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財經政法大學

廣東財經政法大學

廣東法商大學(擴展名廣東財經政法大學),溯源於1934年的勷勤大學商學院,1945年改辦為廣東省立法商學院(法商大學),1992年在廣東商學院基礎上籌辦法商大學,下設商學部、法學部。廣商大是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為主幹,兼有文學、理學、工學、哲學、教育學等八大學科門類的省屬重點大學,是國家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養計畫》定點高校之一。

基本信息

學校原隸屬國家商業部(現商務部),1997年開始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法務部共同建設。學校地處廣佛國際都市圈,主校區座落於廣州市海珠區珠江河畔——毗鄰廣州國際會展中心新址;分校區位於佛山市三水區北江之濱——毗鄰三水國家森林公園;校區總占地面積2636畝,校園建築具有嶺南特色、現代風格和高校品質,校內環境優美,景色怡人,人文景觀遍布,文化氣息濃厚,為廣大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
法商學報法商學報

學校概況

中文名:廣東財經政法大學 學校類別:公立大學
外文名: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學校舊稱:廣東商學院
簡稱:廣東財大(GDUFE) 知名校友:陳偉東、周煒健、陳小敏等
校訓:厚德、勵學、篤行、拓新 所屬地區:中國廣州、佛山
創辦時間:1934年 主要院系: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法學院等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點擊放大)民國時期(點擊放大)
1934年,勷勤大學商學院成立。(勷勤,意為勉勵勤學。同盟會元老古應芬,字湘芹)。
1938年,勷大商學院獨立為廣東省立勷勤商學院。
1946年,勷勤商學院改辦為廣東省立法商大學。
1947年,廣商大回遷廣州石榴崗,全校共七系28個教學班。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廣商大停辦。
1983年,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廣東財經學院,隸屬國家商業部。 1984年,商業部與物資部合併為國內貿易部,學校劃歸國內貿易部。
1985年,本部校區(原廣商大舊址附近赤沙)建成,改稱廣東商學院。
省部共建簽署儀式省部共建簽署儀式
1987年,廣商大校友訪問商學院,設立古勷勤基金。
1992年,省政府七屆常務會議決議籌建廣東法商大學。
1997年,省委常委、副省長盧鍾鶴與法務部副部長劉颺分別代表廣東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法務部簽署《共建廣東商學院(廣東法商大學)協定書》。(見右圖)
1999年,在國內率先成立法學院(北大同年,中大晚兩年)
原廣東省長盧瑞華題寫校名原廣東省長盧瑞華題寫校名
2000年,法學院大二學生陳小敏在悉尼奧運會上打破世界紀錄並獲女子舉重世界冠軍。
200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19個A級指標中18個達到A級,獲得“優秀”等級評價。
2009年,被評為廣東省文科類本科套用型人才培養示範院校建設試點。
2010年,廣東商學院(廣東法商大學)增補廣東財經大學、廣東財經政法大學為後備校名。
2011年下半年,計畫正式更名為“廣東法商大學”。
相關改名情況注釋說明:
一、“工商大學”由來
1999年,北京商學院與北京輕工業學院合併,為保留兩校校名無形資產,取“北輕工”的“工”字,和“北商”的“商”字,定名為北京工商大學(原創)。
2002年,重慶商學院與渝州大學合併,改名為重慶工商大學(模仿)。
2004年,杭州商學院申報華東法商大學失敗,改名為浙江工商大學(模仿)。
二、“商業大學”由來
2000年,黑龍江商學院與黑龍江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合併,改名哈爾濱商業大學(原創)
(此外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相似的還有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
2007年,天津商學院,改名為天津商業大學(模仿)。
三、“商貿大學”由來
申請中:蘭州商學院籌劃改名蘭州商貿大學(原創)
四、“財經大學”由來 1921年成立上海商科大學,1932年改名國立上海商學院。1950年更名上海財政經濟學院,1985年“財政經濟”縮寫為“財經”,定名為上海財經大學。
五、“財經政法大學”由來
2000年,中南財經大學與中南政法學院合併,兩校均不肯放棄“財經”“政法”兩字,於是定名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創)。2001年該校名被知名媒體《新周刊》評為“中國十大烏龍校名”。
原中南財經學院為財政部四校之一,中南政法學院為法務部五校之一,雖然新校名不倫不類為人詬病但由於本身實力雄厚依然魅力不減。
河南財經學院與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妥協計畫組合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六、“法商大學”由來
民國“重文法輕理工”,法科、商科被認為是致公、濟世之學。以此為校名例如廣東法科大學(後組建廣東大學、現中山大學),武昌法科大學(後組建武昌中山大學,現武漢大學),暨南商科大學(上海·南京,50年代在廣州重建暨南大學),上海商科大學(50年代改名上海財政經濟學院,80年代改上海財經大學),廣東法商大學(50年代停辦,90年代在廣東商學院基礎上籌建)
七、“廣東法商大學”由來
廣東法商大學由廣東勷勤商學院演變而來,省立法商校友劉次鈞(首任黨委負責人)在廣商大舊址石榴崗附近參與創辦廣東商學院,勷勤商學院、法商學院校友在廣東商學院設立古勷勤基金,把廣東商學院作為廣東省立法商大學的延續。廣東商學院從1992年開始籌辦廣東法商大學,一直苦於無院校合併、規模太小而失敗。
八、“廣東財經政法大學”由來
模仿“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改名為“華南財經政法大學”,拋棄廣商重立品牌;但2006年9月18日教育部規定不再批准新校名冠以“華南”等行政大區的申請,退求其次只能“廣東財經政法大學”或“南華財經政法大學”。
九、“廣東財經大學”由來
廣商籌辦初期曾名為廣東財經學院。國內叫財經大學已經比較多。
十、其他情況
1.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華南建設學院東院1995年合併為廣東工業大學。華南建設學院(西院)主張定名“華南建設大學”,不同意併入。
2.廣州外國語學院、廣州對外貿易學院1995年合併,外語學院提議“廣州外國語大學”。廣州對外貿易學院主張“廣東外貿大學”,最後妥協定名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3.廣州師範學院、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廣州大學(職業類)、廣州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廣州教育學院等九校2000年合併為新廣州大學(普通類),新書記新校長由外部調入。
4.90年代廣東商學院主張與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合併被拒絕,2004年廣州金專已升格本科改名為廣東金融學院。教育部要求改名大學要有一定的規模,所以一般尋找學校合併較為順利:如北京商學院與北京輕工業學院,重慶商學院與渝州大學,黑龍江商學院與黑龍江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合併改名分別在1999、2002、2000年;單獨改名的較坎坷,杭州商學院(第一次改名華東法商大學失敗),天津商學院改名的分別在2004、2007年,廣東商學院、蘭州商學院尚在奮鬥中。
5.其他成功案例:武漢大學計畫與同濟醫科大學合併,同濟醫科大學提出新校名不用武漢大學,武漢大學反對,兩校互不妥協。華中理工大學主動提出願意與同濟醫科大學合併改名,即華中科技大學。
6.其他失敗案例:1.南開大學與天津大學合併,南開大學主張定名“天津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則認為其前身是中國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而南開大學前身是野雞學校,而且南開只是天津市的一個區,應該以市命名“天津大學”,兩校互不妥協,合併失敗;2.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合併,南京大學認為南京是其所在地,應該取東南的“南”字和南京的“京”字——南京大學,而東南大學認為東南大學此名為兩校的共同前身,應該取東南的“東”字和南京的“南”字——東南大學,兩校互不妥協,合併失敗。

