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法商大學

廣東法商大學

廣東法商大學(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1983年建立,原名廣東財經學院,1985年改名為廣東商學院,2013年6月19日,經教育部批准,廣東商學院更名為“廣東財經大學”。現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法務部共同建設,是一所以法律和商科為教學特色的高等學府,廣東省重點建設大學之一,是國家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養計畫》定點高校之一,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高校,“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成員。

基本信息

0.基本信息欄(修正)

中文名:廣東法商大學(廣東商學院)學校類別:省立重點大學
外文名:Guangdong University of Law and Business學校屬性:財經、政法類
簡稱:廣商、廣商大現任校長:王華教授
校訓:厚德、勵學、篤行、拓新所屬地區:中國廣州、佛山
創辦時間:1934年,重建於1983年主要院系: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法學院、人文學院
知名校友:陳偉東、周煒建、陳小敏、黎友煥等開設學科:商科、法科、文科、理科、工科、藝術
客座教授:弗農·洛馬克斯·史密斯候選校名:廣東財經政法大學
學校隸屬:原商業部,現廣東省政府與國家法務部共建原校名:廣東省立(勷勤)商學院、廣東省立法商大學

1.學校簡介

廣東法商大學(廣東商學院),溯源於廣東最早商科——1934年創建的勷勤商學院,於1946年改辦為廣東省立法商大學;1983年經國務院同意廣東設立財]經學院,1985年正名廣東商學院,1992年廣東省政府七屆常務會議通過決議在廣東商學院基礎上籌建廣東法商大學,1997年廣東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法務部簽署“省部共建廣東商學院(廣東法商大學)”協定。2007年通過國家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
廣商大(地理位置)
學校擁有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結構合理而又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009人,其中教授211人、副教授322人,博士教師257人,雙語教學教師29人。111人入選為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教育部學科發展和專業設定專家委員會委員1人,3人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另外,聘請了8名外籍專職教師和近百名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目前擁有廣東省重點學科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2個,MBA(工商管理碩士)、JM(法律碩士)、MF(金融碩士)、MI(保險碩士)等專業碩士點4個,法學第二學士學位點1個。
學校全日制研究生與本科生22837人(含僑港澳台學生),教職工1416人,學校校舍建築面積41.5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3億元,各類專業實驗室、計算機基礎實驗室、語言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260多間。校圖書館藏書300萬冊(含電子圖書),建有廣東省高校最先進的數位化圖書館,實習實踐基地108個,以及廣東省高校數位化經濟、管理、法學分中心;是廣東和華南地區經管法人才培養基地和科學研究基地,在華南地區高校和全國同類院校中具有較高知名度和一定影響力。

2.校徽校訓

G-fs校徽
校徽是學校徽章的簡稱,是一個學校的標誌。廣商校徽為G、s、f三個拼音組成的一艘乘風破浪前進的帆船圖案。其中G為學校所在地廣東,s、f分別代表學校兩大核心學科群——商科與法學,法商交融、寓法於商,體現學校法商交叉複合型人才教育理念。
校訓:厚德、勵學、篤行、拓新。“厚德”典自《周易》,“篤行”語出《禮記》,“勵學”意襲勸勤,“拓新”繼往開來。既吸收儒家精髓,又把握時代脈搏。

3.學校環境

學校地處廣佛國際都市圈,中心校區坐落於廣州市海珠區珠江河畔——毗鄰廣州國際會展中心新址,分校區位於佛山市三水區北江之濱——毗鄰三水國家森林公園,華商學院位於廣州市郊增城荔枝街,校區總占地面積3836畝,校園建築具有嶺南特色、現代風格和高校品質,校內環境優美,景色怡人,人文景觀遍布,文化氣息濃厚,為廣大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

