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太子讀書招隱寺

昭明太子讀書招隱寺

鎮江南郊的招隱山,原叫獸窟山,因南朗名士戴顒隱居於此,故又稱其為招隱山,招隱山中有昭明太子讀書處。

相關

昭明太於是梁武帝之於,他叫蕭統,字德施,小字維摩。他自幼聰慧,悟性頗高,仁厚善良,生性恬淡,勤奮好學。他過目成誦,少時即讀遍經書,擅長詩賦。昭明太子為廣覽博採諸子百家的典籍,漫遊江浙一帶,到過常熟、江陰、天目山等處。
他在20歲時來到鎮江招隱寺,見這裡遠離塵器,幽雅清靜,是個讀書的絕佳之地,便留下了下來,在此建了一座讀書台,潛心讀書。他移東宮藏書三萬卷於招隱寺,把梁武帝派人送來的供他享用的幾十車豪華物品婉言退回;把侍候他的宮女御樂全部打發回建康。身邊的一個太監勸將御樂留下。昭明太子吟起西晉詩人左思的著名詩句“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以此來表達自己潛心攻讀編纂,不溺沉女色樂音之志。他只留下了八個太監隨侍身旁。
為了編成“昭明文選”,太子禮賢下士,不問地位高低,招集天下英才名士齊聚寺內增華閣,其中包括已入佛門為僧的“文心雕龍”作者劉韶和“詩品”作者鍾嶸。他們於增華閣,共同研究,商榷古今,歷時多載,編選成功我國第一部文學總集――《昭明文選》。《文選》選取了上起周代、下迄梁代之間的129位著名文人的文章,如屈原、宋玉、司馬相如、司馬遷、曹操父子、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等。全書共有38類,包括賦、詩、騷、七、詔等。昭明太子親自撰寫長序;他使南朝“文學之盛,晉宋以來,未之有也。”但是《文選》編成後,身心交悴的昭明太子,不久雙目失明。梁武帝得知兒子病重,派人將他接回都城建康。蕭統後來病逝於建康,年僅31歲,諡號“昭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