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地質與礦產》

《東海地質與礦產》

作為向第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建隊50周年獻禮的禮物,《東海地質與礦產》以實際資料為主,力求充分反映第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及上海海洋石油局在東海36年來獲得的實際調查成果,資料真實可靠,論述充分合理。《東海地質與礦產》是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近40年來,在東海進行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和油氣勘探等調查資料及成果報告的基礎上,參考有關文獻,經系統總結整理和綜合研究撰寫而成,是我國當前反映東海地質和礦產資源調查研究內容最為齊全的專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東海地質與礦產》東海地質與礦產

書名:《東海地質與礦產》

作者:楊文達崔征科,張異彪編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77005

出版時間:2010-04-01

版次:1

頁數:780頁

裝幀:精裝

開本:大16開

所屬分類:圖書>科學與自然>地質學

編輯推薦

本書的主要特點是以實際資料為主,力求能充分反映第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及上海海洋石油局在東海36年來獲得的實際調查成果,資料真實可靠,論述充分合理。其中,東海地形圖中分布廣闊並朝長江口方向聚攏的脊槽狀地形,是第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集數十年測深資料經統一潮汐改正以後編制而成,深受廣大同行關注。東海沉積物類型圖資料豐富、內容詳細,尤其是長江口區水下沉積物類型的分布,繫上海海洋地質調查局的全新世長江水下三角洲調查成果,該成果在有關文獻及出版物中被廣泛引用。本書系統總結了東海第四紀地層與沉積環境演變、前第四紀地層、地質構造、油氣資源、天然氣水合物及海底淡水資源等成果。

內容簡介

《東海地質與礦產》是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近40年來,在東海進行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和油氣勘探等調查資料及成果報告的基礎上,參考有關文獻,經系統總結整理和綜合研究撰寫而成,是我國當前反映東海地質和礦產資源調查研究內容最為齊全的專著。
全書共十三章,採用由淺層到深層,由地質背景到資源評價的循序漸進方法敘述。分別對東海調查研究簡史,水動力條件及周邊地質,海底地形地貌,表層和柱狀沉積,淺部和深部地層,地球物理場,地質構造,盆地形成機制和演化,油氣化探礦產資源,工程地質和災害地質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論述和理論探討。涉及領域廣泛,內容新穎,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和學術價值。
《東海地質與礦產》內容豐富,結構嚴謹,材料翔實,數據可靠,圖文並茂。可供從事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和石油地質等專業科技人員及有關高等院校師生參考。