4.校史沿革

法商學報
1931年,廣州國民政府籌建“省立勷勤大學”。勷通勸(繁體)
1933年,改組省立工專學校為勷勤工學院,市立師範學校為勷勤師範學院(教育學院)。
1934年,創建勷勤商學院,工商師三院合稱廣東省立勷勤大學並在石榴崗建立校區。商學院(下設經濟、會計、銀行及工商管理四系)為廣東最早之商科,院長李泰初(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廣州市立銀行行長)。
1938年,撤銷勷勤大學,商學院獨立辦學;勷勤教育學院改組為廣東省立文理學院(現華南師範大學);勷勤工學院併入中山大學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
1946年,廣東(勷勤)商學院改組為廣東省立法商學院(大學)。
1947年,省立法商大學遷回石榴崗設校(現校本部毗鄰),全校共七系(銀行、會計、政治經濟、工商管理、國際貿易、法律、社會),28個教學班。
1948年,法商大學登記在校生1074人,其中法科376人,商科671人。
民國時期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省立法商大學停辦。
1983年,國務院同意廣東設立財經學院,隸屬國家商業部;同年在石榴崗附近征地,省立法商大學校友劉次鈞主持黨委工作,校長李鴻昌。
1984年,開設9個本科專業(工業企業經營管理、商業企業經營管理、工業財務會計、商業財務會計、基建財務會計、財政稅務、金融保險、國民經濟計畫統計、工商行政管理)。徵得石榴崗毗鄰赤沙林地。
原廣東省長盧瑞華題
1985年,啟用赤沙校區,正名為廣東商學院。
1987年,法商大學校友在商學院設立古勷勤獎教獎學基金。
1992年,省政府七屆常務會議,決議通過在廣東商學院基礎上組建廣東法商大學。聯考以“廣東法商大學(籌)”名義在重本線上招生,投檔線首次超過中大(文科692理科662)。
1993年,成立法律系。與國家財政部、暨南大學、首都經貿大學聯合招收研究生。
1994年,高教廳(已併入教育廳)以省政府名義向國家教委(現教育部)申報組建廣東工業大學、廣東法商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1995年,廣東商學院與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協商合併失敗(廣州金專於2004年升本更名廣東金融學院)。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華南建設學院(東院)合併成立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外國語學院、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合併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省部共建'廣商大'簽署儀式

1997年,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盧鍾鶴與法務部副部長劉颺分別代表廣東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法務部簽署《共建廣東商學院(廣東法商大學)協定書》。
1998年,應省教廳安排調整為第二批本科招生,承擔擴招任務。
1999年,在國內率先成立法學院(中大2001年成立法學院)。
2000年,創建三水校區。法學院大二學生陳小敏在悉尼奧運會上打破世界紀錄並獲女子舉重世界冠軍。
2003年,獨立招收研究生。公關危機,更名失敗。
2006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徵用廣交會新址對面果園林地(即北校園)。 
200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優秀等級評價。 
2008年,省政府同意置換學校毗鄰的省石油化工技校校舍。
2009年,被評為廣東省文科類本科套用型人才培養示範院校建設試點。

5.最新動態

候選新校名
2010年,更名大學項目入編“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預計2011年下半年~2012年正式掛牌。增補候選校名“廣東財經政法大學”。
校園建設:為了合理布局,學校將在五年內投資14億南改北擴,將南校園(原校本部與化校)改建成“生活區”,在北校園新建“教學區”。北校園位於廣州校部北端,坐落在廣州市東南的珠江河畔,共373畝果園林地,與廣交會新址——中國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對面,毗鄰捷運一號線新港東站,地皮市值30億以上。北校園規劃5個建築群:包括餐旅實訓大樓(五星級大酒店)、行政大樓、圖書館、體育館、田徑場和4棟教學樓,其中的教學樓包括院系教學樓、2棟本科生教學樓和1棟碩士、博士教學樓。北校區的建築風格將具有嶺南特色、現代風格和高校品質,各單體設計將與廣州國際會展中心相協調,總體布局與南校園相融合。建成後,校本部的占地面積將達到705畝,校舍建築總面積達到38萬平方米,超過現有總建築面積一倍。預計實驗樓和研究生樓、綜合館、田徑運動場、圖書館和行政樓於2012年、完工,教學餐旅實驗樓(五星級酒店)則須具體視引資情況而定。北校園建成後,廣州本部中心校區大門將與廣交會琶洲中心展館對面相望,毗鄰捷運出口,廣交會期間學校餐旅實訓大樓(五星級酒店)將入住來自世界各國的客人,極大提升廣商的世界知名度。