院系專業

本科專業設定

所在院系專業名稱
經濟學院>>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統計學(經濟統計、金融統計)
金融學院>>金融學(貨幣銀行)、金融學(國際金融)、投資學(理財、證券)、保險、金融工程
財稅學院>>財政學、稅務(財政稅收、稅務代理)、資產評估
會計學院>>會計學、審計學、審計學(註冊會計師)、財務管理
信息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數學學院>>數學與套用數學(經濟數學、金融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法學院>>法學、法學(國際法)、法學(民商法)、治安學
文學院>>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商務文秘)、對外漢語、社會學、社會工作、套用心理學
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
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城市管理)、文化產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資環學院>>資源環境與城市規劃管理、土地資源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
旅遊學院>>旅遊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
外語學院>>英語(國際商務英語)、英語(國際商務翻譯)、日語(國際商務日語) 
傳播學院>>新聞學、新聞學(出版編輯)、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
藝術學院>>廣告學(廣告策劃與經營管理)、動畫、藝術設計(玩具與遊戲設計)、藝術設計(展示設計)、藝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藝術設計(廣告設計) 
政治教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
繼續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
國際學院(留學生處)
華商學院(獨立學院)

廣東省重點學科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訴訟法學、財政學、國民經濟學、旅遊管理

廣東省名牌專業

院系名牌專業名稱
法學院>>法學
管理學院>>市場行銷
金融學院>>金融學(含國際金融、投資、保險、金融工程)
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含國際商務)
財稅學院>>財政學(含稅務)

