作,是近年來最具批判鋒芒的優秀長篇小說之一。作家的藝術膽識和創作精神使那些“私人化寫作”的所謂“作家”們相形見絀。

《首席記者》是一場博弈,在這場利益最大化的爭奪中,有平民、商人、媒體、法律,甚至還有政府。整部作品人物眾多,稍顯倉促凌亂。後半部對人物命運的把握顯得力不從心,作家試圖跳出記者黎志堅的影子,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對這場博弈進行點評,但這個嘗試缺乏與整部作品的糅合,有些唐突和生硬。
瑕不掩瑜,還是為記者深入生活而寫出如此鮮活的作品投上敬佩的一票,並列為年度總冠軍的候選作品。作品或可更名《中國基石》。

記者黎志堅就是一個東北大俠,他既有義膽俠骨,也有柔情風雅。《首席記者》積極地展示矛盾和問題,引發社會普通百姓的共鳴。我作為一個曾經的媒體人,寫過長篇小說《記者》的作者,知道時下報業大戰激烈冷酷,也知道時下許多媒體默許記者站自己創收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更知道在中國醞釀許久的《新聞法》沒有出台,會使記者和報社經常陷入尷尬。所以,在欣賞劉國民先生筆下的這些人物同時,也感覺黎志堅他們身上的神話色彩,甚至有點像好萊塢大片。《首席記者》和劉先生去年的《冷總編的救贖》同屬一個題材,但明顯地前者比後者要深刻許多。
小說的視角很獨特,情節安排得緊湊而又牽扯人心。小說結局很現實,我曾以為黎首席會迫於壓力毀掉證據,因為畢竟他首先也是一個活生生的普通人。但是結局還算是出乎意料——名義上賀小賀贏了官司,現實中梁老大也不會有什麼損失,所以結局的可信度還是令人滿意的。

非常喜歡《首席記者》。在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中,三個人物形象異常鮮活,一個是錚錚鐵骨的記者黎志堅;一個是為夫伸冤的執著風塵女子賀小賀;一個是未能生育但充滿母性愛心的妻子肖慶芸。主人公一身鐵骨正氣讓人敬佩、敬仰。語言風格頗具特色,激烈的直白中又不乏詼諧與調侃,讓人在閱讀時緊張的心理得以釋然。
以前雖未曾讀過劉國民的作品,但我相信《首席記者》這部小說定會引起人們的關注。

社會影響

實行首席記者制,也是擴大媒體和記者的社會影響,打造媒體品牌形象的需要。首席記者不是行政職務,首席榮譽稱號也不是終身制,它蘊藏著更多的是責任。首席記者,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壓力和動力,她促使以“首席”署名的記者必須認真對待自己所采寫的每一篇稿件,以維護自己和媒體和聲譽。
首席記者更重要的是有良知、有正義感,敢作敢為,在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中起著導航燈的作用。

2010年推出的長篇小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