6.歷任校長

法商大學
1934年—1938年:李泰初(勷勤大學商學院院長)
1938年—1938年:陸嗣曾(勷勤大學代理校長兼任商學院院長)
1938年—1941年:陸匡文(勷勤大學秘書長兼任商學院院長)
1941年—1943年:陸嗣曾(勷勤商學院)
1943年—1944年:黃希聲(勷勤商學院)
1944年—1945年:黃典元(廣東省立商學院)
1945年—1946年:黃文山(廣東省立法商學院)
1946年—1952年:張良修(廣東省立法商大學)
1983年—1992年:李鴻昌(廣東商學院)
1992年—2001年:羅國民(廣東商學院·廣東法商大學)
2001年—2009年:吳家清(廣東商學院·廣東法商大學)
2009年—: 王華 (廣東商學院·廣東財經政法大學)
歷任黨委書記:
劉次鈞(廣東省立商學院·法商大學校友)
張裕良
林維明
陳運森
楊維
程飆
註:勷勤,勷通勸(繁體),讀襄。

7.辦學力量

本科專業設定

所在院系、專業名稱(50個)
1.經濟學院>>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統計學(經濟統計、金融統計)
2.財稅學院>>財政學、稅務(財政稅收、稅務代理)、資產評估
3.金融學院>>金融學(貨幣銀行)、金融學(國際金融)、投資學(理財、證券)、保險、金融工程
4.數學學院>>數學與套用數學(經濟數學、金融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5.信息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6.會計學院>>會計學、會計學(ACCA)、審計學、審計學(註冊會計師)、財務管理
7.法學院>>法學、法學(國際法)、法學(民商法)、治安學
8.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城市管理)、文化產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9.資源環境學院>>資源環境與城市規劃管理、土地資源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
10.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
11.旅遊學院>>旅遊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
12.外語學院>>英語(國際商務英語)、英語(國際商務翻譯)、日語(國際商務日語)
13.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商務文秘)、對外漢語、社會學、社會工作、套用心理學、新聞學、新聞學(出版編輯)、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
14.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廣告設計)、藝術設計(玩具與遊戲設計)、藝術設計(展示設計)、藝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廣告學(廣告策劃與經營管理)、動畫。
15.政治教育學院
16.繼續教育學院(成教學院)
17.研究生學院(研究生處)
18.國際學院(留學生處)
19.華商學院(獨立學院)
20.稅務幹部進修學院(廣州地稅合辦)

學術碩士學位授權學科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5個)二級學科(32個)
02經濟學:
南校園實驗樓
0202 一級學科:套用經濟學

020201國民經濟學
020202區域經濟學
020203財政學(含稅收學)
020204金融學(含保險學)
020205產業經濟學
020206國際貿易學
020207勞動經濟學
020208統計學
020209數量經濟學
020210國防經濟學
03法學:
實驗教學—英美法系模擬法庭
0301一級學科:法學

030101法學理論
030102法律史
030103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030104刑法學
030105民商法學(含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
030106訴訟法學
030107經濟法學
03010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30109國際法學(含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030110軍事法學
0305 一級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
廣商氣象站

0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030502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0305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030504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30506中國近現代史研究
05文學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050201 英語語言文學
12管理學
1201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
120100管理科學與工程
1202一級學科:工商管理
120201會計學
120202企業管理(含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
120203旅遊管理
120204技術經濟與管理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

MBA(工商管理碩士)、JM(法律碩士)、MF(金融碩士)、MI(保險碩士)