會計學院>>會計學(含審計學)
信息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家級特色專業

院系特色專業名稱(5個)
法學院>>法學
管理學院>>市場行銷
金融學院>>金融學(含國際金融、投資、保險、金融工程)
會計學院>>會計學
財稅學院>>財政學

學術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5個)二級學科(32個)
02經濟學:
0202 一級學科:套用經濟學
020201國民經濟學
020202區域經濟學
020203財政學(含稅收學)
020204金融學(含保險學)
020205產業經濟學
020206國際貿易學
020207勞動經濟學
020208統計學
020209數量經濟學
020210國防經濟學
03法學:
0301一級學科:法學
030101法學理論
030102法律史、
030103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030104刑法學
030105民商法學(含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
030106訴訟法學
030107經濟法學
03010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30109國際法學(含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030110軍事法學
0305 一級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
0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030502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0305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030504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30506中國近現代史研究
05文學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050201 英語語言文學
12管理學
1201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
120100管理科學與工程
1202一級學科:工商管理
120201會計學
120202企業管理(含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
120203旅遊管理
120204技術經濟與管理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

MBA(工商管理碩士)、JM(法律碩士)、MF(金融碩士)、MI(保險碩士

第二學士學位授權點

法學
國際合作項目(48家)
國際學院>>國際預科(1+3)、雙學位(1+2+1、2+2、3+1)、本碩連讀(4+1、3+1+1)、BTEC
美國(西雅圖城市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威斯康辛大學、北亞里桑那大學、鮑爾州立大學、加利弗尼亞州立大學、東華盛頓大學、普渡大學、密蘇里州立大學、曼隆商學院等);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滑鐵盧大學、溫莎大學、布魯克大學等);馬來西亞(IUCTT大學等)
澳洲(默多克大學、查爾斯竇大學、科廷理工大學、埃迪斯科文大學等) 
英國(考文垂大學、倫敦城市大學、羅漢普頓大學、北安普頓大學、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格林威治大學、艾德斯教育機構、赫爾大學、諾森比亞大學、蘇格蘭卡爾多尼亞大學、伯斯普爾大學、牛津布魯克大學、中央蘭開夏大學、林肯大學、諾丁漢大學、埃塞克斯大學、鈕卡斯爾大學、伍斯特大學、密德薩斯大學、利物浦大學、哈特伯瑞學院、巴斯大學等)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研究型重點實驗室
電子商務市場套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法治與經濟發展研究所
省級重點學科(5個)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訴訟法學、財政學、國民經濟學、旅遊管理
省級高教系統重點實驗室
經濟與管理重點實驗室、ERP實驗中心
師資設施
教授186人、副教授340人;廣東高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7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2人 、外籍教師8人、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近百名;建有廣東高校最先進的數位化圖書館,館藏300萬冊,廣東高校數位化經濟、管理、法學分中心;各類專業實驗室、計算機基礎實驗室、語言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260多間。
各類實習、實踐基地(108個)
廣州國際會展中心、中國建設銀行廣東分行、廣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國泰君安、安信證券 、西北證券、廣州證券有限公司、廣州邦興投資有限公司、平安保險、深圳東盛保險經紀公司、富通保險(亞洲)有限公司(原香港盈科保險公司)、 廣東中天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廣州財策管理諮詢公司、廣州捷萊財稅管理諮詢公司、廣州業勤會計師事務所、廣州嶺南會計師事務所、廣州金五羊會計師事務所、佛山市智勤會計師事務所、 廣州浩楓會計師事務所 、廣州市瑞海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中山市中信會計師事務所、中山市永信會計師事務所、廣東中職會計師事務所、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羊城晚報、惠州日報社、重慶出版集團、南方人物周刊 、廣東勞動保障雜誌社 、廣東省國家稅務局、 廣州市地方稅務局、廣州市國家稅務局、廣州市地方稅務局涉外稽查局、陽江市國家稅務局、龍門縣國家稅務局、廣州市國家稅務局海珠分局、佛山市國家稅務局三水分局、 廣東省人民檢察院研究室 、廣州市東山區人民檢察院、 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檢察院、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廣州市芳村區人民法院、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法院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法院、 廣州市海珠區司法局、 廣州市公安局芳村公安分局 、深圳市公安局刑事偵查局、廣州市越秀區民政局 、廣州市海珠區民政局 、廣東省文化廳文化產業處、 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廣東外商活動中心、廣東省絲綢集團公司、廣州紡織品進出口集團、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美塗士集團、紅海人力集團、廣東東部物流有限公司、東莞華利運輸集團公司、東莞市北潢貨運有限公司、廣州市城建開發有限公司、深圳市壹卡會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廣東宏圖華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風尚周報、廣州購書中心有限公司、 廣東省廣告有限公司、廣州東方船廣告有限公司、廣東摩盾廣告有限公司、東莞市點石廣告有限公司、益普索(中國)市場研究公司 、長隆酒店、丹霞山教學研究基地、大峽谷教學研究實習基地、廣寧碧翠湖景區實習基地、中國大酒店 、花園酒店、 廣州文化假日酒店、金融酒店、佛山賓館、增城賓館、太陽城集團、汕頭市澄海區玩具生產基地、廣州奧迪動漫玩具有限公司、白雲自願戒毒中心廣州基督教青年會、 廣州市團校、 江門市殘聯康復醫院、世界宣明會東莞項目部 、 廣州市赤沙國小 、 廣州逢源鄰舍展能中心、"家"工作營協調中心、 廣州市世紀同方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市天軟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深圳中地公司、深圳市壹卡會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東莞東麗塑膠製品廠(香港)有限公司、謝與吳創意用品有限公司、東莞市大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廣州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新華信信息諮詢公司廣州分公司、珠海同力機械有限公司、廣州市方圓諮詢顧問有限公司、順德均安三華實業發展公司、廣東金羊大學生專業實習基地、廣商教育技術中心、廣商校內仿真實習基地

