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刺虎》

《新刺虎》

老舍是個自覺的藝術家,他總是以飽滿的熱情不斷地嘗試新的寫作式樣,單戲劇的題材、類型就很繁多,數量也大得驚人,除了上邊提到的話劇,以及解放前所寫的抗戰京劇《新刺虎》、《忠烈圖》、《薛二娘》、《王家鎮》。《新刺虎》是由於聽從民族的召喚,為了抗日的需要。正是在這種抗戰的氛圍中,也把老舍引到話劇創作之中,開始了他前期話劇的創作階段。《新刺虎》是一部“抗戰京劇”反映北方鄉間民眾抗敵故事的。

(圖)老舍劇作——《新刺虎》老舍劇作——《新刺虎》

簡介

老舍先生的京劇創作,按時間和特點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創作是在1938年3月至6月,連續創作了四個抗戰京劇劇本。《新刺虎》表現康氏機智刺殺日將的英勇。

寫作背景

老舍的劇本創作首先是從他熟悉的事情開始的。他的第一部話劇《殘霧》,寫於1939年。早在1938年,老舍嘗試寫了四出京劇。老舍喜歡唱京劇。他說:“我心目中的戲劇多半兒是舊劇。”①他先從京劇中尋找舞台感覺。為了抗日的需要,老舍寫了四部抗戰京劇:《新刺虎》、《忠烈圖》、《薛三娘》、《王家鎮》。老舍的幾齣抗戰京劇劇本比較簡單,開場就是人物的對白或唱詞,都是獨幕劇,情節也不複雜,但這是老舍接近舞台的開始,儘管一切都很簡單,卻初步建立了舞台意識。老舍通過京劇觸摸舞台,熟悉舞台技巧。

作者簡介

(圖)老舍老舍

老舍(1899年-1966年),享年67歲,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滿族,北京人。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1934年夏到青島山東大學任中國文學系教授。1936年夏辭去教職,專事文學創作。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及書記處書記、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中國劇協和中國曲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1966年被“四人幫”迫害致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