第二學士學位授權點:法學

國際合作項目(48家)
國際學院>>IMBA、雙學位(1+2+1、2+2、3+1)、本碩連讀(4+1、3+1+1)、預科(1+3)、BTEC
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西雅圖城市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威斯康辛大學、北亞里桑那大學、鮑爾州立大學、加利弗尼亞州立大學、東華盛頓大學、普渡大學、密蘇里州立大學、曼隆商學院等);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滑鐵盧大學、溫莎大學、布魯克大學等);馬來西亞(IUCTT大學等)
澳洲(默多克大學、查爾斯竇大學、科廷理工大學、埃迪斯科文大學等) 
英國(考文垂大學、倫敦城市大學、羅漢普頓大學、北安普頓大學、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格林威治大學、艾德斯教育機構、赫爾大學、諾森比亞大學、蘇格蘭卡爾多尼亞大學、伯斯普爾大學、牛津布魯克大學、中央蘭開夏大學、林肯大學、諾丁漢大學、埃塞克斯大學、鈕卡斯爾大學、伍斯特大學、密德薩斯大學、利物浦大學、哈特伯瑞學院、巴斯大學等)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全國首批兩家之一)
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華南第一家彩票研究機構
省部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法學實驗教學中心
省部級研究型重點實驗室
電子商務市場套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
法治與經濟發展研究所、國民經濟研究中心
廣州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流通經濟研究所(廣州市商貿流通現代化重點研究基地)
校級重點研究機構(3個)
縣域經濟研究所、民營經濟研究所、彩票研究中心
其他重點研究機構(26個)
跨國經營研究中心粵商研究中心廣東鎮域經濟研究中心
應急管理研究中心會展研究中心會計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心
數量經濟研究中心理財研究中心統計與運籌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產業研究中心公務員研究中心80後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
粵韓經濟研究中心經濟犯罪研究中心商業信息處理技術研究中心
財稅信息化研究中心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廣東酒店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旅遊管理與規劃研究所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數學教育信息化研究所套用倫理研究中心港粵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廣東實踐研究中心地質遺蹟(地質公園)調查評價與研究中心
省部級重點學科(5個)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訴訟法學、財政學、國民經濟學、旅遊管理
省部級高教系統重點實驗室
經濟與管理重點實驗室、ERP實驗中心
省級名牌專業(7個)
市場行銷、法學、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
市場行銷、法學、金融學、會計學、財政學
省部級特色專業(10個)
國際貿易、工商管理、旅遊管理 、電子商務、 社會工作、法學、財政學、市場行銷、金融學、會計學
國家級創新性人才培養實驗區
廣東商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商界領袖計畫)
校級重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
國際會計(ACCA)創新實驗班、計算機創新實驗班(卓越工程師計畫)
各類實習、實踐基地(108個)
廣州國際會展中心、中國建設銀行廣東分行、廣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國泰君安、安信證券 、西北證券、廣州證券有限公司、廣州邦興投資有限公司、平安保險、深圳東盛保險經紀公司、富通保險(亞洲)有限公司(原香港盈科保險公司)、 廣東中天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廣州財策管理諮詢公司、廣州捷萊財稅管理諮詢公司、廣州業勤會計師事務所、廣州嶺南會計師事務所、廣州金五羊會計師事務所、佛山市智勤會計師事務所、 廣州浩楓會計師事務所 、廣州市瑞海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中山市中信會計師事務所、中山市永信會計師事務所、廣東中職會計師事務所、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羊城晚報、惠州日報社、重慶出版集團、南方人物周刊 、廣東勞動保障雜誌社 、廣東省國家稅務局、 廣州市地方稅務局、廣州市國家稅務局、廣州市地方稅務局涉外稽查局、陽江市國家稅務局、龍門縣國家稅務局、廣州市國家稅務局海珠分局、佛山市國家稅務局三水分局、 廣東省人民檢察院研究室 、廣州市東山區人民檢察院、 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檢察院、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廣州市芳村區人民法院、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法院、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法院、 廣州市海珠區司法局、 廣州市公安局芳村公安分局 、深圳市公安局刑事偵查局、廣州市越秀區民政局 、廣州市海珠區民政局 、廣東省文化廳文化產業處、 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廣東外商活動中心、廣東省絲綢集團公司、廣州紡織品進出口集團、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美塗士集團、紅海人力集團、廣東東部物流有限公司、東莞華利運輸集團公司、東莞市北潢貨運有限公司、廣州市城建開發有限公司、深圳市壹卡會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廣東宏圖華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風尚周報、廣州購書中心有限公司、 廣東省廣告有限公司、廣州東方船廣告有限公司、廣東摩盾廣告有限公司、東莞市點石廣告有限公司、益普索(中國)市場研究公司 、長隆酒店、丹霞山教學研究基地、大峽谷教學研究實習基地、廣寧碧翠湖景區實習基地、中國大酒店 、花園酒店、 廣州文化假日酒店、金融酒店、佛山賓館、增城賓館、太陽城集團、汕頭市澄海區玩具生產基地、廣州奧迪動漫玩具有限公司、白雲自願戒毒中心、 廣州基督教青年會、 廣州市團校、 江門市殘聯康復醫院、世界宣明會東莞項目部 、 廣州市赤沙國小 、 廣州逢源鄰舍展能中心、"家"工作營協調中心、 廣州市世紀同方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市天軟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深圳中地公司、深圳市壹卡會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東莞東麗塑膠製品廠(香港)有限公司、謝與吳創意用品有限公司、東莞市大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廣州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新華信信息諮詢公司廣州分公司、珠海同力機械有限公司、廣州市方圓諮詢顧問有限公司、順德均安三華實業發展公司、廣東金羊大學生專業實習基地、廣商教育技術中心、廣商校內仿真實習基地