辦學成果

近三年來,共獲得各級各類科研項目532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6項、國家自然科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62項,橫向課題164項,省部級以上人文社會科學課題立項數量位居廣東省屬高校前列;發表學術論文6250篇,其中權威刊物68篇,核心期刊2051篇,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92篇;出版各類著作166部,其中影響的學術專著104部,教材30部;獲得省部級以上各類優秀科研成果獎勵18項。
《廣東商學院學報》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及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各項評刊指標居全國同類院校學報前列。
我校經濟學、管理學、法學三大主體學科均被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評為中國一般大學同門類或同科別前20%優勢學科;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大學評價》連續六年評為全國高校學科“百強”,2009年經濟學、法學、管理學分列第53、67、81位。
“挑戰杯”
第八、九屆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1件作品獲特等獎、1件獲一等獎、2件獲三等獎
“外研杯”
第七屆全國英語辯論大賽總決賽中,學校代表隊獲得季軍,一名學生獲得全國最佳辯手,兩名學生入選國家英語辯論隊成員參加世界大專辯論賽
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在2005、2006年中,參賽作品獲3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
奧林匹克運動會
第26屆悉尼奧運會上,陳小敏獲得63公斤級女子舉重冠軍
全國大學生運動會
在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項目上,兩名學生代表廣東省參賽並獲六人操項目金牌
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
在第十屆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上,兩名學生分獲男、女撐桿跳金牌
本科畢業生就業率
2001年:99.90%

2002年:99.79%
2003年:99.88%
2004年:99.29%
2005年:99.57%
2006年:99.39%
2007年:99.10%
2008年:99.20%
2009年:99.04%
學術交流
學校高度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是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養計畫》定點高校之一。學校先後與世界各地40多所高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交流合作關係,與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等高校開展學分互認,實行本科-碩士連讀和雙學士培養模式,國外合作高校可為合作項目提供多形式的獎學金,同時為在校學生提供寒暑假海外遊學、赴美帶薪實習、德國F+U專業實習培訓等多種合作交流項目,為培養國際複合型人才構建多元化教育平台。

未來展望

北校園規劃圖北校園規劃圖
廣州本部主校區大門將與琶洲中心展館對面相望,廣交會期間學校餐旅實訓大樓(五星級酒店)將有來自世界各國客人入住,學校將一舉成為“世界知名大學”。北校園位於廣州校本部的北端,坐落在廣州市東南的珠江河畔——373畝荔枝果園林地,與廣交會新址——中國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對面,毗鄰捷運一號線新港東站,地皮市值30億以上。北校園規劃5個建築群:包括餐旅實訓大樓(五星級大酒店)、行政大樓、圖書館、體育館、田徑場和4棟教學樓,其中的教學樓包括院系教學樓、2棟本科生教學樓和1棟碩士、博士教學樓。北校區的建築風格將具有嶺南特色、現代風格和高校品質,各單體設計將與廣州國際會展中心相協調,總體布局與南校園相融合。建成後,校部占地面積將達到705畝。

客座教授

弗農教授來校講學弗農教授來校講學
弗農·洛馬克斯·史密斯(Vernon Lomax Smith),1927年1月1日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1955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加州查普曼大學法學院和商學院教授。
2001年起,擔任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和法律教授。
2002年10月9日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被譽為“實驗經濟學之父”,是喬治·梅森大學第二位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教授。1986年該校詹姆斯?布坎南教授因公共選擇理論獲諾貝爾獎。
2003年12月4日正式受聘本校客座教授並在圖書館學術報告廳做“實驗經濟學的發展與前沿問題”主題演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