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商研究》

《法商研究》

法學專業學術理論刊物。側重對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有關法律問題的探討和研究,主要發表法學理論文章。讀者對象是政法院校師生、法學研究工作者、政法幹部。有英文目次。

基本信息

創辦發展

《法商研究》的前身是《中南政法學院學報》。

《中南政法學院學報》於1957年初創刊,由學報編輯委員會負責編輯、出版、發行。《中南政法學院學報》屬學

《法商研究》《法商研究》

術理論刊物。至1958年出版3期後,因中南政法學院與其他院系合併為湖北大學,《中南政法學院學報》更名為《政法學習》。《政法學習》一直出版到湖北大學時期,後因湖北大學被撤銷,《政法學習》遂停刊。

中南政法學院恢復建校之初,為了及時反映學院以法學為主的教學科研成果,培養學術人才,即著手抓了學術刊物的建設。1984年12月20日,院臨時黨委向法務部黨組呈報《關於恢復出版《中南政法學院學報》的報告。經法務部報文化部批准,同意《中南政法學院學報》正式公開出版,刊期為季刊。

經過緊張的籌備,1986年3月,《中南政法學院學報》出版復刊號

辦刊宗旨

完整、準確地闡述和宣傳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及國家的法律、法規;探討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特點,探究中國法律理論與實踐問題,探索當前改革中的一系列法律問題,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法制建設服務;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交流研究成果,活躍學術思想,發現和培養法學研究人才。復刊後的《中南政法學院學報》為季刊,96頁,每季末月30日出版,設定的主要欄目有:法制與改革論壇、法學專論、法制系統科學研究、司法實踐、案例分析與討論、調查報告、教改研究、學生論文選、自學輔導、國外法學之窗等,先後由湖北省農科院經作所、棉花所印刷廠和湖北省新生印刷廠、中南民族學院印刷廠印刷。根據中南政法學院申請,《中南政法學院學報》於1987年6月15日取得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中國國家中心分配的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1000-5234。1989年至1991年,中南政法學院曾三次向法務部報告,請求更改《中南政法學院學報》的刊名、刊期,但由於種種原因未獲批准;1992年11月18日,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四大精神,中南政法學院再次向法務部報告,請求將《中南政法學院學報》的刊名更改為《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將學報的刊期更改為雙月刊,經法務部報國家新聞出版署審批,國家新聞出版署於1993年11月17日同意將《中南政法學院學報》更名為《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自1994年
《法商研究》《法商研究》
第2期起,《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正式以新刊名(並改季刊為雙月刊)出版發行,逢單月15日出版,新編國內統一刊號為CN42-1370/D。由中南政法學院印刷廠印刷,

主要欄目

市場經濟與法專論、法學論壇、熱點問題、法學爭鳴、中青年法學家、外國法制借鑑、司法實踐。1998年1月,《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改由中科院武漢分院科技印刷廠印刷。1999年1月,《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版面由96頁增至128頁。1999年7月,《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國內刊號改為CN42-5055/D。2000年5月,中南財經大學與中南政法學院合併組建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1年1月,《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更名為《法商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法學版)》,版面由128頁增至144頁。2002年5月,《法商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法學版)》國內刊號改為CN42-1370/D。2002年7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新出報刊[2002]653號檔案的要求,《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正式更名為《法商研究》,其主辦單位由中南政法學院變更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國內刊號改為CN42-1664/D。2003年1月,《法商研究》取得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中國國家中心分配的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1672-0393。