8.廣商校友

陳倩華,廣商管理學院校友(88屆),廣州市創標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廣東省國訊通信技術發展總公司創始人。
丘雷,廣商會計學院校友(88屆),2002年起任審計署駐廣州特派員辦事處處長、高級審計師。
崔松寧,廣商會計學院校友(88屆),中拓正泰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省註冊會計師協會理事、中山大學會計學會名譽顧問等。
陳偉東,廣商管理學院校友(在職),萬基集團董事長、民建中央常委、中國教育基金會副會長、深圳市總商會名譽會長。集團產業涉醫藥、酒業、航空、地產、金融五大板塊。2002年《新財富》中國百富榜23位,2003年歐洲貨幣(中國)與中國社工協會聯編中國大陸慈善家第9位。
譚永權,廣商會計學院校友(89屆),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會計部總經理。歷任建設銀行廣東分行計畫財會部科長、總審計室駐佛山辦事處副主任,建行韶關分行副行長、紀委書記、黨委副書記(主持全面工作)等職。
盧偉雄,廣商財稅學院校友(89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衛士。廣東省國家稅務局稽查局處長。
鄭霓華,廣商會計學院校友(89屆),廣州市荔灣區公安局副局長。歷任廣州市警察協會副秘書長,市公安局裝備財務處副處長、黨委委員,市公安局審計處處長等職。
周煒建,廣商管理學院校友(90屆),美塗士集團董事長、全國青聯常委。2010年在團中央捐資1億成立“美塗士基金”。
趙民忠,廣商會計學院校友(90屆),俊富集團董事長。肇慶市工商聯副主席、慈善理事會名譽會長。
高國盛,廣商旅遊學院校友(91屆),廣東省質監局副局長。歷任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副處長,廣東省質監局人事處處長,廣東省質監局副局長、黨組委員等職。
趙國生,廣商會計學院校友(92屆),廣州開發區、蘿崗區財政局局長。歷任廣州開發區財政局辦公室副主任、預算處處長、副局長、局長等職。
梁玉軍,廣商會計學院校友(92屆),廣州開發區、蘿崗區財政局副局長。歷任廣州保稅區管委會綜合財務處副處長,廣州開發區財政局財政監督處處長、國庫處處長,廣州蘿崗區財政局副局長等職。
蔡松茂,廣商會計學院校友(92屆),廣東省輕工業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部副總經理,廣東輕出平步木業有限公司總監。
周樂偉,廣商會計學院校友(92屆),珠海航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法人代表。歷任中國建設銀行珠海分行副行長等職。
王培興,廣商會計學院校友(93屆),南方都市報總經理。歷任南方都市報行政總監,雲南信息報社長。
馮軍,廣商管理學院校友(93屆),深圳市壹卡會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總裁、中國十大創新經濟人物。
朱鳳濤,廣商會計學院校友(93屆),美的集團微波電器事業部總裁。
林峰,廣商會計學院校友(94屆),廣州城建開發集團財會部總經理。
黎友煥, 廣商經濟學院校友(94屆),香港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出國留學歸國人員聯誼會副會長。英國諾丁漢大學高級訪問學者、交流教授,主持出版國內第一本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廣東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會會長、廣東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廣商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
朱俊怡,廣商會計學院校友(96屆),深圳市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深圳市審計局辦公室主任。
陳學勇,廣商法學院校友(97屆),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員。 歷任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團委書記、刑一庭辦公室主任、審判長等職。
黃慰宏,廣商法學院校友(97屆),廣東十佳公訴人,歷任廣州市東山區人民檢察院團委書記、廣州市蘿崗區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科科長、主訴檢察官等職。
林蘭,廣商法學院校友(97屆),廣東十佳公訴人,全國十佳公訴人候選人。廣州市蘿崗區人民檢察院公訴科科長、主訴檢察官。
徐煉,廣商法學院校友(97屆),畢業後一直從事律師工作,廣東國道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許敏,廣商法學院校友(97屆), 羊城十大優秀青年衛士,歷任廣州市公安局預審監管支隊團委副書記、秘書科副科長、2005年調廣州市紀委工作。
蔣偉盛,廣商法學院校友(98屆),歷任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審判員等職。
謝連燊,廣商法學院校友(02屆),廣州優秀公訴人,歷任廣州市東山區人民檢察院公訴科助理檢察員、越秀區人民檢察院主訴檢察官。
陳小敏,廣商法學院校友(03屆),羊城晚報團委書記、全國十六大代表。2000年悉尼奧運會女子舉重63公斤級冠軍。
許琳琳,廣商外語學院校友(05屆),中央電視台第9套首席記者。
(註:校友信息來源網路,未能盡列)

