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第十二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第十二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選錄了29篇參加第十二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的學術論文,可作為古脊椎動物學、生物地層學、古人類學、史前考古學、第四紀地質學和古環境學等相關學科的科研人員、博物館與文化館工作人員及大專院校的教師與學生從事科研、科普與教學的參考資料。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第十二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選錄了29篇參加第十二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的學術論文。這些論文觀點新穎,內容豐富,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最近幾年我國各地的科研人員在古脊椎動物學、生物地層學、古人類學、史前考古學、第四紀地質學和古環境學等方面的現狀及進展,同時也體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欣欣向榮局面。其中有些論文是對化石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有些是對研究成果、學術觀點和方法的總結和評論,有些是對爭議較大的課題進行的探討。《第十二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可作為古脊椎動物學、生物地層學、古人類學、史前考古學、第四紀地質學和古環境學等相關學科的科研人員、博物館與文化館工作人員及大專院校的教師與學生從事科研、科普與教學的參考資料。

目錄

中國石炭一二疊紀脊椎動物研究回顧賴氏龍類鴨咀龍(恐龍:鳥臀目)的演化和生物地理學歷史鳥類生活習性的人工神經網路識別淺析三峽地區更新世動物群與古環境蒙古野驢肢骨在不同性別中的變異試論東北更新世哺乳動物群與自然環境的變遷廣西崇左泊岳山的早更新世偶蹄類鄖縣人遺址大熊貓的重要發現與研究認識大熊貓生境特徵與種群演化遼寧朝陽龍城馬山洞的兩種小哺乳動物湖北建始楊家坡洞更新世哺乳動物群新疆鄯善洋海地區青銅一鐵器時代人群頭面部形態特徵觀察化石標本的虛擬與現實三維重建黑曜岩石器加工獸骨的微痕研究關於泥河灣盆地馬圈溝舊石器時代考古問題許家窯遺址問題及其探討忻州舊石器大同杜莊發現舊石器吉林省發現的細石器及其工藝技術研究一百色紅火山遺址發掘簡報蘇北魯南晚更新世石器工業初論海南省新發現的舊石器材料旁觀者看歐亞大陸“最早的”人工製品虛擬3D化石標本博物館由Nature、Science論文統計分析側看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發展態勢以科學發展觀對待達爾文的學說下頜體厚度測量方法的思考中國全新世人群牙列長度的變異山東萊陽白堊紀恐龍和恐龍蛋化石的發現與研究編後記

精彩書摘 

 1.3.3交角三維的感知由於人們左右雙眼之間有一段距離,所以人們的雙眼所觀察到物體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影像是有視角上的差別的。這種差別隨著被觀察物體距雙眼之間的距離減少而增加。有人把這種差異稱為“視差”,並根據這種視差效果製成“立體照片”和“立體電影”。在立體照片和立體電影中,左眼看到的是一幅圖像,右眼看到的是另一幅視角略有差別的圖像。這兩幅視角不同的圖像通過雙目放大鏡,或互相垂直的偏振眼鏡,或藍紅雙色濾鏡分別映入左右眼睛的視網膜,形成可以感知物體遠近方向第三維位置差異的視覺效果。由於這兩幅圖像的疊加有一個視角差,相當於在觀察實物時雙眼視線之間的交角,因此可以把這種三維圖像稱為交角三維圖像。人們在觀看交角三維圖像時,雖然兩眼的視線交角隨著被觀察物體在兩幅不同視角的圖像中的不同位置而變化,但是兩眼的晶狀體焦距都是固定在圖像的平面上,不會隨著兩眼視線交角的變化而改變。這也是交角三維感知與現實三維感知和平面三維感知的本質區別。所以在觀看立體電影時,可以“看到”飛蟲飛到鼻子跟前,這時雖然兩眼視線的交角很大,眼珠近於“鬥雞眼”的位置,但是晶狀體的聚焦點仍然在螢幕的遠方,眼睛老花的觀眾不帶老花鏡仍然可以觀看清楚,伸手也摸不到鼻子跟前的飛蟲

