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

《歸去來兮》

老舍以滿腔熱情和耐心細緻的工作,團結各個方面的文藝家,共同致力於推動抗戰的文藝活動。並以筆為武器,進行多種文藝形式的創作。其中《歸去來兮》是老舍在重慶寫的一部話劇編劇代表作,寫於1942年。這時期他創作了多幕話劇《殘霧》、《張自忠》、《歸去來兮》等,受到人民的好評。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歸去來兮》《歸去來兮》

《歸去來兮》是老舍在1942年創作的話劇劇本,在老舍的抗戰劇作中,是獨樹一幟的,在題材和表現角度上,都有新的開拓。劇本的基本情節圍繞著商人喬紳的家庭分化而展開,唯利是圖的商人喬紳趁國家面臨危難之際,靠囤積居奇大發橫財。他從不關心抗戰,也不顧民族的存亡,他認為,只要能成為實業家、金融家,“就可以立下永遠不倒的勢力,無論政權在誰的手裡,咱們總是高等的人”。他自以為他為子女賺了錢,靠他的精明厲害和一家之主的地位,他在家庭里是可以隨意發號施令和控制一切的。其實不然。他不關心抗戰,但是抗戰的熱潮、時代的風雨,時時衝擊著他的家庭;他崇拜金錢的力量,但是金錢並未能維繫他與子女及朋友的關係。他徹底陷入孤立的境地。

作品特色

在《歸去來兮》中,通過對喬紳的遭遇的描寫,作家一方面諷刺了發國難財的投機奸商,鞭笞了他們醜惡的靈魂;另一方面告訴人們,一切有違於抗戰的行為都是可恥的。

作者看法

抗戰時期,老舍創作寫了在敵占區的愛國義士進行鋤奸反日鬥爭的《誰先到了重慶》,反映在國難中堅守崗位的教師的愛國精神的《桃李春風》,以及《王老虎》等,但以《歸去來兮》最能代表老舍抗戰時期戲劇的成就,也是老舍自己最滿意的一部劇作。

評價

從劇本創作在思想和藝術上所達到的成就來說,五幕話劇《歸去來兮》可以視為老舍抗日時期戲劇的代表作。

作品欣賞

老舍《歸去來兮》戲劇閱讀

作者簡介

老舍(1899.2.3-1966.8.24),現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正紅旗人,北京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老舍是他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的筆名。他的筆名還有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曾任國小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

老舍有文學語言大師的稱號。其中包括三百多萬字的小說,四十二部戲劇,約三百首舊體詩等。他的作品多為悲劇,作品的語言以北京方言為主,風格幽默。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

老舍主要作品名錄

老舍(1899.2.3~1966.8.24),字舍予,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老北京人,滿族,中國現代小說家劇作家、著名作家,1951年,老舍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民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