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海集》

《櫻海集》

20世紀30年代中期,是老舍創作的高峰期及成熟期,除了長篇小說之外,他還陸續寫了幾十篇短篇小說,收為《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等集子。短篇小說集《櫻海集》就是創作於1935年。此書是老舍尚未悔改不寫笑話時的笑話短篇小說集。

基本信息

(圖)《櫻海集》《櫻海集》

簡介

《櫻海集》裡面的短篇小說雖為虛構故事,有湊字之拼,但仍能從容應付當時對短篇小說很不客氣的文壇,實也是了不起之作。其作品,是好幽默者不可不品的瓊瑤佳釀。內收《序》《月牙兒》《陽光》等凡十篇小說。《鄰居們》是《櫻海集》中的一篇。《櫻海集》裡面絕大部分作品都可稱得上“人物素描”,小說的主旨基本以刻畫人物為中心。塑造人物形象,是老舍創作時最為關心的問題。有學者認為,老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獨特意義在於他以作品構築了一個包羅萬象的“市民世界”,並通過塑造不同的市民形象,來展開他對這個“市民文化系統”的批判、譏刺、反思。在《鄰居們》這篇短篇小說中,都有體現。

作者簡介

(圖)老舍老舍

老捨生於1899年,逝於1966年,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同時進行文學創作。有長篇諷刺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 1930年回國後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創作有: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另出版有:《老舍幽默詩文集》及論文集《老牛破車》。 1937年,其代表作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問世。抗日戰爭爆發後,開始寫作劇本,主要作品有:《國家至上》(與宋之合作)、《面子問題》等。

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

名字來源

老舍的第二個短篇小說集《櫻海集》,是青島金口二路寓所編定的。他在《櫻海集》的自序中說,收在這個集子中的《月牙兒》、《上任》、《犧牲》、《末一塊錢》、《老年的浪漫》、《毛毛蟲》、《善人》、《鄰居們》、《陽光》、《柳屯的》等十個短篇,“差不多都是在青島寫的”。他自序中還介紹過這所房子,說是“開開屋門,正看鄰家院裡的一樹櫻桃。再一探頭,由兩所房中間的空隙看見一小塊兒綠海”。可不是嗎,站在我們家的陽台上,既能賞櫻花,又可觀大海,有“櫻”有“海”,所以名曰《櫻海集》。

作品介紹

《上任》寫山大王拜訪偵探長。

《犧牲》寫美國式的犧牲法。

《柳屯的》寫一種女權的膨脹。

末一塊錢》寫都市的晚間,少年的末路。

《老年的浪漫》寫為兒子娶還是自己娶。

《毛毛蟲》寫新時代的一種詛咒。

《善人》從私生活上看一位女善人。

《鄰居們》寫不打不相識。

《月牙兒》寫一個窮女子的生活。

《陽光》寫一個闊女子的生活。

《鄰居們》

(圖)《櫻海集》《櫻海集》

《鄰居們》是《櫻海集》中的一篇。從《鄰居們》小說中人與事的配合方面進行解讀《櫻海集》這本短篇小說集。

《鄰居們》塑造了明先生、明太太,以及楊先生、楊太太兩對夫婦。明家夫婦是市儈,明太太是市儈兼潑婦,明先生是市儈兼“西崽”;楊家夫婦則是愛惜自己“禮貌”和“身份”的小知識分子市民。小說中的事件有二,稱之為“葡萄事件”和“信件事件”。小人物,小事件,作品的篇幅也不長,很合乎老舍對短篇小說“集中”“緊湊”的要求。最為精巧的,是人與事的配合,時合時分地推動著小說的發展。老舍以從容的筆墨刻畫了生動的人物,同時揭示出“故事”背後的“人類的普遍性”“人生的哲理”,從而完成老舍式的文化批判。