1.4三維感知的啟示儘管人類一直處在三維物質世界中,在人類歷史的早期也通過泥塑和陶器來表達對三維世界的認知,但是真正清楚地在平面上表達三維空間,還是在文藝復興以後。從繪畫歷史上看,早至2萬多年前的史前洞穴壁畫到中世紀的繪畫,都是以平面二維的形式表達的。自從達文西把透視學原理套用到繪畫以後,平面三維的繪畫才逐漸發展起來。從個體認知的發展來看,兒童在繪畫過程中也是從平面二維開始的,然後逐漸感悟到遠近方向上的第三維關係的存在並把它運用到繪畫中。所以在對三維空間的認知中,上下左右這二維方向的位置關係是最先認知到的,然後發展到遠近方向的第三維位置關係。如果要做一項三維長度的目測,上下和左右方向上的目測結果顯然要比遠近方向上的目測結果準確,因為後者的難度更大,只能依靠晶狀體調焦和兩眼視線交角的調節來測量,距離越遠精度越低。

盤點海洋出版社出版書籍(二)

海洋出版社的任務是出好海洋專業書、刊,介紹和推廣國內外海洋科學技術新成就,普及海洋知識,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和推動海洋事業發展。
《以案說法:債務糾紛與解決》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興化灣》
《問個律師先——刑事篇》
《藍海文庫——格列佛遊記》
《政府海洋管理研究》
《泥鰍高效養殖技術圖解與實例》
《海水工廠化高效養殖體系構建工程技術》
《藍海文庫——十五歲的小船長》
《以案說法:維護土地權益》
《以案說法:生兒育女的法律問題》
《濱海曙光續集》
《北部灣海洋科學研究論文集第二輯》
《探索海洋》
《中國東部低海拔型古冰川遺蹟》
《海灘養護:理論與實踐》
《寧波旅遊文化》
《地磁觀測報告2007》
《低碳管理》
《東海地質與礦產》
《藍海文庫——水孩子》
《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0》
《數學模型在生態學的套用及研究(9)》
《心繫河口海岸——恭賀陳吉余院士九十華誕文集》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羅源灣》
《蔚藍世界海洋百科叢書——海鮮美食》
《飼草加工》
《海洋漁業資源恢復法律研究制度》
《海灣環境容量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以羅源灣為例》
《海洋—大氣耦合矢量輻射傳輸模型及其遙感套用》
《黃宗羲與浙東學術》
《海洋腐蝕與防護辭典(修訂版)》
《中國水產生物種質資源與利用(第2卷)》
《南極紀行》
《蔚藍世界海洋百科叢書——堅船利炮》
《海洋社會哲學----哲學視閾下的海洋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
《生態系統水平的海水養殖業》
《中國首征南極》
《東海經濟頭足類資源》
《縱橫中國海》
《浙江人在台灣》
《魚類分子育種學》
《中國海洋水產品現代加工技術與質量安全》
《數學模型在生態學的套用及研究(11)》
《海洋功能區劃研討會論文集》
《山東半島海洋自然環境與科學技術》
《舟山海島旅遊資源開發評價與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海陸經濟互動發展的機制探索》
《蔚藍世界海洋百科叢書——海洋霸主》
《中國海岸侵蝕概要》
《圖說長江河口演變》
《近海與海岸帶地質災害》
《大型水庫水溫數值模擬研究》
《第十二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預測研究》
《東海海洋環境調查與研究論文集》
《中國海洋大型底棲生物——研究與實踐》
《赤潮災害衛星遙感探測技術》
《中國珍奇動物》
《浙江海洋漁俗文化稱名考察》
《法理學檢讀》
《漁業行政管理學》
《中國典型海域赤潮災害發生規律》
《海洋社會學概論》
《海洋二氧化碳測定最優方法指南》
《氣候變化對中國近海生態系統的影響》
《三亞珊瑚礁及其生物多樣性》
《誰來保衛中國海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