9.名師風采

陳華山,廣東雲浮人,廣商經濟學院教授。世界經濟史大家、美國農業經濟研究第一人,曾在全國世界經濟史教研論戰中代表南派(武大、復旦等校)戰勝北派(北大、人大等校)。
196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系並留校任教。
1978年起任武漢大學世界經濟專業碩士生導師,1984—1986年赴歐洲考察兩年。
1989年起為武漢大學博導組成員,歷任武大蘇聯東歐研究中心、世界經濟學系主任。兼任湖北省世界經濟學會常務副主席,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全國美國經濟學會、中國經濟發展研究會等十多個全國學術團體職務。
1993年調任廣東法商大學(廣東商學院)現代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兼任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
2000年退休後仍被廣商返聘為經濟學教授。陳教授精通古文、俄語、英語,在廣商為本科生開設有近現代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經濟學流派等課程。
陳老語錄:讀百家之書,聽百家之言,取百家之長,挑百家之病,成一家之言。
座右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以求索;舉世皆濁惟我獨清,天下皆醉惟我獨醒。
家庭情況:兒子兒媳皆為芝加哥大學數理經濟學博士,其孫陳理天現年6歲(2004年出生)。
註:廣商經濟學科與武漢大學淵源頗深,廣商教務處處長李俊(原國貿系主任)、副處長劉紅紅(原經濟系主任)皆為陳老以前的武大博士生。

10.客座教授

弗農·洛馬克斯·史密斯(Vernon Lomax Smith),1927年1月1日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1955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加州查普曼大學法學院和商學院教授。
2001年起,擔任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和法律教授。
2002年10月9日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被譽為“實驗經濟學之父”。
2003年12月4日正式受聘廣東法商大學(廣東商學院)客座教授並在圖書館學術報告廳做“實驗經濟學的發展與前沿問題”主題演講。
弗農教授與廣商學子

