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鎮》

《王家鎮》

《王家鎮》是老舍前期創作的抗戰京劇之一,作品收入《三四一》(1938)中。《王家鎮》創作於1938年3月至6月,那時老舍連續創作了四個抗戰京劇劇本。《王家鎮》是反映北方鄉間民眾抗敵故事的。描述教師薛成義,說服王家鎮的大戶王萬發出錢,王老三父子出力,齊心抗日,保家衛國。這齣戲都是依照京劇折子戲的短劇,在當時情況下,日寇入侵,兵荒馬亂,短劇易於排演,便捷宣傳。也由於老舍先生初涉劇壇,要寫得整,不敢多和角色,他計畫等練習稍勤,有些把握,再寫大戲。

(圖)老舍《王家鎮》老舍《王家鎮》

簡介

描述了一位人民教師薛成義,去說服王家鎮的大戶王萬發出錢,王老三父子出力,齊心抗日,對抗日寇,保家衛國的故事。這齣戲是依照當時京劇盛行的折子戲的短劇而編著的,那時因為日本侵略,政局不穩定,兵荒馬亂,人心惶惶,短劇容易排演,也便於宣傳。作者挪用了全套的傳統京劇既定表現程式,不但按人物的不同身分、性格,為他們設計了生、旦、淨、醜行當,依“西皮”、“二黃”的不同唱腔需要填寫了絲絲入扣的唱詞,連人物上場時的“定場詩”以及場上人物的彼此對白等,都照搬舊戲套路。作者講解道:“‘大事不好了’,必繼以‘何事驚 慌’。聽慣了就悅耳,耳順則精通;為求共感,不必立異。”

作者簡介

(圖)老舍老舍

老舍(1899~1966)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等。滿族,北京人。出生於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範學校畢業後任國小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從事小說創作, 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並以筆為武器,進行多種文藝形式的創作。長詩《劍北篇》用大鼓體寫成,《王家鎮》、《忠烈圖》用京劇形式寫成,《殘霧》、《歸去來兮》、《面子問題》用話劇形式寫成。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民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藝術特點

這個抗戰京劇,藝術上很有特點,人物較少,事件簡明,矛盾集中,頗似話劇獨幕劇,在簡單中求生動;略用小說寫法,都是用對話引起更多的圖象。老舍在國難當頭之日,運用老百姓喜歡的京劇形式,創作出這一抗戰京劇,雖然傖促間藝術上不太成熟,但舊瓶裝新酒,並試圖改造“舊瓶”外觀的嘗試,寫有缺點的正面人物,如《王家鎮》中的大財主王萬發。並號召各類人物團結抗戰,反映出民眾抗日的熱潮,認識到全民抵抗的重要性,值得大書特書。

寫作背景

20世紀30年代,老舍在齊魯大學文學理論的時候,講過戲劇理論,但作為一個成功的小說家,老舍不僅沒有舞台實踐經驗,而且在他的意識中已經形成了寫—讀模式,對於話劇的演—觀模式一時很難適應。如何找到舞台感覺,建立舞台意識?如何像駕馭小說那樣駕馭話劇?老舍“帶著鐐銬”走過了漫長的藝術探索之路。從接近舞台到置身舞台,再到俯視舞台,是老舍走過的話劇創作的三部曲。  

老舍的劇本創作首先是從他熟悉的事情開始的。因為京劇畢竟是他熟悉的,他很喜歡唱京劇。他說:“我心目中的戲劇多半兒是舊劇。”他要先從京劇中尋找舞台感覺。寫這話劇是由於聽從民族的召喚,也為了抗日的需要,基於這種強大的驅動力,他就開始創作京劇。正如曹禺所說:“他似乎感到小說還不夠有‘勁’,不夠直接,不夠快。他揮戈投入話劇隊伍。”

《王家鎮》這齣抗戰京劇劇本寫的比較簡單,《王家鎮》開場就是人物的對白唱詞,都是獨幕劇,情節也不複雜,但這是老舍接近舞台的開始,儘管一切都很簡單,卻初步建立了舞台意識。老舍通過京劇觸摸舞台,熟悉舞台技巧。

評價

《王家鎮》創作的背景不是一個提高民眾藝術鑑賞水準的時候。在“激發民眾抗戰熱情”的總需求之下,只有先迎合大眾業已形成的欣賞格式,才能使宣傳切實奏效。而它做到了,《王家鎮》是一部適合民間欣賞趣味的“抗戰京劇”,通俗易懂。

老舍創作《王家鎮》這一抗戰京劇就已經置身於舞台了。劇中的人物是他熟悉的人物,與他後期創作的《殘霧》相比,肯定有差距,但也是他在舞台藝術創作開始的標誌。

京劇《王家鎮》、《忠烈圖》《新刺虎》等一大批通俗文藝作品,曾結集為《三四一》出版,受到普遍的歡迎,其中的不少段子,廣為傳唱,久演不衰。

參考文獻

[1] 老舍:《閒話我的七個話劇》,《老舍全集》第16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08頁。
[2] 曹禺:《老舍的話劇藝術·序》,克瑩、李穎編《老舍的話劇藝術》,文化藝術出版社1982年版,第1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