對“老大中國”那個優雅然而日漸貧弱的“文明”,老舍一貫抱著一種反思的態度。在老舍看來,為這個文明注入血性和“野蠻”,就是為垂死的文明注入生命力。他的其他作品,如《二馬》《四世同堂》等,也不同程度地體現了這種思考。我們再進一步擴展,其實,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其他的作家也有類似的表述。如沈從文的小說,在批判城市文明的同時,標舉湘西社會充滿原始活力的人性力量;曹禺的話劇,始終受著一種“蠻性的遺留”的吸引,尤其在《北京人》中,他讚美、呼喚原始“北京人”的野蠻。由此看來,《鄰居們》不僅是一出世態小喜劇,它還關係到一個文化大問題。

老舍對短篇小說《櫻海集》的看法

《櫻海集》裡面絕大部分作品都可稱得上“人物素描”,小說的主旨基本以刻畫人物為中心。塑造人物形象,是老舍創作時最為關心的問題。

關於如何寫人物,老舍在《人物的描寫》一文中提到:“描寫人物最難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來。”至於怎么“立得起來”,他具體談到的方法有:一,注重人物的動作,“我們須隨時的用動作表現出他來。每一個動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現出他一點來,他便越來越活潑,越實在”。二,描寫相貌:“需要充分的觀察,且須精妙的道出,如某人的下巴光如腳踵,或某人的脖子如一根雞腿……這種形容是一句便夠,馬上使人物從紙上跳出,而永存於讀者記憶中……人物的外表要處,足以烘托出一個單獨的人格”。三,描寫對話:“我們須依著他心中的變動去寫他的話語。言談不但應合他的身份,且應合乎他當時的心態與環境。”

除了對人物動作、外貌、語言的細緻把握外,老舍還特彆強調人與事的配合。這種配合不僅使人物更豐滿,更重要的是,可以展示故事背後的人文關懷。他說,人物有了個性,“我們應隨時給他機會與事實接觸。人與事相遇,他才有用武之地。我們說一個人怎好或怎壞,不如給他一件事作作看。在應付事情的時節,我們不但能揭露他的個性,而且足以反映出人類的普遍性。”“事實無所謂好壞,我們應拿它作人格的試金石。沒有事情,人格不能顯明;……抓住人物與事實相關的那點趣味與意義,即見人生的哲理。” 

對老舍的啟示

20世紀30年代老舍對短篇小說這種體裁非常重視。他是從長篇小說開始寫作生涯的,但經過了短篇小說《櫻海集》等集子的寫作之後,他說自己這種先長後短的寫作經驗事實上是“吃了虧”。他說:“短篇小說是後起的文藝,最需要技巧,它差不多是仗著技巧而成為獨立的一個體裁。可是我一上手便用長篇練習,很有點像練武的不習‘彈腿’而開始便舉‘雙石頭’,不被石頭壓壞便算好事;而且就是能夠力舉千斤也是沒有什麼用處的笨勁。這點領悟是在我寫了些短篇後才得到的。”因此,“短篇想要見好,非拚命去作不可。”

這種精神表現為他在各個層面對短篇小說寫作的用心,比如在取材方面經驗與想像並重,在結構方面力求緊湊精到等。不過這些,似乎也都是老生常談。老舍短篇小說的特點,還在於他使用的一些具體的寫作手法。這些手法或許不僅僅是針對短篇小說而言的,但由於短篇小說本身的特性,以及這一時期老舍對短篇小說體裁的偏愛,使老舍把這些技巧運用得恰到好處。

評價

《櫻海集》是人間的書屋

此書是老舍尚未悔改不寫笑話時的笑話短篇小說集。從容應付當時對短篇小說很不客氣的文壇,是了不起之作。其作品,是好幽默者不可不品的瓊瑤佳釀。

老舍主要作品名錄

老舍(1899.2.3~1966.8.24),字舍予,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老北京人,滿族,中國現代小說家劇作家、著名作家,1951年,老舍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民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