11.辦學成果

近三年,共獲得各級各類科研項目近700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3項、國家自然科基金項目10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41項,橫向課題264項,省部級以上人文社會科學課題立項數量位居廣東省屬高校前列;發表學術論文7030篇,其中權威刊物46篇,核心期刊2459篇,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128篇;出版各類著作219部,其中影響的學術專著115部;獲得省部級以上各類優秀科研成果獎勵21項。
《廣東商學院學報》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及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各項評刊指標居全國同類院校學報前列。
我校經濟學、管理學、法學三大主體學科被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評為中國一般大學同門類或同科別前20%優勢學科;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大學評價》連續七年評為全國高校學科“百強”,2010年經濟學、法學、管理學分列第53、54、81位。
近三年學生科研立項817項,在全國全省科研作品、創業計畫、數學建模、英語辯論、文藝體育等各類競賽活動屢獲殊榮;參加各級學術科研競賽獲獎437項,其中國家級265項(特等獎9項,一等獎31項,二等獎62項,三等獎125項,優秀獎38項),省部級172項(特等獎7項,一等獎35項,二等獎42項,三等獎52項,優秀獎36項);參加各類課外文體競賽獲獎524項,其中國家級72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6項,優秀獎78項),省部級452項(一等獎56項,二等獎89項,三等獎45項,優秀獎262項)。
“挑戰杯”
第九屆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1件作品獲特等獎、1件獲一等獎、2件獲三等獎
“外研杯”
第七屆全國英語辯論大賽總決賽中,學校代表隊獲得季軍,一名學生獲得全國最佳辯手,兩名學生入選國家英語辯論隊成員參加世界大專辯論賽
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第十五屆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參賽作品獲3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
奧林匹克運動會
第26屆悉尼奧運會上,陳小敏獲得63公斤級女子舉重冠軍
全國大學生運動會
在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項目上,兩名學生代表廣東省參賽並獲六人操項目金牌
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
在第十屆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上,兩名學生分獲男、女撐桿跳金牌
藝術設計競賽成果
藝術類專業學生屢獲國際國內知名大獎,至今已獲省級以上獎項共301項,其中國際級獎項21項,國家級獎項126項。摘取了:2007年、2008年靳埭強全球華人大學生平面設計大賽未來設計師大獎及金獎、2005台灣金犢獎及最佳美術大獎、美國ONESHOW金獎、2003年龍璽全球華文廣告獎金獎、2009年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金獎、2010年中國首屆遊樂玩具產業文化創意設計大賽金獎、2010年“粵港澳青少年反腐倡廉廣告片創作比賽”冠軍獎等國際及國內賽事的最高獎項,在國內相關領域產生了較大影響。
近五年本科生就業率(2006-2010)
99.39%,99.10%,99.20%,99.04%,99.64%

12.對外交流

廣商大
學校高度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是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養計畫》定點高校之一。學校先後與世界各地40多所高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交流合作關係,與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等高校開展學分互認,實行本科-碩士連讀和雙學士培養模式,國外合作高校可為合作項目提供多形式的獎學金,同時為在校學生提供寒暑假海外遊學、赴美帶薪實習、德國F+U專業實習培訓等多種合作交流項目,為培養國際複合型人才構建多元化教育平台。
新世紀、新階段,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現代化、國際化的進程中,乘改革開放春風誕生的廣東商學院秉承“厚德、勵學、篤行、拓新”的校訓,努力發展成為辦學條件良好、學科基礎紮實、科研實力強、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特色鮮明的、在全國同類院校居先進行列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為廣東和華南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法商型人才。

華商學院

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屬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的民辦本科獨立學院,由廣東商學院和太陽城集團聯合創辦,並由太陽城集團全額投資。 2006年4月經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具有學歷證書頒發資格的全日制民辦本科獨立學院,面向全國招收普通高等教育國家任務生。
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立足廣東,面向全國,堅持育人為本,注重教育質量,以打造財經特色院校為目標,培養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綜合實踐能力,適應社會需求的商科專才。

