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隱詩》

《招隱詩》

《招隱詩》,西晉太康年間大詩人左思作。共兩首,屬於魏晉隱逸文學的代表作品,第一首最為膾炙人口,這首詩描寫隱士的生活及居住環境,表達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作品原文

其一

《招隱詩》《招隱詩》

杖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岩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其二

經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前有寒泉井,聊可瑩心神。

峭蒨青蔥間,竹柏得其真。弱葉棲霜雪,飛榮流余津。

爵服無常玩,好惡有屈伸。結綬生纏牽,彈冠去埃塵。

惠連非吾屈,首陽非吾仁。相與觀所尚,逍遙撰良辰。

作品註解

左思《招隱詩》共兩首, 左思(約250-305),字太沖,臨淄(今山東淄博市)人。西晉著名文學家。出身寒素,仕進頗不得意。他的優秀作品有《詠史詩》、《招隱詩》、《三都賦》《嬌女詩》。有輯本《左太沖集》 杖:持著;策:樹木的細枝;招:尋找。塗:通“途”;橫:塞。 結構:房屋建築。 陰:山之北、水之南為陰;岡:較低而平的山脊。 丹:紅色;葩:花;曜:照耀;陽:山之南、水之北為陽。 漱:激盪;瓊瑤:美玉。 纖:細小;纖鱗:小魚。 餱糧:乾糧。 間:雜置。 躊躇:猶豫。 投:投棄。投我簪,意即放棄官職,不再仕進。

《招隱詩》左思《招隱詩》

詩其一描寫隱士的生活及居住環境,表達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自古隱者就是體現士階層一種價值傾向的不容忽視的群體,它既是道家高尚其志,不事王侯的冷峻人生觀的產物,也是儒家,天下無道則隱的狷介人格的結果。因此,隱者常常作為道德力量的承擔者,在不平靜的價值混戰時代,通過與世俗的對立,達到自我人格的完善,甚至大眾靈魂的拯救。

所以,隱者和隱者生活很早就成了文學中的重要主題。詩篇開頭兩句即直接點題,說要到橫斷古今的荒途之外去找尋隱士。接著用大段篇幅對隱士周圍的環境進行了詳盡的描寫:山岡之上白雲飄飄;山林之中紅花閃耀;激盪的泉水清澈可鑑,其中有魚兒婉然遊動,這四句是所見。其下四句寫所聞:沒有絲竹的喧囂與吵鬧,卻有山水奏出的清響之音;不須撮口作歌,自有灌木發出的悲吟。不管是見還是聞,所有的一切都是十分的自然、和諧,沒有一點人工雕琢的痕跡。緊接著,秋菊二句,詩人從衣食著手來表現隱士的高潔與簡樸。最後二句,詩人直抒胸臆,誓欲掛冠歸去,追步隱士。本詩寫景細緻、真切,語言簡潔、古樸,詩末議論過渡自然,體現了詩人高潔的情志。

主題

左思年輕時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人,他博覽群書,文才極好,但容貌醜陋,口才也不行,加之出身寒門,仕進一直不得意。雖然他的妹妹左芬曾被納入宮中,成為貴嬪,但不久又受冷落,他還是無法得到重用,故在《詠史》詩中他早就透露出一種隱退的思想,此首《招隱詩》正是他在仕途難通之後表達的一種入山尋訪隱士,願與隱士同居山林的願望。

《招隱詩》《世說新語》

詩其一的前八句寫他入山尋訪隱士所見的山中景色,渲染的是山中的荒、幽、清、爽和自由的氛圍。“磜策”說明山之陡之高,需要藉助樹枝做“磜”往上爬。“招隱士”不是招攬隱士,而是尋訪隱士。當時標明“招隱”為題的詩歌已成為一種時代風氣,玄學清談之中以隱士為榮,皇室也將隱居之人當作高士來供奉,以隱為榮,以退為進,也就成為當時不少玄學名士以假隱抬高自己的一種生活追求。後來唐代某些文人所走的“終南捷徑”,多少也與魏晉名士的這種假隱相似。左思也難以免俗,但山中尋隱之作主要藉以表達心中那種不願與污穢社會同流合污的高潔願望。“岩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是說山中見不到房舍建築,隱士不知居於何處,但丘壑之中卻飄來悠揚的琴聲。這琴聲可作兩解,一指隱士所彈奏的琴聲,二也可指山水自然所奏出的天籟之聲,也就是後面所指的山水清音之聲類似於琴聲。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四句是繼承老莊的說法,意指山中水石風木自成天籟之樂。魏晉時期,玄學哲學提倡“貴自然”的思想,《世說新語》中就有“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的說法,意思是說彈撥的樂器不如口吹的竹簫,而竹簫又不及人聲之歌嘯,因為後者更近自然而非藉助人工製造的工具。左思則更進一步表達,其實人也何必藉助嘯歌才會長抒懷抱,山林之中水聲潺潺自成清爽之音,灌木在風吹之時也會代人悲歌低吟。據史載,左思其實是一琴曲家,他所作的琴曲就名《招隱》,收在《神奇秘譜》中,他在琴曲解題時就引錄了他的兩首同名詩。我推想,他應是寫《招隱詩》兩首在前,覺得意猶未盡,又再做琴曲以表達其隱逸思想的。