目錄

第一章 調查研究簡史
第一節 基礎性海洋地質調查
一、區域地質調查
二、1:1000000區域地質編圖
三、國家專項海洋地質調查
第二節 海洋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調查
一、海洋區域工程地質調查
二、井場和錨地工程地質調查
三、近海及沿海地區建設項目工程地質調查
第三節 油氣資源調查
一、油氣物探和鑽探調查
二、油氣化探調查
第四節 國內外有關單位調查研究歷程
第二章 自然地理與海洋水文及周邊地質概況
第一節 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
二、海岸與島礁
三、主要人海大河
四、氣象環境
第二節 海洋水文
一、海水溫度及鹽度
二、潮汐與潮流及海流
三、波浪
第三節 周邊地質
一、區域地層
二、岩漿岩及其分布
三、斷裂構造
第三章 海底地形地貌
第一節 海底地形
一、大陸架地形
二、大陸坡(沖繩海槽西坡)地形
三、沖繩海槽地形
四、琉球島弧西側島坡(沖繩海槽東坡)地形
第二節 海底地貌
一、地貌分類
二、大陸架地貌類型與特徵
三、大陸坡(沖繩海槽西坡)地貌類型與特徵
四、沖繩海槽地貌類型與特徵
五、琉球島弧地貌類型與特徵
第三節 海底地貌成因機制
一、大陸架地貌成因
二、過渡帶地貌成因
第四章 表層沉積
第一節 表層沉積物
一、表層沉積物類型及特徵
二、表層沉積物分布格局的控制因素
第二節 礦物學
一、碎屑礦物
二、黏土礦物
第三節 沉積物地球化學
一、常量元素
二、微量元素
第四節 沉積物古生物
一、生物介殼
二、鈣質超微化石
三、有孔蟲
四、孢粉
第五章 柱狀沉積及其地層學意義
第一節 沉積物類型及垂向分布
一、東海西部海區
二、東海東部海區
三、沖繩海槽海區
第二節 礦物成分
一、碎屑礦物
二、黏土礦物
第三節 地球化學
一、常量元素
二、微量元素
三、元素地球化學控制因素
第四節 微體古生物
一、有孔蟲與介形蟲
二、鈣質超微化石
三、孢粉組合
第五節 柱狀沉積物地層時代的討論
一、東海西部海區
二、東海東部海區
三、沖繩海槽海區
第六章 第四紀地層層序與沉積環境演變
第一節 淺地層剖面層序劃分及其地質解釋
一、東海西部海區
二、東海東部海區
第二節 第四紀地層層序及其特徵
一、地層劃分
二、典型鑽孔剖面
三、區域地層對比
四、第四紀地層層序
第三節 第四紀沉積環境演變
一、東海陸架區
二、沖繩海槽海區
第七章 地球物理場特徵
第一節 重磁場
一、西區
二、中區
三、東區
第二節 重磁異常綜合解釋
一、西區重磁異常及綜合解釋
二、中區重磁異常及綜合解釋
三、基底結構與重磁異常
四、莫霍面構造特徵
第三節 地震波場
一、地震波反射特徵及層序劃分
二、地震層序面及層序的地質廚陸
三、地震波速度特徵
第四節 海底熱流分布
一、我國東部海區及周邊海底熱流
二、我國在東海海區海底地熱流測量
三、沖繩海槽熱流
第八章 前第四紀地層
第一節 東海陸架盆地
一、元古界(Pt)
二、中生界(Mz)
三、新生界(Kz)
第二節 沖繩海槽弧後盆地和釣魚島岩漿岩帶
第九章 構造與岩漿岩
第一節 構造分區
一、浙閩隆起區
二、東海陸架盆地
三、釣魚島隆起帶
四、沖繩海槽盆地
第二節 東海基底的性質與結構
一、新生代沉積基底
二、中、新生代複合盆地基底
第三節 蓋層的結構、構造類型與構造圈閉
一、結構
二、構造類型及其成因
三、構造圈閉(局部構造)及其形成機制
第四節 斷裂構造
一、斷裂的展布特徵
二、斷裂性質
三、斷裂的分級及主要的斷裂構造
第五節 構造運動與新構造
一、構造運動
二、新構造與新構造活動的表現形式
三、新構造活動的特點
四、新構造分區
第六節 岩漿岩與變質岩
一、岩漿活動期次
二、岩漿岩與變質岩的岩石學與岩石化學特徵
三、岩漿岩的分布規律及岩漿活動的特徵與活動時代
第十章 東海盆地成因機制和演化
第一節 東海中、新生代以來的動力學背景
第二節 東海陸架盆地演化的動力學特徵
一、陸架盆地西部凹陷帶
二、陸架盆地東部凹陷帶
第三節 沖繩海槽盆地成因機制探討
一、沖繩海槽的地質特徵
二、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俯衝所產生的火山弧
三、關於沖繩海槽形成時間和機制的初步討論
第十一章 油氣地球化學勘探
第一節 化探指標及其數據
一、化探指標及其地質意義
二、主要化探指標豐度和數據結構
三、化探指標篩選及干擾因素抑制
四、異常下限的求取(背景值的確定)
第二節 區域地球化學場和異常分布
一、化探指標平面分布
二、化探指標剖面分布
第三節 井下油氣化探
一、井下化探指標的選擇
二、烴含量分布的影響因素
三、井下化探指標豐度特徵
四、油氣層的判別
五、烴類垂向運移機制
六、井下化探與表層沉積物化探之間的關係
第四節 綜合化探異常特徵及地質分析
一、綜合化探異常特徵
二、化探異常綜合地質分析
第五節 化探異常區塊油氣遠景預測與評價
一、化探異常綜合評價原則
二、化探異常區塊油氣遠景預測
三、含油氣性質預測
四、油氣遠景評價
第十二章 礦產資源遠景評價
第一節 石油天然氣資源
一、陸架盆地新生界油氣成藏地質條件
二、陸架盆地新生界油氣藏分布及油氣特徵
三、陸架盆地新生界含油氣系統分布及其成藏前景
四、陸架盆地中生界油氣成藏地質條件
五、沖繩海槽弧後盆地油氣成藏地質條件
六、油氣資源遠景評價
第二節 砂礦資源
一、濱海砂礦
二、淺海砂礦
第三節 沖繩海槽熱液礦產資源
一、熱液沉積物分布及特徵
二、熱液礦產資源初步評價
第四節 沖繩海槽天然氣水合物資源
一、調查研究現狀
二、成礦地質背景
三、成礦標誌分析
四、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遠景預測
第五節 海底淡水資源
一、海底找水地質依據
二、海底水文地質調查
三、海底淡水資源初步評價
第六節 海底煤層、淺層氣、泥炭及CO2資源
一、海底煤層
二、淺層氣
三、泥炭
四、海底CO2資源
第十三章 工程地質與災害地質
第一節 東海西部海域工程地質與災害地質
一、工程地質層的劃分及其工程地質特性
二、災害地質因素
三、工程地質條件分區及其評價
第二節 東海西湖凹陷中南部海域工程地質與災害地質
一、工程地質層的劃分及其工程地質特性
二、災害地質因素
三、工程地質分區及其評價
第三節 東海西湖凹陷中北部海域工程地質與災害地質
一、工程地質層的劃分及其工程地質特性
二、災害地質因素
三、工程地質分區及其評價
第四節 東海陸架典型工程地質問題
一、與移動式石油鑽井平台有關的地基承載力和錨固力問題
二、海底斜坡穩定性問題
三、砂土液化問題
四、沖刷與海底管道穩定性問題
五、淺層氣問題

