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

《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

《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 是哈佛大學教授哈羅德·J·伯爾曼集40年心血寫成的一部力作,著重研究“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因素。該書分為兩部,第一部論教皇革命與教會法,第二部論西方世俗法律制度的形成,包括封建法、莊園法、商法、城市法和皇家法。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6
這是哈佛大學教授哈羅德·J·伯爾曼集40年心血寫成的一部力作,著重研究“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因素。該書分為兩部,第一部論教皇革命與教會法,第二部論西方世俗法律制度的形成,包括封建法、莊園法、商法、城市法和皇家法。作者在一幅巨大畫布上描繪了西方法律傳統形成與演變的全景圖。細節刻畫精細,整體氣象恢宏,融制度與觀念於一體,對西方法律傳統的特質、它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以及它所面臨的嚴峻危機均有精闢的論述,並對馬克思主義、馬克斯·韋伯學說進行了獨到的評論。該書不僅是法學界人士的必讀書,對於哲學、歷史學、社會學、宗教學、文化學等領域的讀者也會大有裨益。

目錄

“外國法律文庫”序(江平)

凡例

序言

導論

法律與歷史

法律與革命

西方民族革命的特徵

千禧年的追求

革命的法律

西方法律傳統的危機

走向一種法的社會理論

第一部教皇革命與教會法

第一章西方法律傳統的背景:民俗法

部落法

日耳曼法中的動態因素:基督教和王權

苦行贖罪法及其與民俗法的關係

第二章西方法律傳統在教皇革命中的起源

教會和帝國:克呂尼改革

教皇敕令

教皇革命的革命特徵

教皇革命的總體性

教皇革命的迅速性和暴力性

教皇革命的持續性

教皇革命的社會-心理原因和結果

近代國家的興起

近代法律體系的產生

第三章西方法律傳統在歐洲大學中的起源

波倫亞法學院

課程設定與教學方法

分析和綜合的經院主義方法

經院主義與希臘哲學和羅馬法的關係

經院主義辯證法在法律科學中的套用

作為西方科學原型之一的法律

法律科學的方法論特徵

法律科學的價值前提

法律科學的社會學標準

第四章西方法律傳統的神學淵源

最後審判和煉獄

補贖的聖禮

聖餐禮

新神學:安塞姆的救贖學說

救贖學說的法律含義

西方刑事法律的神學淵源

教會的犯罪法

第五章教會法:第一個西方近代法律體系

教會法與羅馬法的關係

教會法體系的憲法性基礎

對教會管轄權的限制

第六章教會法律體系的結構要素

教會婚姻法

教會繼承法

教會財產法

教會契約法

訴訟程式

教會法的系統化特徵

第七章貝克特對亨利二世:並行管轄權之爭

《克拉倫登憲章》

僧侶權益和雙重危境

英格蘭的教會司法管轄權

禁止令狀

第二部世俗法律體系的形成

第八章世俗法的概念

世俗政府和世俗法的新理論的出現

索爾茲伯里的約翰:西方政治科學的創立者

羅馬法法律家和教會法法律家的理論

法治

第九章封建法

11世紀以前西方的封建習慣

封建法體系的出現

客觀性和普遍性

領主權利和封臣權利的互惠性

參與裁判制

整體性

發展性

第十章莊園法

第十一章商法

第十二章城市法

第十三章王室法:西西里、英格蘭、諾曼第和法蘭西

第十四章王室法:德意志、西班牙、佛蘭德、匈牙利和丹麥

尾論

縮略語

注釋

致謝

索引

地圖和圖表

譯後記

編輯推薦

本書榮獲美國律師協會1984年SCRIBES圖書獎法律專題最佳新作獎。

“篇幅宏大,視野廣闊,細節豐富,這可能是我們這一時代最重要的法律著作。”

——《美國政治科學評論》

“這是一本頭等重要的著作。每個法律家都應該研讀它……該著文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堪稱學術極品。”

——《洛杉磯日報》

“伯爾曼通過證明教皇改革的革命特性,推翻了為教會史學家、實證主義者、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和法律史學家所共同承認的階段劃分……《法律與革命》本身就是一部革命性著作,它使許多大學學科的執教者不得不重新調整他們的關注點,並注意法律中某種革命性的文化力量。”

——喬治·H·威廉斯

西方法學名著

了解西方的法學名著對於法科學生來說很有必要,可以加深自己對法律的思考,培養研究法學的興趣,為建設法制國家盡一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