左思當然未去當隱士,但他的《招隱詩》所傳達的思想卻帶有著魏晉時代的普遍症候。當時的名士不管真隱也好,假隱也好,都存在著一種不願與統治者合作的態度,他們寧可與僧人們或者道士們為伍,談玄論佛說道,有的名士的行為甚至深受左思詩歌的影響,為其詩感動作出風流自賞的雅行。《世說新語·任誕》篇載,王子猷在山陰居住,一夜大雪飄飛,睡不著起來酌酒賞雪,四望皎然一片,心中不免有所失落,吟詠起左思的《招隱詩》來,突然想起遠在剡溪的朋友戴安道,便立即決定夜乘小船去訪朋友,天明時已到戴安道家門口,卻不上岸,又令船工返回。人問其故,他說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就不必要再見人了。另外,左思之詩又清楚地呈現出了魏晉人重清重自然的審美趣味,將玄談與遊山玩水結合起來,視山水自然為自我生命的一部分,也將隱逸山林當作人生的另一種價值追求。

創作背景

魏晉南北朝文學是典型的亂世文學。作家們既要適應戰亂,又要適應改朝換 代,一人前後屬於兩個朝代甚至三個朝代的情況很多見。敏感的作家們在戰亂中 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運的難卜,禍福的無常,以及個人的無 能為力,從而形成文學的悲劇性基調,以及作為悲劇性基調之補償的放達,後者往往表現為及時行樂或沉迷聲色。

《招隱詩》魏晉文學

這種悲劇性的基調又因文人的政治處境而帶上了政治的色彩。許多文人莫名 其妙地捲入政治鬥爭而遭到殺戮,如孔融楊修禰衡丁儀丁廙嵇康陸機陸雲張華潘岳石崇歐陽建孫拯嵇紹、牽秀、郭璞謝混謝靈運范曄袁淑鮑照吳邁遠袁粲王融謝朓等。還有一些死於西晉末年的戰亂之中,如杜育摯虞棗嵩王浚劉琨盧諶等。在這種情況下,文學創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題,這就是生死主題、 遊仙主題、隱逸主題。這些主題往往以藥和酒為酵母引發開來,藥和酒遂與這個 時期的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隱逸主題包括嚮往和歌詠隱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隱詩反招隱詩,形成這個時期的一種特殊的文學景觀。隱逸思想早在《莊子》書中就體現得很強烈了,隱逸主題可以追溯到《楚辭》淮南小山的《招隱士》。漢代張衡《歸田賦》, 可以視為表現這類主題的早期作品。到了魏晉以後,沿襲《招隱士》的作品有左思和陸機的《招隱詩》、王康琚的《反招隱詩》。沿襲《歸田賦》的作品有潘岳的《閒居賦》。而陶淵明的大量描寫隱逸生活和表現隱逸思想的作品,則使這類主題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所以鍾嶸《詩品》說他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至於其他許多人的作品中,表達隱逸思想的地方就不勝枚舉了。隱逸主題的興起與魏晉以後士人中希企隱逸之風的興盛有直接關係,而這種風氣又與戰亂的社會背景和玄學的影響有關。

相關軼聞

王子猷居山陰①,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②《招隱詩》。忽憶戴安道③,時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去,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招隱詩》太康詩作

①山陰:縣名,今浙江紹興市。 ②左思:字太沖,西晉著名詩人。 ③戴安道:戴逵,字安道,東晉著名的隱士。是王子猷的好朋友。 ④剡:縣名,今浙江嵊縣。有曹娥江流下山陰。

譯文:王子猷居住在山陰,一次夜下大雪,他從睡眠中醒來,打開窗戶,命僕人斟上酒。四處望去,一片潔白銀亮,於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忽然間想到了戴逵,當時戴逵遠在曹娥江上游的剡縣,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經過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出自《世說新語》

作者簡介

左思,中國西晉文學家。字太沖。臨淄(今山東淄博)人。生卒年不詳。出身寒微,其貌不揚,然而才華出眾。晉武帝時,因妹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任秘書郎。晉惠帝時,依附權貴賈謐,為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永康元年因賈謐被誅,退居宜春里,專心著述。後齊王司馬冏召為記室督,不就。 太安二年(303),因張方縱暴洛陽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招隱詩》左思

左思是太康年間成就最高的作家。今存者僅賦兩篇,詩14首。《三都賦》與《詠史》詩是其代表作。《晉書·左思傳》載,他曾以10年時間寫出《三都賦》,“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詠史》詩八首,見於《文選》,雖非一時之所作,但大都錯綜史實,融會古今,名為詠史,實為詠懷,“詠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見”(沈德潛《古詩源》)。其主旨是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宏偉抱負,猛烈抨擊不合理的門閥制度,表現了對門閥制度的極端蔑視和反抗。如第一首(“弱冠棄柔翰”),借史事來展示自己的才華,表現了自己“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的宏偉抱負和“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的高尚情操。第二首(“鬱郁澗底松”),以澗底松和山上苗取喻,形象地揭示了“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極不合理現象,鞭撻了腐朽的門閥制度,抒發了自己強烈的憤慨與不平。這8首詩明顯地繼承了建安風骨,辭采壯麗,情調高亢,充滿著一股英豪之氣,具有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氣息。鍾嶸《詩品》稱之為“左思風力”。

左思曾以《三都賦》名震京都,但奠定其文學地位的,卻是其《詠史》詩八首。(見於《文選》)這八首詩錯綜史實,融會古今,連類引喻,“詠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見”(沈德潛《古詩源》)。把深刻的現實內容以巧妙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是《詠史》詩的基本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