前言

1960年,地質部根據國家科委於1956年編制的第一個十二年海洋遠景發展規劃,在天津塘沽組建了中國第一支海洋地質專業調查隊伍——地質部渤海綜合物探大隊,全隊職工193人。1962年更名為地質部第五物探大隊,主要承擔以尋找海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為主的海洋地質調查任務。創業初期條件十分艱苦,地質人員克服了船舶小,技術裝備簡陋,調查經驗缺乏等困難,利用6年時間(1960-1966年),取得了第一批可貴的地震重力資料,首次劃分了渤海地質構造單元,編寫了《渤海地質構造特徵及含油氣遠景初步評價》、《渤海海區地質構造初步研究報告》等一批調查研究成果,並獲國家科委重大成果獎。成果報告確定的一批局部構造和含油氣遠景區多為後來的進一步勘探所證實,為渤海成為我國第一個海上石油生產基地起到了先導作用。
1968年,根據國務院批示第五物探大隊遷往上海,開展黃海和東海的調查工作,1970年更名為第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1973年海洋地質調查局成立,第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歸屬海洋地質調查局;1989年地質礦產部海洋地質調查局更名為地質礦產部上海海洋地質調查局,第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隸屬於上海海洋地質調查局(現為中國石化集團上海海洋石油局)。
1968-1980年間,先後提交了《南黃海物探成果報告》、《南黃海盆地地球物理調查報告》、《南黃海海區地球物理調查及含油氣遠景評價報告》、《北黃海中部海底地形、沉積物和礦產初步概查報告》、《北黃海中部海區綜合地球物理初查報告》、《南黃海西部海底地貌、沉積物圖集》等一批調查研究成果。