編輯部概況

1984年底,在中南政法學院科研處下設《中南政法學院學報》編輯部,只有1人具體負責籌備學報復刊及復刊初期的編輯、出版、發行工作及雜務。1986年秋季增至3人。經法務部同意,1989年3月,《中南政法學院學報》編輯部從科研處獨立出來,正式成為系、處、所一級學術機構。1988年《中南政法學院學報》編輯部增至4人,1990年增至5人,1992年增至6人,1999年增至7人,因退休和工作調動等原因,1999年4~5月減為4人,1999秋增至5人,現有在編人員4人,兼職6人。其中教授2人,編審1人(研究生學歷),副教授2人,副編審2人(碩士),講師1人,助教1人,助理編輯1人(碩士)。6位兼職編輯已經獲得博士學位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4位專職編輯中有3人已經成為或即將成為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導師。1986年3月,《中南政法學院學報》復刊,由中南政法學院副院長羅玉珍教授兼任學報主編(1986.3-1987.6);1987年7月11日中南政法學院發文指定科研處長唐永禪教授兼任學報主編(1987.7-1988.12),蕭伯符任專職副主編(1987.7-1989.3)。1989年3月正式成立中南政法學院學報編輯部,任命了主編、副主編,中南政法學院副院長丁煥春同志兼任學報主編(1989.3-1992.12),蕭伯符同志(1989.3-1993.9)、劉普生同志(1989.3-1993.10)為副主編;1993年10月又任命了編輯部主任、副主任和副主編。1993年後,先後由副院長覃有土同志(1993.1-1993.12)、吳漢東同志(1994.1-1997.12)兼任主編,方世榮同志為編輯部主任、副主編(1993.10-1995.12),劉普生同志為編輯部副主任(1993.10-2002.5)、副主編(1993.10-1997.12)。1995年12月,又任命謝振國同志為編輯部副主任(1995.12-1999.4)。1998年,中南政法學院又任命了學報主編、副主編,方世榮同志任主編(1998.1-2000.9),童之偉同志(1998.1-2000.9)、劉普生同志(1998.1-2000.9)任副主編。2000年11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任命童之偉同志為主編(2000.11-2002.3)、劉普生同志為副主編(2000.11-2002.3)。2002年5月,學校任命副校長覃有土同志兼任主編、劉普生同志任常務副主編、編輯部主任。

業績

自1986年復刊至今,《法商研究》共出版了91期,發表了大量的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的優秀文章,對推動我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幾年來,《法商研究》發表的文章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據不完全統計,其中,獲全國性評獎三等獎一篇,獲湖北省優秀論文評獎一等獎一篇,二等獎及三等獎幾十篇。

十幾年來,《法商研究》刊發的文章有30%左右被權威文摘報刊全文轉載、摘登及編入索引。近幾年來,轉載率基本上保持在40%以上。摘轉率近四年在全國政法類學報排名中,兩年居於第一位,一年居於第二位,一年居於第五位;而引用率根據1998年和1999年公布的數據,在當年湖北省高校社科學報排名中位於首位。復刊十幾年來,《法商研究》先後被有關單位確定為“中國中文法律類核心期刊”,同時成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三個資料庫的來源期刊,並為“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1999年被評為“首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2002年,被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評為“第二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從1996年開始,與清華大學光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學術電子出版物編輯部合作出版《法商研究》的光碟版。經過編輯部全體同志的共同努力,《法商研究》在國內外的影響日益擴大,訂戶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港、澳、台地區及國外部分地區,《法商研究》編輯部於1990年被評為湖北省優秀編輯部,同時,《法商研究》編輯部分別被全國文科學報研究會、湖北省社會科學期刊研究會、湖北省期刊協會和湖北省高校學報研究會等學術團體選為理事或常務理事單位。

展望

《法商研究》復刊十幾年來,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概括來講,經驗主要有三條:一是學校黨委、行政的領導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十幾年來,學校黨委、行政對《法商研究》一直無微不至地關懷,從辦刊經費、辦公條件、人員配置上一路綠燈,使《法商研究》走上正軌,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二是《法商研究》編輯部的領導能以身作則,將《法商研究》當成事業來抓,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使《法商研究》的質量逐年上升,地位日益提高;三是專職編輯人員不僅敬業愛崗、責任心、事業心強,而且正在成為“學者型的編輯”。目前《法商研究》存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人員配置不夠,專業編輯人員的數量還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二是在規範化建設上有些滯後,離國家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展望未來,《法商研究》編輯部各位同仁決心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抓住機遇,同心協力,走內涵式發展之路,為將《法商研究》辦成國內一流的名刊、大刊而努力奮鬥。