環境及設施

學院地處環境優美的廣州增城市荔新公路旁,距增城市區5公里,離廣州中心城區48公里,交通便利。學院占地面積842畝,建築總面積近23萬平方米,包括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室內外體育場館等教學設施以及學生活動中心、學生公寓、食堂、餐廳和綜合商業區等,生活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學院教學條件優越,擁有水平先進、設施齊全的實驗室、語音室和多媒體課室,為教學、科研、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和合格套用型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辦學宗旨

學院堅持依法辦學、規範辦學的宗旨,一是從教學、培養模式、師資力量、辦學特色、學生管理、科研水平和建設水平等方面按高標準創立學院品牌,具備辦學起點高,教學實力強的優勢;二是採取“多渠道引進、專兼職結合”的方法,初步建立起了一支以教授、副教授為骨幹、各學科教師梯隊結構合理、素質較高、滿足教學需要的師資隊伍;三是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逐步形成了經濟學、管理學、人文學科、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現有21個本科專業和11個專科專業,在校本、專科學生13600多人。已有兩屆畢業生。2010年本、專科畢業生總體就業率98.8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學院榮譽

華商學院堅持以培養德才兼備的套用型人才為目標,誠信辦學,自開辦以來廣受社會認可,2008年被知名媒體《南方都市報》評為“廣東省十佳獨立學院”、2010年評為“2010年度廣東省最具就業競爭力民辦高校”,辦學事跡陸續被各大媒體報導。

領導介紹

廖榕就董事長:
現為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省工商聯常委、廣東外商公會副主席、廣東海外聯誼會副會長、廣州僑商會常務副會長、增城市政協常委、增城市工商聯(總商會)主席、廣州太陽城集團董事長、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董事長。
廖榕就先生擁有的廣州太陽城集團,屬下有多家企業,為廣州和增城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因而被市政府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和“增城市榮譽市民”稱號,曾受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的親切接見。
廖榕就先生在致力於經濟發展的同時,以培養英才,推動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為己任,以太陽城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投資主體,投資高等教育,與廣東商學院合作創辦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
陳玉川院長:
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院長陳玉川 教授 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現任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中山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廣東公安廳黨委委員、廣東警官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國家教育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公安部科技委員會委員。
陳玉川教授長期以來從事教學、科研和司法鑑定工作。1984年至今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20多篇,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委科學基金、衛生部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15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主編或參與編寫教科書、參考書11部。現負責華商學院全面工作。
丘兆福副院長:
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副院長丘兆福,男,教授,碩士生導師。歷任中山大學數學系控制論教研窒主任、數學系副主任、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副院長、院黨委書記,2006年9月退休後被聘為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副院長。丘兆福教授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撰寫並發表了《淺談高等數學的教學組織形式》、《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等教學研究文章。現負責華商學院教學工作。
黃虹書記:
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黨委書記,研究生學歷。歷任廣東商學院總務處行政科科長、副處長、三水校區後勤辦主任,廣東商學院金融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等職務,有豐富的高校行政管理和黨務工作經驗,曾發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多篇。現負責華商學院黨委的全面工作並分管團建、思想政治教育、民眾體育工作。
鄧基澤副院長:
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副院長 鄧基澤 副研究員。曾任華南農業大學黨委組織部幹部科科長、副部長,廣東省新興縣副縣長;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黨總支書記;華南農業大學學生處處長,學工部部長,招生就業辦主任,現負責華商學院學生工作、招生工作和就業指導工作。
支戈壁副院長:
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副院長 ,副教授。歷任湖南財經學院信息系黨總支副書記,廣東商學院金融系黨總支副書記、黨總支書記、人事處處長、研究生處黨總支書記等職。 負責華商學院人事工作和師資隊伍建設、計畫生育等工作。
張方林副院長:
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副院長,教授。歷任江西省鷹潭師範學校校長、黨委書記,鷹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江西省鷹潭市教育局局長、黨委書記。現負責華商學院行政、後勤工作。

院系設定

文學系
工商管理系
經濟系
會計系
旅遊管理系
藝術系
外語系
行政管理系
信息工程系
體育部
思教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