精彩書摘

2.根據地質淺鑽資料和岩土工程物理力學性質,將海底以下60m深度範圍內土體劃分出8個工程地質層,並對地層承載力進行了計算。
3.根據海底地形地貌類型、沉積物特徵、土體基本性質和地質災害因素等方面研究分析,將調查區劃分了2個工程地質區和7個工程地質亞區,對每個區的工程地質條件進行了綜合評價。從而為石油鑽井平台就位插樁、拋錨和其他海底工程建設提供了區域工程地質背景資料。
(三)東海平湖地區區域工程地質調查(1:200000)
為加速東海平湖油氣田的勘探步伐,並為該油氣田的開發提供必要的和更為詳細的區域工程地質資料及數據,上海海洋地質調查局於1989年在原西湖凹陷中南部1:500000區域工程地質調查基礎上,開展了1:200000平湖地區區域工程地質調查。調查範圍為28°50~29°50N,124°30~125°15E,調查面積約8118.km2。調查項目與1:500000區域工程地質調查相一致。測線布置優先考慮重點的局部構造部位和構造帶,同時對外圍地區進行適當的控制,即疏密結合、點面兼顧。測線密度為1km×2km、2km×2km、2.km×4km、4km×8km、8km×8km、8km×10km不等,柱狀取樣站位格線為4km×10km、6km×10km、10km×10km不等。淺鑽主要布置在局部構造之上。共完成海上調查工作量為:測深2869.5km;淺地層剖面2869.5km;旁側聲吶掃描1727km;高解析度地震124km;柱狀取樣站位77個;淺鑽4個(總進尺221.1m);海水化學採樣站位4個(15瓶)。完成樣品分析測試工作量為:粒度分析332個;碎屑礦物192個;有孔蟲98個;介形蟲98個;孢粉166個;鈣質超微化石130個;硅藻38個;生物貝殼56個;物理力學性質294.個。水化學分析:海水15個;地層孔隙水17個。

盤點海洋出版社出版書籍(二)

海洋出版社的任務是出好海洋專業書、刊,介紹和推廣國內外海洋科學技術新成就,普及海洋知識,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和推動海洋事業發展。
《以案說法:債務糾紛與解決》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興化灣》
《問個律師先——刑事篇》
《藍海文庫——格列佛遊記》
《政府海洋管理研究》
《泥鰍高效養殖技術圖解與實例》
《海水工廠化高效養殖體系構建工程技術》
《藍海文庫——十五歲的小船長》
《以案說法:維護土地權益》
《以案說法:生兒育女的法律問題》
《濱海曙光續集》
《北部灣海洋科學研究論文集第二輯》
《探索海洋》
《中國東部低海拔型古冰川遺蹟》
《海灘養護:理論與實踐》
《寧波旅遊文化》
《地磁觀測報告2007》
《低碳管理》
《東海地質與礦產》
《藍海文庫——水孩子》
《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0》
《數學模型在生態學的套用及研究(9)》
《心繫河口海岸——恭賀陳吉余院士九十華誕文集》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羅源灣》
《蔚藍世界海洋百科叢書——海鮮美食》
《飼草加工》
《海洋漁業資源恢復法律研究制度》
《海灣環境容量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以羅源灣為例》
《海洋—大氣耦合矢量輻射傳輸模型及其遙感套用》
《黃宗羲與浙東學術》
《海洋腐蝕與防護辭典(修訂版)》
《中國水產生物種質資源與利用(第2卷)》
《南極紀行》
《蔚藍世界海洋百科叢書——堅船利炮》
《海洋社會哲學----哲學視閾下的海洋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
《生態系統水平的海水養殖業》
《中國首征南極》
《東海經濟頭足類資源》
《縱橫中國海》
《浙江人在台灣》
《魚類分子育種學》
《中國海洋水產品現代加工技術與質量安全》
《數學模型在生態學的套用及研究(11)》
《海洋功能區劃研討會論文集》
《山東半島海洋自然環境與科學技術》
《舟山海島旅遊資源開發評價與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海陸經濟互動發展的機制探索》
《蔚藍世界海洋百科叢書——海洋霸主》
《中國海岸侵蝕概要》
《圖說長江河口演變》
《近海與海岸帶地質災害》
《大型水庫水溫數值模擬研究》
《第十二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預測研究》
《東海海洋環境調查與研究論文集》
《中國海洋大型底棲生物——研究與實踐》
《赤潮災害衛星遙感探測技術》
《中國珍奇動物》
《浙江海洋漁俗文化稱名考察》
《法理學檢讀》
《漁業行政管理學》
《中國典型海域赤潮災害發生規律》
《海洋社會學概論》
《海洋二氧化碳測定最優方法指南》
《氣候變化對中國近海生態系統的影響》
《三亞珊瑚礁及其生物多樣性》
《誰來保衛中國海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