評價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3月22日第18版以“一校雙葩引領學術發展共同綻放助推學科建設”為題對我校主辦的兩份刊物進行了集中宣傳,充分肯定了《法商研究》在學術成果展示、服務學科及國家經濟建設,促進產學研相結合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現轉登如下:
《法商研究》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主辦的法學類學術理論刊物,逢單月15日出版。
《法商研究》嚴格遵循辦刊宗旨,始終堅持“雙為”方向,認真貫徹“雙百”方針,不斷提升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精品意識和學術品位,針對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重大戰略目標,依託學校的優勢學科如國家級重點學科民商法學、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組織策劃專題文章進行研究、論證和宣傳;並積極關注其他重要議題,如契約立法、物權立法、“三農”問題以及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等,為有關重要立法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論支持。
《法商研究》一貫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積極倡導“問題意識”,號召作者在研究時“眼睛向下看”,反對浮誇、空對空、無病呻吟,逐漸形成了自己鮮明、獨特的辦刊風格,對學術風氣的健康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刊發的大量文章對我國法治進程中諸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解決發揮了一定作用。
近年來的不斷創新、銳意進取鑄就了《法商研究》今日的輝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10年底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出版、中國科學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圖書館研製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顯示,《法商研究》的主要學術影響力指標在所有法學刊物中名列前茅,並呈穩步提升的勢頭;而且在南大CSSCI來源法學期刊排名中一直穩居前列並呈快速上升勢頭,在2010-2011年度位居第三,緊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所刊發文章自2005年以來被四大文摘刊物二次轉摘比率均在35%以上,轉載量在法學刊物中也一直位居前列,多次獲得各種優秀成果獎,在國內外的影響日益擴大。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統計分析平台”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網路傳播地域遍布五大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外機構用戶高達4400多家,其中既有教學與研究機構,又有實務部門,如中共中央政法委研究室專門發函請求提供。從訂戶來看,不但有專家學者,更有普通農民,在2010年一位廣東農民專門來信表示對所刊發“三農”問題研究文章的認可;從所刊發文章獲獎來看,多次榮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
《法商研究》也因此先後被評定為“中國中文法律類核心期刊”,同時成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庫”(CSSCI)來源期刊;1999-2010年連續四屆被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繼2006、2008年被評為湖北省“優秀期刊”後又於2010年榮膺湖北省10種“人文社科優秀精品期刊”第一名;分別被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湖北省期刊協會、全國文科學報研究會等學術團體選為副會長單位、常務理事或理事單位;常務副主編劉普生編審則被評為“全國社科學報優秀主編”,榮獲湖北省“優秀社長、主編獎”,其他編輯在優秀編輯評選活動中也屢有斬獲。
成績只代表過去,《法商研究》站在新的起點上,展望未來,會繼續積極參與競爭,緊緊把握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這一偉大實踐帶來機遇,在自由寬鬆的政治環境下為繁榮法學研究、引領學術發展、助推學科建設、實施依法治國方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哲學政法類期刊大全(二)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註:詞條中不要添加電話。

《黨政論壇》
《第歐根尼》
《電子智慧財產權》
《東方女性》
《法商研究》
《法制與經濟》
《法治與社會》
《法治縱橫》
《犯罪研究》
《犯罪與改造研究》
《方圓》
《佛教文化》
《福建黨史月刊》
《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福州黨校學報》
《婦女研究論叢》
《各界》
《各界·科技與教育》
《工會博覽·理論研究》
《公安教育》
《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
《公共行政評論》
《共產黨人》
《管子學刊》

《廣東民政》
《法制與社會發展》
《法制與文明》
《道德與文明》
《地方政府管理》
《反腐敗導刊》
《黨員天地》
《黨員之友》
《東方法學》
《黨政幹部論壇》
《法律適用》
《福建警察學院學報》
《福建理論學習》
《黨政幹部文摘》
《福建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福建支部生活》
《法學家》
《婦女》
《法學論壇》
《幹部之友》
《甘肅行政學院學報》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
《法學評論》
《法學研究》
《法學與實踐》
《法學雜誌》
《法醫學雜誌》
《公安研究》
《公安月刊》
《法苑》
《法制博覽》
《法制世界》
《廣東公安科技》
《黨員特刊》
《廣東青年幹部學院學報》
《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報》
《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廣東行政學院學報》
《廣東支部生活》
《改革月報》
《幹部黨員人才》
《法人》
《黨支部工作指導》
《法音》
《法庭內外》
《法學》
《黨員生活》
《公安海警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福建方圓》
《黨政幹部學刊》
《法制與社會》
《法律科學》
《法學天地》
《法制月刊》
《福建宗教》
《廣東黨史》
《法治研究》
《黨員文摘》
《婦女生活》
《法律與生活》
《婦女之友》
《婦女指南》
《改革先聲》
《佛學研究》
《鄧小平理論研究》
《法制導刊》
《法制》
《法制天地》
《法制與新聞》
《改革縱橫》
《福建統一戰線》
《法商論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