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

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

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是負責登記世界上連續出版物的國際網路。它是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和文化組織(UNESCO)的“世界科學情報系統”(UNISIST)計畫,於1972年11月建立的。國際中心設在巴黎。

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

正文

負責登記世界上連續出版物的國際網路。它是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的“世界科學情報系統”(UNISIST)計畫,於1972年11月建立的。國際中心設在巴黎。
職能 主要有以下幾項:編輯和維護ISDS機讀文檔,確保其更改的連續性、一貫性和數據的準確性;向國家中心和其他用戶傳送國際文檔的數據;協調網路活動,建立和維護有關連續出版物的公共規則、標準、政策和與國家、地區中心協作的規程;通過提供軟體包,培訓和技術幫助,協助各中心實現操作過程的自動化,促進各國家中心的建立,確保ISDS與國際圖聯(IFLA)、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等組織之間的密切協調,並參預有關連續出版物國際標準修訂活動;直接負責對國際組織的連續出版物識別題名和ISSN登錄等。
ISDS各國家中心的職能是負責各自國家出版的連續出版物的登錄,即分配ISSN和一個唯一性的標識題名,根據《ISDS手冊》的要求做成記錄,提交給ISDS國際中心文檔,並負責在出版者和用戶之間建立通訊聯繫,確保ISSN的正確使用,防止重用、誤用;負責建立和維護ISDS記錄國家文檔。
組織和機構 ISDS是一個各國政府之間的合作組織,由國際中心、各國的國家中心和地區中心組成,在世界上形成網路。國際中心是ISDS常設的行政和執行機構,是網路的領導。1990年已有 50個國家中心,2個地區中心。地區中心有:蘇聯和東歐等國地區中心,包括蒙古古巴,但不包括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東南亞地區中心,包括泰國、菲律賓、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記錄結構和數據項目 ISDS機讀形式記錄的通訊格式結構,遵循了iso2709《文獻目錄信息交換用磁帶記錄格式》的規定。基本結構如下:

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
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
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
主要數據項目見下表:
ISDS中國國家中心 1985年11月成立。1986年4月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國際中心在巴黎召開的第六次全體成員大會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參加ISDS。ISDS中國國家中心設在國家圖書館即北京圖書館內。同時中國還被選入第17屆ISDS的理事會。1986年 8月建成了中國ISDS計算機處理系統,同年 9月向國際中心登錄第一批數據。ISDS中國國家中心的基本任務是:按照國際中心確立的規則,對中國出版的連續出版物進行統一登錄,將國際中心分配中國的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分配給中國出版的各登錄刊物。根據《ISDS手冊》要求,對登錄的連續出版物進行著錄,並把這些信息加工成機讀形式提供國際中心。同時也完成中國連續出版物國家機讀目錄的編制與建庫工作,以及長期的數據維護工作。還擔負國內外對中國連續出版物的各種查詢的答覆任務。
ISDS中國國家中心的計算機處理系統的特點是:①將編制ISDS機讀數據工作與編制中國連續出版物機讀目錄工作結合起來,採取同一種著錄方式和同一種著錄格式即中國機讀目錄(China MARC)的格式記載數據,這樣,既滿足了ISDS的數據需求,也滿足了中國自己連續出版物機讀目錄的需要,在經濟上和工作效益上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較好地解決了中國漢字信息向ISDS要求的羅馬化信息的自動轉換以及機讀格式轉換等一系列技術問題,大大減少了繁瑣、重複的手工工作量。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